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条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9176发布日期:2019-05-07 19:5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光条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条,尤指一种以多个支架拼接成支架模块的光条及装设有该光条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1为先前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3的俯视示意图。由于液晶显示设备3具有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本电脑、计算机屏幕、电视机等。然而,液晶显示设备3为非自发光型的显示设备,故需藉由背光模块30所提供的光源,才可显示画面。一般而言,背光模块30以光条(lightbar)作为光源。公知的光条将电路板设置于单一支架的容置槽中,且将用以与系统板32连接的连接器34设置于电路板的侧边。为了容纳系统板32,液晶显示设备3的后壳36会设计成中间较厚的弧形,若此时光条的侧边有连接器34存在,则后壳36的侧边也必须容纳连接器34,使得液晶显示设备3的整体厚度增加,因而不利于薄型化设计。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光条及显示设备,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多个支架拼接成支架模块的光条及装设有此光条的显示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条,包含:

电路板;

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连接器,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以及

支架模块,包含多个支架,该多个支架相互并排,每一该支架包含容置槽,该电路板容置于每个该支架的该容置槽中,该连接器位于该支架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相对。

较佳的,该电路板包含突出部,该连接器设置于该突出部上。

较佳的,包含:

电路板;

多个发光单元,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连接器,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以及

支架模块,用以容置该电路板,包含:

第一支架,具有:

第一端;

第三端,相对该第一端;以及

第一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三端间;以及

第二支架,连接该第一支架,具有:

第二端;

第四端,相对该第二端且连接该第三端;以及

第二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二端及该第四端间;

其中,该电路板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及该第二容置槽中且该连接器位于该第三端及该第四端之间。

较佳的,该电路板包含突出部,该连接器设置于该突出部上。

较佳的,包含:

背光模块,包含光条以及导光板,该光条包含电路板、多个发光单元、连接器以及支架模块,该多个发光单元与该连接器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支架模块包含:

第一支架,具有:

第一端;

第三端,相对该第一端;以及

第一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三端间;以及

第二支架,连接该第一支架,该第二支架具有:

第二端;

第四端,相对该第二端且连接该第三端;以及

第二容置槽,设置于该第二端及该第四端间;

其中,该电路板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及该第二容置槽中且该连接器位于该第三端及该第四端之间,该导光板的一侧边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及该第二容置槽中且邻近该多个发光单元;

显示模块,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第一侧;

系统板,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该连接器连接于该系统板;以及

后壳,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该第二侧且遮盖该系统板。

较佳的,该电路板包含突出部,该连接器设置于该突出部上。

较佳的,该连接器投影落在该系统板的面积范围内,其中,该投影为该连接器朝该系统板方向上的投影。

较佳的,该第一支架等长或不等长于该第二支架。

较佳的,该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

较佳的,该背光模块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合,该光线膜片组合为棱镜片或者扩散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光条是以多个支架拼接成支架模块,因此,本发明可配合显示设备的机构件设计,将用以与系统板连接的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任意部位(例如,中央部位),再将电路板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不同支架的容置槽,使得多个支架拼接成支架模块。当背光模块与后壳组装时,光条的连接器即可容置于后壳中间较厚的弧形空间中。由于光条的侧边不存在连接器,因此,后壳的侧边无须为了容纳连接器而增加厚度。藉此,即可有效减少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显示设备的薄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条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的光条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的光条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至图5,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条110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的光条110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图3中的光条110的爆炸图。

如图2所示,显示设备1包含背光模块10、显示模块12、系统板14以及后壳16。于此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可为液晶显示设备,且显示模块12可为液晶显示模块。显示模块12设置于背光模块10的第一侧s1,且系统板14设置于背光模块10的第二侧s2,其中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相对。后壳16设置于背光模块10的第二侧s2且遮盖系统板14。于此实施例中,后壳16可设计成中间较厚的弧形,使得系统板14可容置于后壳16中间较厚的弧形空间160中。

背光模块10可包含前框100、光学膜片组合102、导光板104、反射片106、背板108以及光条110(如图3至图5所示)。于此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2可组装于背光模块10的前框100,且后壳16可组装于背光模块10的背板108。光学膜片组合102所包含的光学膜片例如为棱镜片、扩散片等,视实际应用而定。

如图3至图5所示,光条110包含电路板1100、多个发光单元1102、连接器1104以及支架模块1106。于此实施例中,光条110可包含两个连接器1104,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连接器110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1102与连接器1104皆设置于电路板1100上。于实际应用中,发光单元1102可为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光源。于此实施例中,电路板1100可包含突出部1108,且连接器1104可设置于突出部1108上。

支架模块1106,用以容置电路板1100,支架模块1106包含多个支架,且多个支架相互并排。每一该支架包含容置槽,电路板1100容置于每一该支架的该容置槽中,连接器1104位于该支架模块的第一端e1及第二端e2之间,第一端e1及第二端e2相对。于此实施例中,支架模块1106可包含第一支架1106a以及第二支架1106b。在光条110组装完成后,第一支架1106a与第二支架1106b相互并排,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支架1106a具有第一端e1、第三端e3以及第一容置槽r1,其中第三端e3相对第一端e1,且第一容置槽r1设置于第一端e1及第三端e3间。第二支架1106b具有第二端e2、第四端e4以及第二容置槽r2,其中第四端e4相对第二端e2,第四端e4相对第二端e2且连接第三端e3,且第二容置槽r2设置于第二端e2及第四端e4间。电路板1100容置于第一容置槽r1及第二容置槽r2中且连接器1104位于第三端e3及第四端e4之间。例如,第二支架1106b连接第一支架1106a。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06a可等长或不等长于第二支架1106b,视实际应用而定。

本发明可配合显示设备1的机构件设计,将用以与系统板14连接的连接器1104设置于电路板1100上的任意部位(例如,中央部位),再将电路板1100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支架1106a的第一容置槽r1及第二支架1106b的第一容置槽r2,使得第一支架1106a与第二支架1106b拼接成支架模块1106。由于第一支架1106a及第二支架1106b分别从电路板1100的相对两端进行组装,因此,位于电路板1100上的任意部位(例如,中央部位)的连接器1104不会与第一支架1106a及第二支架1106b产生干涉。

在光条110组装完成后,第二支架1106b的第四端e4连接第一支架1106a的第三端e3。此时,电路板1100即是容置于第一支架1106a的第一容置槽r1及第二支架1106b的第一容置槽r2中,且连接器1104位于第一支架1106a的第三端e3及第二支架1106b的第四端e4之间。此外,由于第一支架1106a的第一端e1及第二支架1106b的第二端e2为支架模块1106的第一端e1及第二端e2,因此,连接器1104亦是位于支架模块1106的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之间。

于此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导光板104的一侧边可夹置于第一支架1106a的第一容置槽r1及第二支架1106b的第一容置槽r2中,且邻近发光单元1102。进一步的,反射片106的一侧边可夹置于第一支架1106a的第一容置槽r1及第二支架1106b的第一容置槽r2中,且邻近发光单元1102。因此,发光单元1102发出的光线即可经由导光板104导引至光学膜片组合102,再通过光学膜片组合102到达显示模块12。此外,如图2所示,在显示设备1组装完成后,连接器1104即是连接于系统板14(例如,主板),以经由系统板14控制光条110的运作。

于此实施例中,连接器1104的投影(朝系统板14的方向的投影)落在系统板14的面积范围内,如图2所示。因此,当背光模块10与后壳16组装时,连接器1104即可与系统板14一起容置于后壳16中间较厚的弧形空间160中。因此,后壳16的侧边无须为了容纳连接器1104而增加厚度。藉此,即可有效减少显示设备1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显示设备1的薄型化设计。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光条系以多个支架拼接成支架模块,因此,本发明可配合显示设备的机构件设计,将用以与系统板连接之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任意部位(例如,中央部位),再将电路板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不同支架的容置槽,使得多个支架拼接成支架模块。当背光模块与后壳组装时,光条之连接器即可容置于后壳中间较厚的弧形空间中。由于光条的侧边不存在连接器,因此,后壳的侧边无须为了容纳连接器而增加厚度。藉此,即可有效减少显示设备的整体厚度,有利于显示设备的薄型化设计。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