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框架幕的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6609发布日期:2018-07-24 23:4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幕布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框架幕的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框架幕在现有的投影幕行业里主要包含有折叠幕与画框幕,该框架幕包含了至少四条用于从四个方向拉紧从而固定幕布的边杆。

现有的折叠幕的折叠方式主要是通过外露的折叠关节进行折叠收纳,该折叠关节主要原理是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由上下两个扣位相互咬合限位固定。

由于此种外露的折叠关节位于两转动连接的边杆两端,直接承受了幕布自身的重力,极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到幕布的平整性。并且折叠关节外露,影响到了整个产品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刚性好且整体美观的用于框架幕的折叠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框架幕的折叠机构,包括呈相向布置的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在所述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的相向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在端部铰接,在所述第二外框相向端的端面内凹形成一个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的腔壁上沿轴向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插杆插入至容纳腔室,所述第二插杆上设有嵌入至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的弹性卡扣,将所述弹性卡扣嵌入至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内部,将所述弹性卡扣嵌入至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相向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杆的端部径向设有一凹腔,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位于凹腔内的弹簧以及连接在弹簧顶端的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为直径相等的光轴,所述容纳腔室为内腔直径大于光轴的孔腔。

有益效果:当需要支撑起框架幕时,将弹性卡扣嵌入至第一定位孔,使得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内部,一方面在第二外框的限位作用下,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第二外框套在第一插杆上实现固定,使得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形成一个整体来实现框架幕的支撑,刚性好,强度高;另一方面第二外框很好的隐藏了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的铰接部分,看上去更加美观。当需要收纳框架幕时,按下弹性卡扣,拉动第二插杆使得弹性卡扣嵌入至第二定位孔,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外部,转动第一外框和第二外框,实现折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框架幕的折叠机构,包括呈相向布置的第一外框1和第二外框2,在第一外框1和第二外框2之间的相向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第一插杆3固定在第一外框1的右端,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在端部铰接,在第二外框2相向端的端面内凹形成一个容纳腔室21,容纳腔室21的腔壁上沿轴向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孔22和第二定位孔23,其中,第一定位孔22位于第二定位孔23的右侧。

第二插杆4插入至容纳腔室21,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为直径相等的光轴,容纳腔室21为内腔直径大于光轴的孔腔。光轴的直径略小于孔腔的内径大小,使得光轴插入容置腔室时,间隙很小,基本不会发生晃动。第二插杆4上设有嵌入至第一定位孔22或第二定位孔23的弹性卡扣5,当弹性卡扣5嵌入至第一定位孔22时,第一插杆3与第二插杆4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21内部,当弹性卡扣5嵌入至第二定位孔23时,第一插杆3与第二插杆4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21外部。

当需要支撑起框架幕时,将弹性卡扣5嵌入至第一定位孔22,使得第一插杆3与第二插杆4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21内部,一方面在第二外框2的限位作用下,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不会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外框1和第二外框2形成一个整体来实现框架幕的支撑,另一方面第二外框2很好的隐藏了第一插杆3与第二插杆4的铰接部分,看上去更加美观;同时,通过第二外框2套在第一插杆3上实现固定,刚性好,强度高。当需要收纳框架幕时,按下弹性卡扣5,拉动第二插杆4使得弹性卡扣5嵌入至第二定位孔23,第一插杆3与第二插杆4的铰接部位于容纳腔室21外部,转动第一外框1和第二外框2,实现折叠。折叠后减小了支撑杆的整体尺寸,便于收纳和运输。

作为优选,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之间设有拉杆6,拉杆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的相向端铰接。转动第一外框1和第二外框2实现折叠,需要保证第一外框1和第二外框2的端部不会发生干涉,取代在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上针对性的做出防干涉结构的设计,采用拉杆6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插杆3和第二插杆4铰接的方式,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好。

具体地,第二插杆4的端部径向设有一凹腔41,弹性卡扣5包括位于凹腔41内的弹簧51以及连接在弹簧51顶端的端盖52。弹簧51的底部与凹腔41的底部固定连接,按压端盖52,可以使端盖52陷入至凹腔41,进而保证第二插杆4可在容纳腔室21内部顺畅滑动。当弹性卡扣5滑动至第一定位孔22或第二定位孔23时,端盖52在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被顶出,使得弹性卡扣5嵌入至第一定位孔22或第二定位孔23内,实现第二插杆4在容纳腔室21内的固定连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