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3094发布日期:2018-09-21 21:02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镜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



背景技术:

在可见光中,蓝光是一种极具能量的高能的短波光,蓝光可以很容易地穿透眼镜的晶状体而达到视网膜处,对眼睛造成一种光化学性质的损害,迅速的加快眼睛黄斑区域的氧化过程而对眼睛产生极大的伤害,导致眼干、眼涩和眼睛酸痛等症状,还可导致白内障术后的眼底损伤。蓝光能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打扰睡眠,提高自身重大疾病的发生率。

另外,眩光是一种严重的光污染,会造成人的突发性暂时失明、视力错觉、头昏目眩,某些场合会引发事故,亮度过大时,眼角膜和晶状体会产生光漫射,损伤眼睛,视力、识别、速度等视机能下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同时解决上述的两种现象,很多人都选择佩戴具有防蓝光防眩光的眼镜片,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同时具有防蓝光防眩光效果的镜片,一种是通过在镜片表面贴上具有防蓝光防眩光功能的塑料膜,此法制的镜片透过率低,加工生产不稳定,可持续性不强,塑料膜容易脱落;还有一种是通过对镜片进行浸染,待镜片具有防蓝光防眩光功能后,在通过对其进行加硬镀膜来提高透过率,而此法在加工过程中程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产品透过率低,加工成本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设计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在保证可见光透过率的同时可以有效阻止阻止蓝光并能够防止强光照射产生眩晕,且膜层不易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蓝光防眩光膜树脂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设置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镀制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镜片基体为聚碳酸酯基片或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基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硬层为有机硅加硬层或纳米氧化硅加硬层,其厚度为1.5-4μm。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厚度为430-860nm。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为十五层,从内向外(贴合加硬层为内层)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硅层,第二层二氧化钛层,第三层二氧化硅层,第四层二氧化锆层,第五层二氧化硅层,第六层二氧化钛层,第七层二氧化硅层,第八层二氧化钛层,第九层二氧化硅层,第十层二氧化钛层,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第十二层二氧化锆层,第十三层氧化铟锡层,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第十五层防水层。各层厚度分别如下:

(1)第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1-66nm;

(2)第二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44nm;

(3)第三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110nm;

(4)第四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50-66nm;

(5)第五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55-68nm;

(6)第六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50-56nm;

(7)第七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20-40nm;

(8)第八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37-46nm;

(9)第九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6nm;

(10)第十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16nm;

(11)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9-110nm;

(12)第十二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12-44nm;

(13)第十三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4-6nm;

(14)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25nm;

(15)第十五层防水层厚度为10-2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加硬层及防蓝光防眩光膜层的设置,既能够提高透光率,又能有效阻止蓝光而且能够防止强光照射产生眩晕。

(2)防蓝光防眩光膜层按序设置多层不同折射率和粘结力的物质并控制层厚,既能提高可见光透光率同时防蓝光防眩光,又能提高膜层粘结力防止膜层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蓝光防眩光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镜片基体,2-加硬层,3-防蓝光防眩光膜层,4-第一层二氧化硅层,5-第二层二氧化钛层,6-第三层二氧化硅层,7-第四层二氧化锆层,8-第五层二氧化硅层,9-第六层二氧化钛层,10-第七层二氧化硅层,11-第八层二氧化钛层,12-第九层二氧化硅层,13-第十层二氧化钛层,14-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15-第十二层二氧化锆层,16-第十三层氧化铟锡层,17-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18-第十五层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包括镜片基体1,镜片基体1的两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设置加硬层2,加硬层2的表面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镀制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3。

本实施例所述镜片基体1选用1.50(CR-39),加硬层2为有机硅,厚度为1.5-4μm。

本实施例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3为十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硅层4,厚度为11-66nm;第二层二氧化钛层5,厚度为10-44nm;第三层二氧化硅层6,厚度为70-110nm;第四层二氧化锆层7,厚度为50-66nm;第五层二氧化硅层8,厚度为55-68nm;第六层二氧化钛层9,厚度为50-56nm;第七层二氧化硅层10,厚度为20-40nm;第八层二氧化钛层11,厚度为37-46nm;第九层二氧化硅层12,厚度为1-6nm;第十层二氧化钛层13,厚度为10-16nm;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14,厚度为89-110nm;第十二层二氧化锆层15,厚度为12-44nm;第十三层氧化铟锡层16,厚度为4-6nm;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17,厚度为8-25nm;第十五层防水层18(HT-100,DON度恩公司),厚度为10-20nm。

对比例1

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设置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镀制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所述镜片基体选用1.50(CR-39),加硬层为有机硅,厚度为1.5-4μm。

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1-176nm;第二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60-100nm;第三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62-110nm;第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55-68nm;第五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55-68nm;第六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37-46nm;第七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6nm;第八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16nm;第九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9-110nm;第十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4-6nm;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25nm;第十二层防水层厚度为10-20nm。

对比例2

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设置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镀制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所述镜片基体选用1.50(CR-39),加硬层为有机硅,厚度为1.5-4μm。

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1-66nm;第二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50-66nm;第三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110nm;第四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44nm;第五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55-68nm;第六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50-56nm;第七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20-40nm;第八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37-46nm;第九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6nm;第十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16nm;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9-110nm;第十二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12-44nm;第十三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4-6nm;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25nm;第十五层防水层厚度为10-20nm。

对比例3

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设置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镀制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所述镜片基体选用1.50(CR-39),加硬层为有机硅,厚度为1.5-4μm。

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44nm;第二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1-66nm;第三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50-66nm;第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110nm;第五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50-56nm;第六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55-68nm;第七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37-46nm;第八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20-40nm;第九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16nm;第十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6nm;第十一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12-44nm;第十二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9-110nm;第十三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4-6nm;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25nm;第十五层防水层厚度为10-20nm。

对比例4

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设置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镀制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所述镜片基体选用1.50(CR-39),加硬层为有机硅,厚度为1.5-4μm。

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1-66nm;第二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44nm;第三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110nm;第四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50-66nm;第五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55-68nm;第六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50-56nm;第七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20-40nm;第八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37-46nm;第九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6nm;第十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16nm;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9-110nm;第十二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4-6nm;第十三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12-44nm;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25nm;第十五层防水层厚度为10-20nm。

对比例5

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设置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镀制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所述镜片基体选用1.50(CR-39),加硬层为有机硅,厚度为1.5-4μm。

所述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1-66nm;第二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44nm;第三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6nm;第四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50-66nm;第五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55-68nm;第六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50-56nm;第七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20-40nm;第八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37-46nm;第九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110nm;第十层二氧化钛层厚度为10-16nm;第十一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9-110nm;第十二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12-44nm;第十三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4-6nm;第十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8-25nm;第十五层防水层厚度为10-20nm。

通过实验验证实施例和对比例防蓝光防眩光效果以及是否掉膜对比如下表:

注:测试仪器HunterLab UltraScan PRO,膜层测试标准QB/T2506-201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通过调节不同层的顺序或者层厚,对比例1、3、4和5均有膜层脱落,对比例2不掉膜,但是可见光透过率仅有73%,达不到行业标准,实施例1既能保证膜层不脱落以及可见光透过率超过80%,又能有效降低蓝光和眩光的透过率,达到防蓝光和防眩光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