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46219发布日期:2020-02-18 09:2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三维(3d)显示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一种3d显示装置的原理是:使人的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具有视差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然后大脑对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进行叠加并形成立体视觉。3d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辅助3d显示装置和裸眼式3d显示装置。尽管目前主流的3d显示装置通常为辅助3d显示装置,但是,辅助3d显示装置需要用户佩戴眼镜(例如,色差式眼镜、偏光式眼镜或快门式眼镜)或者头盔才能够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分别送入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中。眼镜或头盔带来的不适感阻止了辅助3d显示装置的进一步发展,并促使了业界转为研发裸眼3d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子像素和视差屏障。所述视差屏障设置在所述显示子像素的出光侧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的遮光区和透光区;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位于中间部分的第一显示区域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两侧的第二显示区域;以及在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像素电极彼此电性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公共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公共电极彼此电性连接;以及当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像素电极施加相同的驱动电压时,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不等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当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像素电极施加相同的驱动电压时,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小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液晶层以及介电材料层,所述介电材料层设置在所述液晶层以及所述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之间,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介质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介质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介质单元的等效介电常数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单元的等效介电常数。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介质单元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介质单元的厚度,且所述第二介质单元的介电常数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单元的介电常数。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当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像素电极施加相同的驱动电压时,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大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至少之一为梳状电极,且所述梳状电极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节距小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节距。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彼此电性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相同的驱动电压;当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和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施加所述相同的驱动电压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形成的驱动电流密度大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形成的驱动电流密度。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电阻率小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电阻率。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子像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出光侧的光分散结构,所述光分散结构配置为将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出射的光线扩散至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共同的驱动电路。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独立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不同且彼此绝缘的第一像素电极和第二像素电极;以及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1.05-1.25倍。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显示子像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为0.01-0.5。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透光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为0.7-1。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驱动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包括: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施加第一显示数据电压;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施加第二显示数据电压,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电压与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电压不同。

例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子像素包括用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独立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电压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施加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以及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电压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施加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是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b是用于示出用户在位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观察到黑矩阵单元的宽度不同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b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c是示出用户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观察到黑矩阵单元的宽度不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子像素的平面示意图;

图4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梳状电极;

图4c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图5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5c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8a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框图;以及

图10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a示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阵列层以及设置在显示阵列层的出光侧的视差屏障570,显示阵列层和视差屏障570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叠置。显示阵列层包括在第一方向d1交替排布的第一显示像素511和第二显示像素512以及设置在第一显示像素511和第二显示像素512之间的黑矩阵单元580。例如,第一显示像素511和第二显示像素512可分别用于显示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和第二图像对应的像素,从而整体组合分别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具有视差,可用于实现立体显示。视差屏障57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的遮光区571和透光区572。第一显示像素511和第二显示像素512分别与遮光区571在显示阵列层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并从透光区572漏出。在视差屏障570的遮挡下,第一显示像素511发射的光线被用户的左眼接收,第二显示像素512发射的光线被用户的右眼接收,在用户的大脑对左眼接收的图像和右眼接收的图像叠加之后,用户可以感受到三维(3d)图像,由此图1a示出的显示面板具有3d显示功能。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图1a示出的3d显示面板的人眼观察区域(eyebox)550过小,并因此导致在用户的眼睛位于人眼观察区域550之外的情况下,将会出现摩尔纹和图像串扰(用户的左眼看到对应于右眼的图像)问题。在摩尔纹和图像串扰过于严重的情况下,人眼将观察不到3d图像,此时,用户的眼睛所处的区域被称为死区。为了观看到理想的3d图像,用户的眼睛需要时刻保持在人眼观察区域550中,由此降低了用户体验。尽管可以通过采用眼球追踪装置来调整3d显示面板的人眼观察区域550的位置,但是眼球追踪装置需要一些时间(响应时间)才能够基于用户的位置来调整人眼观察区域550的位置;在人眼观察区域550过小的情况下,人眼可能在眼球追踪装置调整人眼观察区域550的位置之前就离开了人眼观察区域550,并因此导致人眼观察到存在严重摩尔纹或图像串扰的3d图像,甚至观察不到任何3d图像。下面结合图1b,并以摩尔纹问题为例,对3d显示面板的人眼观察区域550做示例性说明。

如图1b所示,用户的眼睛位于位置vp2情况下的观察角度不等于用户的眼睛位于位置vp1情况下的观察角度,在人眼位于位置vp1的情况下,人眼观察到部分黑矩阵单元580和部分第二显示像素512;而在人眼位于位置vp2的情况下,人眼仅观察到第二显示像素512,而并未观察到黑矩阵单元580。由于显示阵列层的对应于黑矩阵单元580的区域无光线出射,即便所看到像素显示相同的内容,人眼在位置vp2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大于人眼在位置vp1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因此,人眼在由位置vp1移动到位置vp2的过程中将感受到亮度的变化,并有可能观察到存在摩尔纹的图像。当人眼感受到的亮度的变化大于例如10%的情况下,图像的摩尔纹将过于明显并显著降低图像质量,这意味着用户的眼睛已经位于人眼观察区域之外。例如,可以基于允许的人眼感受到的亮度的变化的最大值确定人眼观察区域。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需要增加人眼观察区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子像素和视差屏障。视差屏障设置在显示子像素的出光侧且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的遮光区和透光区。显示子像素包括位于中间部分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位于周边部分的第二显示区域;在显示子像素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通过设置位于中间部分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位于周边部分(例如,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两侧)的第二显示区域,并使得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这可以增加人眼允许看到的黑矩阵单元的宽度,由此可以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非限制性的说明,如下面所描述的,在不相互抵触的情况下这些具体示例中不同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得到新的示例,这些新的示例也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例如,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平面示意图和截面示意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子像素110以及设置在显示子像素110的出光侧的视差屏障170(图2a中未示出视差屏障);显示子像素110例如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上重复排布,并由此形成了显示阵列层;视差屏障170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布的遮光区171和透光区172。第一方向d1例如为水平方向,即横向,第二方向d2例如为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竖直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区171和透光区17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以及视差屏障170与显示子像素110在第三方向d3上的间距可以与常规设计设计相同,由此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0的工作距离等参数与常规的显示面板相同。第三方向d3例如为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的方向。

如图2a和图2b所示,显示子像素110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中间部分的第一显示区域111,位于周边部分的第二显示区域112以及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域112的远离第一显示区域111一侧的黑矩阵单元180。第二显示区域112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两侧,例如相对于该显示子像素110在第一方向d1上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该在第一方向d1上的中轴线例如沿第二方向d2延伸。在同一个显示子像素中,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出射的光线的颜色相同,并且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出射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的三个显示子像素110可以分别出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和蓝色光线,组合得到一个像素,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相对于图2a和图2b,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除了在第一方向d1上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两侧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二方向d2上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两侧,例如相对于该显示子像素110在第二方向d2上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该在第二方向d2上的中轴线例如沿第一方向d1延伸),则在该示例中,第一显示区域111由第二显示区域112包围。

如图3所示,第一显示区域111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w1以及第二显示区域1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w2l+w2r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二显示区域1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与显示子像素11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的比值范围可以为0.01-0.5(例如,0.2或0.3);又例如,第二显示区域1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与透光区17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的比值范围可以为0.7-1(例如,可以等于0.9/1.01),以更好地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区域1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为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两侧的第二显示区域1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之和(也即,w2l+w2r,参见图3)。

在显示子像素110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在本公开中,“亮度”指代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例如,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可以为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1.05-1.25倍(例如,1.15倍或1.1倍),由此可以尽可能地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显示子像素110的尺寸较小,因此显示子像素110内亮度不均匀不会造成显示不良(例如,摩尔纹)。

如图2c所示,在用户的眼睛位于位置vp2的情况下,尽管用户看到了黑矩阵单元180,但是由于用户看到的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由此可以提升人眼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度。因此,相比于图1b示出的显示装置10,对于图2c示出的显示面板100,用户在眼睛移动过程中(例如,由位置vp1移动到位置vp2)感受到亮度的变化降低,也即,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看到的图像均为正常的3d图像;此种情况下,显示面板允许用户的眼睛看到更宽的黑矩阵单元180以及移动更远的距离而不会使用户感受到明显的摩尔纹,由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提升了人眼观察区域210的尺寸;该示例中,人眼观察区域210的尺寸为人眼观察区域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

为了具体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提升的效果,下面结合一个示例做示例性说明。例如,在显示面板100为两视图显示(也即,显示子像素110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显示左眼图像的子像素和右眼图像的子像素),视差屏障170的开口率(也即,视差屏障170的透光区17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与视差屏障170的透光区172和遮光区171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之和的比值)为18%,显示子像素11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为100,并且显示子像素110的单位面积的发光亮度为1的情况下,用户的眼睛透过视差屏障170的透光区172可以看到的子像素大小为100×18%×2=36,这是由于视差屏障170的一个周期(也即,一个透光区172和遮光区171)对应于两个显示子像素110。假设第二显示区域1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为x(x<36),显示面板100允许用户的眼睛看到黑矩阵单元18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为y,以及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为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的1.1倍,则显示面板100允许用户的眼睛观看到的最大亮度为(36-x)×1+x×(1+10%)=36+0.1x,并且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宽度x以及显示面板100允许用户的眼睛看到的黑矩阵单元180的宽度y需要满足以下的表达式,以使得:(36+0.1x)×0.9≤1.1x+36-x-y。

在上述表达式中,(36+0.1x)表示在用户的眼睛没有看到黑矩阵单元180时的亮度值,1.1x+36-x-y表示在用户的眼睛看到黑矩阵单元180时的亮度值。在用户的眼睛对摩尔纹容忍条件为亮度的10%情况下,用户的眼睛没有看到黑矩阵单元180时的亮度值的90%需要小于等于用户的眼睛看到黑矩阵单元180时的亮度值。

由上述表达式可以顺次推出下述的两个表达式:36×0.9+0.09x≤36+0.1x-y和y≤3.6+0.01x。

此外,为了保证获取的黑矩阵单元180的宽度y具有物理意义,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宽度x以及显示面板100允许用户的眼睛看到的黑矩阵单元180的宽度y还需要满足以下的表达式:36-x-y≥0。由上述表达式可以顺次推出y≤36-x。

例如,在第二显示区域11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为x=32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0允许用户的眼睛看到的黑矩阵单元180的宽度y=3.92。然而,对于图1b示出的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100允许用户的眼睛看到的黑矩阵单元180的宽度y为36×0.1=3.6。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允许用户看到更宽的黑矩阵单元180,由此使得用户的眼睛可以在更宽的范围内移动,也即,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提升了人眼观察区域210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假设了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为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的1.1倍,在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之间的关系改变的情况下,上述表达式会发生相应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一个示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眼球追踪装置,此时,通过提升了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可以为眼球追踪装置调节人眼观察区域的位置预留更长的时间,由此可以避免使用响应时间短但价格昂贵的眼球追踪装置,并因此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黑矩阵单元18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黑矩阵单元18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bm例如可以满足以下表达式,也即,bm>k×2×w×0.1,以避免串色,其中,k为视差屏障170的开口率,w为显示子像素11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

在显示子像素110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设定。

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阵列层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100,液晶显示面板100可以实现为垂直电场型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水平电场型液晶显示面板。

例如,显示子像素110可以实现为图4a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0实现为常黑模式的水平电场型液晶显示面板。如图4a所示,显示子像素1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位于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之间的绝缘介质层195以及位于公共电极121的远离像素电极122的一侧的液晶层123。例如,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像素电极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像素电极彼此相接且通过一体化形成像素电极122,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公共电极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公共电极彼此相接且通过一体化形成公共电极121。像素电极122与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共同的驱动电路150连接,由此,在任一时刻,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接收相同的驱动信号;例如,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像素电极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像素电极接收相同的驱动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示出的示例中,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像素电极122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像素电极122还可以与不同的驱动电路连接;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于图5a-图5c以及图6-图7示出示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驱动电路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

如图4b所示,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至少之一为梳状电极(例如,像素电极122为梳状电极),且梳状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排布的多个第一子电极191以及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用于使得多个第一子电极191电连接的第二子电极192。如图4b所示,梳状电极在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节距p2不等于(例如,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节距p1,也即,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191的间距不等于(例如,小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191的间距。对于梳状电极,电场强度e与施加在梳状电极u以及梳状电极的节距d满足e=u/d,因此,梳状电极节距d越小,电场强度e越大。此时,当共同的驱动电路150在像素电极122上施加驱动电压时,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在第二显示区域112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不等于(例如,大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因此,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大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由此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梳状电极不限于图4b示出的包括两个第二子电极192的结构,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梳状电极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子电极192。

(2)在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均实现为梳状电极,且每个梳状电极仅包括一个第二子电极的情况下,如图4c所示,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可以设置在同一平面中;此时,像素电极122的第一子电极和公共电极121的第一子电极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布且彼此电绝缘,且像素电极122的第二子电极和公共电极121的第二子电极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

(3)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相对于液晶层123的位置关系不限于图4a示出的位置关系,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相比于公共电极121,像素电极122可以更靠近液晶层123。

(4)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图4a示出的液晶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实现为常白模式的水平电场型液晶显示面板,此时可以使得梳状电极在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节距p2大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节距p1,以使得当共同的驱动电路150在像素电极122上施加驱动电压时,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在第二显示区域112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由此使得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大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进而使得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

(5)本公开以第二显示区域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两侧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做示例性说明,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二显示区域不仅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两侧,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两侧;此种情况下,第二显示区域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四周。因此,不仅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还可以在第二方向上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由此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自由度(例如,允许用户改变显示屏幕的放置方向)。

例如,显示子像素110还可以实现为图5a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100实现为常白模式的垂直电场型液晶显示面板。如图5a所示,显示子像素1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位于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之间的液晶层123。

例如,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像素电极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像素电极彼此相接且通过一体化形成像素电极122,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公共电极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公共电极彼此相接且通过一体化形成公共电极121。像素电极122与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共同的驱动电路150连接,由此,在任一时刻,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接收相同的驱动信号;例如,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像素电极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像素电极接收相同的驱动电压。

如图5a所示,显示子像素110还包括介电材料层124,介电材料层124设置在液晶层123以及像素电极122之间。介电材料层124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第一介质单元127以及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的第二介质单元128。第一介质单元127和第二介质单元128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硅、氧化硅以及其它适用的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不限于仅设置一种介电材料,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每个可以设置至少两种介电材料,该至少两种介电材料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并列布置或者在第三方向d3上叠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在第二显示区域中的等效介电常数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等效介电常数。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和/或其实际厚度来调整其等效介电常数。

如图5a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介质单元127的厚度(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面板面方向上的厚度)等于第二介质单元128的厚度,且第一介质单元127的介电常数大于第二介质单元128的介电常数,由此第一介质单元127形成的电容c1大于第二介质单元128形成的电容c2;由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clq1等于第二显示区域111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clq2,因此,clq1/c1<clq2/c2。根据串联电容的分压原理可知电容越大分压越小,因此,第一显示区域111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的分压大于第二显示区域112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的分压。此时,当共同的驱动电路150在像素电极122上施加驱动电压时,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在第二显示区域112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因此,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大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由此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5a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的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既可以采用板状电极也可以采用梳状电极,在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的至少一个采用梳状电极的情况下,梳状电极在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节距可以等于或不等于(例如,大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节距。

例如,介电材料层124不限于设置在液晶层123以及像素电极122之间,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介电材料层124还可以设置在液晶层123以及公共电极121之间(参见图5c),此时,在显示子像素110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具体原因可以参见图5a示出的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示例中,显示子像素110还可以实现为图5b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图5b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与图5a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类似,因此,此处将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如图5b所示,第一介质单元127的厚度不等于(例如,小于)第二介质单元128的厚度,且第一介质单元127的介电常数等于第二介质单元128的介电常数,由此可以简化制作工艺。在此种情况下,第一介质单元127形成的电容c1不等于(例如,大于)第二介质单元128形成的电容c2,且第一显示区域111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clq1不等于(例如,小于)第二显示区域111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clq2,因此,clq1/c1<clq2/c2。根据串联电容的分压原理可知电容越大分压越小,因此,第一显示区域111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的分压大于第二显示区域112的液晶层形成的电容的分压。此时,当共同的驱动电路150在像素电极122上施加驱动电压时,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在第二显示区域112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形成的液晶驱动电场,因此,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大于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液晶层123的透射率,由此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5b示出的显示面板,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一介质单元127的介电常数还可以不等于第二介质单元128的介电常数,只要需要满足clq1/c1<clq2/c2即可,也即,满足εd1(h/h1-1)>εd2(h/h2-1),这里,εd1(h/h1-1)为第一介质单元127的等效介电常数,εd2(h/h2-1)为第二介质单元128的等效介电常数,εd1为第一介质单元127的介电常数,εd2为第二介质单元128的介电常数,h1为第一介质单元127的厚度,h2为第二介质单元128的厚度以及h为像素电极122和公共电极121之间的间距。

例如,第一介质单元127的厚度h1以及第二介质单元128的厚度h2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介质单元127的厚度h1可以等于零,也即,第一显示区域111中不设置第一介质单元127。

例如,为了提供保护、支撑等作用,图4a以及图5a-图5c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还包括第一基板115和第二基板126,第一基板115和第二基板126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板)或者由其它适合的材料制成的基板。如图4a和图5a-图5c所示,第一基板115和第二基板126可以设置在显示像素的两侧,第一基板115例如设置在公共电极121的远离像素电极122的一侧,第二基板126例如设置在像素电极122的远离公共电极121的一侧。

对于图4a以及图5a-图5c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在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像素电极122和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像素电极122均与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共同的驱动电路150连接的情况下,在显示子像素110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由此可以在不增加显示面板100的驱动电路的复杂度的情况下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阵列层还可以实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例如,显示子像素110可以实现为图6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如图6所示,显示子像素1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oled,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oled彼此电性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相同的驱动电压。例如,oled可以与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共同的驱动电路150连接。oled包括顺次设置的阳极132、电阻层135、发光层133和阴极134;例如,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阳极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阳极彼此相接且通过一体化形成阳极132。电阻层135包括第一电阻单元136和第二电阻单元137,第二电阻单元137的电阻率小于第一电阻单元136的电阻率,此时,oled在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电阻率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电阻率。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与施加在该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并与该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因此,当向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oled施加所述相同的驱动电压时(使用共同的驱动电路150在施加相同的驱动电压),oled在第二显示区域112形成的驱动电流密度大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形成的驱动电流密度,由此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例如,第一电阻单元136和第二电阻单元137可以由不同的金属制成,例如,形成第二电阻单元137的金属的电阻率小于形成第一电阻单元136的金属的电阻率。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图6所示显示子像素110还可以包括功能层,该功能层包括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等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在显示子像素110还包括功能层的情况下,显示子像素110可以无需设置电阻层135,而是可以通过使得功能层在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电阻率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电阻率来使得oled在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电阻率小于在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电阻率,由此可以简化制作工艺和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例如,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电子注入层的制作材料不同与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电子注入层的制作材料,由此使得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电阻率不等于(例如,小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电阻率。

例如,阳极132可以采用金属、合金、或者金属、合金与有良好导电功能的氧化物的组合制成。阳极132例如可以由下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ag、au、pd、pt、ag:au(即ag和au的合金)、ag:pd、ag:pt、al:au、al:pd、al:pt、ag:au、ag/pd(即ag和pd的叠层)、ag/pt、ag/ito、ag/izo、al/au、al/pd、al/pt、al/ito、al/izo、ag:pd/ito、ag:pt/ito、al:au/ito、al:pd/ito、al:pt/ito、ag:au/ito、ag:pd/izo、ag:pt/izo、al:au/izo、al:pd/izo、al:pt/izo、ag:au/izo等。

例如,阴极134可以采用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的制成,阴极1342例如可以由下述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mg)、钙(ca)、铟(in)、锂(li),铝(al)、银(ag)或其合金或氟化物,例如镁(mg)-银(ag)合金、锂(li)-氟化合物、锂(li)-氧(o)化合物等。

例如,为了提供保护、支撑等作用,该显示子像素110还包括第一基板115和第二基板126,第一基板115和第二基板126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板)或者由其它适合的材料制成的基板。

对于图6示出的显示子像素110,在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oled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的oled均与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共同的驱动电路150连接的情况下,在显示子像素110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由此可以在不增加显示面板100的驱动电路的复杂度的情况下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显示子像素110还可以实现为图7的显示子像素110。如图7所示,该显示子像素1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光分散结构141。例如,光分散结构141为散射结构,包括凹凸不均的结构、棱镜结构等。光分散结构141配置为将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出射的光线扩散至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由此使得在显示子像素110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显示子像素110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共同的驱动电路150,并且显示子像素110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中的部分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12中的部分电性连接并且均连接至共同的驱动电路150上。由此图7的显示子像素110可以在不增加显示面板100的驱动电路的复杂度的情况下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图4a、图5a-图5c以及图6示出的显示子像的第一显示区域111也可以设置光分散结构141,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的比值,并因此可以在不增加显示面板100的驱动电路的复杂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地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显示子像素110还可以实现为图8a的显示子像素110,如图8a和图8b所示,该显示子像素110包括用于分别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至少部分独立的第一驱动电路161和第二驱动电路162,第一驱动电路161和第二驱动电路162可以显示过程中向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提供不同的驱动信号(数据信号),由此在显示子像素110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可以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由此可以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用于分别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第一驱动电路161和第二驱动电路162可以彼此完全独立,二者连接到不同的栅线和数据线,从而由这些不同的栅线和数据线控制以及施加驱动信号。

或者,第一驱动电路161和第二驱动电路162可以共享部分电路,但是二者至少具有不同的输出端例如以连接到不同的像素电极,从而可以分别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

例如,在显示子像素110实现为液晶子像素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显示子像素1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不同且彼此绝缘的第一像素电极163和第二像素电极164;并且第一像素电极163和第二像素电极164分别与第一驱动电路161和第二驱动电路164电连接。例如,第一驱动电路161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第二驱动电路164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连接到相同的栅线但连接到不同的数据线,因此二者可以共享同一栅极,但是具有不同的源极、漏极,从而可以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或者,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连接到相同的数据线线但连接到不同的栅线,因此二者可以共享相同与数据线连接的源极(或漏极),但具有不同的栅极和不同的漏极(或源极),由此二者可以被分时控制以分别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

又例如,在显示子像素110实现为oled子像素的情况下,显示子像素1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不同且彼此绝缘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并且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分别与第一驱动电路161和第二驱动电路164电连接,此时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可以具有公共阴极。再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在显示子像素110实现为oled子像素的情况下,显示子像素1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不同且彼此绝缘的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并且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分别与第一驱动电路161和第二驱动电路164电连接,此时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可以具有公共阳极。类似于液晶子像素的情况,第一驱动电路161包括的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驱动电路164包括的第二开关晶体管可以共享部分电极,以同时或分时分别驱动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又例如,第一驱动电路161还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等部件,第二驱动电路164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等部件,这些驱动晶体管、发光控制晶体管等也可以至少部分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例如,如图8b所示,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第一显示区域111和第二显示区域112可以分别包括多个独立驱动的亚子像素193。通过控制每个亚子像素193出射光线的强度,可以使得第二显示区域112的亮度可以大于第一显示区域111的亮度。例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亚子像素193可以包括一个微led或一个微oled。例如,亚子像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工艺水平进行设定,亚子像的尺寸例如可以为5微米-50微米。

例如,图9是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例如,该显示装置10可以实现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3d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面板100和显示装置10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薄膜晶体管控制装置、图像数据编码/解码装置、行扫描驱动器、列扫描驱动器、时钟电路等)可以采用适用的常规部件,这些均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该显示装置10可以提升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驱动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子像素包括用于分别驱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独立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包括:通过第一驱动电路向第一显示区域施加第一显示数据电压;通过第二驱动电路向第二显示区域施加第二显示数据电压,第一显示数据电压与第二显示数据电压不同。

例如,以图8a和图8b所示出的情形为例,如图10所示,该驱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第一驱动电路向第一显示区域施加第一显示数据电压。

步骤s20:通过第二驱动电路向第二显示区域施加第二显示数据电压,此处,第一显示数据电压与第二显示数据电压不同。

通过使得向第一显示区域施加第一显示数据电压不等于(例如,大于)向第二显示区域施加第二显示数据电压,可以使得在显示子像素显示画面的一个子像素的过程中,第二显示区域的亮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的亮度,由此该驱动方法可以提升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人眼观察区域的尺寸。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公开实施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公开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