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010发布日期:2019-02-22 22:4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连接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



背景技术:

光纤活动连接器,俗称活接头,一般称为光纤连接器,是用于连接两根光纤或光缆形成连续光通路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无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光纤传输线路、光纤配线架和光纤测试仪器、仪表中,是目前使用数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

分支型光缆的光缆接头如FC结构,该光缆接头设置有一个螺纹套,当光缆接头插接到外部设备的插接套后只能通过螺纹套进行旋接来实现固定,虽然螺纹旋接的结构非常牢固,但是操作非常麻烦。另外光缆接头中的插接头在不使用的时候一般都是直接裸露在外界,因此容易受到撞击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防止插接头受到撞击而损坏,又要使插接头连接更加方便。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用于与外部设备的插接套配合插接,所述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包括接头本体、光缆线、螺母、卡接套和滑动套;所述接头本体的轴向一端设置有一个插接头,所述插接头插接在接头本体内并与光缆线连接,所述接头本体与光缆线之间的连接处套接有护套;所述螺母、卡接套和滑动套依次轴向套接在接头本体上,其中卡接套和滑动套沿接头本体滑动,所述螺母相对接头本体轴向旋转,所述卡接套靠近插接头的方向设置有一个圆锥孔,靠近卡接套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环形均布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套轴向一侧与螺母接触,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插接在滑动孔内的滑动杆和弹簧,所述弹簧用于卡接套朝插接头方向复位移动,所述圆锥孔与接头本体之间形成卡接插接套的间隔,所述圆锥孔用于收纳整个插接头或者通过圆锥孔的斜面卡紧插接套。

上述的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中,所述卡接套的材质为塑料。

上述的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中,所述滑动孔、滑动杆和弹簧的数量均有4个。

上述的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中,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滑动孔的底面和滑动杆。

上述的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中,所述接头本体一端设置有拔插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光缆接头不使用的时候,所述卡接套直接通过弹簧移动到插接头处并将插接头收纳在卡接套内,这样可以防止插接头被外物撞击而损坏。当插接头插接到设备的插接套后,通过螺母旋转带动滑动套和卡接套移动,从而使圆锥孔的斜面卡紧插接套,因此完成与插接套的连接,而且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为接头本体、2为光缆线、3为螺母、4为插接套、5为螺母、6为护套、7为卡接套、8为滑动套、9为圆锥孔、10为滑动孔、11为滑动杆、12为弹簧、13为拔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直插接头的分支型光缆,用于与外部设备的插接套4配合插接,包括接头本体1、光缆线2、螺母3、卡接套7和滑动套8;所述接头本体1的轴向一端设置有一个插接头5,所述插接头5插接在接头本体1内并与光缆线2连接,所述接头本体1与光缆线2之间的连接处套接有护套6;所述螺母3、卡接套7和滑动套8依次轴向套接在接头本体1上,其中卡接套7和滑动套8沿接头本体滑动,所述螺母3相对接头本体轴向旋转,所述卡接套7靠近插接头5的方向设置有一个圆锥孔9,靠近卡接套7方向设置有4个环形均布的滑动孔10,所述滑动套8轴向一侧与螺母3接触,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插接在滑动孔10内的滑动杆11和弹簧12,所述弹簧12用于卡接套7朝插接头5方向复位移动,所述圆锥孔9与接头本体1之间形成卡接插接套4的间隔,所述圆锥孔9用于收纳整个插接头5或者通过圆锥孔9的斜面卡紧插接套。

当光缆接头不使用的时候,所述卡接套7直接通过弹簧12移动到插接头5处并将插接头5收纳在卡接套7的圆锥孔9内,这样可以防止插接头被外物撞击而损坏。

当插接头5插接到设备的插接套4后,所述插接套4插接在圆锥孔9与接头本体1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卡接套7的圆锥孔9接触后插接套4后开始后移并与滑动套8接触,直到滑动套8被螺母3顶住,然后通过螺母3旋转,带动滑动套8和插接套4朝插接套方向移动,然后通过圆锥孔9的斜面卡紧插接套4,因此完成与插接套的连接,故无需传统的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操作非常方便。

上述的卡接套7的材质为塑料。上述的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滑动孔10的底面和滑动杆11。所述接头本体1一端设置有拔插部1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