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0396发布日期:2018-11-23 20:2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鼓盒和显影盒的处理盒。鼓盒具备感光鼓和鼓框架。显影盒能够装配于鼓框架。显影盒具备显影辊、锁定杆及把手。锁定杆在显影盒装配于鼓框架的状态下将显影盒锁定于鼓框架。

显影盒相对于鼓框架能够移动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显影盒未由锁定杆锁定于鼓框架。在第二状态下,显影盒由锁定杆锁定于鼓框架(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713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处理盒中,当使用者握持显影盒的把手时,有时会在显影盒上作用朝向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的力。这种情况下,显影盒相对于鼓框架的锁定可能会被解除。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使用者握持显影盒的把手时显影盒相对于鼓框架的锁定被解除的情况的处理盒。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具备显影盒和鼓盒。显影盒具备显影壳体、显影辊及把手。显影壳体能够收容调色剂。显影辊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壳体的一端部。把手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壳体的另一端部。把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鼓盒具备鼓框架、感光鼓及锁定杆。在鼓框架装配显影盒。感光鼓在第一方向上延伸。锁定杆将显影盒锁定于鼓框架。

显影盒相对于鼓框架能够移动成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显影盒未锁定于鼓框架。在第二状态下,显影盒锁定于鼓框架。在第二状态下,与第一状态相比,把手更接近鼓框架。

把手具有槽。槽沿着显影盒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凹陷。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者在握持把手时将手指卡挂于把手的槽,能够向显影盒施加朝向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的力。

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者握持把手时在显影盒上作用朝向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的力的情况。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使用者握持显影盒的把手时显影盒相对于鼓框架的锁定被解除的情况。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中,能够抑制在使用者握持显影盒的把手时显影盒相对于鼓框架的锁定被解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处理盒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鼓盒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鼓盒的仰视图,是用于说明突起的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显影盒的侧视图,是用于说明锁定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显影盒相对于鼓盒的装配的说明图,示出显影盒为第一状态的情况。

图8是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央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示出罩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1.处理盒1的概要

参照图1及图2,说明处理盒1的概要。

如图1所示,处理盒1具备鼓盒2和显影盒3。

1.1鼓盒2

鼓盒2具备感光鼓4。

感光鼓4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感光鼓4能够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鼓轴线A1旋转。

1.2显影盒3

显影盒3能够装配于鼓盒2。显影盒3相对于鼓盒2的鼓框架21,能够移动成第一状态(参照图7)和第二状态(参照图2)。换言之,显影盒3相对于鼓框架21能够在成为第一状态的第一位置与成为第二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关于鼓框架21将在后文叙述。在第一状态下,显影盒3未锁定于鼓框架21。显影盒3在为第一状态时能够从鼓盒2脱离。在第二状态下,显影盒3由鼓盒2的锁定杆22锁定于鼓框架21。关于锁定杆22将在后文叙述。在显影盒3成为了第二状态时,显影盒3相对于鼓盒2的装配完成。显影盒3构成为向感光鼓4供给调色剂。显影盒3能够收容调色剂。

如图2所示,显影盒3具备显影辊5。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显影辊5以适当的压力与感光鼓4接触。由此,显影辊5能够向感光鼓4供给调色剂。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显影辊5与感光鼓4在第二方向上并列。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详细而言,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显影辊5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5能够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线A2旋转。显影辊5具有显影辊主体5A和显影辊轴5B。

显影辊主体5A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主体5A由具有导电性的橡胶制成。显影辊主体5A具有圆柱形状。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显影辊主体5A与感光鼓4的表面接触。

显影辊轴5B在显影辊主体5A的径向上位于显影辊主体5A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显影辊轴5B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个显影辊主体5A范围内位于显影辊主体5A的内部,也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的显影辊主体5A的端部处位于显影辊主体5A的内部。显影辊轴5B沿着显影辊轴线A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显影辊轴5B由金属制成。显影辊轴5B具有圆柱形状。显影盒3在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移动的情况下,以显影辊轴5B为中心进行移动。

2.鼓盒2的详情

参照图3及图4,说明鼓盒2的详情。

如图3所示,鼓盒2具备鼓框架21、锁定杆22、第一按压构件23A、第二按压构件23B及突起24(参照图4)。

2.1鼓框架21

在鼓框架21上装配显影盒3(参照图1)。鼓框架21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延伸。鼓框架21具有托盘形状。鼓框架21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端部E1和另一端部E2。感光鼓4位于一端部E1。在鼓框架21上,在感光鼓4与另一端部E2之间装配显影盒3。

2.2锁定杆22

锁定杆22将显影盒3(参照图1)锁定于鼓框架21。将显影盒3锁定于鼓框架21是指防止显影盒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换言之,将显影盒3锁定于鼓框架21是指防止显影盒3从鼓框架21脱离。详细而言,锁定杆22能够在将显影盒3锁定于鼓框架21的锁定位置(参照图1)与解除显影盒3相对于鼓框架21的锁定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关于解锁位置未进行图示。锁定杆22位于第二方向上的鼓框架21的另一端部E2。锁定杆22在位于锁定位置时与显影盒3的锁定肋32(参照图6)卡合。由此,在锁定杆22位于锁定位置时,如果显影盒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则锁定肋32与锁定杆22接触,显影盒3的移动受到阻止。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锁定肋32将在后文叙述。而且,在锁定杆22位于解锁位置时,锁定杆22与锁定肋32的卡合被解除。由此,在锁定杆22位于解锁位置时,显影盒3能够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2.3第一按压构件23A及第二按压构件23B

第一按压构件23A将第二状态的显影盒3(参照图1)朝向感光鼓4按压。第一按压构件23A位于第二方向上的鼓框架21的另一端部E2。

第二按压构件23B与第一按压构件23A一起将第二状态的显影盒3朝向感光鼓4按压。由此,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显影辊5以适当的压力与感光鼓4接触。第二按压构件23B位于第二方向上的鼓框架21的另一端部E2。第二按压构件23B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与第一按压构件23A空出间隔的位置。

2.4突起24

如图4所示,突起24位于第二方向上的鼓框架21的另一端部E2。突起24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按压构件23A(参照图1)与第二按压构件23B(参照图1)之间。突起24位于鼓框架21的外表面S1。突起24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如图2所示,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突起24相对于鼓框架21位于显影盒3的把手33的相反侧。关于把手33将在后文叙述。使用者在操作处理盒1时能够将手指卡挂于突起24。

3.显影盒3的详情

参照图5至图8,说明显影盒3的详情。

如图5所示,显影盒3具备显影壳体31、锁定肋32及把手33。

3.1显影壳体31

显影壳体31能够收容调色剂。显影壳体31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延伸。显影壳体31具有筒形状。显影壳体31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一端部E11和另一端部E12。显影辊5位于一端部E11。即,显影辊轴5B位于一端部E11。

3.2锁定肋32

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锁定肋32锁定于锁定杆22(参照图1)。锁定肋32锁定于锁定杆22是指锁定肋32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杆22卡合,以使得在显影盒3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时,锁定肋32与锁定杆22接触而阻止显影盒3的移动。如图6所示,锁定肋32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壳体31的另一端部E12。

3.3把手33

如图5所示,把手33在使用者操作处理盒1时由使用者握持。把手33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壳体31的另一端部E12。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时,把手33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按压构件23A(参照图1)与第二按压构件23B(参照图1)之间。把手33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详细而言,把手33从显影壳体31的外表面S2沿第二方向延伸。而且,把手3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而且,如图7所示,把手33在显影盒3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M上延伸。把手33在移动方向M上具有一端部E31和另一端部E32。如图2所示,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时,另一端部E32在移动方向M上位于一端部E31与鼓框架21之间。详细而言,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时,另一端部E32在移动方向M上位于一端部E31与鼓框架21的突起24之间。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时,与显影盒3为第一状态时相比,把手33更接近鼓框架21。把手33在移动方向M上与鼓框架21的另一端部E2重叠。详细而言,把手33在移动方向M上与鼓框架21的突起24重叠。由此,使用者能够将把手33和突起24一起握持。通过将把手33和突起24一起握持,使用者能够一边保持显影盒3锁定于鼓框架21的第二状态,一边操作处理盒1。需要说明的是,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时,从第二方向观察,把手33从鼓框架21露出。换言之,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时,把手33在第二方向上与鼓框架21的另一端部E2不重叠。把手33具有槽34。

使用者在握持把手33时能够将手指卡挂于槽34。槽34沿着移动方向M凹陷。详细而言,槽34从移动方向M上的把手33的一端部E31朝向移动方向M上的把手33的另一端部E32凹陷。由此,在使用者将手指卡挂于槽34时,在把手33上会施加在移动方向M上从一端部E31朝向另一端部E32的力。在显影盒3装配于鼓框架21的状态下,槽34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按压构件23A(参照图1)与第二按压构件23B(参照图2)之间。换言之,在显影盒3为第二状态时,槽34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按压构件23A与第二按压构件23B之间。槽34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槽34的第二方向的宽度随着接近鼓框架21而减小。换言之,在移动方向M上的把手33的一端部E31处,槽34的第二方向的宽度最大。由此,使用者在移动方向M上的把手33的一端部E31处能够容易地将手指卡挂于槽34。

4.处理盒1相对于主体壳体101的装配状态

如图8所示,处理盒1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00。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主体壳体101、LED阵列102、转印辊103、定影器104、供纸部105及供纸托盘106。主体壳体101具有开口101A,且具备罩101B。罩101B能够在将开口101A开放的打开位置(参照图9)与将开口101A封闭的关闭位置(参照图8)之间移动。LED阵列102构成为对感光鼓4的表面进行曝光。转印辊103构成为将在感光鼓4的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向纸张转印。定影器104构成为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进行加热及加压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通过定影器104后的纸张向位于关闭位置的罩101B上排出。供纸部105构成为将供纸托盘106内的纸张向感光鼓4与转印辊103之间供给。供纸托盘106构成为收容纸张。

在处理盒1装配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下,把手33位于感光鼓4与位于关闭位置的罩101B之间。由此,如图9所示,在罩101B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容易观察把手33。

另外,处理盒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壳体101沿着第二方向装配。即,处理盒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壳体101的装配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由此,使用者在从主体壳体101拆下处理盒1时,能够握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把手33而容易地将处理盒1从主体壳体101拆下。

5.作用效果

根据处理盒1,如图1所示,显影盒3的把手33具有槽34。槽34沿着显影盒3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M(参照图7)凹陷。

由此,通过使用者在握持把手33时将手指卡挂于把手33的槽34,能够向显影盒3施加朝向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M的力。

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者握持把手33时在显影盒3上作用朝向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移动的移动方向的力的情况。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使用者握持显影盒3的把手33时显影盒3相对于鼓框架21的锁定被解除的情况。

标号说明

1 处理盒

2 鼓盒

3 显影盒

4 感光鼓

5 显影辊

5B 显影辊轴

21 鼓框架

22 锁定杆

23A 第一按压构件

23B 第二按压构件

24 突起

31 显影壳体

32 锁定肋

33 把手

34 槽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01 主体壳体

E1 一端部

E2 另一端部

E11 一端部

E12 另一端部

M 移动方向

S1 外表面

S2 外表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