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学影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1202发布日期:2018-11-16 22:4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影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医学影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它包含以下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前者是指图像行成的过程,包括对成像机理、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分析等问题的研究;后者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处理,其目的是或者是使原来不够清晰的图像复原,或者是为了突出图像中的某些特征信息,或者是对图像做模式分类等等。

目前,医学影像最为广泛的是X光、核磁共振以及CT技术,考虑到保存时间以及快速呈像,因此目前多使用胶片作为图像载体,在诊断病情观察胶片的时候,需要将投影片放置在检查装置上,用光线照射胶片,产生可供人眼识别的清晰图像,但是传统的医学影像检查装置亮度难以调节,而且在固定胶片的时候使用金属弹性片,容易损坏胶片,不仅如此,使用顶部的弹性片难以将胶片固定在任意位置,不便于观察。

为此,专利号为CN201720425467.X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医学影像的检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左端设有光源,光源左侧设有亮度调节机构,亮度调节机构左侧设有亚克力板,亚克力板左侧设有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下拉调节杆,遮光片以铰接固定框处为圆心逆时针转动,遮光片之间的空隙变小,阻挡光线穿过,上调调节杆,带动遮光片以铰接固定框处为圆心顺时针转动,遮光片之间的空隙变大,让更多光线通过,方便调节亮度,下压定位板,阻尼轮中的滑块在滑槽的压力作用下进入凹槽内,不对定位板施加力后,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凹槽与滑槽抵接,保证定位板固定在指定位置,能够将胶片固定在任意位置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光源位置固定,在调节位置时使较为死板,不利于医生检查时的操作。并且,由于调节杆只是调节一侧遮光片之间的空隙,在光源固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影像成像的效果,不利于医生在检查医疗时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医学影像检查的装置,使医生可以灵活的调节光源的位置,从而使成像效果更好,进而便于医生的治疗及判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医学影像的装置,包括壳体、光源,调光模块及固定部,所述光源设在壳体上侧右端,所述调光模块设在壳体上侧,且调光模块设在光源左侧,所述固定部设在壳体上侧,且固定部设在调光模块的左侧,所述固定部的右侧设有胶片保护板。

所述光源由发光部和伸缩部组成,所述发光部设在伸缩部上,所述伸缩部与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调光模块由固定框、遮光片及调节杆组成,所述调节杆平行于固定框并设在固定框中间,所述遮光片设置在调节杆两侧,且所述遮光片一侧与调节杆铰接,另一侧与固定框铰接。

所述调节杆底端铰接有一阻尼片,所述阻尼片底部面接触有一阻尼槽,所述阻尼槽为圆弧状。

所述固定部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与一阻尼轮面接触,所述阻尼轮与一定位板两端铰接,所述阻尼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一弹簧与凹槽底部连接。

所述滑槽内壁设有橡胶层,所述定位板与胶片保护板接触一侧设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容易调节光线的亮度,从而能够得到较为清晰可供人眼识别的图像;并且,本实用新型胶片保护板上橡胶层的设置,减少了胶片损坏损坏的可能,而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胶片固定在固定部上的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阻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阻尼轮与滑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医学影像的装置,包括壳体1、光源2,调光模块3及固定部4,所述光源2设在壳体1上侧右端,所述调光模块3设在壳体1上侧,且调光模块3设在光源2左侧,所述固定部4设在壳体1上侧,且固定部4设在调光模块3的左侧,所述固定部4的右侧设有胶片保护板5。

所述光源2由发光部6和伸缩部7组成,所述发光部6设在伸缩部7上,所述伸缩部7与壳体1固定连接;将发光部6设在伸缩部7上,主要是方便于医生在医疗检查时能够灵活调节光源2的高度,进而调节适合的光照亮度,使医疗操作更加灵活;将伸缩部7与壳体1固定连接,主要是保证发光部6与伸缩部7更加稳固,便于操作。

所述调光模块3由固定框8、遮光片9及调节杆10组成,所述调节杆10平行于固定框8并设在固定框8中间,所述遮光片9设置在调节杆10两侧,且所述遮光片9一侧与调节杆10铰接,另一侧与固定框8铰接;将遮光片9的数量设为两片,将调节杆10平行于固定框8并设在固定框8中间,并将两所述遮光片9一侧均分别与调节杆10铰接,主要是方便于通过调节杆10能够调节遮光片9之间的间隙大小。由于调节杆10设置在固定框8中间,且调节杆10平行于固定框8,所以,在调节过程中,能够同时调节调节杆10两侧遮光片9的间隙大小,使亮度调整更加适合,也是操作更加简便。

所述调节杆10底端铰接有一阻尼片11,所述阻尼片11底部面接触有一阻尼槽12,所述阻尼槽12为圆弧状;阻尼片11与阻尼槽12的设置,目的是让阻尼片11产生摩擦力,防止调节杆10滑动,从而方便于调节亮度。

所述固定部4设有一滑槽13,所述滑槽13与一阻尼轮14面接触,所述阻尼轮14与一定位板15两端铰接,所述阻尼轮14设有凹槽16,所述凹槽16内设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通过一弹簧18与凹槽16底部连接;在实际应用时,下压定位板15,阻尼轮14中的滑块17在滑槽13的压力作用下进入凹槽16内,当不对定位板15施加力,滑块17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凹槽16与滑槽13抵接,从而保证定位板15固定在指定位置,从而能够将胶片固定在固定部4任意位置上。

所述滑槽13内壁设有橡胶层,所述定位板15与胶片保护板5接触一侧设有橡胶层;橡胶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大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落;另外,定位板15与胶片保护板5接触一侧设有的橡胶层,还有防止胶片损坏的功能,进而减少故障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