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镜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3943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棱镜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特别是一种棱镜安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初期阶段中,测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棱镜是常用的测量工具,常常被用于野外环境。在现有技术中,棱镜通常是直接安装在野外,其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由于风吹日晒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棱镜装置,尤其是棱镜的接口容易被损坏,造成装置的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棱镜安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棱镜安放装置,包括外壳、托盘和底座;

外壳与托盘围成容置腔,容置腔中设有用于与棱镜连接的接口;

托盘位于底座与外壳之间,底座与托盘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能够在不使用棱镜的时候,将棱镜放置在容置腔中,并通过接口固定棱镜,使得棱镜能够免于收到自然环境的侵害,起到保护棱镜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底座上设有定位芯片。

进一步的,定位芯片可以基于北斗系统工作。具体的,北斗系统将定位芯片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当需要寻找棱镜安放装置时,从控制中心读取定位芯片的位置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外壳上设有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电板与定位芯片电连接。

太阳能电板用于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为定位芯片提供能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外壳包括至少两个护板,护板与托盘相连,护板能够相连以封闭容置腔,还能够分离以打开容置腔。

容置腔能够打开和关闭,在不需要使用棱镜的时候,通过护板使容置腔封闭,将棱镜置于容置腔中;在需要使用棱镜的时候,打开容置腔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外壳呈圆锥形,护板上设有连接扣,护板之间通过连接扣可拆卸地相连。护板能够被允许向底座方向翻折以打开容置腔。

采用上述的设计,外壳呈锥形,能够便于雨水沿外壳留下,避免雨水在外壳上堆积,延长外壳的寿命,保证较佳的保护效果。护板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弯折能力的材料制成,使得容置腔的打开和封闭过程较为方便。在护板上设置连接扣,能够使护板的连接牢固,避免护板在外力作用下打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外壳还包括顶盖,顶盖边缘设有卡合部;

容置腔呈棱柱状,护板位于组成棱柱的侧面,卡合部能够与护板卡接或分离。至少一个护板与托盘铰接。

采用上述的设计,容置腔中的空间较大,能够保证棱镜具有充足的安装空间,且这种设计对护板材料的要求不高,只需要采用普通的硬质材料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托盘环设于底座,托盘与底座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口安装在底座上。

托盘与底座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托盘可以相对于底座旋转,从而带动外壳旋转。采用这种设计,在使用时,不需要外壳在水平面的圆周方向上完全打开,而是只需要在某一个方向上打开外壳,即可以使用棱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能够在不使用棱镜的时候,将棱镜放置在容置腔中,并通过接口固定棱镜,使得棱镜能够免于收到自然环境的侵害,起到保护棱镜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上设置有定位芯片,能够基于北斗系统实现棱镜安放装置的定位,便于查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的容置腔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的容置腔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标:1-棱镜安放装置;11-外壳;112-护板;114-连接扣;116-太阳能电板;13-托盘;15-底座;152-定位芯片;12-容置腔;122-接口;118-顶盖;1182-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棱镜安放装置1。这种棱镜安放装置1包括外壳11、托盘13和底座15。外壳11、托盘13和底座15围成容置腔12。

外壳11的形状为圆锥形,外壳11包括护板112、太阳能电板116和连接扣114。

护板112的数量为四个,护板112上设有连接扣114。四个护板112能够通过连接扣114相连,从而围成圆锥形,以封闭容置腔12;还能够互相分离,从而使容置腔12打开。

进一步的,护板112的材料具有以下性质:在护板112不受外力或收到较小的外力时,护板112能够维持原本的形状,在外力作用下,护板112能够产生变形,并在外力撤销后恢复原形。具体的,护板112的材料可以选择为橡胶。

其中一个护板112上设有太阳能电板116。

在安放棱镜时,使四个护板112相连,容置腔12封闭,棱镜置于容置腔12中;在需要使用棱镜时,使安装有太阳能电板116的护板112保持原状,将其余几个护板112向底座15所在方向翻折,露出棱镜即可。

托盘13的位置位于底座15与外壳11之间。托盘13为圆环结构,托盘13环设于底座15。托盘13边缘与外壳11相连,托盘13中部与底座15通过轴承相连。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护板112的翻折损坏太阳能电板116,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板116的护板112应避免被翻折。此时,若该护板112位置挡住了棱镜的工作方向,则转动托盘13即可。由于托盘13与底座15之间是通过轴承连接,因此,转动托盘13可改变护板112的方向,从而避免护板112挡住棱镜。

托盘13、底座15与外壳11一起共同实现容置腔12的封闭。

底座15上位于容置腔12内的表面上设有用于连接棱镜的接口122。底座15上还设有定位芯片152。

进一步的,定位芯片152以基于北斗系统工作。具体的,北斗系统将定位芯片152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当需要寻找棱镜安放装置1时,从控制中心读取定位芯片152的位置即可。

定位芯片152与太阳能电板116电连接,太阳能电板116用于为定位芯片152提供电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1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1能够在不使用棱镜的时候,将棱镜放置在容置腔12中,并通过接口122固定棱镜,使得棱镜能够免于收到自然环境的侵害,起到保护棱镜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1上设置有定位芯片152,能够基于北斗系统实现棱镜安放装置1的定位,便于查找。

3.外壳11呈圆锥状,便于雨水顺着外壳11留下,有利于减小雨水的停留时间,减少雨水对外壳11的侵蚀,延长外壳11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棱镜安放装置1,这种棱镜安放装置1与实施例1中的棱镜安放装置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外壳11和护板112的结构不同。

在实施例中,外壳11为棱柱状,具体的,外壳11能够围成四棱柱结构。

外壳11包括护板112和顶盖118。护板112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一个护板112一端与托盘13固定相连,另一端与顶盖118铰接。其余三个护板112与托盘13铰接。

顶盖118边缘设有卡合部1182。

当护板112拼接成棱柱状时,顶盖118设于各个护板112上原理托盘13的一端。顶盖118上的卡合部1182与护板112卡合,使外壳11的形状固定。

在实施例1中的棱镜安放装置1的有益效果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1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1上的容置腔12具有较大的空间;

2.本实施例提供的棱镜安放装置1的各个护板112在打开后,能够完全位于托盘13以下,从而不会影响棱镜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