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7275发布日期:2019-01-18 19:00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虚拟眼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



背景技术:

VR概念提出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自从上世纪60年代虚拟头盔问世以来,虚拟现实结合随着时代逐渐更加成熟,但是伴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VR眼镜逐步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从而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然而,不同使用者视力情况存在差别,现有的VR眼镜调焦功能比较固定和单一,缺乏自主调控操作性,从而导致不能保证每个使用者的视觉效果达到最佳。

专利号CN201720332871.2公开了一种可调焦距和瞳距的VR眼镜,该VR眼镜包括外壳、镜架、镜片、粗调滑块、焦距微调镜片套、瞳距调节装置;外壳顶端中心设置有开口,外壳下端开有2个圆形孔;焦距微调镜片套设置在镜架底端,瞳距调节装置设置在镜架上且顶端与粗调滑块连接,粗调滑块设置在镜架顶端,粗调滑块活动设置在开口中并与其相配合;镜片安装在焦距微调镜片套前端。这种设计只能进行粗浅的调节,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者可根据自身视力状况进行手动实时调焦的VR眼镜,解决现有VR眼镜调焦功能模式固化,不能据使用者自身的视力状况加以调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包括眼镜本体、头带以及眼镜本体上设置的手机安放槽;所述眼镜本体的水平向对称设置有两镜孔,眼镜本体包括框体和连接框体的延展部,所述头带通过卡固件固定于上述框体上,所述框体与手机安放槽间连接有延展带;所述延展部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转动设置于延展部外壁固定设置的轴承上,另一端转动设置于转动件上,所述延展部外壁与转动件间设置有止动件;所述转轴上还一体设置有蜗杆,延展部内还设有与蜗杆啮合的主蜗轮,所述主蜗轮的中部转动设置有主蜗轮轴,所述主涡轮轴固定设置于延展部外壁上;所述延展部内还设有与主涡轮啮合的副涡轮,所述副涡轮中部转动设置有副涡轮轴,所述副涡轮轴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连接副涡轮轴的转动杆和与转动杆铰接的固定杆;连接杆相对副涡轮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框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通过转动件转动转轴,从而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主蜗轮转动,主蜗轮转动时,与主蜗轮啮合的副涡轮同步转动,副涡轮带动副涡轮轴上固定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和固定杆又是铰接的,因此,副涡轮转动时带动固定杆前后拉动框体,从而能手动调节框体距手机放入槽的距离,得以调节使用者眼部和VR眼镜的焦距,使用者可根据个体视力情况作出焦距调整,服务面广,利于推广。

进一步,上述的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所述框体设置为弧形结构,弧形设置的框体更加符合人脸面部特征,提高了舒适性,同时,提高了镜孔深度及角度调整范围,从而可满足不同视力人群焦距调整需求。

进一步,上述的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所述框体的头带部上还固设有海绵体,提高了使用者佩戴舒适性。

进一步,上述的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所述延展部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散热孔,可发散VR体验时,手机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堆积于延展部内,提高了VR眼镜使用寿命。

进一步,上述的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所述延展部的两侧对称设有两组散热孔,两组散热孔可快速对手机发散的热量进行散出且散出比较均匀,降低了热量对VR体验的影响。

进一步,上述的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所述连接杆与框体间还设置有弹簧,弹簧可缓冲框体与连接杆间的作用力,从而保证框体在调节位置时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延展部内部转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眼镜本体1、头带2、手机安放槽3、框体4、止动件5、轴承6、转轴7、主蜗轮轴8、蜗杆9、主蜗轮10、海绵体11、延展部12、散热孔13、副涡轮14、连接杆15、弹簧16、副涡轮轴17、转动件18、延展带19、竖向固定带21、水平固定带22、、镜孔41、固定杆151、转动杆152。

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所示:

一种手动调焦VR眼镜,由眼镜本体1、头带2以及眼镜本体1上设置的手机安放槽3组成;眼镜本体1的水平向对称设置有两镜孔,眼镜本体1包括框体4和连接框体4的延展部12,头带2固定于上述框体4上,框体4与手机安放槽3间连接有延展带19;延展部12内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一端转动设置于延展部12外壁固定设置的轴承6上,另一端转动设置于转动件18上,延展部12外壁与转动件18间设置有止动件5;转轴7上还一体设置有蜗杆9,延展部12内还设有与蜗杆9啮合的主蜗轮10,主蜗轮10的中部转动设置有主蜗轮轴8,主涡轮轴8固定设置于延展部12外壁上;延展部12内还设有与主涡轮10啮合的副涡轮14,副涡轮14中部转动设置有副涡轮轴17,副涡轮轴17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包括固定连接副涡轮14轴17的转动杆152和与转动杆152铰接的固定杆151;连接杆15相对副涡轮14轴1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框体4上。

该方案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VR体验时,将手机固定于手机安放槽3内,使用者戴好头带2。

2、转动延展部12上的转动件18,转轴7在轴承6上转动,转轴7上的蜗杆9带动主蜗轮10转动,主蜗轮10转动时带动副蜗轮14转动,副蜗轮轴17带动与其连接的转动杆152转动,转动杆152与固定杆151铰接,从而副涡轮14转动时带动固定杆151前后拉动框体4,从而实现连接杆15的收缩。

3、固定杆151伸缩的同时,对个体焦距数据进行了调节,从而使用者可根据自身视力状况实时进行焦距调节,自主调控操作性极大程度的获得了提高。

更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框设置为弧形,弧形设置的框体4更符合人面部特征,提高了舒适性,同时,提高了镜孔深度及角度调整范围,从而可满足不同视力人群焦距调整需求;头带2由固定于框体4两侧的水平固定带22及一端固定于框体4另一端固定于水平固定带22中部的竖向固定带21组成;框体4上还固设有海绵体11,提高了使用者佩戴舒适性;延展部12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散热孔13,可发散VR体验时,手机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堆积于延展部12内,提高了VR眼镜使用寿命;延展部12两侧对称设有两组散热孔13,两组散热孔13可快速对手机发散的热量进行散出且散出比较均匀,降低了热量对VR体验的影响;连接杆15与框体4间还设置有弹簧16,弹簧16可缓冲框体4与连接杆15间的作用力,从而保证框体4在调节位置时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情况。

本方案结构设计简单、利用机械传动调节进行框体4实际距安放槽距离的调节,使用者可依据个体数据进行焦距调节,使用者可根据个体视力情况作出焦距调整,使用方便,服务面广,更加利于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