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9942发布日期:2018-07-17 22:1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盒。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液晶盒的框胶中设置有间隔构件104和导电构件103。间隔构件104用于保持液晶盒在外围区处的盒厚,即,间隔构件104用于保持液晶盒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彩膜基板102之间在外围区处的间隔距离。导电构件103用于电性连接彩膜基板102的共通电极层1021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的第一金属层1011。

由于导电构件103需要与第一金属层1011接触,因此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中用于承载导电构件103的部位的表面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中用于承载间隔构件104的部位的表面在垂直于液晶盒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高度差。

因此,为了使得间隔构件104与导电构件103均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彩膜基板102抵接,需要使得间隔构件104与导电构件103具有不同的尺寸。

然而,由于间隔构件104与导电构件103的尺寸不同,因此在将间隔构件104与导电构件103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彩膜基板102之间的过程中,需要分两次将间隔构件104与导电构件103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1和彩膜基板102之间。这会增加液晶盒的制造工时。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盒,其能缩短液晶盒的制造工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晶盒,所述液晶盒包括显示区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所述液晶盒与所述外围区对应的部分包括:所述液晶盒的彩膜基板的第二外围区部分;所述液晶盒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第一外围区部分;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所述密封部件包括间隔构件、导电构件以及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包覆所述间隔构件和所述导电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中用于支撑所述间隔构件的支撑台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中用于通过所述导电构件向所述彩膜基板的共通电极层输电的导电台的第二表面共面或大致共面,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导电台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的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接,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导电台均由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平坦化层、导电电极层构成。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间隔构件和所述导电构件混合于所述密封胶中,并与所述密封胶一次性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间隔构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具有预定间隔。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导电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中的所述导电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中的所述共通电极层电性连接。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间隔构件在垂直于所述液晶盒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导电构件在所述方向上的高度相等或大致相等。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间隔构件和所述导电构件均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抵接。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支撑台由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所述导电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构成。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一区域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上,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上,所述导电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上。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导电台由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所述导电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构成。

在上述液晶盒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上,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所述导电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上。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所述液晶盒的所述外围区设置所述导电台,所述导电台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所述第一表面共面或大致共面,因此可以将尺寸相同的所述间隔构件和所述导电构件混合于密封胶中,并一次性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此时,所述间隔构件和所述导电构件均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抵接,因此,无需将所述导电构件和所述间隔构件分两次制程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有利于缩短液晶盒的制造工时。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液晶盒位于其外围区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液晶盒位于其外围区的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

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盒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液晶盒位于其外围区的部分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液晶盒适用于tft-lcd(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等。本发明的液晶盒包括彩膜基板202、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液晶层203以及密封部件204,液晶层203设置于彩膜基板202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之间。

所述液晶盒包括显示区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

所述液晶盒与外围区对应的部分包括密封部件204、所述液晶盒的彩膜基板202的第二外围区部分以及所述液晶盒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的第一外围区部分。

所述密封部件204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所述密封部件204包括间隔构件2041、导电构件2042以及密封胶2043,所述密封胶2043包覆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所述密封部件204用于与所述彩膜基板202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组成一个用于容纳液晶层203的密封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中用于支撑所述间隔构件2041的支撑台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中用于通过所述导电构件2042向所述彩膜基板202的共通电极层307输电的导电台的第二表面共面或大致共面,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导电台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的第一基板301上,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包括第一区域309和第二区域310,所述第一区域309与所述第二区域310相邻接,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导电台均由第一金属层302、绝缘层303、第二金属层304、平坦化层305、导电电极层306构成。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的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由第一基板301、支撑台和导电台构成,其中,所述支撑台和所述导电台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301上。

所述支撑台由第一金属层302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绝缘层303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第二金属层304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平坦化层305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09的部分、导电电极层306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09的部分构成。

所述导电台由第一金属层302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绝缘层303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第二金属层304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平坦化层305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导电电极层306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构成。

所述彩膜基板202的第二外围区部分由第二基板308、遮光层和共通电极层307构成,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308上,所述共通电极层307设置在所述遮光层上。

所述导电电极层306在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导电台的邻接处与所述第一金属层302接触。

所述第一金属层302与所述液晶盒设置于所述外围区中的导电垫片对应。

所述导电构件2042由导电材料(例如,铜)制成。所述间隔构件2041由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间隔构件2041为圆球体、椭球体、多面体中的任意一者。

所述导电构件2042为圆球体、椭球体、多面体中的任意一者。

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混合于所述密封胶2043中,并与所述密封胶2043一次性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

所述第二区域310位于两第一区域309之间。

所述间隔构件2041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具有预定间隔。

同样,所述导电构件2042也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具有所述预定间隔。

所述导电构件2042用于将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中的导电电极层306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中的共通电极层307电性连接。

所述导电电极层306用于通过所述导电构件2042向所述共通电极层307输电。

所述间隔构件2041在垂直于所述液晶盒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导电构件2042在所述方向上的高度相等或大致相等。

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均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抵接。

所述第一金属层302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301上,所述绝缘层303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02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金属层304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层303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上,所述平坦化层305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09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304位于第一区域309的部分上,所述导电电极层306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09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305位于所述第一区域309的部分上。

所述第一金属层302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301上,所述绝缘层303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302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上,所述第二金属层304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绝缘层303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上,所述平坦化层305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层304位于第二区域310的部分,所述导电电极层306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305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上。

所述导电台用于提高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区域309之间的第二区域310的用于与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或所述导电构件2042相抵接的所述第二表面在垂直于所述液晶盒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共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任意位置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的距离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第一表面中的任意位置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的距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尺寸相同的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混合于密封胶2043中,并一次性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此时,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均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抵接,因此,无需将所述导电构件2042和所述间隔构件2041分两次制程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有利于缩短液晶盒的制造工时。

所述导电电极层306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电极的材料相同,并且均是在同一制程中形成的。

所述密封部件204是通过将混合有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的所述密封胶2043一次性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之间,并使得所述密封胶2043固化来形成的。

具体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在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的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的第一区域309设置支撑台的过程中,保留所述绝缘层303位于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的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304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所述平坦化层305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以及导电电极层306位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部分,以使用于承载所述导电构件2042的所述导电台的所述第二表面与用于承载所述间隔构件2041的所述支撑台的所述第一表面共面或大致共面,进而可以采用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来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1的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和所述彩膜基板202的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之间。

在所述第一区域309与所述第二区域310的邻接处(即,所述间隔构件2041与所述导电构件204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导电电极层306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金属层302接触(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确保所述导电构件2042与所述间隔构件2041均与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抵接的情况下,仅通过一次设置工序即可将所述间隔构件2041和所述导电构件204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围区部分和所述第二外围区部分之间,有利于缩短液晶盒的制造工时。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