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586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目前VR技术还应用于了医疗领域。为人体检查或者手术提供参考性的方案,提升了医疗的整体技术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其主要构造有:成像腔、投射槽口、设备架槽口、平面反光镜片a、平面反光镜片b、凹面反光镜片a、凹面反光镜片b、调节杆a、调节杆b、螺位孔、补光灯,所述的成像腔内空,并且前端开有投射槽口,后端开有设备架槽口;所述的成像腔内底部分别固定有平面反光镜片a、平面反光镜片b,所述的成像腔内顶部分别设有凹面反光镜片a、凹面反光镜片b;

所述的成像腔顶部上两端均贯通有螺位孔,两个所述的螺位孔内分别拧入有调节杆a、调节杆b;所述的调节杆a末端与凹面反光镜片a相固定,所述的调节杆b末端与凹面反光镜片b相固定;

所述的成像腔侧面设有补光灯,所述的补光灯发光部件伸入成像腔内部,并且补光灯的发光部件在长度上可伸缩调整;

所述的设备架槽口套接于VR光源投射的成像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成像腔纵向高度为5-12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成像腔横向宽度为13-17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成像腔外包裹有硅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杆a、调节杆b上均设有长度刻度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成像腔侧面设有补光灯,所述的补光灯发光部件伸入成像腔内部,并且补光灯的发光部件在长度上可伸缩调整;备架槽口套接于VR光源投射的成像设备上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后视图。

图中 1-成像腔,2-投射槽口,3-设备架槽口,4-平面反光镜片a,5-平面反光镜片b,6-凹面反光镜片a,7-凹面反光镜片b,8-调节杆a,9-调节杆b,10-螺位孔,11-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其主要构造有:成像腔1、投射槽口2、设备架槽口3、平面反光镜片a4、平面反光镜片b5、凹面反光镜片a6、凹面反光镜片b7、调节杆a8、调节杆b9、螺位孔10、补光灯11,所述的成像腔1内空,并且前端开有投射槽口2,后端开有设备架槽口3;所述的成像腔1内底部分别固定有平面反光镜片a4、平面反光镜片b5,所述的成像腔1内顶部分别设有凹面反光镜片a6、凹面反光镜片b7;

所述的成像腔1顶部上两端均贯通有螺位孔10,两个所述的螺位孔10内分别拧入有调节杆a8、调节杆b9;所述的调节杆a8末端与凹面反光镜片a6相固定,所述的调节杆b9末端与凹面反光镜片b7相固定;

所述的成像腔1侧面设有补光灯11,所述的补光灯11发光部件伸入成像腔1内部,并且补光灯11的发光部件在长度上可伸缩调整;

所述的设备架槽口3套接于VR光源投射的成像设备上。

所述的成像腔1纵向高度为5-12厘米。

所述的成像腔1横向宽度为13-17厘米。

所述的成像腔1外包裹有硅胶层。

所述的调节杆a8、调节杆b9上均设有长度刻度标识。

本实用新型结构上比较简单,是一个基于VR技术开发的医疗模拟视觉成像辅件,其主要是通过凹面反光镜片a6、凹面反光镜片b7通过调节杆a8、调节杆b9调节控制,实现了平面反光镜片a4与凹面反光镜片a6之间,平面反光镜片b5与凹面反光镜片b7之间的光源成像投射调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