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754发布日期:2019-03-30 08:5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螺旋管的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内窥镜操作部的螺旋管固定座用于固定弹簧螺旋管,弹簧螺旋管为管状结构,其内部穿有调角钢丝,弹簧螺旋管通过一端焊接的螺旋管接头固定在螺旋管固定座上,调角钢丝对内窥镜弯曲部的运动进行控制,弹簧螺旋管对调角钢丝进行保护。现有内窥镜操作部的螺旋管固定座1’如图1所示,螺旋管接头2’螺旋管固定座1’为钣金件,通过螺钉安装在内窥镜操作部的大底板上,与大底板安装面垂直的面上有四个开口,螺旋管接头2’通过中部的环形槽卡在螺旋管固定座1’的四个开口处,以此起到固定的作用。由于在固定座1’上未设置限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弹簧螺旋管旋转时,会导致螺旋管接头2’从开口内脱出,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内窥镜操作部的大底板上的固定座体和设于螺旋管一端的螺旋管接头,所述螺旋管接头的中部具有环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体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与螺旋管接头数量相等的安装凹槽,所述的螺旋管接头通过中部的环形槽卡在与之对应的安装凹槽内,所述的固定座体上设有用于限制螺旋管接头从安装凹槽内脱出的防脱组件。

在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中,所述的防脱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座体上的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延伸至固定座体左右两侧的限位板,所述安装凹槽的开口与限位板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板与固定盖板连为一体,限位板的长度大致与固定座体的高度相等,保证所有的安装凹槽均被限位板盖住,防止位于安装凹槽内的螺旋管接头脱出。其中,限位板垂直于固定盖板设置,限位板的宽度与固定座体的厚度相等。

在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固定座体的顶部具有螺纹孔一,所述的固定盖板上具有与螺纹孔一对应设置的螺钉通孔一,所述的固定盖板通过螺钉一连接于固定座体的顶部。其中,螺纹孔一为2个,螺钉通孔一为2个,螺钉一为2个,连接好后,可限制固定盖板旋转。

在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固定座体的左侧设有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的厚度小于固定座体的厚度,位于固定座体左侧的安装凹槽设于支撑板一上;所述固定座体的右侧设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的厚度小于固定座体的厚度,位于固定座体右侧的安装凹槽设于支撑板二上。

其中,支撑板一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环形槽的宽度,支撑板二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环形槽的宽度,支撑板一与支撑板二相对设置。当螺旋管接头通过环形槽卡在与之对应的安装凹槽内时刚好实现螺旋管接头的轴向定位。由于螺旋管接头的长度有限,在保证固定座体强度的前提下可减小安装凹槽沿螺旋管接头轴向的深度,对应的环形槽的宽度减小,防止螺旋管接头从轴向拉脱。

在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固定盖板沿螺旋管接头的轴向宽度与固定座体的厚度相等,所述限位板沿螺旋管接头的轴向宽度与固定座体的厚度相等。螺旋管接头安装好后通过限位板限位,此时限位板抵靠在螺旋管接头上,进一步提高螺旋管接头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固定座体的左侧设有2个安装凹槽,其右侧设有2个安装凹槽,所述的螺旋管接头为4个且与安装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固定座体前后两侧的下部设有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开设有螺钉通孔二,所述的固定座体通过螺钉二固定在内窥镜操作部的大底板上。在大底板上设置有螺纹孔二,螺钉通孔二与螺纹孔二对应设置。

安装时,首先用螺钉二通过连接部上的螺钉通孔二将固定座体固定在大底板上,然后将连接有弹簧螺旋管的螺旋管接头装入4个安装凹槽内,接着盖上固定盖板,通过螺钉一锁紧。

在上述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安装凹槽的底部呈半圆柱状。加工容易,加工精度容易保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其结构设计合理,对螺旋管接头的装调方便,安装好后通过限位板的限位可防止螺旋管接头从安装凹槽内脱出,稳定性好;而且对安装凹槽加工方便,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精度更易保证;能有效避免弹簧螺旋管因周向旋转造成的打卷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螺旋管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座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体;1a、安装凹槽;1b、螺纹孔一;1c、螺钉通孔二;11、支撑板一;12、支撑板二;13、连接部;2、螺旋管接头;2a、环形槽;3、大底板;4、固定盖板;4a、限位板;4b、螺钉通孔一;5、螺钉一;6、螺钉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所示的内窥镜操作部螺旋管的固定结构,包括设于内窥镜操作部的大底板3上的固定座体1和设于螺旋管一端的螺旋管接头2,如图6所示,螺旋管接头2的中部具有环形槽2a,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座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与螺旋管接头2数量相等的安装凹槽1a,螺旋管接头2通过中部的环形槽2a卡在与之对应的安装凹槽1a内,固定座体1上设有用于限制螺旋管接头2从安装凹槽1a内脱出的防脱组件。

如图2所示,防脱组件包括设于固定座体1上的固定盖板4,如图5所示,固定盖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延伸至固定座体1左右两侧的限位板4a,安装凹槽1a的开口与限位板4a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板4a与固定盖板4连为一体,限位板4a的长度大致与固定座体1的高度相等,保证所有的安装凹槽1a均被限位板4a盖住,防止位于安装凹槽1a内的螺旋管接头2脱出。其中,限位板4a垂直于固定盖板4设置,限位板4a的宽度与固定座体1的厚度相等。

如图3所示,固定座体1的顶部具有螺纹孔一1b,如图5所示,固定盖板4上具有与螺纹孔一1b对应设置的螺钉通孔一4b,如图2所示,固定盖板4通过螺钉一5连接于固定座体1的顶部。其中,螺纹孔一1b为2个,螺钉通孔一4b为2个,螺钉一5为2个,连接好后,可限制固定盖板4旋转。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座体1的左侧设有厚度与环形槽2a的宽度相等的支撑板一11,支撑板一11的厚度小于固定座体1的厚度,位于固定座体1左侧的安装凹槽1a设于支撑板一11上;固定座体1的右侧设有厚度与环形槽2a的宽度相等的支撑板二12,支撑板二12的厚度小于固定座体1的厚度,位于固定座体1右侧的安装凹槽1a设于支撑板二12上。

当螺旋管接头2通过环形槽2a卡在与之对应的安装凹槽1a内时刚好实现螺旋管接头2的轴向定位。由于螺旋管接头2的长度有限,在保证固定座体1强度的前提下可减小安装凹槽1a沿螺旋管接头2轴向的深度,对应的环形槽2a的宽度减小,防止螺旋管接头2从轴向拉脱。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盖板4沿螺旋管接头2的轴向宽度与固定座体1的厚度相等,限位板4a沿螺旋管接头2的轴向宽度与固定座体1的厚度相等。螺旋管接头2安装好后通过限位板4a限位,此时限位板4a抵靠在螺旋管接头2上,进一步提高螺旋管接头2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固定座体1的左侧设有2个安装凹槽1a,其右侧设有2个安装凹槽1a,螺旋管接头2为4个且与安装凹槽1a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4所示,固定座体1前后两侧的下部设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上开设有螺钉通孔二1c,固定座体1通过螺钉二6固定在内窥镜操作部的大底板3上。在大底板3上设置有螺纹孔二,螺钉通孔二1c与螺纹孔二对应设置。

安装时,首先用螺钉二6通过连接部13上的螺钉通孔二1c将固定座体1固定在大底板3上,然后将连接有弹簧螺旋管的螺旋管接头2装入4个安装凹槽1a内,接着盖上固定盖板4,通过螺钉一5锁紧。

其中,安装凹槽1a的底部呈半圆柱状,加工容易,加工精度容易保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