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及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3099发布日期:2018-10-12 23:2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光学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投影机及其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投影机具备照明系统,而照明系统能提供照明光束,其用于产生影像。照明光束的优劣能影响投影机的成像品质。有的较差的照明系统所提供的照明光束会产生明显的光斑(speckle),导致投影机的成像品质降低。因此,许多厂商希望照明系统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光束,以维持或提升投影机的成像品质。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其能帮助减少光斑对影像品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投影机,其包括上述照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可以从以下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至少一光阀(Light Valve)以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第一分色件(first dichroic component)、光学元件、扩散件(diffuser)以及波长转换元件。激发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束,而第一分色件配置在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激发光束入射第一分色件。第一分色件用于将激发光束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光学元件配置在第一分支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具有反射面。光学元件的反射面用于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反射至第一分色件。扩散件配置在第一分支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配置于光学元件与第一分色件之间,其中扩散件与光学元件彼此分离。第一分支激发光束用于穿透扩散件,而扩散件用于扩散第一分支激发光束。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从第一分色件传递而来的第二分支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其中波长转换元件用于将转换光束反射至第一分色件。第一分色件用于接收从波长转换元件传递而来的转换光束以及从扩散件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且转换光束以及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从第一分色件出射以形成照明光束。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上述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包括激发光源、第一分色件、光学元件、扩散件以及波长转换元件。激发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束。第一分色件配置在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激发光束入射于第一分色件。第一分色件用于将激发光束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光学元件配置在第一分支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具有反射面。光学元件的反射面用于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反射至第一分色件。扩散件配置在第一分支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配置于光学元件与第一分色件之间,其中扩散件与光学元件彼此分离。第一分支激发光束用于穿透扩散件,而扩散件用于扩散第一分支激发光束。波长转换元件配置于从第一分色件传递而来的第二分支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用于将第二分支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其中波长转换元件用于将转换光束反射至第一分色件。第一分色件用于接收从波长转换元件传递而来的转换光束以及从扩散件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且转换光束以及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从第一分色件出射以形成照明光束。

基于上述,被第一分色件分出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能穿透扩散件两次,因而能有效降低/消除/抑制光斑,进而提升影像品质,从而有助于维持或提升投影机的成像品质。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的第一分色件(first dichroic component)的反射率光谱、激发光束的光谱以及转换光束的光谱的示意图。

图1C是图1A中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的第一分色件的反射率光谱、激发光束的光谱以及转换光束的光谱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的第一分色件与第二分色件(second dichroic component)的反射率光谱、补充光束的光谱、激发光束的光谱以及转换光束的光谱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的第一分色件与光学元件的反射率光谱、补充光束的光谱、激发光束的光谱以及转换光束的光谱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照明系统100包括第一分色件(first dichroic component)110、扩散件130、光学元件140、波长转换元件150以及激发光源160。激发光源160能发出激发光束L10,其中激发光源160可以是固态光源,其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doe,LED)或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当激发光源160为激光二极管时,激发光束L10为激光光束(Laser Beam)。第一分色件110配置在激发光束L10的传递路径上,以使激发光束L10入射于第一分色件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件110能将激发光束L10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

光学元件140与扩散件130皆配置于从第一分色件110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的传递路径上,且光学元件140与扩散件130彼此分离。扩散件130配置于光学元件140与第一分色件110之间。扩散件130为穿透式扩散件,所以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能穿透扩散件130。扩散件130能扩散(diffuse)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以发散(diverge)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光学元件140具有反射面。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40的反射面能将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反射至第一分色件110,所以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能再次穿透扩散件130,即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穿透扩散件130两次。

波长转换元件150配置于从第一分色件110传递而来的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的传递路径上,并能将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转换成转换光束L13。波长转换元件150还能将转换光束L13反射至第一分色件110,而第一分色件110能接收从波长转换元件150传递而来的转换光束L13以及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如此,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都从第一分色件110出射,以形成照明光束L14。此外,由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穿透扩散件130两次,因此扩散件130更能有效降低/消除/抑制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所造成的光斑/散斑(speckle),还可简化光路径以及提高空间使用率。在一实施例中,当激发光束L10为激光束时,扩散件130能有效降低/消除/抑制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所造成的激光光斑/散斑(laser speckle)。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件1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分色面111与第二分色面112,而激发光束L10入射于第一分色面111。在本实施例中,在激发光束L10入射于第一分色面111之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被第一分色面111反射,而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依序穿透第一分色面111与第二分色面112。转换光束L13被第二分色面112反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转换光束L13两者分别被第一分色件110的相对两面(第一分色面111与第二分色面112)反射。

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40可包括反射元件,例如光学元件140可为反射镜(mirror)。因此,光学元件140能将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反射回扩散件130。扩散件130能相对于第一分色件110而转动或震动,以有效降低/消除/抑制光斑。在一实施例中,可转动的扩散件130可以是能自转(spin)的扩散转轮(diffuser wheel),如此扩散件130得以相对于第一分色件110而转动,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可震动的扩散件130可具备致动器(actuator),藉由致动器所产生的机械能,扩散件130得以相对于第一分色件110而震动,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然而,扩散件130也可以不相对于第一分色件110而转动或震动。详细而言,即使扩散件130与第一分色件110两者彼此固定而相对不动,扩散件130也能降低/消除/抑制光斑。所以,扩散件130也可与第一分色件110彼此固定而相对不动,即本实用新型不限定扩散件一定要相对于第一分色件而转动或震动。

请参阅图1A与图1B,其中图1B绘示第一分色件110的反射率光谱、激发光束L10的光谱与转换光束L13的光谱,即图1B揭露第一分色件110的反射率、激发光束L10的强度与转换光束L13的强度三者随波长而变化的关系。在图1B中,曲线P110代表第一分色件110的反射率,曲线C10代表激发光束L10的光谱,而曲线C13代表转换光束L13的光谱。在图1B中,左边纵轴标示反射率的数值,以表示第一分色件110对应不同波长的反射率,而右边纵轴标示相对强度的数值,以表示激发光束L10与转换光束L13两者对应不同波长的相对强度。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强度例如是发光强度、能量、功率或亮度,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激发光束L10的波长例如440~460纳米(nm),第一分色件110在波长约介于440纳米至460纳米范围内的反射率例如是10%~4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从图1B来看,激发光束L10的波长可约为450纳米,即激发光束L10可为蓝色光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件110在波长约介于400纳米至460纳米范围内的反射率约为20%。因此,第一分色件110能将约20%的激发光束L10反射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并允许剩余的激发光束L10(约80%)穿透而形成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换句话说,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可为约20%的激发光束L10,而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可为约80%的激发光束L10。在本实施例中,激发光束L10、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以及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三者的波长彼此相同,如图1B所示的曲线C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件110能将从激发光源160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反射至扩散件130,而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能穿透第一分色件110,其中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的强度/能量小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的强度/能量。举例来说,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例如是20%的激发光束L10(即小部分的激发光束L10),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例如是80%的激发光束L10(大部分的激发光束L1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此外,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也能穿透第一分色件110。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约80%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穿透第一分色件11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色件110约在波长超过450纳米(约在490纳米以上)的反射率约为100%。举例来说,从图1B所示的曲线P110与曲线C13可得知,第一分色件110约在490纳米以上的反射率约为100%,而转换光束L13的波长范围约介于470纳米至650纳米之间,其中转换光束L13的半宽高(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大概介于510纳米至610纳米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转换光束L13的波长不同于激发光束L10的波长,而且转换光束L13可以是黄绿光束。

承上述,由于第一分色件110约在波长超过450纳米的反射率可约为100%,因此第一分色件110能反射转换光束L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色件110能反射全部的转换光束L13。在本实施例中,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都从第一分色件110出射,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结合成照明光束L14。在本实施例中,转换光束L13的波长范围约介于470纳米至650纳米之间,而激发光束L10的波长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的波长可约为450纳米,因此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能结合成白色的照明光束L14。

图1C是图1A中的波长转换元件的正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A与图1C,波长转换元件150的整体形状可以是圆盘状,而波长转换元件150能相对于第一分色件110而旋转,并能沿着转轴151c而旋转。具体而言,波长转换元件150可包括枢轴(shaft)151、基板152以及荧光粉153。枢轴151连接基板152与动力源(power source,未绘示),并受动力源的驱使而沿着转轴151c自转,从而带动基板152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可以是马达(motor)或汽缸(cylinder),而转轴151c为枢轴151的轴心(axis),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基板152例如是金属板,其具有反射率(reflectivity)良好的反光面,而荧光粉153配置在基板152的此反光面上,并可呈现环形分布,如图1C所示。当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入射于荧光粉153时,荧光粉153能吸收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的能量,并将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转换成转换光束L13。之后,转换光束L13会被基板152的反光面反射,以使转换光束L13朝向第一分色件110传递。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荧光粉153能散射(scatter)光线,因此转换光束L13可为散射光线。

由于波长转换元件150能相对于第一分色件110而旋转,因此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会随着时间而照射在不同位置上的荧光粉153,以使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不会固定照射在单一位置上的荧光粉153,从而避免单一位置上的荧光粉因为被第二分支激发光束持续照射而损坏。此外,在图1C所示的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150例如只包括单一种类的荧光粉153,所以波长转换元件150例如只产生单一种颜色的转换光束L13。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150可包括多种荧光粉153,以产生多种不同颜色的转换光束L13。然而,图1C所示的波长转换元件150仅为举例说明,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A,其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0。请参阅图2A,图2A中的照明系统200与图1A中的照明系统100相似,而且照明系统100与200两者包括一些相同的元件,例如扩散件130、光学元件140、波长转换元件150以及激发光源160。不过,照明系统100与200之间仍存有差异,而以下主要介绍此差异。至于照明系统100与200两者相同特征,原则上不再重复叙述。

照明系统200也包括第一分色件210,而第一分色件210也能将激发光束L10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光学元件140与扩散件130配置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的传递路径上,而波长转换元件150配置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的传递路径上。

不过,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分色件110,本实施例的第一分色件210可让转换光束L13与从激发光源160传递而来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穿透,并可反射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以及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件210将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反射至波长转换元件150,以将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转换成转换光束L13。第一分色件21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分色面211与第二分色面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面211反射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而第二分色面212反射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

图2B是图2A中的第一分色件的反射率光谱、激发光束的光谱以及转换光束的光谱的示意图,其中图2B中的左右两边纵轴皆相同图1B中的左右两边纵轴,而曲线P210代表第一分色件210的反射率。在一实施例中,激发光束L10的波长例如440~460纳米,第一分色件210在波长约介于440纳米至460纳米范围内的反射率例如是60%~9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A与图2B,第一分色件210在波长约介于400纳米至450纳米范围内的反射率约为80%,因此第一分色件210能将约80%的激发光束L10反射成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并允许剩余的激发光束L10(约20%)穿透而形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而后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约80%)也能被第一分色件210所反射。

从图2B所示的曲线P210(第一分色件210)与曲线C13(转换光束L13)可以得知,第一分色件210约在波长超过450纳米(约在490纳米以上)的反射率为零,因此转换光束L13能穿透第一分色件210,而且基本上能全部穿透第一分色件210。由图2A可知,在照明系统200中,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皆从第一分色件210的第二分色面212出射,以使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能结合成照明光束L14。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A,图3A中的照明系统300与图1A中的照明系统100相似,且照明系统100与300两者包括一些相同的元件:第一分色件110、扩散件130、光学元件140、波长转换元件150以及激发光源160。不过,照明系统100与300之间仍存有差异,其在于:照明系统300还包括第二分色件(second dichroic component)320与补充光源370。

第二分色件320具有第三分色面321与第四分色面322,而补充光源370能发出补充光束L35,其中补充光源370可以是固态光源,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当激发光源160为激光二极管时,补充光束L35为激光光束。第二分色件320配置于补充光束L35的传递路径上,并能反射补充光束L35,其中补充光束L35入射于第三分色面321,并被第三分色面321反射。

第二分色件320还配置于从第一分色件110第二分色面112出射的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的传递路径上,并让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穿透。即,从第一分色件110出射的转换光束L13与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能穿透第二分色件320,并能依序穿透第四分色面322与第三分色面321。由此可知,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转换光束L13以及补充光束L35皆从第二分色件320的第三分色面321出射,以使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转换光束L13与补充光束L35能结合成照明光束L34。所以,不同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照明光束L14,本实施例中的照明光束L34不仅包括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转换光束L13,而且还包括补充光束L35。

图3B是图3A中的第一分色件与第二分色件的反射率光谱、补充光束的光谱、激发光束的光谱以及转换光束的光谱的示意图,其中图3B中的左右两边纵轴皆相同图1B中的左右两边纵轴,曲线P320代表第二分色件320的反射率,而曲线C35代表补充光束L35的光谱。请参阅图3A与图3B,从图3B所示的曲线P320(第二分色件320)与曲线C35(补充光束L35)可以得知,第二分色件320约在570纳米以上的反射率约为100%,而补充光束L35的波长可约为638纳米,即补充光束L35可为红色光束,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色件320能反射补充光束L35。从图3B所示的曲线C13来看,可以得知转换光束L13的半宽高(FWHM)大概介于510纳米至610纳米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因此,转换光束L13内的红光成分较低,而补充光束L35可以补充转换光束L13内的红光成分,以形成较佳的照明光束L34,从而有助于提升投影机的成像品质。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若转换光束L13内的其他颜色的光束成分较低,也可藉由其他颜色的补充光束L35来进行补偿,即本实用新型不限定转换光束的颜色的组成分布,也不限定补充光束的颜色。

此外,图3A所示的第一分色件210也可以装设于图2A所示的照明系统200。具体而言,图3A中的第二分色件320与补充光源370可以配置于图2A中的照明光束L14的传递路径上。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分色件320与补充光源370可以配合第一分色件210(请参阅图2A)来使用,不限定只能配合第一分色件110。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请参阅图4A,图4A中的照明系统400与图3A中的照明系统300相似,且照明系统300与400两者也包括一些相同的元件,例如扩散件130、波长转换元件150、激发光源160以及补充光源370。不过,照明系统300与400之间仍存有差异,其在于:照明系统400所包括的第一分色件410以及光学元件440。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440具有反射面,光学元件440的反射面能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反射至第一分色件410。具体而言,光学元件440包括分色元件(dichroic element),例如光学元件440为分色元件,因此光学元件440能反射波长在特定范围内的光束,并让波长在此特定范围外的光束穿透。以图4A为例,补充光源370朝向光学元件440(分色元件)发出补充光束L35,其中补充光束L35能依序穿透光学元件440(分色元件)、扩散件130以及第一分色件410,并从第一分色件410出射。

第一分色件410也能将激发光束L10分成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第二分支激发光束L12,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分色面411与第二分色面412,其中第一分色面411反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激发光束L10、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补充光束L35皆入射于第一分色面411。即,从扩散件130传递而来的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补充光束L35从第一分色面411进入第一分色件410,并皆从第二分色面412出射。第二分色面412反射转换光束L13,以使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补充光束L35以及转换光束L13皆从第二分色面412出射。如此,从第一分色件410出射的转换光束L13、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与补充光束L35能结合成照明光束L34。

图4B是图4A中的第一分色件与光学元件的反射率光谱、补充光束的光谱、激发光束的光谱以及转换光束的光谱的示意图,其中图4B中的左右两边纵轴皆与图1B中的左右两边纵轴相同。请参阅图4A与图4B,曲线P410代表第一分色件410的反射率,而曲线P440代表光学元件440的反射率。如图4B所示的曲线P410与曲线P440,第一分色件410与光学元件440约在波长超过638纳米的反射率约为零,因此补充光束L35能依序穿透光学元件440与第一分色件410,以从第二分色面412出射。如此,部分第一分支激发光束L11、补充光束L35以及转换光束L13得以从第一分色件410的第二分色面412出射。

以上实施例所述的照明系统100至400皆能应用于投影机,例如图5所示的投影机500。请参阅图5,投影机500包括光机模块510M,其中光机模块510M包括照明系统510,照明系统510可以是以上实施例中的照明系统100、200、300或400,而照明系统510所发出的照明光束L54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照明光束L14或L34。投影机500还包括至少一光阀与投影镜头540。以图5为例,投影机500包括多个光阀580r、580g与580b,而照明光束L54包括多道子光束(sub-beam)RR5、BB5、YY5与GG5,其中子光束YY5由RR5与GG5所组成,其中这些光阀580r、580g与580b例如是数字微镜装置(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光阀580r、580g与580b皆配置于照明光束L54的传递路径上,能将照明光束L54转换成影像光束L56。投影镜头540配置于影像光束L56的传递路径上,并能将影像光束L56投影在荧幕上,形成影像画面。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光机模块510M还包括光传递元件520与棱镜组(prism set)530,其中光传递元件520可包括透镜组及/或光均匀元件。光均匀元件可为积分柱或透镜阵列/透镜数组(lens array),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棱镜组530可包括多个棱镜531以及多个分色层532与533,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光传递元件520与棱镜组530皆配置在照明光束L54的传递路径上,而光传递元件520配置在照明系统510以及这些光阀580r、580g与580b之间。

照明光束L54在穿透光传递元件520之后,入射于棱镜组530的其中一块棱镜531。之后,照明光束L54在棱镜组530内传递,并且被分色层532与533滤光(filter)。举例来说,分色层532能先将照明光束L54分成子光束BB5与YY5,其中子光束BB5例如是蓝色光束,而子光束YY5例如是黄色光束。子光束BB5入射于光阀580b,以形成蓝色影像光束B5,而子光束YY5入射于分色层533。

分色层533能将子光束YY5再分成子光束RR5与GG5,其中子光束RR5例如是红色光束,而子光束GG5例如是绿色光束。子光束RR5被分色层533与棱镜531反射而入射于光阀580r,以形成红色影像光束R5。子光束GG5穿透分色层533,之后入射于光阀580g,以形成绿色影像光束G5。因此,利用分色层532、533以及这些棱镜531,这些光阀580r、580g与580b能分别产生红色影像光束R5、绿色影像光束G5以及蓝色影像光束B5。之后,这些红色影像光束R5、绿色影像光束G5以及蓝色影像光束B5入射棱镜531以结合成影像光束L56。而后,影像光束L56入射投影镜头540。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投影机500包括三个光阀580r、580g与580b,且光阀580r、580g与580b可为数字微镜装置。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投影机500所包括的光阀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因此,图5所示的光阀580r、580g与580b仅供举例说明,并不限制投影机500可包括的光阀数量。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光阀也可以是硅上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面板或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中,被第一分色件分出的第一分支激发光束会穿透扩散件两次,之后可从第一分色件出射。因此,扩散件能对第一分支激发光束进行两次扩散,并有效降低/消除/抑制光斑,进而提升影像品质。如此,以上实施例所揭露的照明光束能有助于维持或提升投影机的成像品质。

其次,在以上实施例所揭露的照明系统中,激发光束可集中入射于一处,如此一来,针对激发光束所产生的热所设计的散热模块,可简化散热模块的设计,还可提高散热模块的设计弹性。此外,照明系统的光路设计可以被简化及增加弹性,进而有利于量产投影机。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所揭露的照明系统中,至少94%的激发光束可被充分利用,因而可提升照明光束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投影光束的光学品质。另外,在以上实施例所揭露的照明系统中,因绝大部分的激发光束可被充分利用,故无效光的比例可低于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去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而摘要部分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于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