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16427发布日期:2020-06-30 20:4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镜头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除了数码相机之外,便携式电子设备如平板、手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安防、无人机等等,都需要配备镜头模组。为了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可变焦镜头,以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如图1所示,现有的可变焦镜头通常被设计成直通型,在组装时,需要将该可变焦镜头1p利用螺纹从镜座2p的顶端旋入,并将该镜座2p的底端安装至感光组件3p,以组装成可变焦的镜头模组。而该镜头模组在利用螺纹调焦的整个过程中,镜头1p与镜座2p之间螺纹部分的落尘防护是缺失的,因螺纹摩擦产生的粉尘将会对极隐藏在螺纹的间隙中。这样,在经过调焦、震动等一系列的操作后,这部分的粉尘就会落入镜座2p的内腔中,极易污染感光组件3p中的芯片,致使图像质量变差,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在一些长期需要在震动、冲击环境(比如运动航拍类镜头模组)中使用的镜头模组,落尘的潜在风险是不可管控的,并且一旦发生落尘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

此外,由于该直通型的可变焦镜头1p需要从该镜座2p的顶端旋入,这就要求该可变焦镜头1p的底部尺寸不能大于该镜座2p的顶端开口的尺寸,导致该可变焦镜头1p的底部不能为方形滤光片提供足够的贴附区域,并且贴附在该可变焦镜头1p的底部的滤光片的尺寸也不能大于该镜座2p的顶端开口的尺寸,因此,在将滤光片贴附至该可变焦镜头1p的底部之前,需要将方形滤光片抛光打磨成圆形滤光片,以满足镜头模组所要求的尺寸,这样将大幅增加镜头模组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其能够有效地降低因螺纹摩擦而产生的粉尘对所述镜头模组产生的影响,有助于保证所述镜头模组的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其能够在模组结构上增加防尘结构,从而有效地防止螺纹粉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装式镜头的底部能够为方形的滤光片提供足够的贴附区域,而不需要将所述方形的滤光片打磨成圆形的滤光片,有助于降低所述镜头模组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过反装的方式将所述反装式镜头安装至镜座中,便于在所述反装式镜头的底部设置防尘件,以便有效地抑制粉尘污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装式镜头的防尘槽不仅能够收集粉尘,还能够储尘,以免发生二次粉尘污染,有助于进一步保证所述镜头模组的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其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或复杂的结构。因此,本发明成功和有效地提供一解决方案,不只提供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同时还增加了所述镜头镜座组件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反装式镜头和镜头模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或其他目的和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头镜座组件,包括:

一镜座,其中所述镜座设有内螺纹;和

一反装式镜头,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用于以反装的方式被组装于所述镜座,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包括:

一镜筒主体,其中所述镜筒主体设有外螺纹,其中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螺纹能够与所述镜座的所述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和所述镜座之间形成螺纹连接处;

至少一透镜,其中所述至少一透镜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以及

一防尘件,其中所述防尘件自所述镜筒主体向外延伸,并位于所述螺纹连接处的下方,用于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落下的粉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与所述镜筒主体的底部一体地连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的外周表面形成一环形凸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与所述镜筒主体的底部耦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的外周表面形成一环形凸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设有一防尘槽,其中所述防尘槽自所述环形凸台的上端面向下凹陷而成,以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还设有一储尘腔,其中所述储尘腔位于所述防尘槽的底部,并与所述防尘槽连通,用于储存落入所述防尘槽的粉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尘腔的开口位于所述防尘槽的底面,并且所述储尘腔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储尘腔的腔体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尘腔的所述开口位于邻近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周表面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还设有一开口朝下的沟回腔,其中所述沟回腔位于所述储尘腔的顶部,并处于远离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周表面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装式镜头还包括一吸附层,其中所述吸附层被设置于所述防尘件,用于吸附落至所述防尘件的粉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装式镜头还包括一吸附层,其中所述吸附层被设置于所述防尘件的所述防尘槽内,用于吸附落入所述防尘槽的粉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层为具有粘性的胶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为一压圈,其中所述压圈与所述镜筒主体的底部螺纹连接,以使所述压圈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圈设有一周缘槽,其中所述周缘槽位于所述压圈的上端面的螺纹起牙位置,以通过所述压圈的所述周缘槽与所述镜筒主体的外周表面相结合形成一防尘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螺纹延伸至所述镜筒主体的底部,其中所述压圈与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螺纹的下部螺纹连接,并且所述镜座与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螺纹的上部螺纹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装式镜头还包括一具有粘性的胶层,其中所述胶层位于所述压圈和所述镜筒主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压圈的所述周缘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还包括一滤光元件,其中所述滤光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反装式镜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元件为被组装于所述反装式镜头的所述防尘件的方形滤光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反装式镜头,用于以反装的方式组装于一镜座,包括:

一镜筒主体,其中所述镜筒主体设有外螺纹,用于与该镜座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和该镜座之间形成螺纹连接处;

至少一透镜,其中所述至少一透镜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以及

一防尘件,其中所述防尘件自所述镜筒主体向外延伸,其中当所述镜筒主体与该镜座螺纹连接时,所述防尘件位于该螺纹连接处的下方,用于收集自该螺纹连接处落下的粉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感光组件包括一线路板和一感光芯片,其中所述感光芯片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和

上述任一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其中所述镜头镜座组件的镜座被组装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线路板,并使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芯片对应于所述镜头镜座组件的反装式镜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镜头镜座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一反装式镜头,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包括一镜筒主体、至少一透镜以及一防尘件,其中所述镜筒主体设有外螺纹,其中所述至少一透镜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其中所述防尘件自所述镜筒主体向外延伸;和

将所述反装式镜头从所述镜座的底端旋入,以与所述镜筒主体的所述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其中所述防尘件位于所述镜座和所述镜筒主体之间的螺纹连接处的下方,用于收集自该螺纹连接处落下的粉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镜头镜座组件的组装方法,还包括步骤:

设置一方形滤光片于所述反装式镜头的所述防尘件。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镜头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镜头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组装方法。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镜头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的一反装式镜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反装式镜头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一”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除非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明确示意该元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否则术语“一”并不能理解为唯一或单一,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媒介间接连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镜头模组作为一种精密的电子设备,对于粉尘污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一旦所述镜头模组中的感光芯片上落有粉尘,就将对所述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直接导致所述镜头模组的最终性能大幅降低,因此市场和应用场景对镜头模组的密封等级要求越来越高。但受限于可变焦模组自身结构的限制,当需要对所述可变焦模组进行变焦操作时,所述可变焦模组的镜头不可避免地相对于镜座发生旋转,这就导致所述可变焦模组在所述镜头和所述镜座之间螺纹连接处的密封效果较差,粉尘会通过螺纹间隙进入到模组内部,进而将污染所述镜头模组的感光芯片。因此,急需一种具有防尘效果的镜头模组来解决上述防尘问题。

参考附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镜头模组被阐明,用于具有防尘功能,以防在调焦或震动时螺纹间的粉尘会落入到模组内部,从而保证所述镜头模组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镜头模组1包括一感光组件10、一镜座20以及一反装式镜头30,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30被反装于所述镜座20,以组装成一镜头镜座组件2,其中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的所述镜座20被安装至所述感光组件10,以组装成所述镜头模组1。

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的所述反装式镜头30包括至少一透镜31、一镜筒主体32以及一防尘件33。所述至少一透镜31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32内。所述镜筒主体32设有外螺纹320,用于与所述镜座20的内螺纹210进行螺纹连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30和所述镜座20之间形成螺纹连接处200。所述防尘件33自所述镜筒主体32向外延伸,并位于所述镜筒主体30和所述镜座20之间的所述螺纹连接处200的下方,用于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

所述感光组件10通常包括一线路板11和一感光芯片12,其中所述感光芯片12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11,所述镜座20被安装于所述线路板11,并包围在所述感光芯片12的外周,以使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透镜31对应于所述感光芯片12,从而使得所述感光芯片12能够接收透过所述透镜31的光线而成像。

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镜筒主体32与所述镜座20螺纹连接时,所述防尘件33只有对应于所述镜筒主体32和所述镜座20之间的螺纹连接处200,才能够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以防粉尘落至所述感光芯片12而影响所述镜头模组1的成像品质。因此,所述防尘件33的横向尺寸必须大于所述镜筒主体32在所述外螺纹320处的横向尺寸,才能使得所述防尘件33环绕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底部322,并对应地位于所述外螺纹320的下方,以便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

然而,由于所述防尘件33的存在,导致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镜筒主体32的底部322尺寸大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镜筒主体32的头部321尺寸(即所述反装式镜头30具有头部大、底部小的形状),因此本发明的所述反装式镜头30就不能像传统的直通型镜头那样从所述镜座20的顶端21旋入,而只能反向组装,即将所述反装式镜头30从所述镜座20的底端22旋入以组装成镜头镜座组件。

在本发明的这个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防尘件33自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一体地向外延伸,以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外周表面323形成一环形凸台331,以通过所述环形凸台331的上端面3311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落在所述防尘件33的粉尘自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滑落,在本发明的这个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向下凹陷以形成具有u型截面的防尘槽330,使得落至所述防尘件33的粉尘会自动地汇集到所述防尘槽330的底面,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落入所述防尘槽330内的粉尘再次从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滑落至所述感光芯片12而对所述感光芯片12造成污染。换句话说,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的外边缘向上突起,以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周表面323和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之间形成具有u型结构的所述防尘槽330。

优选地,所述防尘槽330被实施为沿着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连续地延伸的环形凹槽,以便环绕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周表面323,并对应于所述螺纹连接处200,用于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200的任意部分落下的粉尘。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防尘槽330还可以被实施为多个沿着所述环形凸台的所述上端面间断地延伸的条形凹槽,以便确保所述防尘件33的自身强度,以防所述防尘槽330因磕碰而被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附图2和图3以及相关的描述以所述防尘件33仅具有一个防尘槽330为例,阐明本发明的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特征和优势,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2至图5以及相关的描述中揭露的所述防尘槽330的数量仅为举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防尘槽330的数量也可以被实施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同样达到防尘效果,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这个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镜头模组1的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还包括一滤光元件40,其中所述滤光元件40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0的所述感光芯片12和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透镜31之间,以使自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透镜31进入所述镜头模组1的内部的光线在经过所述滤光元件40的过滤后,才能够被所述感光芯片12接收和进行光电转化,从而改善所述镜头模组1的成像品质,例如所述滤光元件40可以过滤自所述反装式镜头30进入所述镜头模组1的内部的光线中的红外线部分。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镜头模组1的不同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40能够被实施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所述滤光元件40能够被实施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全透光谱滤光片以及其他的滤光片或者多个滤光片的组合,例如所述滤光元件40能够被实施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全透光谱滤光片的组合,即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和所述全透光谱滤光片能够被切换以选择性地位于所述感光芯片12的感光路径上,例如在白天等光线较为充足的环境下使用所述镜头模组1时,可以将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切换至所述感光芯片12的感光路径,以藉由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过滤进入所述镜头模组1的被物体反射的光线中的红外线,当夜晚等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使用所述镜头模组1时,可以将所述全透光谱滤光片切换至所述感光芯片12的感光路径,以允许进入所述镜头模组1的被物体反射的光线中的红外线部分透过。

具体地,所述滤光元件40被设置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防尘件33,以使所述滤光元件40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0的所述感光芯片12和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透镜31之间。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所述滤光元件40被贴附于所述环形凸台331的下端面,以使自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透镜31进入所述镜头模组1的内部的光线在经过所述滤光元件40的过滤后,才能够被所述感光芯片12接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直通型镜头因受到自身镜筒底部尺寸的限制,而不得不先将方形滤光片打磨成圆形滤光片之后,再贴附至所述直通型镜头的镜筒底部。而在本发明中,由于所述环形凸台是自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向外延伸而成,使得所述环形凸台331的下端面3312的横向尺寸必将大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的横向尺寸,因此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下端面3312能够能够为所述滤光元件40提供足够的贴附区域,以便能够将方形滤光片41直接贴附于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下端面3312,而不需要像现有的直通型镜头那样必须将所述方形的滤光片打磨成圆形的滤光片才能够执行贴附工序,有助于降低所述滤光元件40的生产成本(经估算,本发明的所述滤光元件40的单价成本可以降低15%左右),从而降低所述反装式镜头30和所述镜头模组1的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以所述滤光元件40被贴附于所述防尘件33为例阐明本发明的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的其他特征和优势,但不表明本发明的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中所述滤光元件40只限于被安装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防尘件33。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的所述滤光元件40也可以被实施为圆形滤光片,并被直接组装至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镜筒主体32内;或者所述滤光元件40还可以被直接贴装于所述感光组件10的所述感光芯片12;再或者,所述滤光元件40也可以在所述反装式镜头30被组装至所述镜座20之后,再被安装于所述镜座20内,只要能够达到通过滤光改善所述镜头模组1的成像品质即可。

此外,由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需要以反装的组装方式从所述镜座20的底端22旋入,使得所述镜座20需要与所述反装式镜头30相匹配,因此所述镜座20的设计需要考虑所述镜座20上所述内螺纹210的起牙位置、所述镜座20的拔模方向以及所述镜座20的开模方式等等,以确保所述镜座20能够与所述反装式镜头30相匹配地组装。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所述镜头模组1的时候,所述镜头模组1不会如图2所示的那样被直立地放置,反而更常见的是被倾倒地放置,甚至还会被倒立地放置。因此,尽管所述防尘槽330被设计成具有u型截面的环形凹槽,但是一旦所述镜头模组1被倾倒放置或倒立放置时,落入所述防尘槽330的粉尘仍有可能从所述防尘槽330中逃脱而从所述环形凸台331的边缘落至所述感光芯片12上,同样会造成所述感光芯片12的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所示,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1的第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30还可以包括一吸附层34,其中所述吸附层34被设置于所述防尘件33,用于吸附落至所述防尘件33的粉尘,以防落至所述防尘件33的粉尘从所述防尘件33逃脱而污染所述感光芯片12。换句话说,所述吸附层34可以被设置于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用于吸附落至所述环形凸台331的粉尘,以防该粉尘从所述环形凸台331的所述上端面3311的边缘滑落而污染所述感光芯片12。

具体地,所述吸附层34被设置于所述防尘件33的所述防尘槽330内,用于吸附落入所述防尘槽330内的粉尘,以防落入所述防尘槽330内的粉尘从所述防尘槽330逃脱而污染所述感光芯片12,避免发生二次污染,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反装式镜头30中所述防尘件33的防尘性能。

示例性地,所述防尘件33的所述吸附层34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具有粘性的胶层,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胶层设置于所述防尘槽330的底部,从而确保当所述镜头模组1被水平放置、甚至倒立放置时,落入所述防尘槽330的粉尘将被所述吸附层34吸附而储存,并且无法从所述防尘槽330中逃离,以便进一步增强所述防尘件33的防尘效果,有助于保证所述镜头模组1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成像品质。也就是说,所述反装式镜头30的防尘件33不仅能够具备防尘功能,而且还能够具备储尘功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所述镜头模组1的品质。

附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1的第二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防尘件33还可以包括一储尘腔333,其中所述储尘腔333位于所述防尘槽330的底部,并与所述防尘槽330相连通,使得落入所述防尘槽330的粉尘会进入所述储尘腔333而被储存起来,以防止落入所述防尘槽330的粉尘从所述防尘槽330中逃离。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储尘腔333的开口3330位于所述防尘槽330的底面,并且所述储尘腔333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储尘腔333的腔体尺寸,也就是说,所述储尘腔333具有开口小、腔体大的结构,使得落入所述防尘槽330中的粉尘很容易进入所述储尘腔333,但进入所述储尘腔333的粉尘却很难从所述储尘腔333中逃离,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粉尘的二次污染。

优选地,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位3330于邻近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周表面323的位置,使得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3330恰对准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螺纹320。这样,自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将直接通过位于所述防尘槽330的底面上的所述开口3330进入所述储尘腔333而被储存起来。而当所述镜头模组1被倾倒放置时,储存在所述储尘腔333内的粉尘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在所述储尘腔333中远离所述镜筒主体32的一侧,也就是说,储存在所述储尘腔333内的粉尘将被聚集在远离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3330的位置,使得所述储尘腔333内的粉尘很难接近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3330,从而也很难从所述储尘腔333内逃出,以避免被收集起来的粉尘因逃逸而引起二次污染。

更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防尘件33还可以设有一开口朝下的沟回腔334,其中所述沟回腔334位于所述储尘腔333的顶部,并且位于远离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周表面323的位置,以使所述沟回腔334位于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3330的周围,这样就算所述镜头模组1被倒立放置,储存在所述储尘腔333内的粉尘将会聚集在所述沟回腔334内,而不会从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3330处逃离所述储尘腔333,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被储存在所述储尘腔333内的粉尘不会因逃离所述储尘腔333而引起二次污染。换句话说,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3330的外侧设有一隔挡片335,以通过所述隔挡片335在所述储尘腔333的顶部形成所述沟回腔334,便于在所述镜头模组1被倒立放置时,通过所述隔挡片335阻挡粉尘从所述储尘腔333的所述开口3330处逃逸,并将粉尘聚焦在所述沟回腔334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储尘腔333的储尘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镜头镜座组件的组装方法。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s510:提供一反装式镜头30,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30包括一镜筒主体32、至少一透镜31以及一防尘件33,其中所述镜筒主体32设有外螺纹320,其中所述至少一透镜31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32,其中所述防尘件33自所述镜筒主体32向外延伸;和

s520:将所述反装式镜头30从所述镜座20的底端22旋入,以与所述镜筒主体32螺纹连接,其中所述防尘件33位于所述镜座20和所述镜筒主体32之间的螺纹连接处200的下方,用于收集自该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

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的组装方法,还包括步骤:

s530:设置一方形滤光片41于反装式镜头30的所述防尘件33。

此外,在组装成所述镜头镜组组件2之后,只需要将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的所述镜座20安装至感光组件10的所述线路板11,就能够组装成所述镜头模组1。

参考附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镜头模组1a被阐明。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1a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镜头模组1a的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所述防尘件33a可以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底部322耦接,以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外周表面323形成可分离的环形凸台331a,而不是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一体地连接的环形凸台331。这样,在制造所述反装式镜头30a时,所述镜筒主体32和所述防尘件33a能够被独立制造,使得所述镜筒主体32能够按照制造直通型镜头的镜筒的方法来制造,并且所述防尘件33a中的所述防尘槽330a的制造难度也被大幅降低,从而能够大幅简化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制造难度,进而降低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制造成本。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所述环形凸台331a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其中所述环形凸台331a的上端面331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周表面323相结合以形成所述防尘槽330a,用于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环形凸台331a也可以通过诸如过盈配合、卡接、螺接、套接等等连接方式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耦接,本发明对此不作进一步限制。

特别地,如图8所示,在通过点胶将所述环形凸台331a固定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的同时,还可以在所述防尘槽330a内点胶以形成所述吸附层34,用于吸附自落入所述防尘槽330a的粉尘。

附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镜头模组1a的第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所述防尘件33a可以被实施为一具有周缘槽3310a的压圈331a,其中所述压圈331a能够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被耦接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这样,当所述压圈33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螺接在一起时,所述压圈331a不仅能够将所述透镜31固定在所述镜筒主体32内,而且所述压圈331a的所述周缘槽3310a能够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外周表面323相配合以形成具有u型截面的防尘槽330a,用于收集自所述镜筒主体32与所述镜座20之间的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压圈331a作为一种固定透镜的常用构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在组装镜头时固定透镜。而在本发明中,不需要改变所述压圈的基本结构,只需要在所述压圈331a的上端面设置所述周缘槽3310a即可,从而既能够达到固定所述透镜31的目的,又能够起到防尘的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螺纹320可以延伸到所述镜筒主体32的底部322,其中所述压圈331a的内螺纹3313a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螺纹320的下部进行螺纹连接以将所述透镜31固定在所述镜筒主体32内,并且所述压圈331a的所述周缘槽3310a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周表面323相配合以形成所述防尘槽330a,其中所述镜座20的所述内螺纹210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外螺纹320的上部进行螺纹连接,使得所述防尘槽330a能够对应于所述镜座20与所述镜筒主体32之间的所述螺纹连接处200,便于通过所述防尘槽330a收集自所述螺纹连接处200落下的粉尘,从而组装成具有防尘效果的镜头镜座组件2a。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压圈33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螺纹连接时,所述压圈331a的所述内螺纹3313a的起牙位置会自然地形成一个u型凹槽,以作为所述防尘槽330a,使得所述防尘槽330a正位于所述镜筒主体32与所述镜座20之间的所述螺纹连接处200的下方。这样,在不改变所述镜筒主体32的原有结构和制造工艺的情况下,仅通过所述压圈33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相结合就能够形成所述防尘槽330a,极大地降低了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制造工艺和制造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a和所述镜头模组1a的生产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压圈33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螺接在一起时,在所述压圈33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的螺接处还会点胶以进一步加固所述压圈33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通过点胶通常会在所述防尘槽330a的底面形成具有粘性的胶层,使得所述胶层能够被实施为所述吸附层34a,用于利用所述胶层的粘性来吸附落入所述防尘槽330a的粉尘,以防粉尘逃离所述防尘槽330a而引发二次污染。

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镜头模组1a的所述滤光元件40被贴附于所述压圈331a的下端面3312a,在充分利用所述压圈331a的所述下端面3312a所提供的贴附面积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所述压圈331a将所述透镜31与所述滤光元件40隔开,以保证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光学系统相对完整,从而保证所述镜头模组1a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这样,所述滤光元件40也可以被实施为一方形滤光片41,而不需要经过打磨就能够直接被贴附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底部,有助于大幅降低所述滤光元件40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所述镜头模组1a的产品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反装式镜头30a的组装方法。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s610:组装至少一透镜31于镜筒主体32;和

s620:耦接防尘件33a于所述镜筒主体32的底部322,以在所述镜筒主体32的外螺纹320下方形成一环形凸台331a,用于收集粉尘。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620,包括步骤:

s621:将设有周缘槽3310a的压圈331a螺接于所述镜筒主体32的所述底部322,以通过所述压圈331a的所述周缘槽3310a与所述镜筒主体32相配合形成具有u型结构的防尘槽330a;和

s622:点胶于所述压圈331a与所述镜筒主体32之间的连接处,并在所述防尘槽330a的底面形成一吸附层34a,用于吸附粉尘。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步骤s620还包括步骤:

s623:将滤光元件40贴附于所述压圈331a的下端面3312a,其中所述滤光元件40为方形滤光片41。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在完成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组装之后,将所述反装式镜头30a从镜座20的底端22旋入,使得所述反装式镜头30a以反装的方式与所述镜座20螺纹连接,并且所述防尘槽330a位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a和所述镜座20之间的螺纹连接处200的下方,以组装成镜头镜座组件2a。之后,再将所述镜头镜座组件2a中的所述镜座20安装至所述感光组件10,以使所述感光组件10的感光芯片12对应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所述透镜31,以组装成所述镜头模组1a。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所述镜头模组1a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s710:提供一反装式镜头30a,其中所述反装式镜头30a包括一镜筒主体32、至少一透镜31以及一防尘件33a,其中所述镜筒主体32设有外螺纹320,其中所述至少一透镜31被组装于所述镜筒主体32,其中所述防尘件33a耦接于所述镜筒主体32的底部322,并自所述镜筒主体32向外延伸;

s720:将所述反装式镜头30a从所述镜座20的底端22旋入,以使所述防尘件33a位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a和所述镜座20之间的螺纹连接处200的下方,以组装成一镜头镜座组件2a;以及

s730:将所述镜头镜座组件的所述镜座20安装至所述感光组件10,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0的感光芯片12对应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镜头组31,以组装成所述镜头模组1a。

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所述的镜头模组1a的组装方法,在所述步骤s720之前,还包括步骤:

贴附一滤光元件40于所述反装式镜头30a的所述防尘件33a,其中所述滤光元件40为方形滤光片4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