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924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五片镜片组成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化电子产品对成像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耦合器件(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的硬件条件以及成像镜头的光学性能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在相同的传感器像面大小情况下,成像镜头的视场角越大,拍摄的画面也越多,而且传感器像元尺寸的减小会使光学系统光线采集的能力减弱,故成像镜头需要有更大的视场角以及大的光圈来使拍摄性能进一步提高。同时,光学镜头在满足成像要求下镜片数量少、光学长度越短,越有利于电子产品往小型化趋势发展。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具有超薄大视场角,良好成像质量的光学系统。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都可为凹面;以及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CT3/CT4≥1.5。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都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之一负光焦度;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满足:HFOV≥45°;以及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满足:CT3/CT4≥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满足:HFOV≥4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可满足:-0.9<R10/R9<-0.7,例如,-0.85≤R10/R9≤-0.7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7<R9/CT5≤-5,例如,-6.04≤R9/CT5≤-5.0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倾角β52可满足:30°<β52<58°,例如,30.6°≤β52≤5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之间可满足:8.0<f1/CT1<11.0,例如,8.52≤f1/CT1≤10.6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之间可满足:1.0<f1/R1<4.0,例如,1.82≤f1/R1≤2.9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可满足:0.6≤f4/f<0.8,例如,0.70≤f4/f≤0.7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4.0<f4/CT4<5.0,例如,4.39≤f4/CT4≤4.7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可满足:-1.6<f4/f5<-1.4,例如,-1.54≤f4/f5≤-1.4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0<|R6/R5|<0.5,例如,0<|R6/R5|≤0.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都为凹面。通过上述配置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可进一步具有超薄化、大视场角、高解像力、小型化、高成像品质、平衡像差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所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而第五透镜是最靠近感光元件的透镜。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例如五个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这五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都可为凹面。通过合理的控制各个透镜的正负光焦度分配,不仅可有效地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获得较优的成像品质,而且可实现超薄大孔径的特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满足:HFOV≥45°。通过控制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大于45°,即全视场角大于90°,可保证系统成像的视野范围更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CT3/CT4≥1.5。通过控制使得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值大于1.5,来调整两个镜片正光焦度的分配,使第四透镜承担更多的光焦度,这样的配置有利于大角度视场角入射的光线经过透镜最后会聚在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可满足:-0.9<R10/R9<-0.7,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85≤R10/R9≤-0.76。通过控制使得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有效矫正系统的子午慧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7<R9/CT5≤-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6.04≤R9/CT5≤-5.03。通过这样的配置,可平衡大视场角系统产生的畸变,同时使各视场光线到达成像面的主光线夹角较大,与具有大角度主光线夹角的传感器芯片相匹配。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倾角β52可满足:30°<β52<58°,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30.6°≤β52≤57°。通过控制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最大倾角,可避免由于倾角过大而导致镜片边缘镀膜的效果不理想,使系统工艺性变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之间可满足:8.0<f1/CT1<11.0,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8.52≤f1/CT1≤10.66。通过合理平衡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和中心厚度的比值,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同时可保证成型加工工艺性的可行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之间可满足:1.0<f1/R1<4.0,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1.82≤f1/R1≤2.91。通过这样的配置,使得第一透镜在承担部分正光焦度的情况下控制其物侧面曲率半径不要过小,减小由于倾角大而产生鬼像的风险。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可满足:0.6≤f4/f<0.8,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70≤f4/f≤0.77。通过这样的配置,在TTL减小下控制光线偏折量带来的像差影响,同时使光线在第四透镜物侧面的入射角尽量减小,有利于光线的透过率。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之间可满足:4.0<f4/CT4<5.0,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4.39≤f4/CT4≤4.71。镜片的中心厚度会影响光焦度值,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焦距与中心厚度使其比值在一定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矫正系统的畸变与像散,也可防止中心厚度过大或过小带来工艺性问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可满足:-1.6<f4/f5<-1.4,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1.54≤f4/f5≤-1.47。通过两片镜片一正一负光焦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平衡系统产生的色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可满足:0<|R6/R5|<0.5,更具体地,可进一步满足0<|R6/R5|≤0.25。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使其在合适范围内,有利于有效矫正系统的像散。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STO,调节进光量,提高成像品质。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扩大光学成像镜头的孔径、降低系统敏感度、保证镜头的小型化并提高成像质量,从而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曲率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另外,非球面透镜的使用还可有效地减少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个数。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光学成像镜头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E1-E5。第一透镜E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E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E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在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中,还包括用于限制光束的、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圈STO。根据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E6,滤光片E6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由表1可得,第三透镜E3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CT3/CT4=1.5;第五透镜E5的物侧面S9的曲率半径R9与其像侧面S10的曲率半径R10满足R10/R9=-0.85;第五透镜E5的物侧面S9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E5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R9/CT5=-6.04;以及第三透镜E3的物侧面S5的曲率半径R5与其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R6满足|R6/R5|=0.21。本实施例采用了五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镜片的焦距与面型,有效扩大镜头的孔径,缩短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的大孔径与小型化;同时校正各类像差,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上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示出了实施例1中可用于各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表2以下所示出的表3示出了实施例1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3f1(mm)3.83f(mm)2.95f2(mm)-5.06TTL(mm)4.12f3(mm)3.96ImgH(mm)3.01f4(mm)2.27f5(mm)-1.51根据表3可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4满足f4/f=0.77;以及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4与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f5满足f4/f5=-1.5。结合上表1、表3,在该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满足HFOV=45.5°;第五透镜E5像侧面S10的最大倾角β52满足β52=57°;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E1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f1/CT1=9.59;第一透镜E1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一透镜E1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满足f1/R1=1.82;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4与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f4/CT4=4.71。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4表5表6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下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9示出了实施例3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7表8表9f1(mm)4.01f(mm)2.95f2(mm)-5.80TTL(mm)4.00f3(mm)3.95ImgH(mm)3.01f4(mm)2.12f5(mm)-1.41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4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下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1示出了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2示出了实施例4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0表11表12f1(mm)4.10f(mm)2.87f2(mm)-6.06TTL(mm)3.94f3(mm)3.97ImgH(mm)3.01f(mm)2.10f5(mm)-1.43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5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下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4示出了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5示出了实施例5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3表14表15f1(mm)4.06f(mm)3.02f2(mm)-6.72TTL(mm)4.08f3(mm)4.17ImgH(mm)3.01f4(mm)2.12f5(mm)-1.39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6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下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7示出了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8示出了实施例6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6表17表18f1(mm)3.99f(mm)2.99f2(mm)-6.88TTL(mm)4.01f3(mm)4.27ImgH(mm)3.01f4(mm)2.12f5(mm)-1.38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7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根据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下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0示出了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1示出了实施例7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9表20表21f1(mm)3.95f(mm)3.01f2(mm)-7.06TTL(mm)4.06f3(mm)4.35ImgH(mm)3.01f4(mm)2.12f5(mm)-1.38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8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根据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E1-E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S8为凸面;以及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下表22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3示出了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4示出了实施例8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22表23表24f1(mm)3.96f(mm)3.01f2(mm)-5.91TTL(mm)4.05f3(mm)4.02ImgH(mm)3.01f4(mm)2.12f5(mm)-1.39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以下表25所示的关系。表25条件式/实施例12345678HFOV45.545.446.646.045.045.245.045.2CT3/CT41.501.521.501.501.501.521.511.51R10/R9-0.85-0.78-0.79-0.80-0.77-0.76-0.76-0.77f1/CT19.598.5210.0310.668.759.419.229.11f4/f0.770.710.720.730.700.710.710.70R9/CT5-6.04-5.26-5.04-5.51-5.09-6.03-5.34-5.03β5257.0037.6055.2056.5043.6030.6055.5046.40f4/CT44.714.514.484.394.474.564.524.49|R6/R5|0.210.200.240.250.150.1100.20f4/f5-1.50-1.52-1.50-1.47-1.52-1.54-1.54-1.53f1/R11.822.812.862.912.872.862.812.82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