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和红外滤光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1570发布日期:2019-02-19 18:40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和红外滤光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滤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和红外滤光条。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红外滤光条的装配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红外滤光条与型材前框采用螺丝固定,该装配方式,需采用多颗进行组装固定,导致装配效益低下,另外,加工过多的螺丝孔,易导致红外滤光条变形,或损失红外滤光条的透光面,装配精度不易把握,过多的外露螺丝影响产品的美观;二是红外滤光条与型材前框采用扣合连接,若红外滤光条与型材前框之间的扣合部位为间歇配合,则组装后红外滤光条与型材前框之间因存在间隙,易松动,产品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机震;若红外滤光条与型材前框之间的扣合部位采用全过盈配合,则滤光条组装时摩擦力较大,不易操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不易拆卸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和红外滤光条,以解决现有红外滤光产品中的红外滤光条因装配结构,导致外观不够美观,易产生机震,以及装配精度难以控制,从而影响后续维修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包括型材以及与所述型材相互配合安装的红外滤光条;所述型材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红外滤光条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安装连接;所述红外滤光条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热压点,所述热压点和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相互抵接,所述红外滤光条通过所述热压点与所述型材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置,第一安装部为凹型的导槽,第二安装部为凸起状的卡扣,所述红外滤光条与所述导槽相对应的侧边卡接于导槽内,所述红外滤光条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侧边顶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压点的数量为若干,若干热压点均匀、间隔地分布于与导槽相对应的侧边边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型材还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上安装有红外滤光灯,所述红外滤光灯所发射的光透过所述红外滤光条照射到型材之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型材为U型、H型、或半圆弧型,以及所述型材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于U型铝型材的U型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于U型铝型材的两臂顶端。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红外滤光条,所述红外滤光条与对应的型材的第一安装部及/或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安装;所述红外滤光条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热压点;其中,所述热压点与所述型材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抵接,以使得所述热压点与所述型材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通过包括型材以及与所述型材相互配合安装的红外滤光条;所述型材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红外滤光条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安装连接;所述红外滤光条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热压点,所述热压点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抵接,所述红外滤光条通过所述热压点与所述型材过盈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通过热压点位置与型材轻微过盈配合,使得红外滤光条在型材中无法攒动,且装配效率高,外形美观,产品的后续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红外滤光条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型铝型材,11、卡扣,12、导槽,2、红外滤光条,21、卡槽,22、热压点,3、红外发光灯。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解决现有红外滤光产品中的红外滤光条因装配结构,导致外观不够美观,易产生机震,以及装配精度难以控制,从而影响后续维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包括型材以及与型材相互配合安装的红外滤光条;型材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红外滤光条分别与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安装连接;红外滤光条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热压点,热压点与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相互抵接,红外滤光条通过热压点与型材过盈配合,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形成用于安装红外滤光条的型材前框,采用热压技术处理的红外滤光条,其仅局部与型材前框过盈配合,既解决了松动问题,又利于生产组装,且外形美观,便于后续的拆装维护等操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红外滤光条,红外滤光条与对应的型材的第一安装部及/或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安装;红外滤光条至少一侧边缘设置有热压点;其中,热压点与型材的第一安装部及/或第二安装部相互抵接,以使得热压点与型材过盈配合。

具体实施中,型材还设置有第三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上安装有红外滤光灯,红外滤光灯所发射的光透过红外滤光条照射到型材之外。

具体实施中,第三安装部设置于U型铝型材的U型槽中,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于U型铝型材的两臂顶端。

具体实施中,型材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例如,型材为U型铝型材。此外,还可以是其它形状或材质的型材产品,如H型、半圆弧形、合金材质等,所有种类的型材前端开口处作为型材前框,用于安装红外滤条,且红外滤光条通过热压点与型材过盈配合,从而实现便于安装、维护的扣合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红外滤光条上用于卡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两条侧边的边缘上均设有热压点,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为开口相对的导槽,红外滤光条的两条侧边均通过热压点卡接入对应的导槽中,卡接部位采用过盈配合,已达到安装稳定,不易松动的目的。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下面以U型铝型材为例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红外滤光条装配结构包括U型铝型材1以及与U型铝型材1相互配合安装的红外滤光条2;U型铝型材1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红外滤光条2分别与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安装连接;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置,第一安装部为凹型的导槽12,第二安装部为凸起状的卡扣11,红外滤光条2与导槽12相对应的侧边卡接于导槽12内,红外滤光条2与卡扣11相对应的侧边顶部设置有卡槽21,卡扣11卡接于卡槽21内。

优选地,为了使得红外滤光条2与U型铝型材1之间更好地过盈配合,且方便安装,拆卸,热压点22的数量为大于一个,热压点22均匀、间隔地分布于与导槽12相对应的侧边边沿上,可根据具体需求合理布置热压点22的具体位置以及热压点22的具体数量,以保证红外滤光条2能方便的扣合到U型铝型材1上,且不能出现松动。安装时,将红外滤光条2上设有加热压点22的插入导槽12内,然后将红外滤光条2向U型铝型材1的开口方向往下按,将卡扣11卡接入卡槽21内,以使红外滤光条2扣合在U型铝型材1上;拆卸时,用来将红外滤光条2向U型铝型材1的开口方向往外扳按,使卡槽21与卡扣11脱离,即可将红外滤光条2与U型铝型材1分离。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