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6950发布日期:2020-05-08 18:5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源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偏振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对高次谐波抑制功能的光源偏振器。



背景技术:

同步辐射是一种连续光谱,在通过单色器过滤后的单色光不可避免地含有高次谐波,而高次谐波严重影响光源、探测器和光学元件。在现有技术的光源偏振器中,普遍采用添加滤片的方法来抑制高次谐波,而且基本采用锡滤片放置在光路中,这使得光源的整体透过率大大降低。

针对目前传统的添加锡滤片抑制高次谐波带来的降低光源透过性,影响光路方向等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光源偏振器,以解决现有光源偏振电路中存在的光源透过性低、光路方向易被改变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偏振器,其包括3面反射镜,分别为中心镜,左侧镜,右侧镜,所述左侧镜和右侧镜相对中心镜对称放置,且光源在两侧镜的入射角是中心镜的2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镜采用镀膜结构,镀层为硅,厚度为400nm~600nm。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镜采用双层镀膜结构,第一层为硅,厚度为1~10nm,第二层镀金,厚度为10~30nm。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镜采用双层镀膜结构,第一层为硅,厚度为1~10nm,第二层镀金,厚度为10~30nm。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光源偏振器能有效地抑制相应波段的高次谐波,且光源通过光源偏振器后,透过率大大提高,拓展了偏振光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偏振器结构。

图2示出了光源通过au-si-au三反射镜后的s和p分量的反射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源偏振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公开的光源偏振器采用3块镜子的组合,两侧镜的入射角是中心镜的两倍。如图1所示,光源偏振器包括了包括3面反射镜,分别为中心镜m1,左侧镜m2,右侧镜m3。其中左侧镜m2和右侧镜m3相对中心镜m1对称放置,且夹角为30°,此时当光源以60°入射,从而保证光源在两侧镜的入射角是中心镜的2倍。

3块反射镜都采用镀膜结构,其中中心镜m1镀硅si,厚度为400nm~600nm;

左侧镜采用双层镀膜结构,第一层为硅si,厚度为1~10nm,第二层镀金au,厚度为10~30nm;

右侧镜采用双层镀膜结构,第一层为硅si,厚度为1~10nm,第二层镀金au,厚度为10~30nm。

本实施例中,3面反射镜都采用镀膜结构,其中中心镜m1镀硅si,厚度为500nm。左侧镜第一层镀硅si,其厚度取为3nm,第二层镀金au,其厚度取为30nm。右侧镜第一层镀硅si,其厚度取为3nm,第二层镀金au,其厚度取为30nm。

当光源以60°入射角从左侧就进入三反射镜后,其s和p分量的反射率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p分量的反射率几乎为0,而s分量在30ev以后几乎全被抑制,因此本光源偏振器能有效地抑制相应波段的高次谐波。图2可以看出当基波为12ev时的反射率为12%左右,而二次谐波24ev和三次谐波36ev的反射率几乎为0。光源通过本光源偏振器后的偏振度p在该波段的偏振性可达99%以上,大大提高了光源的偏振度,拓宽了光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的,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专利进行各种变换及同等代替,因此本发明专利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应该包括落入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案,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描述来指示,并且在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旨在被包含在其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光源偏振器,包括3面反射镜,分别为中心镜,左侧镜,右侧镜,所述左侧镜和右侧镜相对中心镜对称放置,且光源在两侧镜的入射角是中心镜的2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镜采用镀膜结构,镀层为硅,厚度为400nm~6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偏振器,所述左侧镜采用双层镀膜结构,第一层为硅,厚度为1~10nm,第二层镀金,厚度为10~3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偏振器,所述右侧镜采用双层镀膜结构,第一层为硅,厚度为1~10nm,第二层镀金,厚度为10~30n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偏振器,包括3面反射镜,分别为中心镜,左侧镜,右侧镜。其中左侧镜和右侧镜相对中心镜对称放置,且保证光源在两侧镜的入射角是中心镜的2倍,中心镜采用镀膜结构,镀层为硅。本光源偏振器能有效地抑制相应波段的高次谐波,且光源通过光源偏振器后,透过率大大提高,拓展了偏振光的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云
技术研发日:2018.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