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360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光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逐渐多样化。在各项检测设备中以及相机中均有用到不同像素要求的光路,但是检测设备中的光路与相机中的光路大多不能通用,增加了光学镜片的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聚光组、第二聚光组、第三聚光组、平面镜和像面,外界光线依次通过第一聚光组、第二聚光组、第三聚光组和平面镜后作用在像面上,第一聚光组与第二聚光组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24.74mm,第二聚光组与第三聚光组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14.68mm,第三聚光组与平面镜的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各聚光组的聚光作用,以及相邻聚光组之间的设定距离,使得最终光线能够均匀的作用在像面上,满足光线和像素要求;同时,可以使得该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运用到检测设备或拍照用相机上,满足光线使用要求,提高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聚光组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11.5mm和8mm,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2mm,第一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46.39mm和804.15mm,第二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43.09mm和179.11mm。由此,通过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可以使得外界的入射光线能够实现汇聚,并经过一定距离后作用在第二聚光组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聚光组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相贴合,且贴合面为平面,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8.44mm和3.03mm,第三镜片的左侧镜面向左凸起,半径为21.81mm,第四镜片的右侧镜面向左侧凸起,半径为14.81mm。由此,可以使得入射光线经过多次角度转换,完成汇聚后射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聚光组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五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的中心厚度分别为7.8mm、4mm和3.5mm,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36mm,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2.83mm,第五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9.56mm和53.57mm,第六镜片的左侧镜面为平面,右侧镜面向右侧凸起,半径为37.34mm,第七镜片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06.85mm和3187.99mm。由此,便于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经各镜片实现光线的汇聚,达到光线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面镜的厚度为2mm。由此,可以使得光线发生进一步的折射,便于光线角度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其像素为1000万。由此,可以满足相应的像素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的第一聚光组1、第二聚光组2、第三聚光组3、平面镜4和像面5,外界光线依次通过第一聚光组1、第二聚光组2、第三聚光组3和平面镜4后作用在像面5上,第一聚光组1与第二聚光组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24.74mm,第二聚光组2与第三聚光组3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14.68mm,第三聚光组3与平面镜4的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12mm。其中,该光路结构的可调焦距为85mm,由此,可以调节一聚光组1、第二聚光组2、第三聚光组3和平面镜4四者与像面5之间的距离,便于不同距离物品的检测或拍摄,提高适用性。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上箭头方向为光线传递方向示意图。

第一聚光组1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一镜片11和第二镜片12,第一镜片11和第二镜片12的中心厚度分别为11.5mm和8mm,第一镜片11和第二镜片1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2mm,第一镜片11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46.39mm和804.15mm,第二镜片12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43.09mm和179.11mm。

从而,外界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镜片11后,再经过第二镜片12进行汇聚,使得外界光线更为集中。

第二聚光组2包括从左到右排列的第三镜片21和第四镜片22,第三镜片21和第四镜片22相贴合,且贴合面为平面,第三镜片21和第四镜片22的中心厚度分别为8.44mm和3.03mm,第三镜片21的左侧镜面向左凸起,半径为21.81mm,第四镜片22的右侧镜面向左侧凸起,半径为14.81mm。

由于第二聚光组2与第一聚光组1的距离为24.74mm,因此第二聚光组2的入射光线较为集中;光线经过第二聚光组2中第三镜片21和第四镜片22的进一步汇聚作用,然后作用在第三聚光组3上。

第三聚光组3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第五镜片31、第六镜片32和第七镜片33,第五镜片31、第六镜片32和第七镜片33的中心厚度分别为7.8mm、4mm和3.5mm,第五镜片31和第六镜片32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0.36mm,第六镜片32和第七镜片33在中心线上的距离为2.83mm,第五镜片31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右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9.56mm和53.57mm,第六镜片32的左侧镜面为平面,右侧镜面向右侧凸起,半径为37.34mm,第七镜片33的左右两侧镜面均向左侧凸起,半径分别为106.85mm和3187.99mm。

由此,光线经过第五镜片31、第六镜片32和第七镜片33后对光线进行汇聚,然后作用在平面镜4上。

平面镜4的厚度为2mm,可以实现光线的角度变化,最后光线均匀的作用在像面5上。

焦距为85mm的光学镜头,其像素为1000万。该光路结构可以运用在检测仪或相机上,增加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