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5712发布日期:2019-01-14 21: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像承载体、以及一边按压像承载体一边将像承载体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从前,众所周知的有包括像承载体、以及一边按压像承载体一边将像承载体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揭示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122448号公报中。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122448号公报中揭示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承载体;转印辊(roller)(转印体),利用与像承载体之间所形成的转印夹部将像承载体上的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以及除静电构件,对图像转印后的转印材料进行除静电处理。在所述日本专利特开2000-122448号公报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辊可开闭地安装在装置本体上,并且可转动地安装在覆盖装置本体的侧面的罩体(cover)构件(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构件)的内侧面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224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122448号公报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将转印辊安装在可开闭地安装在装置本体上的罩体构件的内侧面上,因此可认为在罩体构件中需要预先确保用于可旋转地保持转印辊的强度。

并且,作为现有的其它示例,一般众所周知的还有具有如下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包含像承载体,并且在从装置本体拆卸使图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之后,经由已拆卸显影单元的空间而拆卸转印辊。然而,在所述经由已拆卸显影单元的空间拆卸转印辊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户需要将手放入至装置本体的内部,因此存在更换转印辊费事的情况,这时,存在无法容易地进行转印辊的更换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承载体、以及一边按压像承载体一边将像承载体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转印体,其中可避免不必要地提高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罩体构件等的强度,而容易地更换转印体。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像承载体,可旋转地设置在装置本体内;以及转印体,配置在装置本体内,一边经由记录介质按压像承载体一边将像承载体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并且转印体是以可在与按压像承载体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装置本体拆卸的方式而安装在装置本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上所述,转印体通过以可在与按压像承载体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装置本体拆卸的方式安装在装置本体上,而可在不移动像承载体的位置的条件下从装置本体内拆卸转印体,因此与移动像承载体的位置之后沿像承载体的按压方向拆卸转印体的装置构成不同,可容易地更换转印体。此外,由于可从装置本体内拆卸转印体,所以不需要将转印体设置于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罩体构件(框体)等。由此,可抑制因为保持转印体而使装置本体的外形侧的强度不必要地提高。

在所述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保持部,配置在装置本体侧,并构成为可保持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并且构成为通过在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保持部,而可在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装置本体拆卸转印体。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在与转印体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保持部,因此可容易地更换转印体。此外,可利用作为独立于装置本体的构件而配置在装置本体侧的保持部将转印体保持在规定的位置,所以不需要利用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罩体构件(框体)等来保持转印体。即,不需要为了保持转印体而将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罩体构件(框体)等形成得牢固,因此可抑制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罩体构件(框体)等的强度不必要地提高。

此时,优选的是保持部是以可相对于装置本体转动的方式而安装,并且构成为通过使保持部围绕着转动中心向与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转动,而在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装置本体拆卸转印体。如果以如上所述方式而构成,则保持部可向与转印体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转动,因此可利用简单的机构打开保持部。由此,可从装置本体容易地拆卸转印体。

在包含所述保持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保持部在转印体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及另一侧设置有一对。如果以如上所述方式而构成,则与只设有1个保持部的情况相比,可在使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在包括可保持所述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的保持部的构成中,优选的是保持部包括与装置本体卡合的卡合部,并且构成为通过解除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而在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装置本体拆卸转印体。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经由卡合部将装置本体与保持部加以固定。并且,可通过解除卡合部的卡合状态来打开保持部,因此可从装置本体容易地拆卸转印体。

此时,优选的是装置本体包括与保持部的卡合部卡合的卡止部,保持部还包括与卡合部设置成一体、并通过使其弹性变形而解除卡合部与卡止部的卡合状态的把手部。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利用把手部,容易地解除卡合部与卡止部的卡合状态。

在所述保持部包括卡合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保持部在转印体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及另一侧设置有一对,卡合部分别设置在一对保持部上。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与保持部及卡合部分别只设有1个的情况不同,可在使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此时,优选的是装置本体包括:第1卡止部,与保持部的卡合部卡合,并且可在已将转印体按压至像承载体的状态下进行卡止;以及第2卡止部,与保持部的卡合部卡合,并且可在已解除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的状态下进行卡止。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通过使第2卡止部与卡合部卡止而在转印体与像承载体之间确保微小的空间,因此当产生有卡纸时,可容易地抽出转印体与像承载体之间所夹的纸张(记录介质)。

在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第2卡止部相对于第1卡止部配置在打开保持部的方向上。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通过解除保持部的卡合部与第1卡止部的卡合,并且使保持部沿打开保持部的方向移动,可在已解除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的状态下,使保持部的卡合部与第2卡止部卡合。

在所述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保持转印体的旋转轴的轴承部,装置本体包括以从轴承部附近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引导部,轴承部构成为通过经由引导部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滑移,而在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装置本体拆卸转印体。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在使轴承部沿引导部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滑移的同时,使固定在轴承部上的转印体滑移,因此可从装置本体容易地拆卸转印体。

此时,优选的是在轴承部上设置有嵌合于引导部的沟槽部,轴承部构成为在引导部嵌合于沟槽部的状态下,可沿引导部滑移。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利用沟槽部来抑制轴承部被引导部所引导的状态遭到解除。

在所述轴承部上设置有嵌合于引导部的沟槽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引导部形成为板状,轴承部构成为在板状的引导部嵌合于沟槽部的状态下,可沿引导部滑移。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使板状的引导部与沟槽部容易地嵌合。

在所述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装置本体包括构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框体、以及配置在框体的内侧的壳体,转印体是以可在与按压像承载体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壳体拆卸的方式而安装在壳体上。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在框体侧不设置转印体,因此不需要保持转印体,从而相应地可抑制为了不需要地提高框体侧的强度而增加框体的厚度。

在所述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保持部,配置在装置本体侧,并构成为可保持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轴承部,保持转印体的旋转轴;以及按压弹簧,设置在保持部与轴承部之间,将转印体按压至像承载体。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利用按压弹簧,容易地使转印体按压至像承载体。

此时,优选的是在保持部及轴承部上,分别设置有保持部侧凸台及轴承部侧凸台,按压弹簧包括线圈(coil)状的按压弹簧,并且构成为线圈状的按压弹簧的其中一端部由保持部侧凸台所引导,且另一端部侧由轴承部侧凸台所引导。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容易地使按压弹簧沿按压方向伸缩。

在所述保持部及轴承部上分别设置有保持部侧凸台及轴承部侧凸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线圈状的按压弹簧构成为通过嵌合于保持部侧凸台及轴承部侧凸台,而对其中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进行固定。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使保持部、轴承部、支撑在轴承部上的转印体及按压弹簧形成为一体。

此时,优选的是保持部构成为可从装置本体拆卸,并且构成为保持部、轴承部、转印体及固定在保持部侧凸台及轴承部侧凸台上的按压弹簧在成为一体的状态下,从装置本体拆卸。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与将保持部、按压弹簧、轴承部及转印体分别拆卸的情况相比,可提高转印体的更换的操作性。

在包含所述按压弹簧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保持部在转印体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及另一侧设置有一对,按压弹簧分别设置在一对保持部与轴承部之间。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与只设置有1个按压弹簧的情况不同,可在使转印体对像承载体的按压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在包括所述按压弹簧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保持部包括用于确认按压弹簧的配置状态的开口部。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容易地确认按压弹簧相对于保持部的配置状态。

在所述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转印体是以在将装置本体载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可在与按压像承载体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装置本体向斜下方拆卸的方式而安装在装置本体上。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与在上方拆卸转印体的情况不同,可利用小的力将转印体从装置本体拆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可提供一种可避免不必要地提高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形的罩体构件等的强度,而容易地更换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转印辊及感光体鼓的相对于壳体的配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将转印辊按压至感光体鼓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保持部被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包括轴承部及引导部的滑动机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将转印辊按压至感光体鼓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将保持部的卡合部卡止于卡止部(第2卡止部)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保持部被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将转印辊按压至感光体鼓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的保持部被打开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供纸托盘1,为了供纸而载置纸张p;取入辊2,用于将载置在供纸托盘1上的纸张p取入至激光打印装置100内部;一对搬送辊3,用于将纸张p搬送至印刷位置;供给辊4,用于将纸张p运送至印刷位置;以及一对排纸辊5,用于将纸张p排出至排纸托盘6。并且,激光打印装置100包括:显影装置7,包含感光体鼓70,用于在纸张p上印刷图像;以及转印辊8,用于将显影装置7所承载的图像转印至纸张p。并且,激光打印装置100包括:定影辊9,用于对纸张p进行加热而使图像定影;以及压接辊10,用于使纸张p压接至定影辊9。并且,激光打印装置100包括用于载置由用户手动进给的纸张p的手动进给托盘11。并且,激光打印装置100构成为在以箭头a表示的搬送路径上搬送纸张p。再者,激光打印装置100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并且,转印辊8是本发明的“转印体”的一例。并且,感光体鼓70是本发明的“像承载体”的一例。

而且,激光打印装置100包括:框体12,形成激光打印装置100的外形;以及壳体13(参照图2),配置在框体12的内部,并且可安装激光打印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即,由框体12及壳体13构成激光打印装置100的装置本体。而且,激光打印装置100中,设置在框体12的一部分上的背面盖体12a被构成为可开闭。

在这里,在第1实施方式中,激光打印装置100的壳体13如图2所示,沿x方向配置有转印辊8及感光体鼓70。并且,转印辊8配置成与感光体鼓70彼此相对向。并且,转印辊8构成为朝向感光体鼓70受到按压。

并且,壳体13包括:保持部14,在转印辊8的x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保持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一对轴承部15,对转印辊8的旋转轴(未图示)进行支撑;以及线圈状的按压弹簧16,设置在保持部14与轴承部15之间,将转印辊8按压至感光体鼓70。并且,壳体13以从轴承部15附近向与按压方向(箭头b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参照图4)延伸的方式而形成有引导部13a。并且,壳体13还包括用于使转印辊8带正电的电压施加部13b(参照图3)。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4如图3所示,包括:用于固定在壳体13上的2个固定螺钉14a、用于与壳体13的卡止部13c卡合的卡合部14b、以及用于使保持部14向y1侧转动的转动部14c。并且,保持部14包含用于确认按压弹簧16的配置状态的开口部14d、以及用于引导按压弹簧16的凸台14e。再者,在图3中,表示有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再者,凸台14e是本发明的“保持部侧凸台”的一例。

按压弹簧16是以利用轴承部15的凸台15a对y2侧的端部进行引导(定位)的方式而构成。并且,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在经压缩的状态下沿箭头b方向对轴承部15进行按压而经由轴承部15将转印辊8按压至感光体鼓70。由此,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得以维持,从而可对纸张p进行图像印刷。并且,线圈状的按压弹簧16是以利用保持部14的凸台14e对y1侧的端部进行引导(定位)的方式而构成。并且,按压弹簧16是以将保持部14的按压区域14f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y1侧)按压的方式而构成。再者,凸台15a是本发明的“轴承部侧凸台”的一例。

保持部14构成为通过按压区域14f来对线圈状的按压弹簧16的y1侧的端部进行支撑,并且可保持经两处的固定螺钉14a及卡合部14b压缩的按压弹簧16。并且,保持部14构成为通过使与卡合部14b设置成一体的把手部14g沿z2方向弹性变形,而解除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3c的卡合状态。并且,保持部14构成为通过在拆卸固定螺钉14a之后,解除卡合部14b的卡合状态而可向与按压方向(箭头b方向)相反的侧(箭头c方向侧)打开。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4如图4所示,构成为以转动部14c为转动中心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并且,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打开保持部14而解除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并且,转印辊8构成为在图4的状态下,可在与打开保持部14的按压方向为相反侧的y1侧(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即,转印辊8是以在将激光打印装置100载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可在与按压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激光打印装置100向斜下方拆卸的方式而安装在激光打印装置100上。

转印辊8如图5所示,构成为通过在保持于对未图示的旋转轴进行保持的轴承部15上的状态下,使轴承部15沿引导部13a向y1侧的箭头c方向滑移而从壳体13拆卸。并且,引导部13a形成为板状。具体而言,构成为通过设置在壳体13上的板状的引导部13a、与设置在轴承部15上的沟槽部15b相嵌合,而使得轴承部15可沿引导部13a向箭头c方向滑移。再者,在图5中,表示有已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的状态。

显影装置7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使色粉(toner)附着于纸张p而进行印刷的感光体鼓70、用于将色粉供给至感光体鼓70的显影辊71、以及用于将色粉运送至显影辊71的色粉运送辊72及限制辊73。并且,显影辊71、色粉运送辊72及限制辊73均配置在色粉承载区域74内。

并且,显影装置7包括将色粉供给至色粉承载区域74的色粉供给通路75、以及储存有新的色粉的色粉匣(tonercartridge)76。并且,显影装置7包括:带电辊77,配置在与感光体鼓70相对向的位置上,用于使感光体鼓70的表面带负电荷;清除(cleaning)部78,用于回收从感光体鼓70移动至带电辊77的表面上的色粉;以及激光发光部79,用于对感光体鼓70照射激光。

感光体鼓70构成为通过带电辊77而使表面带负电荷。并且,在印刷时的感光体鼓70中,沿感光体鼓70的旋转方向d,首先,使来自激光发光部79的激光照射至感光体鼓70的规定表面,去除所照射的位置的表面的负电荷。由此,在感光体鼓70的表面之中已去除负电荷的区域内制作静电潜像。另一方面,在显影辊71上,通过限制辊73而摩擦带电以使附着在表面上的色粉带负电荷。然后,由显影辊71供给的带负电的色粉附着在感光体鼓70的静电潜像上。并且,由电压施加部13b(参照图3)施加电压,带负电荷的色粉从感光体鼓70向带有正电荷的转印辊8移动,由此使色粉吸附(转印)至配置在转印辊8与感光体鼓70之间的纸张p上。其结果为,构成为基于感光体鼓70的静电潜像,在纸张p上进行印刷。

然后,在感光体鼓70上,去除表面的负电荷之后,利用带电辊77回收残留在表面上的色粉,并且再次使感光体鼓70的外周面上同样地带负电荷。并且,构成为通过清除部78而回收附着在带电辊77的表面上的色粉。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100。

在第1实施方式中,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可沿与转印辊8按压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箭头b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的方式而将转印辊8安装在壳体13上,由此可不移动感光体鼓70的位置而从激光打印装置100内拆卸转印辊8,因此与在移动感光体鼓70的位置之后沿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拆卸转印辊8的构成不同,可容易地更换转印辊8。此外,可从配置在激光打印装置100内的壳体13直接拆卸转印辊8,因此不需要将转印辊8设置在激光打印装置100的背面盖体12a上。由此,可抑制因为保持转印辊8而使背面盖体12a的强度不必要地提升。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包括配置在壳体13侧,以可保持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的方式而构成的保持部14,并且构成为通过在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保持部14,而可沿与按压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由此,可在与转印辊8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保持部14,因此可容易地更换转印辊8。此外,可利用作为独立于壳体13的构件而配置在壳体13侧的保持部14来使转印辊8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利用激光打印装置100的背面盖体12a来保持转印辊8。即,不需要为了保持转印辊8而形成坚固的背面盖体12a,所以可抑制背面盖体12a的强度不必要地提升。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相对于壳体13可转动地安装有保持部14,并且构成为通过使保持部14围绕着转动部14c的转动中心向与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转动,而沿与按压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由此,保持部14可向与转印辊8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转动,因此可利用简单的机构来打开保持部14。由此,可从壳体13容易地拆卸转印辊8。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转印辊8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及另一侧设置有一对保持部14。由此,与只设置有1个保持部14的情况不同,可在使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包括使保持部14与壳体13的卡止部13c卡合的卡合部14b,并且构成为通过解除卡合部14b的卡合状态,而沿与按压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由此,可经由卡合部14b对壳体13及保持部14进行固定。并且,可通过解除卡合部14b的卡合状态来打开保持部14,因此可从壳体13容易地拆卸转印辊8。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激光打印装置100上,设置有与保持部14的卡合部14b卡合的卡止部13c,并且在保持部14上,设置有与卡合部14b设置成一体、通过使其弹性变形而解除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3c的卡合状态的把手部14g。由此,可通过把手部14g,而容易地解除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3c的卡合状态。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转印辊8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及另一侧设置有一对保持部14,并且在一对保持部14上分别设置有卡合部14b。由此,与保持部14及卡合部14b分别只设置有1个的情况不同,可在使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包括保持转印辊8的旋转轴(未图示)的轴承部15,壳体13包含以从轴承部15附近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的引导部13a,并且构成为通过使轴承部15经由引导部13a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滑移,而沿与按压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如果如上所述而构成,则可在使轴承部15沿引导部13a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滑移的同时,使固定在轴承部15上的转印辊8滑移,因此可从壳体13容易地拆卸转印辊8。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轴承部15上,设置嵌合于引导部13a的沟槽部15b,并且以在引导部13a嵌合于沟槽部15b的状态下可沿引导部13a滑移的方式而构成轴承部15。由此,可通过沟槽部15b来抑制轴承部15被引导部13a所引导的状态遭到解除。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引导部13a形成为板状,并且以在板状的引导部13a嵌合于沟槽部15b的状态下,可沿引导部13a滑移的方式而构成轴承部15。由此,可使板状的引导部13a与沟槽部15b容易地嵌合。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激光打印装置100包括构成激光打印装置100的外形的框体12、以及配置在框体12的内侧的壳体13,并且以可在与按压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壳体13拆卸的方式而将转印辊8安装在壳体13上。由此,在框体12侧的背面盖体12a上不设置转印辊8,因此不需要保持转印辊8,从而相应地可抑制为了不必要地提高框体12的背面盖体12a的强度而增加框体的厚度。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保持部14与轴承部15之间,设置有将转印辊8按压至感光体鼓70的按压弹簧16。由此,可通过按压弹簧16,而容易地使转印辊8按压至感光体鼓70。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保持部14及轴承部15上分别设置有凸台14e及凸台15a,并且构成为线圈状的按压弹簧16的其中一端部由凸台14e所引导,并且另一端部侧由凸台15a所引导。由此,可容易地使按压弹簧16沿按压方向伸缩。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转印辊8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其中一侧及另一侧设置有一对保持部14,并且在一对保持部14与轴承部15之间分别设置有按压弹簧16。由此,与只设置有1个按压弹簧16的情况不同,可在使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保持部14上,设置有用于确认按压弹簧16的配置状态的开口部14d。由此,可容易地确认按压弹簧16相对于保持部14的配置状态。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是以在将激光打印装置100载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可在与按压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从激光打印装置100向斜下方拆卸的方式而将转印辊8安装在激光打印装置100上。由此,与在上方拆卸转印辊8的情况不同,可利用小的力从激光打印装置100拆卸转印辊8。

(第2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及图6~图8,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与在壳体13上设置有一处在将转印辊8按压至感光体鼓70的状态下可进行卡止的卡止部13c的所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而对如下示例进行说明,即,在壳体13上进而设置有在已解除转印辊8与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的状态下也可进行卡止的第2卡止部113d。再者,卡止部113d是本发明的“第2卡止部”的一例。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200(参照图1)如图6所示,包括感光体鼓70、转印辊8、包含卡止部113c及卡止部113d的壳体13、以及可与卡止部113c及卡止部113d卡合的保持部114。再者,激光打印装置200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并且,卡止部113c是本发明的“第1卡止部”的一例。

在这里,在第2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14如图6所示,包括用于与壳体13的卡止部113c及卡止部113d卡合的卡合部14b、以及用于使保持部114向y1侧转动的转动部14c。再者,在图6中,表示有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14构成为在壳体13的卡止部113c与卡合部14b相卡合时,可通过卡合部14b来保持由按压区域14f承受的按压弹簧16的按压力。并且,保持部114构成为通过使与卡合部14b设置成一体的把手部14g沿z2方向弹性变形,而可解除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13c的卡合状态。并且,保持部114构成为通过解除卡合部14b的卡合状态而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转动。

并且,保持部114如图7所示,构成为在与卡止部113c的卡合状态被解除而向y1侧转动之后,与卡止部113d卡合。并且,保持部114构成为在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13d相卡合时,解除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并且,保持部114构成为通过伴随着卡合部14b的卡合状态从卡止部113c移动至卡止部113d,保持部114只稍向y1侧转动,而在转印辊8与感光体鼓70之间确保微小的空间s(以虚线表示)。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14如图8所示,构成为通过从与卡止部113d卡合的图7的状态进而向y1侧转动,而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完全打开。并且,转印辊8是以在图8的状态下,可沿与已打开保持部114的按压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的方式而构成。

再者,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构成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2实施方式中,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以可沿与转印辊8按压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箭头b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的方式而将转印辊8安装在壳体13上,可使感光体鼓70不移动位置而从装置本体内拆卸转印辊8,因此与在移动感光体鼓70的位置之后沿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拆卸转印辊8的构成相比,可容易地更换转印辊8。此外,由于可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所以不需要在激光打印装置200的背面盖体12a上设置转印辊8。即,可抑制因为保持转印辊8而使背面盖体12a的强度不必要地提升。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壳体13包括:卡止部113c,与保持部114的卡合部14b卡合,并且可在已将转印辊8按压至感光体鼓70的状态下进行卡止;以及卡止部113d,与保持部114的卡合部14b卡合,并且可在已解除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的状态下进行卡止。由此,可通过使卡止部113d与卡合部14b卡止而在转印辊8与感光体鼓70之间确保微小的空间s,因此当纸张p在搬送过程中被卡在激光打印装置200内时,可容易地抽出转印辊8与感光体鼓70之间所夹的纸张p。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相对于卡止部113c,沿打开保持部114的方向配置卡止部113d。由此,通过解除保持部114的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13c的卡合,并且使保持部114沿打开保持部114的方向移动,而可在已解除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的状态下,使保持部114的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13d卡合。

再者,第2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及图9及图10,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与以转动部14c为转动中心而打开保持部14(114)的所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对通过拆卸固定螺钉14a及卡合部14b来打开保持部214的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装置300(参照图1)如图9所示,包括感光体鼓70、转印辊8、壳体13、以及利用固定螺钉14a及卡合部14b安装在壳体13上的保持部214。再者,激光打印装置300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

在这里,在第3实施方式中,保持部214如图9所示,包括用于固定在壳体13上的固定螺钉14a、以及用于与壳体13的卡止部13c卡合的卡合部14b。并且,保持部214包括用于确认按压弹簧16的配置状态的开口部14d、以及用于引导按压弹簧16的凸台14e。并且,在图9中,表示有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

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轴承部15的凸台15a来对y2侧的端部进行引导(定位)。并且,线圈状的按压弹簧16是以按压弹簧16的线圈的内径与凸台15a的外径大致相等的方式而构成。即,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嵌合于凸台15a而将y2侧的端部固定在轴承部15上。并且,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沿按压方向(箭头b方向)按压轴承部15而可经由轴承部15按压转印辊8。并且,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保持部214的凸台14e来对y1侧的端部进行引导(定位)。并且,按压弹簧16是以按压弹簧16的线圈的内径与凸台14e的外径大致相等的方式而构成。即,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嵌合于凸台14e而将y1侧的端部固定在保持部214上。即,在将按压弹簧16的y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凸台14e及凸台15a的状态下,经由按压弹簧16而使保持部214与轴承部15及转印辊8构成为相连结的一个构件。

保持部214构成为可通过使与卡合部14b设置成一体的把手部14g沿z2方向弹性变形,来解除卡合部14b与卡止部13c的卡合状态。并且,保持部214是以可在拆卸2个固定螺钉14a之后,通过解除卡合部14b的卡合状态而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的方式而构成。

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保持部214如图10所示,构成为通过从壳体13拆卸而向与按压弹簧16的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并且,保持部214构成为通过在已打开的状态下沿箭头c方向进一步被拉扯,而使经由按压弹簧16连结的轴承部15与按压弹簧16一并沿引导部13a滑移。并且,转印辊8构成为在与轴承部15一并沿箭头c方向滑移的同时,从壳体13拆卸。由此,可与拆卸保持部214同时地从壳体13本体一体地拆卸按压弹簧16、轴承部15及转印辊8,因此与分别拆卸的情况相比,可提高转印辊8的更换的操作性。即,保持部214是以可从激光打印装置300拆卸的方式而构成。

再者,第3实施方式的其它构成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3实施方式中,可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

即,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以可沿与转印辊8按压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箭头b方向)为相反侧的箭头c方向从壳体13拆卸的方式而将转印辊8安装在壳体13上,可不移动感光体鼓70的位置而从激光打印装置300内拆卸转印辊8,因此与在移动感光体鼓70的位置之后沿感光体鼓70的按压方向拆卸转印辊8的构成不同,可容易地更换转印辊8。此外,可从配置在激光打印装置300内的壳体13拆卸转印辊8,因此不需要将转印辊8设置在激光打印装置300的背面盖体12a上。由此,可抑制因为保持转印辊8而使背面盖体12a的强度不必要地提升。

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线圈状的按压弹簧16构成为通过嵌合于凸台14e及凸台15a,而对其中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进行固定。由此,可使保持部214、轴承部15、支撑在轴承部15上的转印辊8、以及按压弹簧16形成为一体。

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保持部214构成为可从激光打印装置300拆卸,并且构成为保持部214、轴承部15、转印辊8、以及固定在凸台14e及凸台15a上的按压弹簧16在形成为一体的状态下,从激光打印装置300拆卸。由此,与将保持部214、按压弹簧16、轴承部15及转印辊8分别拆卸的情况相比,可提高转印辊8的更换的操作性。

再者,第3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再者,这次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应认为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作用。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揭示而不是由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揭示,并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涵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所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是揭示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激光打印装置100(200、300)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将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扫描仪及打印机功能等成为一体的复合机等装置中。

并且,在所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是揭示设为如下构造的示例,即,通过利用保持部14(114、214)保持按压弹簧16,并且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打开保持部14(114、214),而经由已打开的空间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可在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侧拆卸转印辊8,即可为任意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如第2实施方式所述,设置可解除转印辊8对感光体鼓70的按压状态的卡止部114d,并且设置在解除按压状态之后,可不拆卸保持部而沿箭头c方向以外的方向拆卸转印辊8的转印辊8的拆卸机构。

并且,在所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是揭示相对于卡合部14b将转动部14c配置在下方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将转动部配置在较按压弹簧16更上方的位置,将卡合部配置在较按压弹簧16更下方的位置,并且使保持部向上方转动。

并且,在所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是揭示在保持部14(114、214)上设置有1处卡合部14b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保持部14上设置2处以上的卡合部。并且,也可以是如下构成:设置有2处以上的卡合部,并且只利用卡合部来保持按压弹簧16的按压力。

并且,在所述第1及第3实施方式中,是揭示利用固定螺钉14a及卡合部14b两者来支撑按压弹簧16的按压力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只利用固定螺钉14a来保持按压弹簧16的按压力的构成。

并且,在所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是揭示如下示例,即,在轴承部15上设置凹状的沟槽部15b,并且在壳体13上设置凸状的引导部13a而构成滑动机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只要是轴承部15进行滑动,并且可从壳体13拆卸转印辊8的构成,即可为任意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在壳体13上设置有凹状的沟槽部,并且在轴承部15上设置有可沿所述沟槽部滑移的凸部。

[符号的说明]

8:转印辊(转印体)

12:框体

13:壳体

13a:引导部

13c、113c、113d:卡止部

14、114、214:保持部

14b:卡合部

14e:凸台(保持部侧凸台)

15:轴承部

15a:凸台(轴承部侧凸台)

15b:沟槽部

16:按压弹簧

70:感光体鼓(像承载体)

100、200、300:激光打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113c:卡止部(第1卡止部)

113d:卡止部(第2卡止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