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3423发布日期:2018-11-24 12:2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布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正常显示时,需要栅级驱动线路(gatedriver)、源极驱动线路(sourcedriver),结合基板上纵横交错的栅极线(gateline)、数据线(dataline)以控制各个像素,实现图像的显示。

显示器驱动方式包括:系统主板将颜色(例如:r/g/b)压缩信号、控制信号及电源传输至控制板。信号经过控制板上的时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tcon)处理后,传输至印刷电路板的源极电路及栅极电路,通过基板上的栅极线、数据线、电源等线路,将必要性的数据与电源传输于显示区,从而使得显示器获得呈现画面需求的电源、信号。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边框越做越窄,扇出区(fanout)走线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当扇出区空间较小时,最外面一条走线和中间一根条线的长度差异会变大,阻值差异变大,无法实现走线等阻抗。同时最外面一条走线和中间一条走线上方的寄生电容也会有差异。扇出区走线的电阻电容的差异会导致通过两条走线线传输到源极线上的信号出现电阻电容延迟(rcdelay)。这种延迟会产生扇出走线信号不均等(fanoutmura)、信号延迟等问题。在显示面板在画面点亮及显示时,也会有区域性显示不均的显示差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通过调整扇出走线的电容,调整扇出走线的相移信号延迟。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多条信号线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设置多个主动开关和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所述多个主动开关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设置于所述扇出区,所述传输线路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多条信号线之间;隔绝层,设置于所述传输线路上方;其中,所述隔绝层的表面设置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电性耦接公共电极电压线(vcom线)时,所述电极层与所述传输线路形成电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路的设置包括单层金属布线方式,所述电极层为金属层或铟锡氧化物半导体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路的设置包括双层金属布线方式,所述电极层为铟锡氧化物半导体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为多层电路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层板与第二层板,所述传输线路配置于所述第一层板的表面,所述电极层配置于所述第二层板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板即为所述隔绝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的配置范围涵盖局部或全部的所述传输线路的布线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对应所述电极层涵盖所述传输线路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条信号线包括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源极线,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栅极驱动单元与源极驱动单元中至少其一,所述栅极驱动单元电性耦接所述多条栅极线,所述源极驱动单元电性耦接所述多条源极线。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为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多条信号线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设置多个主动开关和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所述多个主动开关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设置于所述扇出区,所述传输线路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多条信号线之间,所述传输线路依据所述扇出区的形状设置而具有接线区与斜线区,所述接线区设置于所述斜线区与所述驱动单元之间,所述斜线区朝向所述显示区以窄至宽方式布线且连接所述多条信号线;隔绝层,设置于所述传输线路上方;其中,所述隔绝层的表面设置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电性耦接公共电极电压线时,所述电极层与所述传输线路形成电容,所述电极层配置涵盖所述扇出区、所述接线区、所述斜线区、或局部的所述斜线区及局部的所述接线区。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控制模块;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多条信号线配置于所述显示区,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设置多个主动开关和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所述多个主动开关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设置于所述扇出区,所述传输线路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多条信号线之间;隔绝层,设置于所述传输线路上方;其中,所述隔绝层的表面设置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电性耦接公共电极电压线时,所述电极层与所述传输线路形成电容。

本发明可以不大幅改变现有生产流程的前提,通过扇出走线上方的电容,使得走线的相移信号延迟相近,较能避免扇出走线信号不均等的问题。因不需大幅调整生产流程,较没有特别的制程要求与难度,亦不会提升较高成本,极具备市场竞争性。而且,本发明适用于现今多种的显示面板设计,当然也适用于面板窄边框设计,符合市场及技术趋势。

附图说明

图1a为范例性的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1b为范例性的像素单元配置示意图。

图1c为范例性的显示装置的扇出区的布线示意图。

图2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2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3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3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3c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3d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4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4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5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5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5c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5d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

图6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传输线路布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亦夸大电路的配置范围。在附图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亦夸大电路的配置范围。将理解的是,当例如层、膜、区域、电路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

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a为范例性的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控制板101,所述控制板101包括时序模块(timingcontroller,tcon)102;印刷电路板103,与所述控制板101之间通过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flatcable,ffc)103相连接;源极驱动单元120与栅极驱动单元130配置于布线区,分别与显示区111内的源极线131及栅极线13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单元130及源极驱动单元120包括但不限制为覆晶薄膜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驱动方式包括:系统主板提供颜色(例如:r/g/b)压缩信号、控制信号及电源传输至控制板101。控制板101上的时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tcon)102与处理此等信号后,连同被驱动电路处理的电源,通过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flatcable,ffc)103,一并传输至印刷电路板104的栅极驱动单元130及源极驱动单元120,栅极驱动单元130及源极驱动单元120将必要性的数据与电源传输于显示区111,从而使得显示装置100获得呈现画面需求的电源、信号。

图1b为范例性的像素单元配置示意图。请配合图1a以利于了解。栅极驱动单元130是逐行提供扫描信号给栅极线131,每一扫描周期提供扫描信号给一行栅极线131。显示面板的源极线131会被逐行打开,源极驱动单元120通过源极线121提供数据至像素单元p。

图1c为范例性的显示装置的扇出区的布线示意图,请配合图1a及图1b以利于了解。如1c所绘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单元130及源极驱动单元120以覆晶薄膜方式配置。覆晶薄膜上配置有对应的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彼此之间是通过连接线路150电性耦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电路通过扇出区112的传输线路160分别与显示区111的导电线路相连接。依据集成电路的不同,所连接的导电线路亦不相同。如栅极集成电路即连接扫描线(栅极线131),如源极集成电路即连接数据线(源极线121)。

然而,当扇出区112空间较小时,传输线路160其中间走线的阻值较小,随着与中间走线距离的增大,对应走线的阻值也随之增大。特别的,传输线路160最外面一条走线和中间一根条线的长度差异相对较大,阻值差异也较高,无法实现走线等阻抗。同时传输线路160最外面一条走线和中间一条走线上方的寄生电容也会有差异。扇出区112走线的电阻电容的差异,会导致通过此两条走线线传输到源极线上的信号出现电阻电容延迟(rcdelay)。这种延迟会产生扇出走线信号不均等(fanoutmura)、信号延迟等问题。在显示面板在画面点亮及显示时,也会有区域性显示不均的显示差异问题。

图2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相关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1c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2a,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11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112,多条信号线311配置于所述显示区111,在所述第一基板110的显示区111设置多个主动开关t和多个像素单元p,所述多个像素单元p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311;第二基板210,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驱动单元310,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160,设置于所述扇出区112,所述传输线路160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310与所述多条信号线311之间;隔绝层320,设置于所述传输线路160上方;其中,所述隔绝层320的表面设置有电极层330,所述电极层330电性耦接公共电极电压线时,所述电极层330与所述传输线路160形成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路160的设置包括单层金属布线方式,所述电极层330例如为金属层或铟锡氧化物半导体层,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路160的设置包括双层金属布线方式,所述电极层330例如为铟锡氧化物半导体层,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330为金属层时,可设计配置为单层或双层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在此不做限制。

图2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1c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2b,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10为多层电路板,所述第一基板110包括第一层板110a与第二层板110b,所述传输线路160配置于所述第一层板110a的表面,所述电极层330配置于所述第二层板110b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板110b即为所述隔绝层3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330的配置范围涵盖局部或全部的所述传输线路160的布线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对应所述电极层330涵盖所述传输线路160的范围。

图3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2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3a,所述电极层配置涵盖整个所述扇出区,以使所述传输线路160被涵盖在所述电极层的范围内。

图3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2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3b,所述电极层330配置涵盖所述接线区。

图3c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2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3c,所述电极层330配置涵盖所述斜线区。

图3d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2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3d,所述电极层330配置涵盖整个局部的所述斜线区及局部的所述接线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330可针对性的仅覆盖在布线区的线路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层330电性耦接公共电极电压线132。如图3b所示,所述电极层330配置涵盖所述接线区时,所述接线区的始端电性耦接所述公共电极电压线132。如图3c所示,所述电极层330配置涵盖所述斜线区时,所述斜线区的末端电性耦接所述公共电极电压线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信号线311包括多条栅极线131与多条源极线121,所述驱动单元310包括栅极驱动单元130与源极驱动单元120中至少其一,所述栅极驱动单元130电性耦接所述多条栅极线131,所述源极驱动单元120电性耦接所述多条源极线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11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112,多条信号线311配置于所述显示区111,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111设置多个主动开关t和多个像素单元p,所述多个像素单元p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311;第二基板210,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驱动单元310,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160,设置于所述扇出区112,所述传输线路160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310与所述多条信号线311之间,所述传输线路160依据所述扇出区112的形状设置而具有接线区与斜线区,所述接线区设置于所述斜线区与所述驱动单元310之间,所述斜线区朝向所述显示区111以窄至宽方式布线且连接所述多条信号线311;隔绝层320,设置于所述传输线路160上方;其中,所述隔绝层320的表面设置有电极层330,所述电极层330电性耦接公共电极电压线时,所述电极层330与所述传输线路160形成电容,所述电极层330配置涵盖所述扇出区112、所述接线区、所述斜线区、或局部的所述斜线区及局部的所述接线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100,其包括:控制模块101,提供控制信号与工作电压,所述工作电压通过公共电极电压线传输;显示面板,为所述控制模块101所控制的,包括:第一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11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112,多条信号线311配置于所述显示区111,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111设置多个主动开关t和多个像素单元p,所述多个像素单元p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311;第二基板210,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驱动单元310,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160,设置于所述扇出区112,所述传输线路160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310与所述多条信号线311之间;隔绝层320,设置于所述传输线路160上方;其中,所述隔绝层320的表面设置有电极层330,所述电极层330电性耦接公共电极电压线时,所述电极层330与所述传输线路160形成电容。

图4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相关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2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4a,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11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112,多条信号线311配置于所述显示区111,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111设置多个主动开关t和多个像素单元p,所述多个像素单元p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311;第二基板210,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驱动单元310,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160,设置于所述扇出区112,所述传输线路160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310与所述多条信号线311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基板210相对于所述扇出区112的表面设置有电极层330,所述电极层330与所述传输线路160形成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线路160的设置包括单层或双层金属布线方式,所述电极层330例如为金属层或铟锡氧化物半导体层,在此不做限定。

图4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相关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1c、及图4a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4b,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210相对于所述扇出区112的位置设置有隔绝层320,所述电极层330配置于所述隔绝层320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绝层320包括色阻层与黑色矩阵中至少其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层320的配置范围涵盖局部或全部的所述传输线路160的布线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对应所述色阻层320涵盖所述传输线路160的范围。

图5a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1c、及图4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5a,所述色阻层320配置涵盖整个所述扇出区,以使所述传输线路160被涵盖在所述色阻层32表面的所述电极层330的范围内。

图5b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1c、及图4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5b,所述色阻层320配置涵盖所述接线区,以使所述接线区被涵盖在所述色阻层32表面的所述电极层330的范围内。

图5c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1c、及图4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5c,所述色阻层320配置涵盖所述斜线区,以使所述斜线区被涵盖在所述色阻层32表面的所述电极层330的范围内。

图5d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组件配置请配合图1a至图1c、及图4b以利于理解。请参照图5d,所述色阻层320配置涵盖整个局部的所述斜线区及局部的所述接线区,以使局部的所述斜线区及局部的所述接线区被涵盖在所述色阻层32表面的所述电极层330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层320可针对性的仅覆盖在布线区112的线路上方。

图6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传输线路布线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区的线路是以连续弯曲的弓型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11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112,多条信号线311配置于所述显示区111,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111设置多个主动开关t和多个像素单元p,所述多个像素单元p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311;第二基板210,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210配置有隔绝层320;驱动单元310,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160,设置于所述扇出区112,所述传输线路160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310与所述多条信号线311之间,所述传输线路160依据所述扇出区112的形状设置而具有接线区与斜线区,所述接线区设置于所述斜线区与所述驱动单元310之间,所述斜线区朝向所述显示区111以窄至宽方式布线且连接所述多条信号线;其中,所述隔绝层320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扇出区112的位置,所述电极层330配置于所述隔绝层320的表面,隔绝层320表面的所述电极层330与所述传输线路160形成电容,所述电极层330配置涵盖所述扇出区112、所述斜线区、所述斜线区及局部的所述接线区、或所述接线区及局部的所述斜线区;所述隔绝层320包括色阻层与黑色矩阵中至少其一。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100,其包括:控制模块,其包括但不限于前述控制板101;为所述控制模块所控制的显示面板,第一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11及其外围的布线区,所述布线区具有扇出区112,多条信号线311配置于所述显示区111,在所述基板的显示区111设置多个主动开关t和多个像素单元p,所述多个像素单元p分别耦接于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所述多个主动开关t分别电性耦接所述多条信号线311;第二基板210,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210配置有隔绝层320;驱动单元310,配置于所述布线区;传输线路160,设置于所述扇出区112,所述传输线路160电性耦接于所述驱动单元310与所述多条信号线311之间;其中,所述隔绝层320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扇出区112的位置,所述电极层330配置于所述隔绝层320的表面,所述隔绝层320上的所述电极层330与所述传输线路160形成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更包括先前所述任一种实施方式。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所述显示面板可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然不限于此,其亦可为oled显示面板,w-oled显示面板,qled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曲面型显示面板或其他类型显示面板。

本发明可以不大幅改变现有生产流程的前提,通过扇出走线上方的电容,使得走线的相移信号延迟相近,较能避免扇出走线信号不均等的问题。因不需大幅调整生产流程,较没有特别的制程要求与难度,亦不会提升较高成本,极具备市场竞争性。而且,本发明适用于现今多种的显示面板设计,当然也适用于面板窄边框设计,符合市场及技术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及“在各种实施例中”等用语被重复地使用。此用语通常不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但它也可以是指相同的实施例。“包含”、“具有”及“包括”等用词是同义词,除非其前后文意显示出其它意思。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