一种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73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人们在摄影拍摄过程中,为了提升拍摄物体的明亮度,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大型补光灯和补光板,大型补光灯因为其携带很不方便,导致使用范围只能在室内,而补光板因为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大,而且需要借助外界光源才能使用,使用局限性和携带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解决目前市面上没有结合补光灯和补光板两者的优点,而又体积小巧方便携带的补光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包括主筒体,所述的主筒体左侧面上开设有与主筒体内部相连通的条形左伸缩口,所述的主筒体右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右收纳槽,所述的主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环,所述的顶部连接环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传动槽,所述的主筒体内部设置表面具有反光层的折叠板,所述的折叠板背面固定连接有复数个背部支撑板,所述的背部支撑板上端插入传动槽内部与顶部连接环活动连接,所述的折叠板右端与主筒体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折叠板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左伸缩口和右收纳槽相配合的外侧卡条,所述的主筒体正面开设有条形功能槽,所述的功能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平板式LED灯,所述的主筒体外侧壁下端开设有收线槽,所述的收线槽内部缠绕有用于外接电源给平板式LED灯供电的外接电源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筒体下端设置有左底部拉伸板和右底部拉伸板,所述的主筒体下表面开设有横向连接槽,所述的左底部拉伸板和右底部拉伸板通过上端连接块插入横向连接槽与主筒体下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筒体背面开设有内置翻转支撑杆的翻转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伸缩口和右收纳槽的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通过在主筒体内部设置具有背部支撑板的折叠板,利用切换外侧卡条的位置在主筒体外侧形成一个圆形的反光板,并且利用主筒体正面的平板式LED灯提供光源,不仅结合补光灯和补光板的优点特性,而且通过折叠收纳还能缩小体积,方便携带,利用底部的拉伸板和背部的翻转支撑杆还能轻松的摆放竖立,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1.主筒体,2.左伸缩口,3.右伸缩口,4.顶部连接环,5.传动槽,6.折叠板,7.背部支撑板,8.外侧卡条,9.功能槽,10.平板式LED灯,11.收线槽,12.外接电源连接线,13.左底部拉伸板,14.右底部拉伸板,15.横向连接槽,16.翻转支撑杆,17.翻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包括主筒体1,主筒体1左侧面上开设有与主筒体1内部相连通的条形左伸缩口2,主筒体1右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右收纳槽3,主筒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环4,顶部连接环4外侧弧形面上开设有传动槽5,主筒体1内部设置表面具有反光层的折叠板6,折叠板6背面固定连接有16个背部支撑板7,背部支撑板7上端插入传动槽5内部与顶部连接环4活动连接,折叠板6右端与主筒体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折叠板6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左伸缩口2和右收纳槽3相配合的外侧卡条8,主筒体1正面开设有条形功能槽9,功能槽9内部固定连接有平板式LED灯10,主筒体1外侧壁下端开设有收线槽11,收线槽11内部缠绕有用于外接电源给平板式LED灯10供电的外接电源连接线12。

进一步地,主筒体1下端设置有左底部拉伸板13和右底部拉伸板14,主筒体1下表面开设有横向连接槽15,左底部拉伸板13和右底部拉伸板14通过上端连接块插入横向连接槽15与主筒体1下表面滑动连接,进一步地,主筒体1背面开设有内置翻转支撑杆16的翻转槽17,进一步地,左伸缩口2和右收纳槽3的大小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摄影用易收纳补光装置通过在主筒体1内部设置具有背部支撑板7的折叠板6,利用切换外侧卡条8的位置在主筒体1外侧形成一个圆形的反光板,并且利用主筒体1正面的平板式LED灯10提供光源,不仅结合补光灯和补光板的优点特性,而且通过折叠收纳还能缩小体积,方便携带,利用底部的拉伸板和背部的翻转支撑杆16还能轻松的摆放竖立,使用十分方便。

折叠板6表面的反光层为铝箔反光层,平板式LED灯10为市面上较为常见的铝基板上固定LED光源,在铝基板上端固定柔光面板,折叠板6的原理和折叠圆扇的原理相同。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