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607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胶片是医院放射科诊疗中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胶片的成像质量对医生的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现在胶片冲洗大多是手工操作,操作过程中,由于冲洗胶片的医务人员的手往往是湿的,而且还残留有部分未干的药液,在下一次操作时,会对新的胶片造成污染,可能会间接导致误诊 ;另外,现有公布的一些取片装置,利用负压原理进行抓取,容易吸取过多的表面液体,造成浪费或污染等,取片操作不够安全可靠,胶片容易掉落,操作复杂,不利于减轻医务人员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自然挤开液体,同步完成多方位的胶片抓取,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包括外壳,外壳由上至下依次为安装管、密封箱和圆锥形的锥管;锥管下端口密封连接有弹性膜;锥管上端与密封箱下端连通;密封箱上端与安装管同轴固定连接;密封箱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活塞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密封穿过密封箱上端且延伸到安装管外,推杆与密封箱上端滑动密封连接;锥管外侧下部固定有环形的喷气管,喷气管的出气口向下;密封箱上端侧边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另一端与喷气管连通;安装管的左右两侧对称开有安装位;安装位内均转轴连接有齿轮;齿轮外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调节杆;调节杆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滑块下部内侧开有“V”字形的卡槽;在安装管内,推杆上固定有双面齿条;双面齿条与左右两侧的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推杆的上端与安装管上端之间连接有压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的调节杆上表面刻有提示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的卡槽内表面固定有橡胶层。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的滑块表面涂有一层特氟龙涂层。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胶片抓取工具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活塞在密封箱内的滑动,改变锥管内的气压,从而改变弹性膜的状态,利用负压进行吸附,弹性膜的初始外凸状态能够将胶片表面的液体挤开,较传统相比,能够减少对液体的吸附;同时密封箱内部上方的气体能够被挤压到喷气管内,加速胶片上方的气体流动,吹动胶片表面液体的流动,减少液体残留,合理利用气体的流动;双面齿条与两侧的齿轮啮合,在推杆上移的过程中,则会带动齿轮的转动,从而同步带动两侧的连接板下移,使调节杆由上方倾斜状态转至下方的水平状态,并同时能够使两侧的卡槽卡接住胶片的两侧,增加托取的支撑点,减少胶片产生的弯曲,使拿取动作更加稳定,且同步完成,无需手动操作,滑块与调节杆的滑动连接方便于调节两个滑块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胶片的宽度或长度,利用压簧连接推杆和安装管的上端,可借助压簧的弹力使推杆上移,方便于手指用力;

2、调节杆表面上提示线的设置,方便于对两侧滑块之间的距离进行提示,或是标示不同的胶片的适应距离;

3、橡胶层的设置可增大胶片侧边与卡槽之间的表面摩擦力,提高稳定性;

4、滑块表面的特氟龙涂层有利于减少液体的挂接残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管;2、密封箱;3、锥管;4、弹性膜;5、活塞;6、推杆;7、喷气管;8、导气管;9、安装位;10、齿轮;11、连接板;12、调节杆;13、滑块;14、锁紧螺栓;15、卡槽;16、双面齿条;17、压簧;18、提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包括外壳,外壳由上至下依次为安装管1、密封箱2和圆锥形的锥管3;锥管3下端口密封连接有弹性膜4;锥管3上端与密封箱2下端连通;密封箱2上端与安装管1同轴固定连接;密封箱2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5;活塞5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杆6;推杆6密封穿过密封箱2上端且延伸到安装管1外,推杆6与密封箱2上端滑动密封连接;锥管3外侧下部固定有环形的喷气管7,喷气管7的出气口向下;密封箱2上端侧边连通有导气管8,导气管8另一端与喷气管7连通;安装管1的左右两侧对称开有安装位9;安装位9内均转轴连接有齿轮10;齿轮10外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调节杆12;调节杆12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上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4;滑块13下部内侧开有“V”字形的卡槽15;在安装管1内,推杆6上固定有双面齿条16;双面齿条16与左右两侧的齿轮10啮合传动连接;推杆6的上端与安装管1上端之间连接有压簧17;调节杆12上表面刻有提示线18;卡槽15内表面固定有橡胶层;滑块13表面涂有一层特氟龙涂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推杆6向下压,使活塞5位于密封罐的下部,此时弹性膜4为外凸状态,滑块13位于斜上方,然后将弹性膜4抵在胶片上表面,将胶片表面与之接触的液体挤开,并可继续下压,使锥管3下端面与胶片表面接触,弹性膜4被压入锥管3内,然后松开对推杆6的施力,在压簧17的弹力作用下,推杆6被向上推移,密封箱2内的活塞5上移,使锥管3内的气压降低,弹性膜4被向上吸,形成向锥管3内凸的形状,在弹性膜4与胶片之间形成负压空间,提高吸附力,同时活塞5的上移,使密封箱2内上部空间被压缩,气体被挤出,并有导气管8导入到喷气管7内,加速胶片表面的气流,向四周吹动表面的液体;推杆6向上移的过程中,固定在推杆6上的双面齿条16跟随上移,并啮合带动两侧的齿轮10转动,从图1中即可看出,两侧齿轮10内侧向上转动,则外侧向下转动,带动连接杆以及调节杆12向下转动,使调节杆12转至水平位置,双面齿条16上下位移均有限制,则通过齿轮10齿条啮合传动,可控制调节杆12转至水平位置,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试验等方式均可实现,则滑块13上的卡槽15即与胶片的侧边卡接,托住胶片的侧边,完成胶片的抓取。

在抓取之前可滑动滑块13调节间距,适应不同的胶片的长度或宽度,卡槽15的深度使间距调节具有一定的范围容量,可通过实验或是数据测量,在调节杆12上进行提示线18的刻画。

“V”字形的卡槽15对胶片的侧边只有托取的作用,可减少弯曲,但是抓取力不强,导气管8处可与喷气管7连通外,还可以在卡槽15内的上端安装气囊,气囊与导气管8连通,当气体由导气管8导出后,可充入到气囊内,最后气囊膨胀将卡槽15内的胶片挤压固定,提高抓取力,操作方便,无需其他动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