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模块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5735发布日期:2019-06-26 00:4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模块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互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模块盒。



背景技术: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已公开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107167887A,专利名称:一种通配光纤分支模块的极性管理方法,申请日:20170915,其公开了一种通配光纤分支模块的极性管理方法,将多芯光缆分支跳线的扇入端与多芯连接器相连,将多芯光缆分支跳线扇出端的分开的单芯连接器分别与双芯连接器适配器相连,对所述多芯光缆分支跳线扇出端分开的单芯连接器的走线按如下方式进行极性规划,以实现光纤通信系统光路输入输出端口一致:所述多芯光缆分支跳线扇出端分开的单芯连接器的线序极性特征为50%平行50%交叉,并且双芯连接器双工适配器面板上相邻的两个双工端口相邻顺序排列,其中所述双芯连接器双工适配器面板上双工端口的数量为所述多芯光缆分支跳线扇出端分开的单芯连接器数量的一半。本发明实现了光纤分支模块的极性翻转通用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的光缆模块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模块盒,包括顶盖1,底盖2,松套管 4,分路器5,限位板6;

所述底盖2还包括输出孔23,输入孔24;所述输出孔23与输入孔24均设置在所述底盖2的一侧面;

所述底盖2还包括下固定件21,下凹槽22;所述下凹槽22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的侧面垂直的侧面;所述下凹槽22设置不少于2个;所述下固定件21设置在所述下凹槽22的凹槽内;所述下固定件21设置在所述底盖2靠近所述顶盖1的边缘;

所述顶盖1还包括上固定件11,上凹槽12;所述上固定件11和所述上凹槽12分别与所述下固定件21和所述下凹槽22一一对应;

所述松套管4设置不少于2根;所述松套管4分别穿过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

所述分路器5的两端分别连接自所述输出孔23穿过的所述松套管4和自所述输入孔24穿过的所述松套管4;

所述限位板6设置有2个;2个所述限位板6对称设置在所述分路器5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输出孔23设置有1个;所述输入孔24设置有16 个;16个所述输入孔24与所述输出孔23呈一排依次排列。

优选的,所述下凹槽22设置有4个;4个所述下凹槽22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盖2的两侧面。

对称设置的所述凹槽和固定件可以保证顶盖1和底盖2的固定更加牢固。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头3;所述连接头3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头3设置在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上;每个所述连接头3分别与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顶盖1和底盖2的材料为PPO材质。

优选的,所述分路器5的靠近穿过所述输入孔24的所述松套管 4的一端半径大于靠近穿过所述输出孔23的所述松套管4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顶盖1与所述底盖2配合形成的壳体尺寸为 100x80x10mm。

顶盖1和底盖2通固定件固定连接形成模块盒;松套管4,分路器5,限位板6设置在所述底盖1和底盖2形成的模块盒腔内。松套管4的拉力测试数据均大于60N符合要求。限位板6用于固定分路器 5。分路器5可使松套管4的弯曲半径大于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光缆模块盒的体积变小,故而不会占用交接箱较大空间;同时,模块盒尺寸改小后,有利于公司的原材料成本控制;降低了模块盒自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顶盖,11.上固定件,12.上凹槽;

2.底盖,21.下固定件,22.下凹槽,23.输出孔,24.输入孔;

3.连接头;4.松套管;5.分路器;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模块盒,包括顶盖1,底盖2,松套管 4,分路器5,限位板6;

所述底盖2还包括输出孔23,输入孔24;所述输出孔23与输入孔24均设置在所述底盖2的一侧面;

所述底盖2还包括下固定件21,下凹槽22;所述下凹槽22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的侧面垂直的侧面;所述下凹槽22设置不少于2个;所述下固定件21设置在所述下凹槽22的凹槽内;所述下固定件21设置在所述底盖2靠近所述顶盖1的边缘;

所述顶盖1还包括上固定件11,上凹槽12;所述上固定件11和所述上凹槽12分别与所述下固定件21和所述下凹槽22一一对应;

所述松套管4设置不少于2根;所述松套管4分别穿过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

所述分路器5的两端分别连接自所述输出孔23穿过的所述松套管4和自所述输入孔24穿过的所述松套管4;

所述限位板6设置有2个;2个所述限位板6对称设置在所述分路器5的两侧。

顶盖1和底盖2通固定件固定连接形成模块盒;松套管4,分路器5,限位板6设置在所述底盖1和底盖2形成的模块盒腔内。松套管4的拉力测试数据均大于60N符合要求。限位板6用于固定分路器 5。分路器5可使松套管4的弯曲半径大于3cm。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输出孔23设置有1个;所述输入孔24 设置有16个;16个所述输入孔24与所述输出孔23呈一排依次排列。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下凹槽22设置有4个;4个所述下凹槽22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盖2的两侧面。

对称设置的所述凹槽和固定件可以保证顶盖1和底盖2的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连接头3;所述连接头3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头3设置在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上;每个所述连接头 3分别与所述输出孔23和输入孔24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顶盖1和底盖2的材料为PPO材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分路器5的靠近穿过所述输入孔24的所述松套管4的一端半径大于靠近穿过所述输出孔23的所述松套管 4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顶盖1与所述底盖2配合形成的壳体尺寸为100x80x10mm。

传统的1x16PLC分路器模块盒,外形尺寸为120x80x18mm,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块盒体积小。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