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87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雾滤光无框雪镜。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种现有的雪镜,包括一个呈环形的环框11、一个卡嵌设置在该环框11中的镜片单元12、一个供该环框11设置的的框座13、一个设置在该框座13后方且能分离地贴靠使用者的垫体14,以及两个分别穿设在该框座13左右两侧且能彼此扣合连接的扣带15。

该镜片单元12包括两片彼此前后间隔的镜片121(图中仅示意位于前方的镜片121)。位于前方朝外的该镜片121,经滤光处理而能过滤雪地反射强光。所述镜片121彼此间隔而能降低热传导,并能避免位于后方的镜片121起雾。该环框11及该框座13则能将所述镜片121夹挤定位在一起。此种现有的雪镜虽然具有防雾及滤光的功效,但其元件较多较为笨重,体积也较大,生产组装也较麻烦,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至少一个缺点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

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适于供一使用者配戴,并包含一个镜片单元、一个设置在该镜片单元后侧并能分离地贴靠该使用者的脸部的垫体,以及一个能供使用者穿戴的穿戴单元,该镜片单元包括一个能透光的镜片本体、两层以浸泡处理设置在该镜片本体的前后两侧的防雾层,以及一层设置在位于前侧的该防雾层上的滤光层,该垫体与该镜片单元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位于该使用者眼睛前方的中央空间,该镜片本体界定出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相反端部的穿孔,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穿孔相间隔并连通该中央空间的透气孔,该穿戴单元的两相反端分别穿设在该镜片单元的所述穿孔中,并与该镜片单元相配合供该使用者环套于头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还包含数量与该至少一个透气孔对应且设置在该至少一个透气孔的气罩单元,该至少一个气罩单元界定出与该至少一个透气孔连通的数个朝前的前透气孔与数个朝后的后透气孔,所述前透气孔彼此间隔排列,所述后透气孔彼此间隔排列且与所述前透气孔错位设置地连通所述前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该至少一个气罩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该至少一个透气孔前方的前透气件,以及一个设置在该至少一个透气孔后方的后透气件,该前透气件界定出左右间隔设置的所述前透气孔,该后透气件界定出左右间隔设置的所述后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该前透气件与该后透气件的其中一者,能拆离地卡嵌安装于另外一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该前透气件具有数个彼此间隔的前挡块,所述前挡块相配合界定出所述前透气孔,该前透气件还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前挡块的其中一个往该后透气件延伸而能分离地卡嵌在所述后透气孔的其中一者的卡嵌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该镜片本体界定出两个透气孔,每一透气孔左右长向延伸,并位于使用者的眉毛前方,该防雾滤光无框雪镜包含两个气罩单元,每一气罩单元设置在对应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该垫体呈环状,且该垫体的内径由该镜片单元往该使用者逐渐径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该垫体包括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上垫部与一个下垫部,以及两个左右间隔且分别连接于该上垫部与该下垫部间的侧垫部,该至少一个透气孔位于该上垫部前方,所述侧垫部位于所述穿孔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还包含数量与该至少一个透气孔对应且罩设在该至少一个透气孔的气罩单元,该至少一个气罩单元以能透气的多孔发泡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该镜片本体界定出两个左右长向延伸并分别位于使用者的眉毛前方的透气孔,该防雾滤光无框雪镜包含两个气罩单元,每一气罩单元罩设在对应的透气孔。

该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功效在于:于该镜片本体上直接开设供该穿戴单元设置的穿孔,因省略设置环框及镜座等元件,故该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相当轻盈,穿戴起来相当轻便。此外,所述透气孔能供人体湿气散出,还能进一步地提高防雾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至少一个缺点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

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适于供一使用者配戴,并包含一个镜片单元、一个设置在该镜片单元后侧并能分离地贴靠于该使用者的脸部的垫体,以及一个能供使用者穿戴的穿戴单元,该镜片单元包括一个能透光的镜片本体、两层以浸泡处理设置在该镜片本体的前后两侧的防雾层,以及一层设置在位于前侧的该防雾层上的滤光层,该垫体与该镜片单元相配合界定出一个位于该使用者眼睛前方的中央空间,该镜片本体界定出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相反端部的穿孔,该穿戴单元包括两个分别卡嵌设置在所述穿孔的结合件,以及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结合件的头带,每一结合件突伸出该镜片本体的前后两侧,并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且连通该镜片本体前后两侧及该中央空间的通风孔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每一结合件包括位于该镜片本体前后两侧且尺寸大于对应的穿孔的一个前限位部与一个后限位部,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前限位部与该后限位部间且插设于对应的穿孔的插设部,所述通风孔道贯穿该前限位部、该后限位部及该插设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滤光无框雪镜,每一结合件还包含一个由各自的后限位部往后延伸并位于所述通风孔道后方的弧突部,该弧突部与该后限位部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对应的所述通风孔道及该中央空间的通风空间。

该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功效在于:该防雾滤光无框雪镜仅包含单片的该镜片本体,故整体相当轻盈,使用者穿戴起来相当轻便。此外,所述通风孔道能供人体湿气散出,还能进一步地提高防雾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现有的雪镜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由后方观视的一个不完整且局部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图;

图4是第一该实施例的一个镜片单元的一个不完整且局部剖切的剖视示意图,说明一镜片本体、两防雾层及一滤光层的层状构造;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沿图3中线V-V剖切的不完整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且局部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图;

图8是该第二实施例沿图7中线Ⅷ-Ⅷ剖切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结合件与该镜片本体的组装关系;

图9是该第二实施例的该结合件的一个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且局部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图;及

图12是第三实施例沿图11中线X II-X II剖切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于供一使用者配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辅以使用者的前后左右方向说明。该实施例包含一个镜片单元2、一个设置在该镜片单元2后侧的垫体3、两个设置在该镜片单元2上的气罩单元4,以及一个设置在该镜片单元2上的穿戴单元5。

该镜片单元2包括一个能透光的镜片本体21、两层以浸泡处理设置在该镜片本体21前后两侧的防雾层22,以及一层设置在位于前侧的该防雾层22上的滤光层23。该镜片本体21包括左右间隔的两个侧镜片部211,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侧镜片部211间的中镜片部212。每一侧镜片部211的宽度W1,大于该中镜片部212的宽度W2。该中镜片部212的上缘往下略弯,下缘则呈倒U形。每一侧镜片部211界定出一个邻近顶缘且左右延伸的透气孔213,以及一个邻近侧缘且上下延伸并与该透气孔213相间隔的穿孔214。每一透气孔213于使用者穿戴本第一实施例时,是位于使用者眉毛前方。所述穿孔214左右间隔,并分别位于该镜片本体21的左右两相反端部。通过浸泡加工处理的所述防雾层22的厚度T1能较厚,约能达到5μm~10μm,而利于该滤光层23设置其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雾层22的厚度T1为7.5μm。

参阅图2、图3及图5,该垫体3呈环状,其外形是随所述侧镜片部211及该中镜片部212的外缘轮廓弯曲,且其内径D1由该镜片本体21往使用者逐渐径缩。该垫体3前侧黏接于该镜片本体21,后侧则能分离地贴靠于该使用者的双眼外周部位。该垫体3包括彼此上下间隔的一个上垫部31与一个下垫部32,以及两个位于左右两侧且分别连接于该上垫部31与该下垫部32间的侧垫部33。该上垫部31位于所述透气孔213后侧上方。所述侧垫部33则位于所述穿孔214左右内侧间。该上垫部31、该下垫部32、所述侧垫部33与该镜片本体2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所述透气孔213的中央空间34。该中央空间34于使用者穿戴本第一实施例时,位于该使用者眼睛前方及该镜片本体21间。

每一气罩单元4以能透气的多孔发泡材料构成,在第一本实施例中是使用泡棉。每一气罩单元4设置在对应的透气孔213后方,并概略位于该上垫部31的下前方。每一气罩单元4的尺寸大于该透气孔213而能完整地覆盖住该透气孔213。

该穿戴单元5为一条能弹性伸缩的束带(图中仅示意部分),与该镜片单元2相配合供环套于使用者的头部,并包括两个彼此相反的穿设端部51。所述穿设端部51分别穿设在该镜片本体21的所述穿孔214中。在实施上该穿戴单元5也能包含两条彼此能分离的扣带,且每一扣带具有一个穿设在对应的穿孔214的该穿设端部51,以及一个能分离地与另一扣带扣合的扣合端部。

本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相当简单,使用者只要将本实施例由上往下套入头部,使该垫体3抵靠于眼周外缘部位,并使该穿戴单元5抵紧于脑后即穿戴完成。在佩戴的过程中,使用者如散发出湿气,湿气将能穿透以多孔发泡材料构成的所述气罩单元4,并从所述透气孔213往外散出,而不会被封闭于该中央空间34中,故本第一实施例使用时该镜片单元2不易起雾。

参阅图6、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第二实施例省略所述气罩单元4,且该镜片本体21及该穿戴单元5的构造不同。该镜片本体21省略设置所述透气孔213。该穿戴单元5则包括两个分别卡嵌设置在所述穿孔214的结合件52,以及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结合件52的头带53。

参阅图6、图8及图9,每一结合件52以可挠的软质材料制成,且突伸出该镜片单元2的前后两侧,并包括位于该镜片本体21前后两侧且宽度大于对应的穿孔214的一个前限位部521与一个后限位部522、一个连接于该前限位部521与该后限位部522间且插设于对应的穿孔214的插设部523,以及一个由该后限位部522往后朝使用者延伸的弧突部524。

每一前限位部521具有一个位于对应的穿孔214前方的透气段525,以及一个由该透气段525往使用者的脑后延伸且供该头带53的其中一端穿设的穿设段526。该透气段525、与对应的后限位部522及对应的插设部523相配合界定出数个彼此间隔且连通该镜片本体21前后两侧的通风孔道54。所述通风孔道54前后延伸,并排列成左右间隔的两直排。每一弧突部524往后弧突,与对应的后限位部52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于所述通风孔道54后方且上下长向延伸并左右宽向延伸且贯通的通风空间55。该通风空间55连通于该中央空间34及所述通风孔道54间。

使用者穿戴本第二实施例时所产生的湿气,能经由所述通风空间55及所述通风孔道54排出,而不会蓄积于该中央空间34中,故能提高本第二实施例的防雾效果。使用者在运动时,从所述通风孔道54灌入的气流或小沙粒,将会受到所述弧突部524阻挡,而改往左右两侧移动,因此将不会直接冲击使用者脸部,故所述弧突部524还具有防护效果。此外,所述弧突部524的弧形设计,还具有便于所述结合件52被挤压变形进而卡入所述穿孔214而能设置在所述穿孔214的功效。

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的一个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第三实施例的所述气罩单元4的构造不同。

每一气罩单元4包括一个设置在对应的透气孔213前方的前透气件41,以及一个设置在对应的透气孔213后方的后透气件42。每一前透气件41具有数个彼此左右间隔的前挡块411,以及两个由所述前挡块411的其中两者往该后透气件42斜伸的卡嵌块412。所述前挡块411相配合界定出数个开口朝前并往后贯通且彼此左右间隔的前透气孔413。每一后透气件42包括数个彼此左右间隔的后挡块421。所述后挡块421界定出数个开口朝后并往前连通该中央空间34且彼此左右间隔的后透气孔422。所述后透气孔422与所述前透气孔413左右错位设置,且所述后透气孔422的其中两者,供所述卡嵌块412能分离地卡嵌设置。前述设计能供每一前透气件41与对应的后透气件42能分离地由前后向相配合组装于对应的透气孔213中。

所述前透气孔413与所述后透气孔422彼此错位的设计,能在透气的同时避免砂尘直接灌入该中央空间34中,具有防护效果。该垫体3的该上垫部31分别位于所述透气孔213后方,则能避免由所述透气孔213进入的气流直接吹向使用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雾滤光无框雪镜采构造简单的单镜片本体21设计,相当轻盈而穿戴起来相当轻便。所述透气孔213能供湿气散出,提高防雾效果,所述气罩单元4则能避免砂尘直接灌入,并能缓冲流入的气流。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