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装配治具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0144发布日期:2018-06-06 00: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装配治具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装配治具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轻薄、更窄边框的液晶显示装置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由于显示器厚度以及外观的限制,若要实现对其进行超薄、超窄边框设计,则需要重新对其零部件定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结构更加紧凑。现有技术中显示屏的侧边一般通过胶框装配,但显示屏的侧边上还设有驱动组件,若在装配过程中对驱动组件造成损坏,会使显示屏无法正常工作,而现有技术往往是将显示屏的侧边装入胶框整体预留的安装位中,容易对驱动组件造成损坏。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装配时驱动组件易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以及,边框,包括相互嵌套的前半框及后半框,所述前半框与后半框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显示屏的侧边插置于所述安装间隙,所述前半框或后半框上形成供所述驱动组件容置的容置槽。优选地,所述后半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的前侧面开设有插槽;所述前半框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包括与所述插槽相插接的插板。优选地,所述后半框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面凸设的后夹板,所述前半框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框体的内侧面凸设的前夹板,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之间形成所述安装间隙。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后端与第二挡板后端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外侧,且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优选地,所述插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安装间隙连通,所述驱动组件的自由端向后弯折并自所述安装间隙延伸至所述容置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框体的内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散热孔。优选地,所述前半框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显示屏左、右两侧边的左前框及右前框,所述后半框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前框及右前框对应的左后框及右后框。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装配治具,用于装配上述显示模组,该装配治具包括:安装台,用于放置所述显示屏;以及,定位挡块,在装配所述左前框时抵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右侧边,在装配所述右前框时抵接于所述显示屏的左侧边。优选地,所述安装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挡块适配的定位槽。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以及,边框,包括相互嵌套的前半框及后半框,所述前半框与后半框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显示屏的侧边插置于所述安装间隙,所述前半框或后半框上形成供所述驱动组件容置的容置槽。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通过将边框分为相互嵌套的前半框及后半框,使得前半框与后半框能通过前后夹合的方式装配于显示屏的侧边,从而能在装配时有效避免对驱动组件的碰损,防止对驱动组件造成损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中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显示屏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治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配治具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配治具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显示屏20驱动组件30边框31前半框311第二框体312插板313前夹板43定位槽32后半框321第一框体322插槽324第一挡板325第二挡板326连接板327散热孔323后夹板33安装间隙34容置槽40装配治具41安装台42定位挡块314左前框315右前框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10;驱动组件20,固定设置于所述显示屏10的侧边;以及,边框30,包括相互嵌套的前半框31及后半框32,所述前半框31与后半框32之间形成安装间隙33,所述显示屏10的侧边插置于所述安装间隙33,所述前半框31或后半框32上形成供所述驱动组件20容置的容置槽34。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为液晶屏,驱动组件20包括软质附加电路板以及设于该电路板上的驱动芯片,用于为显示屏10处理图像扫描信号,由于驱动组件20是将驱动芯片设于软质附加电路板上,因此极易受损,若驱动组件20受损,则显示屏10无法正常工作,驱动组件20一般固定连接于显示屏10的左、右两侧边。边框30可为胶框,以为显示屏10提供缓冲保护;边框30由相互嵌套的前半框31与后半框32组成,并形成用以供显示屏10的侧边插置的安装间隙33,且边框30在对应驱动组件20的位置还应开设有容置槽34,用以供驱动组件20安装并有效保护驱动组件20。在装配该显示模组时,为了不对驱动组件20造成碰损,本实施例是将前半框31与后半框32通过前后夹合的方式将显示屏10的侧壁夹合与边框30的安装间隙33中。举例而言,在装配该显示模组时,先将前半框31贴装于显示屏10的侧边正面,由于此时驱动组件20处于可视且可接触状态,所以在贴装前半框31时能有效防止对驱动组件20的碰损,将前半框31与显示屏10贴装后,再贴装后半框32与显示屏10,由于此时前半框31已与显示屏10固定好,因此在贴装后半框32时,显示屏10的侧边已经处于安装间隙33中,且驱动组件20也已位于容置槽34内,因此在装配过程中,即在将驱动组件20置入容置槽34的过程中,驱动组件20不会被碰损,从而提高了该显示模组的装配质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显示模组通过将边框30分为相互嵌套的前半框31及后半框32,使得前半框31与后半框32能通过前后夹合的方式装配于显示屏10的侧边,从而能在装配时有效避免对驱动组件20的碰损,防止对驱动组件20造成损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半框32包括第一框体321,所述第一框体321的前侧面开设有插槽322;所述前半框31包括第二框体311,所述第二框体311包括与所述插槽322相插接的插板312。在本实施例中,插板312插接于插槽322,以实现第一框体321与第二框体311的嵌套连接,从而以简单方便的方式实现前半框31与后半框32的稳固嵌接。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半框32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框体321的内侧面凸设的后夹板323,所述前半框3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框体311的内侧面凸设的前夹板313,所述前夹板313与后夹板323之间形成所述安装间隙33。在本实施例中,前夹板313位于显示屏10正面的前侧,后夹板323位于显示屏10背面的后侧。显示屏10设于前夹板313与后夹板323之间,第一框体321与第二框体311位于显示屏10侧边的外侧,以减少显示模组整体结构的厚度,实现窄边框30的装配设计。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框体3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324及第二挡板32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挡板324后端与第二挡板325后端的连接板326,所述第一挡板324位于所述第二挡板325外侧,且所述第一挡板324与第二挡板325之间形成所述插槽322。在本实施例中,插板312位于第一挡板324与第二挡板325之间,且插板312的自由端定位抵接于连接板326,第二框体311还可包括连接插板312与前基板的定位台阶,显示屏10的侧边插置于安装间隙33后,显示屏10的侧端可相应地抵接于定位台阶,从而使显示屏10的侧壁稳固地定位安装于安装间隙33中,使得显示屏10与边框30的装配更加稳固可靠。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插板312与所述第二挡板325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槽34,且所述容置槽34与所述安装间隙33连通,所述驱动组件20的自由端向后弯折并自所述安装间隙33延伸至所述容置槽34。在本实施例中,插板312抵接于第一挡板324并与第二挡板325之间形成容置槽34;在与驱动组件20对应的位置,前基板直接连接于插板312,以使安装间隙33与容置槽34相连通。驱动组件20的自由端即附加软质电路板的自由端向后弯折,驱动芯片设置于弯折处的内侧,弯折后的驱动组件20从安装间隙33延伸至容置槽34,由此实现驱动组件20与容置槽34之间的装配。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屏10的侧边定位于安装间隙33中,因此位于容置槽34中的驱动组件20不会受第一框体321或第二框体311的挤压,从而保证了驱动组件20不会被轻易碰损。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框体321的内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34连通的散热孔327。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327贯通开设于第二挡板325与连接板326上,用以为驱动组件20提供散热通道,以延长驱动组件20的使用寿命。在显示模组的装配过程中,散热孔327还能为驱动组件20与边框30的配合提供避位空间,以方便边框30与驱动组件20的配合,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对驱动组件20造成碰损。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前半框31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显示屏10左、右两侧边的左前框314及右前框315,所述后半框32包括分别与所述左前框314及右前框315对应的左后框及右后框。在本实施例中,左前框314与左后框对应装配于显示屏10的左侧边,右前框315与右后框对应装配于显示屏10的右侧边。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组件20一般设置于显示屏10的左、右两侧边,因此将前半框31与后半框32均拆分为相应的两部分,可更方便边框30与显示屏10的贴装,在装配时可先装配好一侧后再继续装配另一侧,由此不会因两侧同时装配而对驱动组件20造成碰损,有效提高了装配质量。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装配治具,用于装配上述显示模组,如图6至图8所示,该装配治具包括:安装台41,用于放置所述显示屏10;以及,定位挡块42,在装配所述左前框314时抵接于所述显示屏10的右侧边,在装配所述右前框315时抵接于所述显示屏10的左侧边。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台41用于放置显示屏10,在装配过程中,一般先将左前框314与右前框315贴装于显示屏10的侧边。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台41上应开设有与驱动组件20对应的避位槽,以防止在显示屏10的正面朝上时,安装台41对朝下弯折的驱动组件20造成碰损。定位挡块42用于在装配左前框314时抵接于显示屏10的右侧端,以使显示屏10的左侧端能相对固定,便于左前框314与显示屏10左侧端之间的装配。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挡块42抵接于显示屏10的侧端后,连接于该侧端的驱动组件20也相对固定,且不会抵接避位槽的槽壁,从而避免装配时对驱动组件20造成碰损,提高了装配质量。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安装台41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挡块42适配的定位槽4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43用于安装定位挡块42,以方便定位挡块42可取放地设置于容置槽34,方便定位挡块42对显示屏10左、右侧端的切换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43与定位挡块42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均应大于避位槽或取代组件的宽度,以有效防止驱动组件20的碰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