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圈及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1489阅读:1973来源:国知局
隔圈及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隔圈及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隔圈、镜片和压环,所述隔圈夹持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用于提供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间隔,所述压环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按压环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中,所述隔圈为环形实体结构,光线入射到所述隔圈的内环面的表面面积大,存在大面积光线反射现象,形成杂散光,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隔圈及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好的隔圈及镜头模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圈,包括呈五面体结构的多个调光部和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调光部的连接部,多个所述调光部呈环形排列,每个所述调光部包括呈扇形的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呈扇形的底面以及分别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相邻两个所述调光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每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相邻两个调光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优选的,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底面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顶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底面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三侧面为弧面结构,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交形成的夹角朝向所述隔圈的几何中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光部的数量为30~60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固定于所述镜头筒内的至少两个镜片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隔圈,所述隔圈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镜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调光部的所述顶面的一侧朝向所述镜头模组的物侧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光部和所述连接部均抵接于所述镜头筒。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由实体结构设置为包括呈环状的本体部和固定于所述本体部的呈五面体结构的多个调光部,从而减少了光线入射到所述隔圈表面的面积,即减少了光在隔圈表面上反射形成的杂光;当所述隔圈装配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镜头模组时,所述隔圈不仅具有提供相邻两镜片的间隔的作用,同时可挡部分杂光,并且减少光在隔圈表面上反射形成的杂光,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圈的调光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圈的调光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圈10,包括连接部1和调光部2。

所述调光部2呈五面体结构且包括多个,所述连接部1包括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调光部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光部2的数量为30~60个。当然,其数量并非限于此,其它数量也是可行的,其原理都一样。

相邻两个所述调光部2间隔设置,更优的,多个所述调光部2等间距设置,以保证所述隔圈10的支撑平衡性。比如,多个所述调光部2呈环形阵列设置。

具体的,所述调光部2包括呈扇形的顶面21、与所述顶面21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呈扇形的底面22以及分别连接所述顶面21和所述底面22的第一侧面23、第二侧面24和第三侧面25,相邻两个所述调光部2的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4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相邻两个所述调光部2中,其中一个所述调光部2的第一侧面23和另一个所述调光部2的第二侧面24相对设置。

每个所述连接部1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调光部2的第一侧面23和第二侧面2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面21向所述底面22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底面22范围内。也就是说,所述顶面2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底面22的面积。优选为所述顶面21的面积小于所述底面22的面积。

所述第一侧面23与所述第二侧面24均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三侧面25为弧面结构。

所述第一侧面23与所述第二侧面24相交形成的夹角朝向于所述隔圈10的几何中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隔圈10通过将其本身由实体结构设置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呈五面体结构的所述调光部2,通过使所述第一侧面23和所述第二侧面24交叉形成夹角且该夹角朝向所述隔圈10的几何中心设置,使得隔圈10的内环面面积减小,从而减少了光线反射到所述隔圈10上的反射面积,进而减少了杂光形成。

请结合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20、收容固定于所述镜头筒20内的至少两个镜片30、所述隔圈10及遮光片40。

所述隔圈10夹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镜片30之间,从而为两个所述镜片30提供间隔空间,同时起到挡光作用,阻挡部分杂光进入像面,提高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圈10夹设于两个所述镜片30时,使所述调光部2的所述顶面21的一侧朝向所述镜头模组100的物侧设置;所述调光部2的所述底面22的一侧朝向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像侧设置,所述调光部2和所述连接部1均抵接于所述镜头筒20。

所述遮光片40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镜片30之间,配合所述隔圈10阻光反射。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由实体结构设置为包括呈环状的本体部和固定于所述本体部的呈五面体结构的多个调光部,从而减少了光线入射到所述隔圈表面的面积,即减少了光在隔圈表面上反射形成的杂光;当所述隔圈装配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镜头模组时,所述隔圈不仅具有提供相邻两镜片的间隔的作用,同时可挡部分杂光,并且减少光在隔圈表面上反射形成的杂光,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