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缆分纤箱内的尾纤式对接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6111发布日期:2018-08-01 01:4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缆分纤箱内的尾纤式对接盘。



背景技术:

在当今发达的通信网络系统中,光通信扮演着重要的的角色,随着通信市场的旺盛需求,我国近几年大规模进行光进铜退的通信设施建设,因此光缆分纤箱越来越大量地使用。光缆分纤箱是用于室外、楼道内或室内连接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的接口设备。在光缆分纤箱中主干光缆和配线光缆接入时为免受环境影响,需要对其固定。

现阶段施工人员将主线光缆和配线光缆通过两种方式连接,一种是“冷接”方式;一种是热接方式。冷接方式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将两端尾纤机械对接,市场上此类产品繁多,由于无法辨识产品的优越性几乎淡出了市场;热接则是通过电极之间的电弧放电使光纤融化对接在一起,再用热缩套管保护放在熔纤盘里固定,热熔方式需要配备熔纤机,而熔纤机价格昂贵,成本较大,且不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结构稳固,节省成本的用于光缆分纤箱内的尾纤式对接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缆分纤箱内的尾纤式对接盘,其包括至少一个堆叠而成的对接盘以及至少一组通过连接光缆连接的连接器和对接器,所述对接器排列安装在所述对接盘内,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对接盘的外部,所述连接光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对接器的一端,所述对接器的另一端可打开供用户端光缆与所述连接光缆对接。

所述对接器包括壳体、尾套、盖板、v槽板以及夹紧件,所述尾套和夹紧件分别沿长度方向相向滑移至限定位置后安装在所述壳体两端,所述v槽板嵌入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盖板可翻盖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盖合时的位置对应所述v槽板,所述尾套和具有未安装光缆时的松弛状态以及安装光缆后向前推进固定连接光缆的锁紧状态,所述夹紧件也具有未安装光缆时的松弛状态以及安装光缆后向前推进并与所述盖板配合锁紧用户端光缆的锁紧状态。

所述盖板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壳体靠近尾套的位置处,所述盖板两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壳体两侧内壁设有与所述定位槽适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和定位槽配合好后所述盖板与v槽板留有供光缆裸纤插入的间距。

所述壳体靠近连接光缆的一端设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底部开槽,且其槽内两侧内壁设有卡台一,所述尾套套装在所述夹持部上且与所述夹持部配合包裹住所述连接光缆,所述夹持部靠近v槽板的一端设有仅供连接光缆的裸纤通过的通孔。

所述夹持部两侧设有台阶一,所述尾套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台阶一适配的卡槽。

所述夹紧件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两者进行滑移配合,所述夹紧件和壳体配合包裹住用户端光缆,所述夹紧件底部开槽且其槽内两侧内壁设有卡台二,所述夹紧件的前端设有横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横板接触的一端设有至少两级凸台,每两级所述凸台之间设有斜坡一。

相邻两级所述凸台之间的高度差刚好符合所述盖板压紧裸纤的要求。

所述夹紧件两侧外壁设有凸起一和凸起二,所述壳体两侧内壁设有与所述凸起一适配且用于防退的窗口一以及与所述凸起二适配且用于防止脱落的窗口二,所述窗口二呈条形。

所述尾套内设有沿其运动方向逐渐朝下倾斜的斜坡二,所述壳体内在夹紧件前方位置除设有沿夹紧件运动方向逐渐朝下倾斜的导向槽。

所述对接盘两侧分别对应用户端光缆和连接光缆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槽,所述对接盘内底面设有若干与所述壳体适配的固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通过预置裸纤的方式解决了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长时间配备熔纤机熔接尾纤的艰难操作,用机械式对接结构替代了昂贵的熔纤机,使成本大大降低;另外,本结构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仅需要简单的了解本产品的技术操作即可;本发明对接盘内部对光缆皮线的锁紧方式远远高于以往对尾纤的锁紧方式的抗拉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光缆分纤箱内的尾纤式对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光缆分纤箱内的尾纤式对接盘堆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接盘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对接器和连接器的拆分示意图。

图5为对接器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对接器的拆分示意图。

图7为夹持件安装到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夹持件未安装到位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壳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夹紧件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尾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光缆分纤箱内的尾纤式对接盘,其包括至少一个堆叠而成的对接盘1以及至少一组通过连接光缆4连接的连接器2和对接器3,所述对接器3排列安装在所述对接盘1内,所述连接器2设置在所述对接盘1的外部,所述连接光缆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对接器3的一端,所述对接器3的另一端可打开供用户端光缆与所述连接光缆4对接,本结构通过预置裸纤的方式解决了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长时间配备熔纤机熔接尾纤的艰难操作,用机械式对接结构替代了昂贵的熔纤机,使成本大大降低;另外,本结构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仅需要简单的了解本产品的技术操作即可;本发明对接盘内部对光缆皮线的锁紧方式远远高于以往对尾纤的锁紧方式的抗拉要求。

本实施例分两个场合进行安装,一是在工厂内将对接器和连接器安装在对接盘内,二是在用户终端进行安装,将用户端的光纤简单处理安装在对接器内,将连接器安装在从运营商接入的分路器上,而连接器可根据客户要求选用fc/sc/st等款型。

所述对接器3包括壳体31、尾套32、盖板33、v槽板34以及夹紧件35,所述尾套32和夹紧件35分别沿长度方向相向滑移至限定位置后安装在所述壳体31两端,所述v槽板34嵌入安装在所述壳体31内,所述盖板33可翻盖的安装在所述壳体31上且盖合时的位置对应所述v槽板34,所述尾套32和具有未安装光缆时的松弛状态以及安装光缆后向前推进固定连接光缆4的锁紧状态,所述夹紧件35也具有未安装光缆时的松弛状态以及安装光缆后向前推进并与所述盖板33配合锁紧用户端光缆的锁紧状态,连接光缆开剥后安装在壳体内,尾套锁紧连接光缆,对接器可通过盖板旋转打开,从用户端接进的配线光缆定长开剥后可放置在内置的v槽板中,经过夹紧件与壳体配合压接锁紧光缆的方式完成接续,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

所述盖板33的一端铰接安装在壳体31靠近尾套32的位置处,所述盖板33两侧设有定位槽331,所述壳体31两侧内壁设有与所述定位槽331适配的定位块317,所述定位块317和定位槽331配合好后所述盖板33与v槽板34留有供光缆裸纤插入的间距,定位块和定位槽相配合能使盖板和v槽板预留位置,保证裸纤在v槽板中移动时不会发生叠纤、错位。

所述壳体31靠近连接光缆4的一端设有夹持部311,所述夹持部311底部开槽,且其槽内两侧内壁设有卡台一312,所述尾套32套装在所述夹持部311上且与所述夹持部311配合包裹住所述连接光缆4,所述夹持部311靠近v槽板34的一端设有仅供连接光缆4的裸纤通过的通孔313,所述夹持部311两侧设有台阶一314,所述尾套32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台阶一314适配的卡槽32,在工厂装配时将v槽板从壳体尾部塞入,再将尾盖套在光缆皮线上,让皮线的一端定长开剥切割好后穿入到v槽板,皮线到达限制位时,使裸纤停留在v槽板中间位置,扣好尾套使夹持部两侧的卡台一夹紧皮线;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尾套与壳体的安装方式不局限于采用卡接配合,也可以将夹持部设置成至少两个绕圆心周向间隔设置的夹板,夹板外设置螺纹,再将尾套设置成与夹板螺纹配合,二者逐渐旋钮,夹板夹持光缆越紧。

所述夹紧件35嵌入式安装在所述壳体31内且两者进行滑移配合,所述夹紧件35和壳体31配合包裹住用户端光缆,所述夹紧件35底部开槽且其槽内两侧内壁设有卡台二351,所述夹紧件35的前端设有横板352,所述盖板33与所述横板352接触的一端设有至少两级凸台332,每两级所述凸台332之间设有斜坡一354,相邻两级所述凸台332之间的高度差刚好符合所述盖板33压紧裸纤的要求,两侧卡台二夹住光缆皮线,限制其移动,将夹紧件在壳体内推动前进时,通过夹紧件前端的横板与凸台配合会缓缓将盖板下压锁紧裸纤。

所述夹紧件35两侧外壁设有凸起一355和凸起二356,所述壳体31两侧内壁设有与所述凸起一355适配且用于防退的窗口一315以及与所述凸起二356适配且用于防止脱落的窗口二316,所述窗口二316呈条形,凸起二和窗口二用于光纤未对接前,防止夹紧件从壳体上脱离;光纤对接完成后,凸起一和窗口一能使夹紧件固定在壳体内起防退作用。

所述尾套32内设有沿其运动方向逐渐朝下倾斜的斜坡二321,所述壳体31内在夹紧件35前方位置除设有沿夹紧件35运动方向逐渐朝下倾斜的导向槽318,斜坡二和导向槽都能使光纤在v槽板内对接时能发生微弯。

所述对接盘1两侧分别对应用户端光缆和连接光缆4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槽5,所述对接盘1内底面设有若干与所述壳体31适配的固定位6,本实施例采用的对接盘可根据客户要求的芯数订制,每个对接盘都是1分8芯的对接盘,每层对接盘叠加安装,对接器可以整齐的排列在对接盘内,所述固定位呈t型与所述尾套上的凹槽322扣合连接,所述安装槽与夹持部和夹紧件一样都呈齿状,双重卡接增加了产品的抗拉性能。

本实施例的操作流程:1.在工厂装配时将v槽板从壳体尾部塞入,再将尾套套在光缆皮线上,让光缆皮线的一端定长开剥切割好后穿入到v槽板,皮线到达限制位时,使裸纤停留在v槽板中间位置,扣好尾套,将盖板和夹紧件装配在壳体上,点好匹配膏,而本结构的另一端则装配市场上常规的连接头,可根据客户需求预制成fc/sc/st等款型;

2.再将一排排的对接器放置在对接盘内,通过卡扣配合固定在对接盘上,一端的连接头置于对接盘外,如附图1,装配完成后盖上对接盘的上盖;

3.将对接盘固定在楼道或者小区场所等用户终端需要配线的分纤箱内,并将其一端的连接器装配在从运营商接入的主干光缆的分路器上;

4.用户若需要开通网络时,将用户端的光缆皮线定长开剥,切割好后放置在夹持件的限制位上,用卡台二将其锁死,打开盖板,将夹持件从对接器壳体的上放下,此时两裸纤之间会有预留的1mm位置,盖上盖板,盖板上的定位槽会停留在主体上的定位块上,并保证盖板与v槽之间的距离在0.08mm,这样光纤在v槽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叠纤,错位;

5.推进夹紧件,夹紧件在壳体内前进1mm时,裸纤对接,再前进2mm时,夹紧件与盖板上渐变的凸台配合会缓缓地将盖板下压锁紧裸纤,而此时裸纤会进行微弯,直到夹紧件的凸起一到达壳体的窗口一时,整个结构对接完成;

6.对接完成后将用户端的皮线穿过对接盘内侧壁上的安装槽增加抗拉性能,并将对接盘的上盖板盖上,完成接通用户网络的操作。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发明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