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9672发布日期:2018-08-28 22:1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程序。



背景技术:

已知有利用光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系统。例如,已有的是通过将发光元件输出的光照射到载置体(感光体等)上来在载置体上形成潜像,并将涂料(调色剂等)附着到潜像上,再将附着的涂料转印和定影到介质上的系统。在这种利用光来形成图像的系统中,因为输出光的发光部的特性,例如多个发光元件之间的发光能力的不均,或发光元件的排列不均,提供给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变动等原因,在所形成的图像里就可能发生浓度不均等的问题。

为了抑制上所述发光部的特性所引起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的特征是,由读取装置来读取通过测试用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图案,并将根据读取装置读取时的浓度来计算出的补正值事先存储到存储装置里,然后根据从存储装置读出的补正值来调整驱动变量以驱动各发光元件。

然而,利用光来形成图像的系统中的浓度不均不仅是因为发光部的特性,例如也可以是因为使用从发光部输出的光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的特性而发生。即,浓度不均的原因不仅是构成发光部的元素(例如发光元件等)的特性,也会因为构成成像部的元素(例如感光体、充电器、显影器、转印器、清洁器、定影器、搬送机构等)的特性而发生。这种问题通过现有技术不能够解决。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对应于构成系统的元素的特性来抑制浓度的不均并提高图像品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855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部,其输出光;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的光量;成像部,其利用所述光来介质是形成图像;取得部,其取得表示所述图像的浓度的特征的浓度信息;运算部,其运算用于控制所述光量的补正值来抑制所述浓度的不均,和存储部,其存储对应于所述发光部的特性的第一补正值,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补正值来补正所述光量,所述成像部利用根据所述第一补正值而使得所述光量得到补正的所述光来形成第一测试图像,所述取得部取得表示所述第一测试图像的浓度特征的第一浓度信息,所述运算部根据所述第一浓度信息来运算第二补正值,并根据所述第一补正值和所述第二补正值来运算第三补正值,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三补正值来补正所述光量,所述成像部利用根据所述第三补正值而使得所述光量得到补正的所述光来形成第一目标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应于构成系统的元素的特性来抑制浓度的不均并提高图像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硬件构成的模式图。

图2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3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4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测试图案的例图。

图5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补正值的曲线图。

图6所示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补正值来补正后的光的光量分布的曲线图。

图7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利用由发光补正值补正的光来形成的测试图案的浓度信息的曲线图。

图8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测试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浓度信息和成像补正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补正值与成像补正值及综合补正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打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所示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3所示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测试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所示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打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所示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6所示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7所示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来被限定,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素里,包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实质上相同的以及所谓的均等的范围的要素。在不脱离以下实施方式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构成要素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和组合。

(第1实施方式)

<硬件构成>

图1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硬件构成的模式图。图2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led头灯11、成像引擎21、输送单元31、传感器单元41、电子控制单元51及网络61。图像形成系统1是利用从led头灯11输出的光20来在介质10上形成期望的图像的系统,即可以是所谓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

led头灯11是输出光20的单元,包括有led阵列12、ic(集成电路)驱动器13、rom(只读存储器)14以及i/f(接口)15。

led阵列12是将多个的led排列成阵列状而构成的设备。ic驱动器13是控制led阵列12的光量的半导体设备。ic驱动器13也可以是进行控制以独立地改变多个的led的发光量。ic驱动器13根据来自电子控制单元51的控制信号而驱动,例如可以构成为是包括根据控制信号来改变提供给led阵列12的驱动电流的结构等。rom14是对有关光20的输出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的非挥发性存储器。i/f15是借助于网络61和其它单元(电子控制单元51等)之间能够进行信号收发的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rom14中,存储有显示与led头灯11的特性相对应的数据。关于该补正值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成像引擎21包括感光体鼓22、充电器23、显影器24、鼓清洁器25、转印器26及定影器27。输送单元31包括驱动辊32、从动辊33、转印带34及供纸盘35。

感光体鼓22是载置潜像及调色剂像的筒状的构件。感光体鼓22的表面通过充电器23而均匀带电。从led头灯11输出的光20根据规定的图像数据,通过在被充电的感光体鼓22的表面沿规定的轨迹来照射,就在感光体鼓22的表面上形成了规定的形状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24将调色剂附着到静电潜像上,就在感光体鼓22的表面上形成了调色剂像。感光体鼓22、充电器23以及显影器24的动作是由电子控制单元51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的。

转印器26将形成在感光体鼓22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介质10上。供纸盘35包含有在其内部收纳介质10并将介质10送出到转印带34上的机构。转印带34被卷绕在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上,并随着驱动辊32的驱动而转动来输送介质10。转印器26、驱动辊32及供纸盘35的动作由电子控制单元51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并且是对准将感光体鼓22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介质10上的时机来控制的。

鼓清洁器25用来清除调色剂像的转印结束后残留在感光体鼓22表面上的调色剂。转印有调色剂像的介质10被输送到定影器27。定影器27通过加热加压等的作用来将调色剂像定影到介质10上。鼓清洁器25和定影器27的动作是由电子控制单元51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的。

传感器单元41是取得用于生成形成在介质10上的图像(定影后的调色剂像)浓度的浓度信息数据的单元,包括光学系统42、摄像元件43、缓冲器44、isp(imagesignalprocessor)45、以及i/f(接口)46。

借助于透镜等光学系统42取得的介质10上的图像的光信号通过c-mos、ccd等摄像元件43来进行光电转换。isp45是对摄像元件43取得的电信号进行噪声除去等规定的图像处理的设备。isp45既可以是进行噪声除去等比较简单的处理的逻辑电路,也可以是利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的处理器来进行较高程度的信息处理(例如图像的浓度的运算等)的电路。isp45处理后的数据借助于i/f46和网络61来发送到电子控制单元51。缓冲器44是对摄像元件43取得的电信号、isp45处理后的数据等进行暂时存储的半导体存储器等。

电子控制单元51是对整个图像形成系统1进行控制的单元,包括有cpu(中央处理单元)52、ram(randomaccessmemory)53、rom54、nvm(non-volatilememory)55、以及接口(i/f)56。

rom54中存储有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的程序。cpu52根据存储在rom54中的程序来进行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种运算处理。ram53是主要用作cpu52的操作区域的存储器。nvm55是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种数据的非挥发性存储器。i/f56是借助于网络61能够在其它单元(led头灯11、成像引擎21、输送单元31及传感器单元41)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的设备。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nvm55中,存储有显示对应于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要素特性的补正值的数据。关于该补正值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功能构成>

图3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发光部101、成像部111、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浓度信息存储部131、补正值运算部141、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第2存储部)以及控制部161。

发光部101是输出光20的功能部。发光部101由led头灯11等构成。发光部101根据控制部161的控制信号来改变输出的光的光量。

发光部101包括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第1存储部)。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是存储用于显示发光补正值105(第1补正值)的数据的功能部。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由led头灯11的rom14等构成。发光补正值102是对应于发光部101的特性的补正值,是被设定为用来抑制发光部101的特性引起的浓度不均的补正值。作为导致浓度不均的主要原因的发光部101的特性,可以考虑的例如是构成led阵列12的各led的发光能力的偏差、led的排列的偏差、提供给led阵列12的驱动电流的变动等。由于发光补正值105通常是构成发光部101的元素(硬件等)中固有的值,使用的硬件不同,其发光补正值105也不同。因此,发光补正值105也可以是使用规定的装置对构成发光部101的各个硬件(led头灯11等)进行预先计算,并存储到各自的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rom14等)里。

成像部111是利用发光部101输出的光在介质10上形成图像的功能部。成像部111由成像引擎21、输送单元31等构成。成像部111根据控制部161的控制信号来控制。

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是取得有关形成在介质10上的图像的浓度的浓度信息的功能部。浓度信息取得部121由传感器单元41、电子控制单元51等构成。

浓度信息存储部131是存储显示浓度信息取得部121取得的浓度信息的数据的功能部。浓度信息存储部131由传感器单元41的缓冲器44、电子控制单元51的ram53、nvm55等构成。

补正值运算部141是计算与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元素的特性相对应的补正值的功能部。补正值运算部141由电子控制单元51等构成。补正值运算部141计算成像补正值145(第2补正值)和综合补正值146(第3补正值)。成像补正值145是对应于成像部111的特性的补正值,是被设定为用来抑制成像部111的特性引起的浓度不均的补正值。综合补正值146是与发光部101的特性及成像部111的特性双方对应的补正值,是被设定为用来抑制发光部101的特性及成像部111的特性的双方所引起的浓度不均的补正值。关于成像补正值145和综合补正值146的运算方法将在后面叙述。

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是用来存储补正值运算部141所计算的综合补正值146的功能部。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由电子控制单元51的nvm55等构成。

控制部161是进行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系统1的各种处理的功能部。控制部161由电子控制单元51等构成。控制部161生成控制发光部101的控制信号和成像部111的控制信号。

控制部161包括测试处理部162和目标图像形成处理部163。测试处理部162是执行用于取得形成在介质10上的图像的浓度信息的测试处理的功能部。目标图像形成处理部163是根据测试处理的结果来计算补正值,并执行根据补正值来用于将作为目标的图像(目标图像)形成到介质10上的打印处理的功能部。

<测试处理>

以下,说明测试处理时功能部的动作。测试处理部162进行用于在介质10上形成测试图案(测试图像)的处理。测试图案是指为了取得表示浓度不均的特征的浓度信息而使用的图像,该浓度不均来自于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元素的特性。

图4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测试图案171的例图。本例的测试图案171是在介质10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和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上都是均匀的半色调的图像。在将这样的测试图案171形成到介质10上时,如果在构成发光部101或成像部111的元素的特性里有特定的偏差,就会在测试图案171上发生浓度的不均匀。浓度信息就是表示这样的浓度不均的特征,例如显示测试图案171内的位置和浓度的关系的信息等。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信息的取得方法不应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将测试图案171分割成具有规定面积(xdot×ydot)的多个区域a1~an,并按照每个区域a1~an来取得平均浓度的方法等。

例如,以xdot=1dot,并以600dpi的分辨率来取得a4尺寸的介质10的纵向的浓度数据时,则获得210mm×(600dpi/25.4mm)≈4960个区域a1~an的浓度数据。浓度数据以8bit(0-255)来表现时,就需要4960×8bit=4.96kbyte的存储容量。如果xdot=2dot或4dot时,所需的存储容量为1/2或1/4,就能够廉价地构成浓度信息存储部131。但是,如果xdot过大,由于大面积的浓度被平均化,就会导致浓度信息的精度降低。xdot的值应该是在把握了作为对象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是由高周期的浓度不均为支配性,还是由低周期的浓度不均为支配性之后来决定的。即使是以不同的分辨率(例如1200dpi、400dpi等)来取得浓度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与上述相同的考虑。

另外,由于ydot的值不影响存储容量,ydot的值在作为对象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只要被设定为加入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的浓度不均(感光体鼓22的周期、转印带34的周期、因显影器24的周期而引起的周期性的浓度不均或非周期性的浓度不均),并且在浓度的检测结果中不会产生较大差异即可。然而,当ydot的值过大时,由于浓度数据的取得需要时间,所以ydot的值应该考虑到所需精度和数据的取得时间(处理能力)之间的平衡来决定。

测试处理部162在形成测试图案171时,是根据存储在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里的发光补正值105来控制发光部101的。发光部101在形成测试图案时,输出的是通过发光补正值105补正后的光量,即,输出的是为了抑制构成发光部101的元素(led头灯11等)的特性引起的浓度不均而调整过的光量的光。成像部111利用发光补正值105补正后的光来形成测试图案171。由此,测试图案171就以发光部101的特性所致不良影响在被抑制的状态下来形成了。

图5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补正值105的曲线图。图5所示曲线表示的是介质10在主扫描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点位置,和从发光部101输出的光的光量的补正值之间的关系。

图6所示是通过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补正值105来补正后的光的光量分布的曲线图。图6曲线表示的是介质1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点位置,和从发光部101输出的光的光量之间的关系。图6中所示的是理想的光量分布(虚线)和实际的光量分布(实线)。实际的光量分布是图5所示发光补正值105补正后的光的光量的分布。图6所示,实际的光量分布和理想的光量分布大致一致。也就是说,通过根据发光补正值105来控制光量,从发光部101输出的光的光量是被调整为与发光部101的特性(构成发光部101的元素(led头灯11等)的特性)所引起的问题进行抵消。另外,图6所示曲线的纵轴的值是光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光束直径等的与光量对应的值。

成像部111如上所述地利用由发光补正值105补正后的光来形成测试图案171。浓度信息取得部121取得的是如此形成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信息。浓度信息存储部131存储所取得的浓度信息。

图7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利用由发光补正值105补正的光来形成的测试图案的浓度信息155的曲线图。图7所示曲线图表示的是介质10的主扫描方向的点位置和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在图7中,所示的是浓度根据点位置而变动的状态。这种浓度的不均匀被估计为主要是由成像部111的特性(构成成像部111的元素(成像引擎21、输送单元31等)的特性)引起的。这是因为,与图7所示曲线图对应的测试图案171如上所述地,是利用了被控制为与发光部101的特性引起的问题相抵消的光而形成的图像。

图8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的测试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测试处理部162从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来读取发光补正值105(步骤s101)。之后,控制部161(测试处理部162)基于发光补正值105来生成用于形成测试图案171的控制信号(步骤s102)。该控制信号中包含有用于控制发光部101来输出对应于发光补正值105的光量的光的信号、用于控制成像部111来利用发光补正值105补正的光以在介质10上形成测试图案171的信号。然后,成像部111利用发光补正值105补正的光在介质10上形成测试图案171(步骤s103)。然后,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检测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信息(第1浓度信息)155(步骤s104),第1浓度信息155被存储到浓度信息存储部131(步骤s105)。

<打印处理和补正值运算>

以下,说明打印处理时的功能部的动作。在打印处理中,包括有计算补正值的处理、利用补正值来形成目标图像的处理等。

补正值运算部141根据存储在浓度信息存储部131中的第1浓度信息155(利用发光补正值105补正的光而形成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信息)来计算成像补正值145。成像补正值145是对应于成像部111的特性(构成成像部111的元素(成像引擎21、输送单元31等)的特性)的补正值,是用于抑制因成像部111的特性而产生的浓度不均的补正值。由于第1浓度信息155表示的是利用发光补正值105补正的光而形成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不均的信息,因此第1浓度信息155所示的浓度不均被推定为是成像部111的特性引起的。因此,基于第1浓度信息155,就可以计算被设定为抑制成像部111的特性所引起的浓度不均的成像补正值145。

图9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浓度信息(第1浓度信息)155和成像补正值145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9中,所示的是第1浓度信息155(实线)和浓度平均值(虚线)及成像补正值145(点划线)之间的关系。浓度平均值表示的是第1浓度信息155所示浓度的平均值。成像补正值145是基于浓度平均值与第1浓度信息155所示的浓度来计算的。本例的成像补正值145被设定为,在第1浓度信息155所示浓度高于平均值的位置处就增大光量,在第1浓度信息155所示浓度低于平均值的位置处就减小光量。

补正值运算部141基于存储在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里的发光补正值105和如上所述地运算出的成像补正值145来计算综合补正值146。综合补正值146是与发光部101的特性及成像部111的特性双方对应的补正值,是用来抑制发光部101的特性及成像部111的特性的双方所引起的浓度不均的补正值。

图10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补正值105(虚线)与成像补正值145(点划线)及综合补正值146(实线)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综合补正值146的计算方法不应该被特别限制,本例的综合补正值146是通过将发光补正值105和成像补正值145简单地相加来计算的。综合补正值146的计算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发光补正值105和成像补正值145的运算方法来变化。

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对如上所述地计算出的综合补正值146进行存储。目标图像形成处理部163在形成目标图像时,是基于存储在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中的综合补正值146来控制发光部101的。在发光部101形成目标图像时,输出的是由综合补正值146补正后的光,即,输出的是为了抑制发光部101的特性及成像部111的特性引起的浓度不均而对光量进行了调整的光。成像部111利用综合补正值146所补正的光来形成目标图像。由此,目标图像就在抑制了发光部101的特性及成像部111的特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状态得以形成了。

图11所示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中的打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首先,补正值运算部141读取第1浓度信息155(步骤s151)。然后,补正值运算部141基于第1浓度信息计算成像补正值145(步骤s152)。之后,补正值运算部141基于发光补正值和成像补正值来计算综合补正值146(步骤s153)。然后,存储综合补正值146被到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里(步骤s154)。之后,控制部161(目标图像形成处理部163)基于综合补正值生成用于形成目标图像的控制信号(步骤s155)。然后,成像部111利用综合补正值146补正的光在介质上形成目标图像(步骤s156)。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构成图像形成系统1的元素的特性所引起的浓度不均,并因而提高图像品质。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起到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作用效果的部分将付与相同的符号,并可能省略其说明。

(第2实施方式)图12所示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测试图案的形成>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处理部162是根据存储在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中的第1综合补正值146来进行用于执行测试处理的处理的。第1综合补正值146存储在图3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中的综合补正值146为同一数据。在第1实施方式中,综合补正值(第1综合补正值)146被用来通过目标图像形成处理部163形成目标图像,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综合补正值146被用来形成测试图案171。

在测试处理部162形成测试图案171时,是根据第1综合补正值146来控制发光部101的。在发光部101形成测试图案171时,输出的是由第1综合补正值146补正后的光量的光。成像部111利用第1综合补正值146补正后的光来形成测试图案171。

<第2浓度信息的取得>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浓度信息取得部121获取第2浓度信息,其显示的是如上所述地利用由第1综合补正值146补正的光来形成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的特征。第2浓度信息被存储在浓度信息存储部131里。

<第2成像补正值的运算>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补正值运算部141基于存储在浓度信息存储部131中的第2浓度信息(利用由第1综合补正值146补正的光来形成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信息)来计算第2成像补正值185(第4补正值)。第2成像补正值185是使得与第2浓度信息对应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不均进一步缩小地来计算的。

<第2综合补正值的运算>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补正值运算部141基于存储在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里的发光补正值105和如上所述地运算出的第2成像补正值185来计算第2综合补正值186(第5补正值)。第2综合补正值186的计算方法不应该被特别限制,例如是通过将发光补正值105和第2成像补正值185简单地相加来计算的。第2综合补正值186是比第1综合补正值146能够进一步缩小浓度不均的值。第2综合补正值186被存储在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里。

<目标图像的形成>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目标图像形成处理部163在形成目标图像时,是基于存储在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中的第2综合补正值186来控制发光部101的。发光部101在形成目标图像时,输出的是由第2综合补正值186补正后的光。成像部111利用第2综合补正值186所补正的光来形成目标图像。由此,与利用第1综合补正值186补正的光来形成的情况相比,目标图像是在进一步抑制了浓度不均的状态下来形成的。

<测试处理的流程>

图13所示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2中的测试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测试处理部162从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来读取第1综合补正值146(步骤s201)。之后,控制部161(测试处理部162)基于第1综合补正值来生成用于形成测试图案的控制信号(步骤s202)。该控制信号中包含有用于控制发光部101来输出对应于第1综合补正值146的光量的光的信号、用于控制成像部111来利用第1综合补正值146补正的光以在介质10上形成测试图案171的信号。之后,成像部111利用第1综合补正值146补正后的光来在介质上形成测试图案171(步骤s203)。然后,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检测测试图案的浓度信息(第2浓度信息)(步骤s204),存储第2浓度信息被在浓度信息存储部131里(步骤s205)。

<打印处理及补正值运算的流程>

图14所示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2中的打印处理流程的流程图。首先,补正值运算部141读取第2浓度信息(步骤s251)。然后,补正值运算部141基于第2浓度信息来计算第2成像补正值185(步骤s252)。之后,补正值运算部141基于发光补正值和第2成像补正值来计算第2综合补正值186(步骤s253)。然后,存储第2综合补正值186被到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里(步骤s254)。之后,控制部161(目标图像形成处理部163)基于第2综合补正值生成用于形成目标图像的控制信号(步骤s255)。然后,成像部111利用第2综合补正值186补正的光在介质上形成目标图像(步骤s256)。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浓度不均并提高图像品质。

(第3实施方式)

图15所示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3的功能构成的框图。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3与图3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同样地,包括有发光部101、成像部111、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浓度信息存储部131、补正值运算部141、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以及控制部161。这些功能部101、111、121、131、141、151、161的各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3进一步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01(第1单元)以及外部装置202(第2单元)。图像形成装置201及外部装置202分别具有独立的硬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201具有发光部101、成像部111、浓度信息存储部131、补正值运算部141、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及控制部161。外部装置202包括浓度信息取得部121。图像形成装置201例如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独立的装置。外部装置202是执行取得浓度信息的处理时利用的独立的装置。外部装置202具有构成浓度信息取得部121的传感器单元41等。

如此,浓度信息取得部121的功能,即获取用于计算补正值而使用的浓度信息的功能也可以被包括在独立于图像形成装置201的外部装置202里。由此,在不具备构成浓度信息取得部121的元素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1之间,就能够共用外部装置202了。

(第4实施方式)

图16所示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4的功能构成的框图。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4与图3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同样地,包括有发光部101、成像部111、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浓度信息存储部131、补正值运算部141、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以及控制部161。这些功能部101、111、121、131、141、151、161的各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4进一步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11(第1单元)以及外部装置212(第2单元)。图像形成装置211及外部装置212分别具有独立的硬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211具有发光部101、成像部111及控制部161。外部装置212包括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浓度信息存储部131、补正值运算部141及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图像形成装置211例如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独立的装置。外部装置212是执行取得浓度信息的处理和计算补正值的处理等时利用的独立的装置。外部装置212具有构成浓度信息取得部121的传感器单元41、构成浓度信息存储部131的存储器、构成补正值运算部141的mpu(microprocessingunit)、构成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的存储器等。

如此就获得了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浓度信息存储部131、补正值运算部141及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的功能,即浓度信息,并且,基于浓度信息来计算补正值的功能也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11的外部。由此,在不具备浓度信息取得部121、浓度信息存储部131、补正值运算部141及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1之间,就能够共用外部装置202了。

(第5实施方式)

图17所示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5的功能构成的框图。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5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部161包括重写处理部231(重写部)。

重写处理部231执行的是用于将存储在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里的发光补正值105重写为由补正值运算部141运算的补正值的处理。本例所涉及的重写处理部231是从综合补正值存储部151来读出综合补正值146,并将存储在发光补正值存储部102里的发光补正值105重写为综合补正值146。

由此,利用由重写后的发光补正值105补正的光来形成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不均就小于利用重写前的发光补正值105补正的光来形成的测试图案171的浓度不均。因此,重写后运算的成像补正值145及综合补正值146与重写前运算的成像补正值145及综合补正值146相比,抑制浓度不均的效果要高。由此,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品质。

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1~5的各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是通过程序的执行来实现时,程序是被预先编入到包含在图像形成系统中的适当的存储装置(例如rom54等)里来提供的。此外,程序也可以以可安装的形式或可执行的形式的文件来存储到cd-rom、软磁盘(fd)、cd-r、dvd等的通过计算机可以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进行提供。另外,程序也可以是存储到与互联网等的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并通过网络下载后来提供的构成。另外,程序也可以是经过因特网等的网络来提供或发布的。另外,程序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的模块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该新的实施方式可以由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