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光学压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227发布日期:2019-02-15 20:4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光学压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光学压叉。广泛适用于光学物理试验中,如用于光学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光学器件的稳定固定。



背景技术:

光学压叉是光学实验中常用到的一种固定夹具。其主要功能是将光学支柱通过夹持固定于光学平板上,将螺丝钉穿过光学压叉拧到光学平板的螺丝孔中,通过挤压光学压叉使得光学支柱固定于光学平板上。

现有光学压叉设计比较复杂,加工难度大且夹持效果较差,本发明采用新的设计方案,通过特殊的设计,加工简单,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同时它能保证对光学支柱的良好夹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光学压叉。降低光学压叉的加工难度,并提高光学压叉对光学支柱的夹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的光学压叉,包括固定部,固定部一端设置有半环形压头,半环形压头的顶面为半环形顶平面,半环形压头的底面的两端为第一支柱接触面和第二支柱接触面,半环形压头的底面除第一支柱接触面和第二支柱接触面以外的部分为部分环面,第一支柱接触面和第二支柱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部分环面朝半环形压头的顶面倾斜设定夹角。

如上所述的第一支柱接触面的中心和第二支柱接触面的中心的连线通过半环形压头的圆心。

如上所述的固定部上开设有腰形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成本。

2、降低光学压叉的加工难度,提高光学支柱的夹持稳定度,进而提高光学实验的光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半环形压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形状(紧凑型部分包围方式)。

图中:1-固定部;2-半环形压头;3-第一支柱接触面;4-第二支柱接触面;5-部分环面;6-腰形固定孔;7-支撑面;8-固定螺栓;9-光学支柱;10-底部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的光学压叉,包括固定部1,固定部1一端设置有半环形压头2,半环形压头2的顶面为半环形顶平面,半环形压头2的底面的两端为第一支柱接触面3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半环形压头2的底面除第一支柱接触面3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以外的部分为部分环面5,第一支柱接触面3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位于同一平面上,部分环面5朝半环形压头2的顶面倾斜设定夹角。

第一支柱接触面3的中心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的中心的连线通过半环形压头2的圆心。

固定部1上开设有腰形固定孔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半环形压头2压设在光学支柱9的底部压环10上,固定螺栓8穿过腰形固定孔6固定在光学平台上,从而将固定部1固定在光学平台上,进而将半环形压头2压紧在光学支柱9的底部压环10上,半环形压头2与底部压环10接触的部分为第一支柱接触面3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由于部分环面5相对于第一支柱接触面3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所在的平面朝半环形压头2的顶面倾斜设定夹角(设定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设定夹角优选大于30度且小于60度),且部分环面5与第一支柱接触面3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所在的平面呈钝角,部分环面5与底部压环10之间留有间隙,第一支柱接触面3和第二支柱接触面4的连线通过半环形压头2的圆心,使得加载在底部压环10上的作用力对称设置在底部压环10两侧,使得受力更加均匀稳固,部分环面5的弧度小于半环面的弧度且为倾斜平面,方便加工。

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适用性和原理的情况下本产品还可以作出适当的改进与完善,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