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902发布日期:2019-03-30 08:5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VR眼镜结构。



背景技术:

AR眼镜是近年来兴起的电子产品,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令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现有的AR眼镜,多是设置了显示输出组件和承载所述显示输出组件的框架,而后将框架通过柔性带等辅助部件固定于头部,再通过显示输出组件来输出显示内容。

可以想见,此种通过柔性带等辅助部件将VR眼镜固定于头部的结构令使用者佩戴甚为不便,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VR眼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包括眼镜本体,所述眼镜本体包括U型框架和结合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上的显示输出组件;

还包括U型挂架,所述U型挂架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的内侧,且所述U型挂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框架的两端通过枢轴枢接;

在所述U型挂架的两端部分别向内部凸伸设置有声音输出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中,所述U型挂架与所述U型框架的枢接处设置有定位卡设装置;

当所述U型挂架与所述U型框架相对转动至预定夹角后,所述定位卡设装置将所述U型挂架与所述U型框架相对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中,所述定位卡设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的端部的内侧的多条定位沟槽,且所述各定位沟槽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枢轴的外围;

还包括突出于所述U型挂架的端部的外侧面的弹性卡柱,所述弹性卡柱的前端卡设于所述定位沟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中,所述定位卡设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的端部的内侧的多条定位沟槽,且所述各定位沟槽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枢轴的外围;

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枢轴上、且位于所述U型挂架的端部的外侧面的卡盘,所述卡盘上设置有凸点;

在所述卡盘与所述U型挂架的端部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顶推弹簧,所述顶推弹簧顶推所述卡盘,以令所述凸点卡设于所述定位沟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中,所述U型挂架包括位于两端部的枢接连接部,所述枢接连接部通过所述枢轴与所述U型框架的端部枢接;

所述声音输出组件设置于所述枢转连接部的内侧;

还包括位于两端部的枢接连接部之间的U型弯杆,所述U型弯杆的两端部分别可调节的插设于所述枢接连接部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中,所述U型弯杆的端部顺序设置多个卡设槽;

在所述枢接连接部开设有贯通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弹性卡设件;

当所述U型弯杆的端部在所述枢接连接部内插设至预定长度后,所述弹性卡设件卡进所述卡设槽而将所述U型弯杆与所述枢接连接部相对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中,所述弹性卡设件为突出于所述插孔内壁面的弹性卡柱,所述弹性卡柱的前端卡设于所述卡设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可以不借助辅助部件实现使用者的头部佩戴,真正的方便了使用者;而且,同时设置了声音输出组件,也提升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R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R眼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R眼镜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R眼镜的U型框架与U型挂架的枢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R眼镜的U型框架与U型挂架的又一枢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VR眼镜的U型弯杆与所述枢接连接部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VR眼镜,包括眼镜本体1,所述眼镜本体1具体包括U型框架11和结合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11上的显示输出组件12。所述U型框架11的作用在于支撑固定所述显示输出组件12,所述显示输出组件12则用来向使用者显示输出视频信息,其可借用现有的VR设备的显示输出功能元件来实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U型挂架2,所述U型挂架2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1的内侧,且所述U型挂架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框架1的两端111通过枢轴4枢接;在所述U型挂架2的两端部分别向内部凸伸设置有声音输出组件3。通过U型框架1与U型挂架2的枢接结构,可以呈现如图1、图2所示的状态或者如图3所示的状态,当处于如图1、图2所示的状态时,所述U型挂架2可挂设于使用者的头部,从而支撑住所述眼镜本体1,不必再使用如现有技术中的柔性带等部件来固定眼镜本体1,从而简化结构、方便使用者操作,同时,还可实现在同一VR眼镜上的声音输出。或者,当处于如图3所示的状态时,可方便的将VR眼镜进行收纳。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还在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的枢接处设置有定位卡设装置;当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相对转动至预定夹角后,所述定位卡设装置将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相对定位。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卡设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1的端部111的内侧的多条定位沟槽121,且所述各定位沟槽121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枢轴4的外围;还包括突出于所述U型挂架2的端部的外侧面的弹性卡柱211,所述弹性卡柱211的前端卡设于所述定位沟槽121内。由于所述弹性卡柱211具有回缩弹性,因此,不会影响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的相对转动;在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相对转动至适合的角度时,所述弹性卡柱211则可伸出而抵顶卡设于所述定位沟槽121内,实现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的相对定位。

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卡设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U型框架1的端部111的内侧的多条定位沟槽121,且所述各定位沟槽121沿圆周方向均布于所述枢轴4的外围;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枢轴4上、且位于所述U型挂架2的端部的外侧面的卡盘231,所述卡盘231上设置有凸点232。在所述卡盘231与所述U型挂架2的端部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顶推弹簧233,所述顶推弹簧233顶推所述卡盘231,以令所述凸点232卡设于所述定位沟槽121内。由于所述顶推弹簧233具有回缩弹性,因此,不会影响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的相对转动;在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相对转动至适合的角度时,所述顶推弹簧233顶推所述卡盘231而令凸点232卡设于所述定位沟槽121内,实现所述U型挂架2与所述U型框架1的相对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如图6所示,还将U型挂架2设置为大小可调节的结构,即所述U型挂架2包括位于两端部的枢接连接部221,所述枢接连接部221通过所述枢轴4与所述U型框架1的端部111枢接;所述声音输出组件3则设置于所述枢转连接部221的内侧(即朝向使用者耳朵的方向)。还包括位于两端部的枢接连接部221之间的U型弯杆21,所述U型弯杆21的两端部210分别可调节的插设于所述枢接连接部221内。

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所述U型弯杆21的端部210顺序设置多个卡设槽215;在所述枢接连接部221开设有贯通的插孔216,所述插孔216内设置有弹性卡设件217。当所述U型弯杆21的端部210在所述枢接连接部221内插设至预定长度后,所述弹性卡设件217卡进所述卡设槽215而将所述U型弯杆21与所述枢接连接部221相对定位。在实际设置时,所述弹性卡设件217可为突出于所述插孔216内壁面的弹性卡柱,所述弹性卡柱的前端卡设于所述卡设槽215内。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