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4518发布日期:2019-04-29 12:4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场上传输内容数量的急剧增长,人们对接入网的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大量布局的2.5G GPON速率无法满足传输速率要求,这就要求接入网从2.5G GPON向10G GPON升级。在GPON向10G GPON升级时,运营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包括重用现有资源、快速部署和前后向兼容等问题,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Combo PON。

Combo PON即GPON和10G GPON的联合体,是两种技术的结合。Combo PON采用不同的承载波长,在一个光模块内将两种波长合波实现GPON和10G GPON光信号的独立发送和接收处理,兼容现有GPON网络业务的同时按需提供高带宽业务,重用现有网络设备和ODN,避免现网资源的改动和额外的机房空间占用,根据业务套餐升级按需更换用户侧ONU终端,实现高带宽业务的快速平滑升级。现有的技术方案能解决Combo PON功能性问题,但是随着用网设备的小型化,现有的光模块封装尺寸已不能满足光模块小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从而减小封装尺寸。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包括在同一轴线上依次设置的光纤端准直透镜、第一透反射镜、凹透镜、第三透反射镜和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所述凹透镜的焦点在其与光纤端准直透镜之间的轴线所在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透反射镜一侧设有第一接收芯片和用于聚光到所述第一接收芯片的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与该侧相对的另一侧则设有第二接收芯片和用于聚光到所述第二接收芯片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所述第三透反射镜的一侧设有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

所述第一透反射镜的反射面对着所述光纤端准直透镜,且其相对于轴线倾斜,以使来自光纤端准直透镜的光经第一透反射镜反射后进入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所述第一透反射镜和所述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之间设有第二透反射镜,以使经第一透反射镜反射后的光经第二透反射镜反射后进入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反射镜相对于轴线倾斜是指,第一透反射镜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大于45°。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反射镜的反射面对着所述光纤端准直透镜,第二透反射镜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小于30°。

优选地,第一透反射镜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为50°,第二透反射镜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为10°。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反射镜和所述凹透镜之间的轴线上设有隔离器。

优选地,所述隔离器设在轴线上位于第一透反射镜和凹透镜的焦点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和所述第二接收芯片之间设有用于透过预设波长光线的隔离波片。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反射镜的反射面对着所述光纤端准直透镜,且其相对于轴线倾斜,以使来自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的光经第三透反射镜反射后进入凹透镜。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反射镜相对于轴线倾斜是指,第三透反射镜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为45°。

有益效果:该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在同一轴线上依次设置的光纤端准直透镜、第一透反射镜、凹透镜、第三透反射镜和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第一接收芯片和第二接收芯片设在第一透反射镜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和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则分别设在第三透反射镜的相邻的两侧,器件间排布紧凑,且凹透镜的焦点在其与光纤端准直透镜之间的轴线所在竖直平面内,避免了使用准直透镜需要占用较长的轴向空间的问题,减小了封装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该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光纤端准直透镜、2.第一透反射镜、3.第二透反射镜、4.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5.第一接收芯片、6.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7.隔离波片、8.第二接收芯片、9.隔离器、10.凹透镜、11.第三透反射镜、12.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13.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在同一轴线上依次设置的光纤端准直透镜1、第一透反射镜2、凹透镜10、第三透反射镜11和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13,光纤端准直透镜1对准光纤的进/出光口。第一透反射镜2下方设有第一接收芯片5和用于聚光到第一接收芯片5的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4,第一透反射镜2上方相对的设有第二接收芯片8和用于聚光到第二接收芯片8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6,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6和第二接收芯片8之间设有用于透过预设波长光线的隔离波片7,从而使到达接收芯片8的光线处于需要的波段范围内。第一透反射镜2的反射面对着光纤端准直透镜1且相对于轴线倾斜,第一透反射镜2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大于45°,本实施例具体设置为50°,以使来自光纤端准直透镜1的光经第一透反射镜2反射后进入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4。第一透反射镜2和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4之间设有第二透反射镜3,第二透反射镜3的反射面对着光纤端准直透镜1且相对于轴线倾斜,第二透反射镜3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小于30°,本实施例具体设置为10°,以使经第一透反射镜2反射后的光经第二透反射镜3反射后进入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6。第一透反射镜2和第二透反射镜3的相对位置及倾斜角度设置可以使得被第二透反射镜3反射的光避开第一反射透镜的位置。第三透反射镜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12,第三透反射镜11的反射面对着光纤端准直透镜1,且其相对于轴线倾斜,第三透反射镜11的反射面与轴线的夹角为45°,以使来自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12的光经第三透反射镜11反射后进入凹透镜10。

该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在同一轴线上依次设置的光纤端准直透镜1、第一透反射镜2、凹透镜10、第三透反射镜11和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13;第一接收芯片5和第二接收芯片8设在第一透反射镜2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13和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12则分别设在第三透反射镜11的相邻的两侧,器件间排布紧凑,且凹透镜10的焦点在其与光纤端准直透镜1之间的轴线所在竖直平面内,避免了使用准直透镜需要占用较长的轴向空间的问题,减小了封装尺寸。

第一透反射镜2和凹透镜10之间的轴线上设有隔离器9,具体的,隔离器9位于第一透反射镜2和凹透镜10的焦点之间的位置,用于阻挡透过第一透反射镜2的光进入凹透镜10。该隔离器9适用于双波段(1490nm、1577nm),增加了光器件成品在1490nm波长端的回损指标,光路插损小,使光器件的抗反射能力加强。

该两个发射、两个接收的小型化平行光路系统的具体光路如下。

第一接收端光路:光纤出来的光经过光纤端准直透镜1转换为平行光后射到第一透反射镜2上,然后被第一透反射镜2反射后透过第二透反射镜3进入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4,最后经过第一接收端准直透镜4聚光后射到第一接收芯片5上。

第二接收端光路:光纤出来的光经过光纤端准直透镜1转换为平行光后射到第一透反射镜2上,然后依次被第一透反射镜2和第二透反射镜3反射后进入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6,经过第二接收端准直透镜6聚光后透过隔离波片7射到第二接收芯片8上。

第一发射端光路:在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13右侧设有第一发射芯片,第一发射芯片发出的光经由第一发射端聚光透镜13聚光后透过第三透反射镜11进入凹透镜10,然后在凹透镜10内转换为平行光,转换后的平行光依次穿过隔离器9和第一透反射镜2,最后进入光纤端准直透镜1,由光纤端准直透镜1再次汇聚后进入光纤。

第二发射端光路:在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12上方设有第二发射芯片,第二发射芯片发出的光经由第二发射端聚光透镜12聚光后射到第三透反射镜11的反射面,被第三透反射镜11的反射面反射后进入凹透镜10,然后在凹透镜10内转换为平行光,转换后的平行光依次穿过隔离器9和第一透反射镜2,最后进入光纤端准直透镜1,由光纤端准直透镜1再次汇聚后进入光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