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条夹具、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3399发布日期:2019-03-19 22:0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条夹具、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条夹具、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灯条的固定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螺钉将灯条锁紧在背板上。以55寸背光模组为例,一般需要设置五排灯条,每排灯条包括两根灯条的形式平铺在背板上。每根灯条上需要设置有6个螺孔,通过60个螺钉将反射片和灯条一起固定在背板上。另外一种固定方式是用胶水将灯条粘在背板上,通过高温热固化。

采用第一种固定方式时,前期打样测试及安装比较麻烦,65寸的大尺寸模组需要设置近百颗螺钉,每次拆装耗时太久。若减少螺钉的使用,局部反射片容易翘起,影响显示效果。而且螺孔也会影响背板背面的美观效果。

采用第二种方固定方式时,由于胶水成本、热固化机器成本以及固化时间成本累较高,而且由于胶水不可逆性,一旦粘上去之后便很难拆除,暴力拆除会造成灯条板弯折、残胶粘附背板、划伤背板等问题,这对灯条试产返工极为不便。

因此,亟需一种拆装方便的灯条夹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灯条夹具,以简化灯条的拆装过程。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灯条夹具,包括:

第一固定座;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及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连杆,每组所述连杆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转动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相对设置的两组连杆中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灯条的夹持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灯条的边缘。

其中,所述转动部包括:

转向臂,所述转向臂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杆;及

转杆,所述转杆与所述转向臂固定。

其中,所述灯条夹具还包括:

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固定边框以及活动边框,所述固定边框与所述活动边框围设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紧所述灯条,所述定位座能够被夹持于所述夹持空间内。

其中,所述活动边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活动边框上凸设有转轴,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

其中,所述转动部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连杆组件。

其中,所述灯条夹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动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滑座,所述滑座上设置有滑槽;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穿设与所述滑槽内,并能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抵接;及

插销,所述驱动杆伸出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插销与所述定位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中灯条拆卸方便,有利于降低成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灯条,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灯条夹具,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灯条能够夹持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中灯条拆卸方便,有利于降低成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条夹具、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该灯条夹具设置有连杆组件,连杆组件中两个第二连杆可以靠拢以夹紧灯条或远离以松开灯条,代替现有技术中螺钉固定或胶粘接固定,方便灯条拆装,且效率高,成本低。连杆组件夹紧或松开灯条可以通过转动转动部实现,操作简单、快捷,大大简化了灯条的拆装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与灯条夹具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与灯条夹具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与灯条夹具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与灯条夹具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座、连杆组件和第二固定座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座、连杆组件和第二固定座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座、连杆组件和第二固定座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座、连杆组件和第二固定座装配后连杆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条和定位座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条和定位座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条、定位座和连杆组件装配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图3所示的灯条夹具在连杆组件处于夹紧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灯条夹具在连杆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

1、背板;2、灯条;21、基板;22、灯珠;23、透镜;

3、灯条夹具;31、第一固定座;321、转杆;322、转向臂;331、第一连杆;332、第二连杆;3321、凹槽;34、第二固定座;35、定位座;351、底板;352、固定边框;353、活动边框;36、驱动组件;361、滑座;3611、滑槽;3612、限位部;362、驱动杆;3621、抵接部;363、弹簧;364、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电视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和后壳,后壳扣设在显示模组的背面,后壳与显示模组之间用于容纳控制板等电子器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安装于背光模组的正面,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供应充足亮度以及分布均匀的光源,以使显示面板上能够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源、中框、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扩散板、光学膜片和中框依次叠放在背板上,并与背板固定,光源设置于背板上,且位于扩散板和背板之间,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的作用下形成高亮度且均匀的面光源,以便供显示面板使用。其中,光源可以为灯条。

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光源的设置位置,使得背光模组中需要使用的灯条根数较多,多根灯条平行排布在背板上。现有技术中,灯条采用螺钉或胶固定在背板上,前者使用的螺钉数量较多,拆卸效率低且成本高;后者需要增加胶以及固化设备成本,不仅提高了成本,且灯条的拆卸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条夹具3,通过连杆组件夹紧或松开灯条2,灯条2的拆卸方便、快捷。

如图3和图4所示,灯条夹具3包括第一固定座31、连杆组件、转动部、固定座及驱动组件36。第一固定座31可以通过卡接、胶或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背板1上,转动部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座31上,并连接有连杆组件,通过转动转动部,可以带动连杆组件运动,从而夹紧或松开灯条2。

该灯条夹具3设置有连杆组件,连杆组件中可以靠拢以夹紧灯条2或远离以松开灯条2,代替现有技术中螺钉固定或胶粘接固定,方便灯条2拆装,且效率高,成本低。连杆组件夹紧或松开灯条2可以通过转动转动部实现,操作简单、快捷,大大简化了灯条2的拆装过程。

具体地,如图5所示,转动部包括转杆321及转向臂322,转向臂322与转杆321固定连接,转杆321可以通过连接轴与第一固定座31转动连接。连杆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连杆,每组连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32,第一连杆331一端与转向臂32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32连接,第二连杆33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34,第二固定座34可以通过卡接、胶或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背板1上。通过第一固定座31和第二固定座34将灯条夹具3固定在背板1上。

连杆组件中相对设置的两组连杆分别与转向臂322的两端转动连接,使得转向臂322、两组连杆形成一端开口的三边矩形框,矩形框即为用于夹持灯条2的夹持空间。当两组连杆中的两个第二连杆332平行(即图5所示状态)时,矩形框与灯条2的大小相适配,使得灯条2夹紧固定在两个第二连杆332之间。

为方便两个第二连杆332夹紧灯条2,如图6所示,第二连杆332朝向灯条2的一侧侧壁上还设置有凹槽3321,凹槽3321用于容纳灯条2中基板21的边缘,从而提高对灯条2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凹槽3321设置于第二连杆332的自由端,且贯穿第二连杆332的自由端,方便灯条2的基板21由自由端的一侧伸入到凹槽3321内,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如图7和图8所示,当需要拆卸灯条2时,向图7和图8中箭头所指方向转动转杆321,转杆321通过转向臂322带动,由于转动部及第二连杆3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座31和第二固定座34,使得灯条夹具3相对背板1的位置固定,连杆组件将会在转向臂322的带动下转动,使得相对的两个第二连杆332的自由端相互远离,从而松开灯条2,以便将灯条2拆下。

由于第二转杆321的转动中心为第二固定座34,相对的两个第二连杆332之间的距离在靠近第一连杆331的区域内相应减小,为避免灯条2伸入该区域内导致第二连杆332无法在转向臂322的驱动下转动,凹槽3321的长度不大于自由端与第二固定座34之间的距离。

由于背板1上设置有多根灯条2,同一排可以包括两根以上的灯条2,为减少需要使用的灯条夹具3的数量,第一固定座31上可以设置有两个转向臂322,两个转向臂322可以与同一转杆321连接。每个转向臂322上均连接有一组连杆组件,每个连杆组件可以固定一根灯条2,提高每个灯条夹具3固定的灯条2数量。

为了更好的固定灯条2,灯条夹具3还包括定位座35,定位座35设置于每组连杆组件的两个第二转杆321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内。

如图9和10所示,灯条2包括基板21以及沿基板21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灯珠22,灯珠22上可以罩设有透镜23。灯珠22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23后可以调整为合适的出射角度,以便扩大背光模组形成的面光源的面积。

定位座35包括底板351以及设置在底板351上的固定边框352和活动边框353,固定边框352和活动边框353均为条形结构,固定边框352和条形边框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矩形框,矩形框用于夹持灯条2的基板21,底板351用于承载基板21。具体地,条形的固定边框352和活动边框353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槽,基板21的边缘能够卡入到卡槽内。基板21可以的边缘可以卡入卡槽内,从而将灯条2固定在定位座35上。

由于固定边框352和活动边框353组成的矩形框两端开口,灯条2的基板21可以通过矩形框的开口伸入到卡槽内,但此种方式不便装配。为此,本实施例中,活动边框353的一端与底板351转动连接,在需要拆装灯条2时,可以将活动边框353相对底板351转动打开,使得矩形框的一端开口变大,方便灯条2的拆装。具体地,活动边框353的底面凸设有转轴,底板351上设置有转动孔,转轴与转动孔转动配合。

如图11所示,灯条2装入定位座35内后,定位座35的边缘卡入凹槽3321内。定位座35的底面与第一固定座31、第二固定座34的底面平齐,三者抵接在背板1上,可以是背板1的受力均匀,避免背板1的局部位置翘起或凹陷,保证背板1的平整性。

本实施例中,定位座35的宽度小于灯条2上透镜23的宽度,定位座35位于透镜23的下方,避免定位座35影响背光模组的吸光率,同时也避免定位座35影响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装配。

继续如图11所示,灯条2中基板21的高度与连杆组件的高度基本一致,灯条2为高度增加约1mm,可以避免反射片凸起,保证反射片的平整性。本实施例中,定位座35的厚度可以较小,例如0.3mm左右,进一步降低对吸光率的影响。对反射片平整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灯条线,本实施例提供的灯条夹具3对灯条线走线方式不产生任何影响。

如图12所示,固定灯条2时,灯条2卡入定位座35内,定位座35被同一连杆组件中的两个第二连杆332夹紧固定。当需要拆卸灯条2时,如图13所示,转动转动部,使得同一连杆组件中的两个第二连杆332尽量打开较大角度,之后转动活动边框353打开定位座35,将灯条2取出。

本实施例中,活动边框353和固定边框352均沿灯条2长度方向设置,且转轴设置在远离第一固定座31的一端,可以增大活动边框353相对固定边框352的打开角度,方便灯条2取出和放入。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也设置在靠近第一固定座31的一端。

如图14所示,灯条夹具3还包括驱动组件36,驱动组件36与转动部的转杆321连接,用于驱动转杆321转动,从而使连杆组件夹紧或松开灯条2。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6包括滑座361及驱动杆362,滑座361固定在背板1上,驱动杆362与转杆321连接,且驱动杆362的延伸方向与灯条2的延伸方向垂直。当驱动杆362沿滑座361滑动时,将带动转杆321转动,从而将连杆组件在锁紧和松开之间切换。

为使连杆组件能够维持在锁紧或松开状态,驱动组件36具有自锁功能。滑座361上设有滑槽3611,驱动杆362穿设于滑槽3611内,且两端均伸出滑槽3611外,其中一端与转杆321连接。滑槽3611内设置有弹簧363,弹簧363的一端与滑槽3611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驱动杆362抵接,弹簧363的弹力朝向转动部,以推动驱动杆362向转动部方向滑动,使得连杆组件处于夹紧状态。

为限制驱动杆362朝向转动部的滑动距离,驱动杆362在滑槽3611内的部分设置有环形的抵接部3621。弹簧363可以为压簧,压簧设置于滑槽3611远离转动部的一侧侧壁及抵接部3621之间。当连杆组件处于夹紧状态时,抵接部3621抵接在滑槽3611的内壁上,从而限制驱动杆362继续滑动。此时驱动组件36处于图14和图15所示状态。

为进一步固定连杆组件的锁定状态,驱动组件36还包括插销364,驱动杆362远离转动部的另一端伸出滑槽3611外,且该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插销364插入第一定位孔内,且此时插销364与滑座361的侧壁抵接,从而将驱动杆362的位置彻底固定。该驱动组件36中通过抵接部3621和插销364由驱动杆362的两端限制驱动杆362,保证驱动杆362不会因外界干扰而继续滑动,使得连杆组件的位置锁定稳固。

如图16所示,当需要连杆组件保持在松开状态时,朝远离转动部的方向拉动驱动杆362,使抵接部3621压缩压簧,此时驱动杆362伸出滑槽3611外的部分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插销364插入第二定位孔后,插销364与滑座361的侧壁抵接,限制驱动杆362的位置,驱动杆362在弹簧363的恢复力以及插销364的作用下位置固定,从而使连杆组件维持在松开状态。

为方便插销364的固定,滑座361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部3612,限位部3612上开口,插销364穿过限位部3612后与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配合。限位部3612可以设置有两个,分别为与驱动杆362的两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363也可以为拉簧,拉簧可以为滑槽3611靠近转动部的一侧侧壁与抵接部3621之间,可以达到同样的驱动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背板1上需要固定的灯条2数量多,需要设置多组灯条夹具3,此时多组灯条夹具3可以共用同一驱动组件36,驱动组件36中的驱动杆362依次与多组灯条夹具3中的转杆321连接,驱动多个连杆同步转动,可以驱动多组灯条夹具3中连杆组件同步打开或锁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