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63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单位使用B超、彩超等影像医疗设备时,只能供操作人员在显示屏上观看病理状态,而患者躺在床上不方便观看。有鉴于此,中国专利200720158891.9公开了一种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属于医疗附属设备,它是在固定板上连接一段可抽拉式悬吊杆,悬吊杆的底端铰接一个悬吊框,悬吊框的两个端头活动连接在反光镜的镜框两侧。使用时,将本申请的图像装置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检测床的上方,调整反射镜的角度和立杆的长度,显示屏的图像正好反射到患者的目光方向。因此能使患者从反光镜中间接看到自己的病灶情况。该申请主要用于患者做B超、彩超等时看到自己患病部位的情况。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问题:1、移动起来不方便;2、高度调节比较费力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和高度调节方便的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包括移动车体、固定在所述移动车体顶部的竖直伸缩臂,所述移动车体的底部各个角处分别安装有一行走轮,所述竖直伸缩臂的顶部固定有一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固定有一边框,所述边框内腔中设置有一反光镜,所述反光镜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固定有一与所述边框内壁可转动连接的销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伸缩臂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车体顶部的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座顶部的竖向定位筒、顶端与所述托板连接的竖直活动柱,所述竖向定位筒的内腔中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一活塞板,所述竖直活动柱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竖向定位筒内并与所述活塞板连接,所述活塞板的右侧外壁固定有延伸至所述竖向定位筒外的右条板,所述竖向定位筒的外壁沿所述竖向定位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供所述右条板滑动的第一竖直长通孔,所述竖向定位筒的右侧外壁位于所述活塞板的上方固定有一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上可转动设置有一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部固定有一穿过所述右条板并与所述右条板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传动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顶部固定有转动弯臂。

优选地,上述的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车体的底部固定有一高度可调的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包括防滑板、固定在所述防滑板顶部的竖直筒、固定在所述移动车体底部的插杆,所述插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竖直筒的内腔中,所述竖直筒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丝,所述锁紧螺丝的端头延伸至所述竖直筒的内腔中并与所述插杆的外壁紧密接触。

优选地,上述的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其中所述活塞板的左侧外壁固定有延伸至所述竖向定位筒外的左条板,所述竖向定位筒的外壁沿所述竖向定位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供所述左条板滑动的第二竖直长通孔,所述竖向定位筒的左侧外壁位于所述活塞板的下方固定有一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上可转动设置有一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顶部固定有一穿过所述左条板并与所述左条板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传动轴。

优选地,上述的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壁位于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固定有一第一限位套。

优选地,上述的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壁位于所述第二横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固定有一第二限位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移动车体的底部各个角处分别安装有一行走轮,使得本实用新型移动起来方便省力;用户转动转动弯臂可以带动第一螺纹传动轴转动,由于第一螺纹传动轴与右条板通过螺纹连接,使得右条板延着第一螺纹传动轴上下运动,然后带动活塞板上下运动,再带动竖直活动柱上下运动,这就实现了竖直伸缩臂的高度调节,使用起来方便省力;通过调整竖直伸缩臂的高度可以带动反光镜上下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竖直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竖向定位筒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2、3、4所示,一种医疗设备显示屏图像反射装置,包括移动车体11、固定在移动车体11顶部的竖直伸缩臂2,移动车体11的底部各个角处分别通过螺钉安装有一行走轮12,竖直伸缩臂2的顶部固定有一托板13,托板13的顶部固定有一边框14,边框14内腔中设置有一反光镜15,反光镜15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固定有一与边框14内壁可转动连接的销轴16。

竖直伸缩臂2包括固定在移动车体11顶部的固定座21、焊接在固定座21顶部的竖向定位筒22、顶端与托板13焊接的竖直活动柱23,竖向定位筒22的内腔中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一活塞板24,活塞板24活动设置。竖直活动柱23的底端延伸至竖向定位筒22内并与活塞板24焊接,活塞板24的右侧外壁焊接有延伸至竖向定位筒22外的右条板25,竖向定位筒22的顶部焊接有一卡套20,竖直活动柱23的底端穿过卡套20并与活塞板24的顶端焊接。竖向定位筒22的外壁沿竖向定位筒2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右条板25滑动的第一竖直长通孔26,竖向定位筒22的右侧外壁位于活塞板24的上方焊接有一第一横板27,第一横板27上可转动设置有一第一旋转轴28,第一旋转轴28的底部固定有一穿过右条板25并与右条板25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传动轴29,第一旋转轴28的顶部焊接有转动弯臂30。其中第一旋转轴28的外壁位于第一横板27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焊接有一第一限位套200。

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车体11的底部固定有一高度可调的防滑装置4,可以调整防滑装置4的高度至与地面接触,可以防止本实用新型在地面自行移动。防滑装置4包括防滑板41、焊接在防滑板41顶部的竖直筒42、焊接在移动车体11底部的插杆43,插杆43的底端延伸至竖直筒42的内腔中,竖直筒42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丝44,锁紧螺丝44的端头延伸至竖直筒42的内腔中并与插杆43的外壁紧密接触。用户松开锁紧螺丝44,抽插插杆43即可实现防滑装置4的高度调整。

活塞板24的左侧外壁焊接有延伸至竖向定位筒22外的左条板51,竖向定位筒22的外壁沿竖向定位筒2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左条板51滑动的第二竖直长通孔52,竖向定位筒22的左侧外壁位于活塞板24的下方焊接有一第二横板53,第二横板53上可转动设置有一第二旋转轴54,第二旋转轴54的顶部焊接有一穿过左条板51并与左条板51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传动轴55,这样设计使得活塞板24上下运动更加的平稳。第二旋转轴54的外壁位于第二横板5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焊接有一第二限位套56,这样设计防止了第二旋转轴54在第二横板53上移位。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