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8280发布日期:2018-12-25 19:58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普及。而智能家居是通过传感器侦测到对应的人体红外光,然后经内部系统处理后,做出对应的应答动作,例如启动摄像头,警报器报警,灯光的自动亮灭等,从而起到更加方便的效果,使得人的生活更加舒适。而智能家居中,传感器是重要配件之一,其所收集的人体红外光的准确度,往往会影响着智能家居内部系统的判断以及发出的动作指令。

但是,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具有以下不足:传感器所使用的透镜,对于红外光所收集的效率不高,在于特定要的角度方向也不精准,因此使得智能家居在正常工作时,会因摄像头拍摄画面无法跟人体红外光的侦测匹配,而造成使用者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能够加强红外光的采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透镜,包括镜体,所述镜体设置有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正前方红外光的第一聚光区、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下前方的红外光的第二聚光区以及用于聚集所述镜体的正下方的红外光的第三聚光区;

所述第一聚光区包括两层聚光层,两层聚光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镜体的主轴的两侧;聚光层包括n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n个第一镜纹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每层聚光层包括5-7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

进一步的,第一镜纹的宽度为2-4mm,高度为2.5-4.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聚光区包括n+1个豆粒状的第二镜纹,n+1个第二镜纹并排设置。

更进一步的,第二镜纹的宽度为1-3mm,高度为2-4mm。

更进一步的,第二镜纹的数量为6-8个。

进一步的,第三聚光区包括n-3个豆粒状的第三镜纹,n-3个第三镜纹并排设置。

更进一步的,第三镜纹的宽度为2-4mm,高度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光区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减少外界干扰的过滤区。

进一步的,所述镜体的背部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的固定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镜体上设置有第一聚光区、第二聚光区和第三聚光区,用于聚集镜体前方至下方的红外光,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红外光收集效率,让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能拍摄画面能够跟人体红外光的侦测匹配,进而增加了使用者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1—镜体,2—固定柱,3—第一聚光区,4—第二聚光区,5—第三聚光区,6—过滤区,31—聚光层,311—第一镜纹,41—第二镜纹,51—第三镜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透镜,包括镜体1,所述镜体1设置有用于聚集所述镜体1的正前方红外光的第一聚光区3、用于聚集所述镜体1的下前方的红外光的第二聚光区4以及用于聚集所述镜体1的正下方的红外光的第三聚光区5。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镜体1为凸透镜,其直径为17.8mm,而正视图是一个直径为15mm的圆。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镜体1上设置有第一聚光区3、第二聚光区4和第三聚光区5,用于聚集镜体1前方至下方的红外光,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红外光收集效率。

具体的,所述第一聚光区3包括两层聚光层31,两层聚光层31设置在所述镜体1的主轴的两侧;聚光层31包括n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311,n个第一镜纹311并排设置。豆粒状的第一镜纹311,能够增加正前方的光线的聚集效率,从而使得聚集的红外能量更强,有利于让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家居产品,如摄像头或报警器等,能够侦测到更加远的距离。

具体的,每层聚光层31包括5-7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311,优选为每层聚光层31包括6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311,且6个豆粒状的第一镜纹311对称设置,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能够从正前方的左右两端聚集同样程度的红外线光,保证了红外能量的均匀性。

更具体的,第一镜纹311的宽度为2-4mm,优选为2.8-3.6mm;高度为2.5-4.5mm,优选为3.3-3.7mm。本尺寸是能够大效率获取红外光的最优参数值,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最大限度地聚集红外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光区4包括n+1个豆粒状的第二镜纹41,n+1个第二镜纹41并排设置;具体的,第二镜纹41的数量为6-8个,优选为7个。第二镜纹41用于更好地从各角度聚集外界的人体红外线光,从而让传感器通过充足的红外线光,获取到足够清晰的能量,从而既增加了能量,又借助能量的提高而使得整个智能产品,如摄像头或报警器等,能够在更远处也具备精准的侦测能力,从而不易产生误报;而把第二镜纹41的数量设置为7个,且7个第二镜纹41以中间处的第二镜纹41为核心,其余6个第二镜纹41镜像设置,是获取红外光能最优质的排列。

更进一步的,第二镜纹41的宽度为1-3mm,优选为1.5-2.5mm;高度为2-4mm,优选为2.8-3.3mm,使得第二聚光区4能够最大效率地获取本实用新型正前方的红外光,提升了红外光的聚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聚光区5包括n-3个豆粒状的第三镜纹51,n-3个第三镜纹51并排设置,优选为3个第三镜纹51。由于镜体1为透镜,因此镜体1的底部宽度也会变小,设置3个第三镜纹51,是能够最大效率获取红外线光的最优数量,能够把镜体1正下方的红外光线以最高的效率进行收集。

具体的,第三镜纹51的宽度为2-4mm,优选为2.7-3.3mm;高度为2-4mm,优选为2.8-3.2mm。上述尺寸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聚集正下方尺寸的最优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光区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减少外界干扰的过滤区6,具体为过滤区6不设置镜纹,从而减少过滤区6对于本实用新型上方的红外线光的收集,能够有利于避免因本实用新型上方光线变化过大而影响了与本实用新型配合的传感器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体1的背部设置有用于连接传感器的固定柱2,固定柱2的数量优选为3个,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摄像头时,能够与传感器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避免摄像头因受到碰撞而导致本实用新型与传感器解体。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两侧的第一镜纹211、第二镜纹41和第三镜纹51,均用于聚集两侧的红外光能量,即用以让本实用新型能够聚集更大角度的红外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进行本领域内惯用手段的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