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2283发布日期:2019-06-11 22:1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光学器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变焦电影镜头多数以屈光度为正的第一组固定,和若干移动组结合的结构比较多,比如日本特开2015-4917号专利公开的:从物体一侧起,变焦时第一组为正的屈光度固定不动,分别移动负的屈光度第2组,负的屈光度第3镜片组,正的屈光度第4组,和固定不动的正屈光度第5组等多组成分构成,物体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移动时,合焦组为第一组的中间一部分,向像面方向移动进行合焦。还有日本特开2015-18083号专利公开的:从物体一侧起,变焦时第一组为正的屈光度固定不动,分别移动负的屈光度第2组,负的屈光度第3镜片组,负的屈光度第4组,和固定不动的正屈光度第5组等多组成分构成,物体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移动时,合焦组为第一组的中间一部分,向像面方向移动进行合焦。以上结构虽然实现了高性能,包括3倍以上的变焦功能,但是存在着移动组过多,结构过于复杂,并且采用非球面矫正,导致体积庞大,制造难度大,成本高昂等缺点。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制造成本低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和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g4;其中,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一透镜组g1固定,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第三透镜组g3先从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中途折返从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第四透镜组g4由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所述的第一透镜组g1包括三枚负透镜组成的负屈光度前组g1a,两枚正透镜组成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所述的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所述的变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式:3≤wl/f1b≤7(1)2.5≤|f1c/f1b|≤6.5(2)0.1≤|tbc/fw|≤0.4(3)其中,wl:变焦镜头的光学全长;该光学全长为从物体侧第一面到像面的距离;f1b:第一透镜组g1的中间组g1b的焦距;f1c:第一透镜组g1的后组g1c的焦距;tbc:无穷远状态下,第一透镜组g1中的中间组g1b和后组g1c的空气间隔;fw:无穷远状态下,广角端的光学系焦距。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透镜组g1满足以下条件式:0.5≤|f1a/f1|≤0.8(4)其中,f1a:第一镜片组g1中的前组g1a的焦距;f1:无穷远状态下,第一透镜组g1的焦距。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组g3从广角端向望远端移动时中途折返并形成u形移动轨迹,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5≤(s2+s3+s4)/(fw×z)≤0.8(5)其中,s2:第二透镜组g2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候的总移动量;s3:第三透镜组g3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候的总移动量;s4:第四透镜组g4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候的总移动量;fw:无穷远状态下,广角端的光学系焦距;z:变焦倍率。本发明中,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的话,镜头的全长过长,或者中间组g1b的屈光度过强,这样就会导致体积庞大,或者因为合焦组屈光度太强导致性能低下;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的话,虽然能够实现小型化,但是会导致对焦组屈光度太弱,合焦移动距离会很大,最终导致近摄能力很难实现。本发明中,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的中间组g1b的屈光度会很强,虽然会改善近摄能力,但是太强会带来无法很好矫正的球差,畸变以及其他各种像差,会导致性能低下,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的话,虽然性能容易矫正,但是中间组g1b的屈光度太弱,会导致合焦移动量增大,体积也会变大,如果控制体积,就会导致近摄能力下降,这样就无法做到体积和性能得到很好的平衡。本发明中,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中的中间组g1b和后组g1c的间隔过大,虽然近摄能力很容易实现,但是会导致镜头体积庞大,尤其是前组大口径镜片重量急剧增加,体积,成本和加工难度都会提高,无法做到小型化低成本的变焦镜头。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中间组g1b和后组g1c的间隔过小,虽然容易实现小型化,但是合焦间隔很小,很难实现很好的近摄能力。本发明中,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中的前组g1a的负屈光度过弱,因为中间组g1b和后组g1c均为正屈光度,将很难做到正负像差相互补正的功能,同时因为负屈光度过弱,也无法实现广角效果。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的话,虽然能实现很好的正负像差补正的效果,但是因为负屈光度过强,同样会产生多余的像差,如边缘慧差,像散等像差将很难矫正。本发明中,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的话,移动组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的移动量过大,虽然能很好的实现高倍率的效果,但是会导致光学系体积庞大,成本增加。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的话,虽然能实现小体积,但是如果要实现同样的变焦倍率,就要增加各透镜组的屈光度,这样就会导致各种像差产生,很难实现高性能的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镜头组群配合和指定的移动方式,可以实现体积小巧,性能高,成本低的效果,且实现了变焦倍率超过3倍的变焦镜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变焦镜头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变焦镜头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实施例1结合图1所示,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和正屈光度第四透镜组g4四个部分组成;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的时候,第一透镜组g1固定,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移动量为s2,第三透镜组g3先从物体侧向像面侧方向移动,中途折返从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总移动量为s3,第四透镜组g4由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组g1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由三枚负透镜组成的负屈光度前组g1a,两枚正透镜组成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所述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实施例1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数据如下:其中,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d(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vd:玻璃的阿贝数;焦点距离:20.8060~36.2317~77.8754;fno:2.8~2.8~2.8;半画角ω:34.65~20.5~9.85;焦点距离20.80636.231777.8754d(6)0.80540.80540.8054d(10)5.42315.42315.4231d(15)0.966518.187929.5193d(23)33.907822.27331.4163d(28)21.600412.157110.0212d(36)28.275732.127143.7612实施例2如图3所示,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和正屈光度第四透镜组g4四个部分组成;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的时候,第一透镜组g1固定,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移动量为s2,第三透镜组g3先从物体侧向像面侧方向移动,中途折返从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总移动量为s3,第四透镜组g4由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组g1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由三枚负透镜组成的负屈光度前组g1a,两枚正透镜组成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实施例2的无穷远,最近摄影距离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4所示。实施例2的数据如下:其中,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d(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vd:玻璃的阿贝数;焦点距离:23.0191~40.1343~86.2597;fno:2.8~2.8~2.8;半画角ω:32.2~18.9~9.05;焦点距离23.019140.134386.2597d(6)1.78341.78341.7834d(10)4.75684.75684.7568d(15)1.177418.668129.7437d(23)38.97725.43961.6766d(29)18.03059.37417.7281d(37)31.32636.029150.3625条件式满足情况:实施例1实施例2条件式(1):3≤wl/f1b≤75.8025.752条件式(2):2.5≤|f1c/f1b|≤6.55.1563.706条件式(3):0.1≤|tbc/fw|≤0.40.2610.207条件式(4):0.5≤|f1a/f1|≤0.80.6560.615条件式(5):0.5≤(s2+s3+s4)/(fw×z)≤0.80.6160.652通过本发明给出的技术方案,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和正屈光度第四透镜组g4四个部分组成;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的时候,第一透镜组g1固定,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移动量为s2,第三透镜组g3先从物体侧向像面侧方向移动,中途折返从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总移动量为s3,第四透镜组g4由像面侧向物体侧方向移动;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组g1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由三枚负透镜组成的负屈光度前组g1a,两枚正透镜组成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因为通过各透镜组的焦距最优化匹配和各透镜组的指定移动轨迹,实现了透镜组少量化,结构简单化,且实现了体积小,去处了昂贵的非球面,降低加工难度,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且变焦倍率超过3倍的效果。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数码相机镜头,摄像机镜头,尤其用于电影镜头等领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