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手机屏幕距离的VR显示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3445发布日期:2018-09-25 20:13阅读:10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调节手机屏幕距离的VR显示头盔。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3D摄像技术逐步步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通过专用的视听设备观看通过3D摄像头拍摄的虚拟3D画面。手机的广泛普及,使得3D显示生产者将制作的3D画面成为手机视频,只需要将带有3D画面的手机固定在VR显示头盔前端的固定支架上,手机的持有者就可以独自欣赏手机内存有的3D视频。这,大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可以不必专程前往3D影院观看3D,亦可以对自己喜好的3D视频进行挑选。

但是,现有的手机VR显示头盔固定支架上的手机一经卡固,则不能移动,也就是说VR显示头盔上的镜头到手机屏幕的焦距是固定的,而这个焦距是生产厂综合大量各种型号手机的厚度考量而得出的一个优选数据,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时遇到观看效果欠佳的情况,排除3D画面拍摄技术之外,由于焦距不能落到焦点上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调节手机屏幕距离的VR显示头盔。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可调节手机屏幕距离的VR显示头盔,由面罩部、主体部及外壳部所构成,所述的面罩部、主体部及外壳部依序固定连接,在主体部前端的外壳部内设置有手机调节机构。

所述的手机调节机构由调节手轮、螺杆、调节放置支架、斜推板及外壳组成,可沿外壳内水平移动的斜推板竖向固定于外壳的底部,调节手轮固定在螺杆上,螺杆一端与斜推板螺纹连接,另一端连接外壳的凹槽内,截面呈凹槽状的斜推板两侧壁各设有同一方向的两个斜槽,可固定手机的调节放置支架设置在斜推板内,在调节放置支架的两侧壁对应斜推板两侧壁斜槽的位置设有凸耳,凸耳可移动的凸伸在斜槽内。

所述的调节手轮的一部分凸起在外壳的凹槽之外。

所述的主体部由主壳体、镜筒21、小镜片22及大镜片23组成,镜筒21卡固在主壳体内,小镜片22及大镜片23分别固定在镜筒21的前、后端。

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调节手轮可以调节手机屏幕与镜头的距离,扩大了VR显示头盔的适应范围,且增加了前、后两组镜片,使得显示的视频更加清晰,观看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及工作状态图之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及工作状态图之二;

附图4为主体部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4,可调节手机屏幕距离的VR显示头盔,由面罩部1、主体部2及外壳部3所构成,所述的面罩部1、主体部2及外壳部3依序固定连接,在主体部2前端的外壳部3内设置有手机调节机构。

所述的手机调节机构由调节手轮31、螺杆32、调节放置支架33、斜推板34及外壳35组成,可沿外壳35内水平移动的斜推板34竖向固定于外壳35的底部,调节手轮31固定在螺杆32上,螺杆32一端与斜推板34螺纹连接,另一端连接外壳35的凹槽内,截面呈凹槽状的斜推板34两侧壁各设有同一方向的两个斜槽341,可固定手机的调节放置支架33设置在斜推板34内,在调节放置支架33的两侧壁对应斜推板34两侧壁斜槽341的位置设有凸耳331,凸耳331可移动的凸伸在斜槽341内。

所述的调节手轮31的一部分凸起在外壳35的凹槽之外。

所述的主体部由主壳体、镜筒21、小镜片22及大镜片23组成,镜筒21卡固在主壳体内,小镜片22及大镜片23分别固定在镜筒21的前、后端。

应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存有3D视频的手机卡固在调节放置支架33上,再将主体部2及外壳部3两者固定连接,通过头盔系带将面罩部1扣罩于使用者的眼部,即可正常的观看手机中的3D视频;

若由于手机屏幕与镜头的焦距不适当,即可拨动凸起在外壳35的凹槽之外的调节手轮31,由于调节手轮31与螺杆32固定连接,螺杆32同步转动,且螺杆32一端与斜推板34螺纹连接,斜推板34在外壳35内水平移动,又由于调节放置支架33的两侧壁对应斜推板34两侧壁斜槽341的位置的凸耳331可移动的凸伸在斜槽341内,使得调节放置支架33产生向上(如附图2)的运动或者向下(如附图3)的运动,从而带动固定其中的手机产生上、下运动,实现手机屏幕与镜头之间的焦距的调整,可以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