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3600发布日期:2018-07-27 22:0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模块及应用所述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电磁效应产生机械能的镜头驱动模块及应用所述镜头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通常配置有一驱动模块,以驱动一构件进行一定距离上的移动。举例而言,具拍摄功能的电子产品上通常设有一驱动模块,以配置用于驱动一或多个镜头组件沿着一垂直镜头的光轴方向进行移动,以达到防手震的功能。

然而,传统驱动模块使用高成本的精密驱动组件作为驱动构件的动力来源(例如:步进马达、超音波马达、压电致动器...等等)以及相当多的传动组件。不仅使得机械架构复杂,而具有组装步骤繁琐不易、体积大、成本高昂,以及耗电量大的缺点,造成价格无法下降。

日本特许公开2008-111961所公开的镜头驱动模块使用一软性印刷电路链接内部组件与外部电性接点,以提供用于控制镜头驱动模块的电子讯号或传送镜头驱动模块所需的电力。软性印刷电路利用焊锡等方式与其余电子组件或线路进行电性连结。然而,由于软性印刷电路强度不佳,故在变形后容易产生开路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软性印刷电路在制造过程中不易进行尺寸控制,也容易造成在组装程序上软性印刷电路与其他组件尺寸无法配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其采用新的电路配置,以提升组装效率并增加产品良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上述镜头驱动模块包括一活动部、一底座、一外壳、一电磁驱动组件、一塑料基板、一位置感测组件及一立体线路。活动部配置用以承载一镜头。底座相邻活动部并沿镜头的光轴设置。外壳连结底座并围绕活动部。电磁驱动组件位于底座与外壳所定义的空间内,并配置用以驱动活动部相对底座的移动。塑料基板位于活动部与外壳之间。位置感测组件设置于塑料基板,并配置用以侦测活动部的移动。立体线路包括内连接部与外连接部。内连接部电性链接位置感测组件。外连接部电性连结内连接部。内连接部平行于外连接部,且内连接部与外连接部位于不同平面。

在部分实施例中,塑料基板与外壳一体成形。

在部分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一接地线路设置于塑料基板并与外壳电性连接,其中接地线路与外壳的连接点在镜头驱动模块内部,无外露于镜头驱动模块外。

在部分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具有呈四边形的外型,其中立体线路设置于镜头驱动模块的一侧边,并位于侧边的实质中间位置。

在部分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还包括多个立体线路以及一接地线路,其中接地线路排列于等立体线路的中间位置并与一外部接地电路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塑料基板具有一凹槽供位置感测组件容置于其中,凹槽的深度大于位置感测组件的高度。

在部分实施例中,外连接部与内连接部分别设置于塑料基板与底座。内连接部通过铸模互连装置(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的生产技术而图案化于塑料基板的表面。外连接部通过铸模互连装置(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的生产技术而图案化于底座表面。

在部分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具有四边形的外型,位置感测组件设置于镜头驱动模块的角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立体线路的结构强度优于现有技术软性电路板的结构强度,故相较于采用软性电路板的镜头驱动模块,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模块可快速且精确进行组装。另一方面,由于立体线路延展至少两个平面,因此立体线路的设置不致使镜头驱动模块的体积因此增加,有利于镜头驱动模块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的摄影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3A显示沿图2a-a'截线所视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B显示沿图2b-b'截线所视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镜头驱动装置

2、2a、2b、2c、2d、2e~镜头驱动模块

3~镜头

10、10a、10c、10e~壳体

11~上壳件

110~开口

12、12a、12c、12e~侧壳件

13、14、15~侧壳件

17~缺口

20、20b~底座

21~本体

210~开口

22~定位柱

23~侧边

30~活动部

31~通道

32~下弹片

34~上弹片

35~电性接脚

40~电磁驱动组件

41~线圈

42~磁铁

50~电路板

501~上侧缘

502~下侧缘

503~内侧表面

504~外侧表面

51、51a、51b、51c、51e~塑料基板521、521d~立体线路

5211~中间部

5212~内连接部

5213~外连接部

521d1~上侧走线

521d2~下侧走线

522、522d~立体线路

523、523d~立体线路

524、524d~立体线路

53、53d~接地线路

5311~中间部

5312~内连接部

5313~外连接部

5314~连接点

55、55a、55b~内侧板体

553~凹陷部

554~凹槽

556a~通孔

56、56a、56b~外侧板体

561~凹陷

57~导电材料

58b~延伸板体

581b~凹槽

60~位置感测组件

65~基准组件

70~外部电路

H~高度

G~外部接地电路

T~厚度

S1-S8~次段部

P1-P6~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特举数个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图上显示数个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不局限于以下所述的实施例,在此提供的实施例可使得公开得以更透彻及完整,以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予本领域技术人员。

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图标的组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

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组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组件。

在此,“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的含义。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的摄影装置1的结构爆炸图。摄影装置1包括一镜头驱动模块2及一镜头3。镜头驱动模块2配置用于承载镜头3并控制镜头3的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镜头驱动模块2包括位于镜头3的光轴O上的一壳体10、一底座20、一活动部30、一下弹片32、一上弹片34、一电磁驱动组件40、一电路板50、一位置感测组件60及一基准组件65。电磁驱动组件2的组件可依照需求进行增加或减少,并不仅以此实施例为限。

壳体10包括一上壳件11及多个侧壳件(例如:四个侧壳件12、13、14、15)。上壳件11为矩形,且为一开口110所贯穿,其中开口110对齐镜头3的光轴O设置。侧壳件12、13、14、15各自由上壳件11的四个侧缘朝底座20延伸并连结至底座20,其中侧壳件12面向侧壳件14,且侧壳件13面向侧壳件15。并且,一缺口17形成于侧壳件12的下缘。

继续参照图1,底座20包括一本体21及多个定位柱(例如:四个定位柱22)。本体21实质为矩形且为一开口210所贯穿,其中开口210对齐镜头3的光轴O设置。四个定位柱22自本体21的四个角落朝上壳件11突出。壳体10及底座20定义一内部空间以容置电磁驱动组件2的其余组件。

下弹片32设置于底座20的本体21上。两个电性接脚35位于邻近侧壳件12的一侧并连结下弹片32。上弹片34设置于定位柱22之上。活动部30夹设于下弹片32与上弹片34之间,并为一通道31所贯穿,以供镜头3设置于其中。

电磁驱动组件40配置用于驱动活动部30相对于底座20的移动。电磁驱动组件40包括一线圈41、及多个磁铁42(例如:两个磁铁42)。线圈41为一围绕于活动部30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并配置供一电流通过。两个磁铁42分别设置于壳体10的两个侧壳件(例如:侧壳件13、15)之上并面向线圈41。在部分实施例中,线圈41经由下弹片32以及电性接脚35电性链接外部电路,以接收电流并产生磁场带动活动部30相对于底座20进行移动。

电路板50设置于侧壳件12与活动部30之间,且包括一塑料基板51、多个立体线路(例如:四个立体线路521、522、523、524)及一接地线路53。如图2所示,四个立体线路521、522、523、524依序沿侧壳件12的延伸方向排列。接地线路53设置于立体线路522、523之间。两个电性接脚35分别相邻最外侧的两个立体线路521及524设置。整体观之,塑料基板51设置于侧壳件12的实质中间位置,且接地线路53排列于四个立体线路521、522、523、524的中间。

图3A显示沿图2a-a'截线所视镜头驱动模块2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A并搭配参考图2。在部分实施例中,塑料基板51为不易弯折变形的板件,且包括一内侧板体55与一外侧板体56。

内侧板体55设置于侧壳件12与活动部30(图1)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内侧板体55自塑料基板51的下侧缘502延伸至上侧缘501,且一凹槽554形成于内侧板体55相邻活动部30(图1)的内侧表面503,以供位置感测组件60设置于其中。凹槽554的深度T可大于或等于位置感测组件60的高度H。如此一来,在位置感测组件60设置于凹槽554时,位置感测组件60未突出于内侧板体55的内侧表面,藉此降低镜头驱动模块2在垂直光轴O(图1)的方向上的宽度。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此为限,凹槽554的深度T可略小于位置感测组件60的高度H,当位置感测组件60设置于凹槽554时,位置感测组件60稍微突出于内侧板体55的内侧表面。

在部分实施例中,内侧板体55更具有一凹陷部553。凹陷部553紧邻塑料基板51的下侧缘502设置,以供本体21(图1)邻近侧边23的部分容置于其中,藉此降低镜头驱动模块2在垂直光轴O的方向上的宽度。

外侧板体56连结内侧板体55的外侧表面504,并自塑料基板51的下侧缘502朝上侧缘501的方向延伸,但与上侧缘501相邻一间距。在部分实施例中,外侧板体56的形状相对应于侧壳件12上缺口17的形状。外侧板体56设置于缺口17内并封闭缺口17。于是,壳体10内部的机构不致由缺口17暴露于外部。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凹陷561形成于外侧板体56的上缘,关于凹陷561的功能将在关于图3B的说明中详述。

立体线路521可利用埋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形成于塑料基板51当中。在部分实施例中,立体线路521包括一内连接部5212、一中间部5211及一外连接部5213。内连接部5212位于平面P1,且外连接部5213位于平面P2,其中平面P1不同于平面P2且各自平行光轴O(图1)。内连接部5212与外连接部5213各自在平行光轴O的方向上延伸既定长度,并藉由中间部5211相互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内连接部5212的末端暴露于凹槽554当中,以电性连结位于凹槽554当中的位置感测组件60。另外,部分外连接部5213自塑料基板51的下侧缘502朝外延伸一既定长度,以链接外部电路70。如此一来,来自外部电路70的电子讯号或电力可通过立体线路521传送至位置感测组件60。立体线路522、523、524的配置方式及结构特征类似于立体线路521,为简化说明在此不再加以重复。

图3B显示沿图2b-b'截线所视镜头驱动模块2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B并搭配参考图2。接地线路53可利用埋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于塑料基板51当中。在部分实施例中,接地线路53包括一内连接部5312、一中间部5311及一外连接部5313。内连接部5312位于平面P3,且外连接部5313位于平面P4,其中平面P3不同于平面P4且各自平行光轴O(图1)。内连接部5312与外连接部5313各自在平行光轴O的方向上延伸既定长度,并藉由中间部5311相互连接。

在部分实施例中,内连接部5312的末端暴露于凹陷561当中。另外,部分外连接部5313自塑料基板51的下侧缘502朝外延伸一既定长度,并电性链接一外部接地电路G。一导电材料57(例如:导电胶)设置于凹陷561内,并电性连结侧壳件12与内连接部5312。于是,外壳10通过导电材料57与接地线路53进行接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此实施例为限。外壳10还可利用其他方式进行接地。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的镜头驱动模块2a中,塑料基板51a的内侧板体55a具有一通孔556a贯穿。接地线路53的内连接部5312的末端暴露于通孔556a当中并电性连结侧壳件12a。接地线路53的外连接部5313电性连接外部接地电路G。一导电材料(例如:导电胶,图未示)可选择性设置于通孔556a当中,以利内连接部5312与侧壳件12a电性连结。如此一来,外壳10a可通过接地线路53进行接地。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接地线路53与外壳10a的连接点5314在镜头驱动模块内部,无外露于镜头驱动模块外,可避免接地线路53发生短路的情况发生,藉此提高镜头驱动模块的稳定性。

于上述实施例的电磁驱动模块2作动时,控制模块(图未示)提供驱动电流至对线圈41。于是,活动部30的位置可以通过磁力作用而相对底座20在光轴O上移动。在上述电磁驱动模块2作动过程中,位置感测组件60可持续感测设置于活动部30上的基准组件65的磁场变化,并回送活动部30相对底座20的位置至控制模块进行计算(图未示),以形成闭合回路控制(closed-loop control)。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2b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将施予相同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说明,以简化说明内容。

在此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2b的底座20b相较于底座20省略设置一个定位柱22。并且,镜头驱动模块2b的塑料基板51b包括一内侧板体55b、一外侧板体56b及一延伸板体58b。外侧板体56b连结内侧板体55b远离底座20b的外侧。延伸板体58b位于底座20b上未设置定位柱22的角落上方并连结内侧板体55b的一侧。

一凹槽581b形成于延伸板体58b相邻底座20b的内侧表面,以供位置感测组件60设置于其中。凹槽581b的深度可大于或等于位置感测组件60的高度。或者,凹槽581b的深度可略小于位置感测组件60的高度。四个立体线路521、522、523、524可利用埋入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于塑料基板51b当中,并电性链接位置感测组件60。在此实施例中,由于位置感测组件60是设置于镜头驱动模块2b的角落,镜头驱动模块2b的体积得以进一步降低。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2c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将施予相同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说明,以简化说明内容。

在此实施例中,塑料基板51c与壳体10c的侧壳件12c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制成而成。举例而言,壳体10c可利用内嵌式工艺(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与塑料基板51c连结,以省去黏贴及组装等二次加工工艺。立体电路521、522、523、524(图6仅显示立体电路521)利用埋入射出成形的方式设置于塑料基板51c内部,并电性连结设置于塑料基板51c上的位置感测组件60。在此实施例中,由于镜头驱动模块2c组件数量减少,不但有利组装效率提升,还可避免因塑料基板51c定位不准确而造成产品稳定性下降的问题产生。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2d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将施予相同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说明,以简化说明内容。

镜头驱动模块2d与镜头驱动模块2的差异包括,立体线路521d、522d、523d、524d与接地线路53d利用铸模互连装置(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MID)生产技术而图案化于塑料基板51与底座20的表面。并且,每一立体线路521d、522d、523d、524d与接地线路53d皆包括一上侧走线与下侧走线,其中上侧走线形成于塑料基板51上,下侧走线形成于底座20上。

举例而言,如图8所示,立体线路521d包括上侧走线521d1与下侧走线521d2。上侧走线521d1包括两个垂直次段部S1、S3以及两个水平次段部S2、S4。垂直次段部S1、水平次段部S2、垂直次段部S3及水平次段部S4依序连结,其中垂直次段部S1、S3与水平次段部S2形成于塑料基板51的内侧表面50上,水平次段部S4形成于塑料基板51的下侧缘501。

下侧走线521d2包括两个水平次段部S5、S7以及两个垂直次段部S6、S8。水平次段部S5、垂直次段部S6、水平次段部S7及垂直次段部S8依序连结,并形成于底座20的侧边23。

于组装时,垂直次段部S3接触垂直次段部S6,并且水平次段部S4接触水平次段部S7。另外,垂直次段部S1电性链接于位置感测组件60,且垂直次段部S8电性链接于外部电路70。如此一来,来自外部电路70的电子讯号或电力可过立体线路521d传送至位置感测组件60。立体线路522d、523d、524d的结构特征类似于立体线路521d的结构特征,为简化说明在此不再加以重复。

在此实施例中,链接于位置感测组件60的垂直次段部S1视为立体线路521d的内连接部,且电性链接外部电路70的垂直次段部S8视为立体线路521d的外连接部。内连接部S1位于平面P5,且外连接部S8位于平面P6,其中平面P5不同于平面P6且各自平行光轴O(图1)。

在此实施例中,由于镜头驱动模块2d组件数量减少,不但有利组装效率提升,还可避免因塑料基板51d定位不准确而造成产品稳定性下降的问题产生。另一方面,由于立体线路521d、522d、523d、524d与接地线路53d是直接成形于塑料基板51的表面,塑料基板51的厚度得以进一步降低。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2e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将施予相同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说明,以简化说明内容。

镜头驱动模块2e与镜头驱动模块2d的差异包括,在此实施例中,塑料基板51e与壳体10e的侧壳件12e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制成。举例而言,壳体10e可利用内嵌式工艺(insert molding)的方式与塑料基板51e连结,以省去黏贴及组装等二次加工工艺。并且,立体线路521d、522d、523d、524d利用铸模互连装置生产技术而图案化于塑料基板51e与底座20的表面,并电性链接位置感测组件60。在此实施例中,由于镜头驱动模块2e组件数量减少,不但有利组装效率提升,还可避免因塑料基板51e定位不准确而造成产品稳定性下降的问题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一或多个立体线路是用作于传送镜头驱动模块运作所需的电子讯号或电力。由于立体线路的结构强度优于习知软性电路板的结构强度,故相较于采用软性电路板的镜头驱动模块,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模块可快速且精确进行组装。另一方面,由于立体线路延展至少两个平面,因此立体线路的设置不致使镜头驱动模块的体积因此增加,有利于镜头驱动模块小型化发展。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