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槽道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347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槽道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槽道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光纤通信的迅速发展,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专用的光纤槽道作为电信机房中光纤管理、布置和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机房走线槽一般是采用钢制材料,其均存在以下缺点:槽道的重量比较大,为安装运输造成不便;槽道的配件繁杂,为施工带来不便,同时降低了安装效率。通过大量走线槽的组接拼合所形成的整体光纤槽路布局,同时还需要通过匹配的固定装置安设于机房中才能实现完整的光纤传输系统运作,现有光纤槽道的定位装设方式及结构存在装置笨重、且固定组装繁琐、走线结构杂乱、耗费槽路材料,同时装配费时、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已有的光纤槽道连接件,接口处设计不合理,并且固定螺丝用螺丝刀固定,在机房施工过程中效率低下,并且很容易把接口处压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纤槽道连接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槽道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槽道连接件,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和侧板连接形成横截面呈U形腔的连接件,底板和侧板形成的U形腔内壁上设置有“U”形凹槽,“U”形凹槽的内部嵌设有密封条;底板上设置有与槽道外侧凸起的连接槽相配合的插接孔,侧板设置为内夹板和外夹板连接而成的双层结构,内夹板和外夹板的两自由端设置有卡槽,与卡槽相对的外夹板上设置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设置为横截面为侧“凸”字形的棱柱体结构,连接凸块的中部设置有中空圆柱体螺纹筒,螺纹筒的外壁设置有加强块,螺纹筒通过手拧螺丝固定,外夹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支撑板,竖直支撑板和外夹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U”形凹槽的横截面设置为倒梯形的燕尾槽形结构,密封条设置为与“U”形凹槽内壁相互贴合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的棱柱体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条的厚度≥“U”形凹槽的槽深,密封条的两倾斜侧壁设置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孔设置为横截面呈倒“凹”字形的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筒两侧的连接凸块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栓孔,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块设置为与螺纹筒外壁相垂直的方形块,相邻的加强块呈环形分散状等间距排布。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设置为扇形结构,相邻的连接板之间呈等间距排布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内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件结构新颖,设计合理,组装方便,预制配件少,成本低,U形腔可避免悬空裸露在空气中,而且能够实现不同层光纤之间的分区走线、存放,新连接件结构更加牢固,外观美观,连接处采用手拧螺丝,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槽道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容改造,省时省力,也不破坏线槽的结构,有效保证线槽的强度,延长线槽的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插接孔;2、外夹板;3、内夹板;4、“U”形凹槽;5、加强块;6、螺栓孔;7、螺纹筒;8、支撑板;9、连接板;10、底板;11、气囊;12、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新型槽道连接件,包括底板10和侧板,底板10和侧板连接形成横截面呈U形腔的连接件,底板10和侧板形成的U形腔内壁上设置有“U”形凹槽4,“U”形凹槽4的内部嵌设有密封条12;“U”形凹槽4的横截面设置为倒梯形的燕尾槽形结构,密封条12设置为与“U”形凹槽4内壁相互贴合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的棱柱体结构。“U”形凹槽4沿着底板10和侧板的内壁中心排布设置,为密封条12提供了安装空间,采用内嵌式结构,可减低材料是加工成本,同时保证密封条12卡合紧密,密封条12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其从槽内脱离;密封条12的厚度≥“U”形凹槽4的槽深,密封条12的上表面略微高出“U”密封条12的两倾斜侧壁设置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气囊11。气囊11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当连接件的U形腔内放置线缆时,在一定的压力下线缆对密封垫产生一定的压缩作用,密封垫通过两侧的气囊11与“U”形凹槽4紧密贴合,防止移位现象,提高了卡合紧密性,避免传送信号的额外损耗,为光纤提供更好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0上设置有与槽道外侧凸起的连接槽相配合的插接孔1,插接孔1设置为横截面呈倒“凹”字形的空腔。相邻的光纤槽道通过外侧的凸起插设在插接孔1内进行连接,插接孔1起到定位和快速安装的作用,连接更加牢固,光纤不易受损,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侧板设置为内夹板3和外夹板2连接而成的双层结构,内夹板3和外夹板2的两自由端设置有卡槽,与卡槽相对的外夹板2上设置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设置为横截面为侧“凸”字形的棱柱体结构,连接凸块的中部设置有中空圆柱体螺纹筒7,螺纹筒7的外壁设置有加强块5,相邻的光纤槽道的侧壁通过内夹板3和外夹板2之间的缝隙进行卡合,螺纹筒7两侧的连接凸块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栓孔6,螺栓穿过螺栓孔6对夹设在内、外夹板2之间的槽道进行固定,此时连接凸块的内壁与待夹紧的槽道相互靠近,再通过手拧螺丝穿过螺纹筒7进行二次固定,使连接凸块与光纤槽道紧密贴合,形成更加牢固的接口结构,并且用手拧螺丝固定,力度柔和,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且相比老式连接件更不容易损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外夹板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支撑板8,竖直支撑板8和外夹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9。加强块5设置为与螺纹筒7外壁相垂直的方形块,相邻的加强块5呈环形分散状等间距排布。竖直支撑板8起到支撑作用,防止连接件发生变形作用,连接板9设置为扇形结构,相邻的连接板9之间呈等间距排布设置,连接板9内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连接板9的支撑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抗压性能,与以往结构相比,即使线槽变形之后,也可以使变形的线槽道与连接件快速插接配合,插接速度快,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