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镜胶合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1475发布日期:2018-09-28 19:4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片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棱镜胶合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三棱镜的胶合一般是用人手进行胶合,用手指挤压来控制零件的塔差和平行差,这样对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高,且很难保证用力均匀,效率低下,难以保证零件的胶合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胶合精度高的棱镜胶合夹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棱镜胶合夹具,包括棱镜容纳腔,棱镜容纳腔内设有互成角度的正向定位面和侧向定位面,棱镜容纳腔的一侧面为可水平滑动的棱镜卡固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棱镜容纳腔包括基座,基座顶部设有定位阶梯,正向定位面为定位阶梯的一侧面,定位阶梯的一侧立设有定位板,侧向定位面为定位板的内侧面,棱镜卡固装置位于正向定位面的正对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正向定位面和侧向定位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棱镜卡固装置连接驱动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基座上还设有辅助胶水凝固的光固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基座、定位板和棱镜卡固装置均为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棱镜卡固装置包括用于设置滑轨的滑槽,基座上设有与滑槽位置相对应的槽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定位板通过若干螺栓与基座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正向定位面的下部设有便于操作的缺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缺口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棱镜胶合夹具,在使用时先将一块待胶合棱镜置于棱镜容纳槽中,使待胶合棱镜的背面紧贴正向定位面,待胶合棱镜的斜面上涂布胶水,而后将另一块待胶合棱镜的斜面与之前放置好的棱镜的斜面对齐放置,并使两块待胶合棱镜的端面均紧贴侧向定位面,即可滑动棱镜卡固装置将两块待胶合棱镜压紧,等待胶水凝固,工人在此操作过程中只需涂胶和放置待胶合棱镜,因此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低,提高了胶合精度,而生产过程简单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胶合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棱镜胶合夹具,包括棱镜容纳腔,棱镜容纳腔内设有互成角度的正向定位面1和侧向定位面2,棱镜容纳腔的一侧面为可水平滑动的棱镜卡固装置3。

具体的,在使用时先将一块待胶合棱镜置于棱镜容纳槽中,使待胶合棱镜的背面紧贴正向定位面1,待胶合棱镜的斜面上涂布胶水,而后将另一块待胶合棱镜的斜面与之前放置好的棱镜的斜面对齐放置,并使两块待胶合棱镜的端面均紧贴侧向定位面2,即可滑动棱镜卡固装置3将两块待胶合棱镜压紧,等待胶水凝固,工人在此操作过程中只需涂胶和放置待胶合棱镜,因此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低,提高了胶合精度,而生产过程简单则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棱镜容纳腔包括基座4,基座4顶部设有定位阶梯,正向定位面1为定位阶梯的一侧面,定位阶梯的一侧立设有定位板5,侧向定位面2为定位板5的内侧面,棱镜卡固装置3位于正向定位面1的正对面。

具体的,在基座4的顶部设置定位阶梯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从而节省了加工成本,定位板5的安装可根据实际胶合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整,提高了实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正向定位面1和侧向定位面2相互垂直,正向定位面1和侧向定位面2之间的角度关系可根据待胶合棱镜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棱镜卡固装置3连接驱动装置,设有此驱动装置使得棱镜卡固的动作能自动进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棱镜卡固的精准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基座4上还设有辅助胶水凝固的光固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基座4、定位板5和棱镜卡固装置3均为透明材料制成。

具体的,用于胶合棱镜的胶水需要借助光固灯的灯光方能快速凝固,因此,将基座4、定位板5和棱镜卡固装置3设置成透明,可加速胶水凝固的过程,节省凝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棱镜卡固装置3包括用于设置滑轨的滑槽6,基座4上设有与滑槽6位置相对应的槽孔7,可在滑槽6和槽孔7中安装滑轨,棱镜卡固装置3能沿滑轨做直线运动,使得卡固过程更加迅速准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定位板5通过若干螺栓与基座4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正向定位面1的下部设有便于操作的缺口8。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缺口8呈圆弧形。具体的,设置了圆弧形的缺口8,使得待加固棱镜的放置和取出都比较方便。同时,圆弧形能避免零件因应力集中而破坏,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