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镜及包括该显微镜的包裹体温度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020发布日期:2019-04-02 23:4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微镜及包括该显微镜的包裹体温度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研究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显微镜及包括该显微镜的包裹体温度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包裹体是指矿物中由一相或多相物质组成的,并与主矿物具有相界限的封闭系统。包裹体的成分多样,形状和大小各异,既有固相和气相,也存在液相,还有这三种相的不同组合。气液包裹体是最常见的包裹体,是在某种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从均一的流体中捕获的。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由于流体和主矿物的收缩系数不同,包裹体中的流体才分离为液体和气体;当加热包裹体时,便能使包裹体恢复到原有的均一状态,即从多相转变为一相。包裹体的研究有利于环境恢复、能源地质探索、流体研究、成矿预测等,所以包裹体的研究在人类生活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意义。

在包裹体的测量过程中,需要保持测量仪器的稳定,如果在实验前,测量仪器的位置不平,那么会使温度加热不均匀,造成测温误差,而且容易因操作失误从而使包裹体玻片损坏。工作人员人为的加热使包裹体从多相转变为一相,从而确定包裹体捕获温度的方法,叫均一法;而直接采用均一法获得的均一温度来直接替代捕获温度是不够准确的,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微镜及包括该显微镜的包裹体温度测量系统,能够解决测量仪器的平稳性问题,防止包裹体玻片损坏;能够完成自动检测,并通过多渠道分析温度,获取准确捕获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显微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四角均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阶梯结构,包括支撑段和调节段;所述支撑段和调节段一体成型;所述底座设有供调节段穿过的孔;所述底座还设有调节件;底座的侧壁设有供调节件穿过的孔;所述调节件包括旋钮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和旋钮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支撑调节件的支座;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支座旋转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两端之间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调节段靠近调节件的一侧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两壁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

优选的,底座的表面任意相邻两侧分别设有水平仪。

优选的,还包括调整显微镜焦距的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所述粗调螺旋、细调螺旋和旋钮均由防滑材料制成,其圆周表面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还包括镜臂和镜筒;所述镜臂的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镜臂的另一端与镜筒滑动连接;所述镜臂与镜筒滑动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部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镜筒设有在限位槽内移动的限位块。

一种包括该显微镜的包裹体温度测量系统,还包括冷热台、中央处理器和红外测温仪;所述显微镜设有显微镜摄像头;所述红外测温仪设在显微镜的物镜外侧;所述冷热台安装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器和计算器;所述控制器和计算器连接;所述显微镜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冷热台与控制连接;所述红外测温仪包括用于发射红外光的发射器和接收红外反射光的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接收器与计算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显示温度数据及拍摄画面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分别与计算器、显微镜摄像头和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测温仪与冷热台所成角度不大于30°。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保证显微镜在水平面进行使用,并且保证物镜不会对薄片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能够还能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完成包裹体的温度检测,能够减少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设有红外测温仪,可以将温度数据传送至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器,将冷热台的加热温度和外红测温仪的测量温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最接近的捕获温度,并显示在显示器上,从而提高获得捕获温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底座的剖视图。

图2为显微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图。

图中:1-显微镜;2-冷热台;3-红外测温仪;4-显微镜摄像头;11-底座;12-支撑块;13-支撑段;14-调节段;15-调节件;16-旋钮;17-调节杆;18-支座;19-通槽;20-水平仪;21-镜臂;22-镜筒;23-限位槽;24-限位弹簧;25-限位块;26-粗调螺旋;27-细调螺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显微镜,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底端四角均设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为阶梯结构,包括支撑段13和调节段14;所述支撑段13和调节段14一体成型;所述底座11设有供调节段14穿过的孔;所述底座11还设有调节件15;底座11的侧壁设有供调节件15穿过的孔;所述调节件15包括旋钮16和调节杆17;所述调节杆17的一端和旋钮16连接;所述底座11的内部还设有支撑调节件15的支座18;所述调节杆17的另一端与支座18旋转连接;所述调节杆17的两端之间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调节段14靠近调节件15的一侧设有通槽19;所述通槽19的内侧两壁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块12的支撑段13与放置面接触;当放置面不平稳时,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旋钮16,使调节杆17转动;支座18使得调节件15位置固定,所以调节杆17在转动时,不会产生直线位移;调节件15通过第一螺纹段与支撑块12的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当调节件15转动时,便可以使支撑块12产生垂直向上或垂直向下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装置平衡的目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好的使用,底座11的表面任意相邻两侧分别设有水平仪20。水平仪20可以检测显微镜1的平行情况,方便工作人员调节显微镜1的平衡,从而快速达到调节的目的。

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因摩擦原因造成调节困难,还设有调整显微镜1焦距的粗调螺旋26和细调螺旋27;所述粗调螺旋26、细调螺旋27和旋钮16均由防滑材料制成,其圆周表面设有防滑纹。

为了防止物镜压碎薄片,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镜臂21和镜筒22;所述镜臂21的一端与底座11连接;所述镜臂21的另一端与镜筒22滑动连接;所述镜臂21与镜筒22滑动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槽23;所述限位槽23的底部设有限位弹簧24;所述镜筒22设有在限位槽23内移动的限位块25。

在物镜快要接触到薄片时,限位块25与限位弹簧24接触,限位弹簧24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阻止镜筒再向下运动,从而起到提醒作用。

如图2所示的一种包裹体温度测量系统,包括上述的显微镜1、冷热台2、中央处理器和红外测温仪3;所述显微镜1设有显微镜摄像头4;所述红外测温仪3设在显微镜1的物镜外侧;所述冷热台2安装在显微镜1的载物台上;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器和计算器;所述显微镜摄像头4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冷热台2与控制连接;所述红外测温仪3包括用于发射红外光的发射器和接收红外反射光的接收器;所述发射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接收器与计算器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显微镜摄像头4将包裹体的即时画面传输至显示器,实验员可以方便的观察包裹体的变化情况;当实验员控制冷热台2加热时,冷热台2每1分钟提高5~10℃;冷热台2设有温度传感器,可以将即时温度通过数据传送至显示器;红外测温仪3也开始工作,红外测温仪3将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通过计算器得出实时温度,可以使计算器做计算分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红外测温仪3包括用于发射红外光的发射器和接收红外反射光的接收器。如图2所示,红外测温仪3的发射器对准包裹体,并发出红外光,经包裹体反射,由接收器接收反射光,红外测温仪3将获得的红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经计算器计算,得出实时温度数据。需要指出的是,在测量过程中,红外测量仪的位置始终不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器和计算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发射器,计算器连接接收器;所述控制器和计算器连接。如图3所示,控制器使发射器不断发出红外光,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光。接收器接收反射光后,会产生与红外信号相关联的电流,电流通过接收器的放大电路,输出模拟电压信号;接收器还包括模数转换器,得到模拟电压信号后,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器,便得到实时温度。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显示温度数据及拍摄画面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分别与计算器、显微镜摄像头4和控制器连接。如图3所示,红外测温仪3的测量温度和冷热台2的加热温度,在产生数据后,均通过显示器将实时温度显示在显示器上;与此同时,显微镜摄像头4将即时画面反馈至显示器成像,使实验员能够更清楚的观察到包裹体的变化过程。显微镜摄像头4将画面反馈至计算器,比对前后画面差异,判断相的变化结果。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测温仪3与冷热台2所成角度为90°。具体的,红外测温仪3应对准包裹体,使红外测温仪3和包裹体的所成角为直角,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超过30°,否则红外测温仪3的测量数据将不准确。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筛选包裹体,选择合适的包裹体类型;将筛选完成的包裹体放置在冷热台2中间,将显微镜摄像头4对准包裹体,并调节好显微镜的焦距;将红外测温仪3对准包裹体。

2、打开温度测量系统,显微镜摄像头4实时采集画面,将画面传送至显示器,并将画面传至计算器,比对相的变化结果。

3、设置冷热台2每分钟均匀升温5~10℃,并将提升后的温度实时显示在显示器上;与此同时,红外测温仪3发出红外光,并接收红外反射光,通过系统计算,得出测量温度,并将测量温度显示在显示器上。

4、在第3步骤的过程中,当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后,包裹体的的相将变为单一相;此时控制器控制冷热台2每分钟均匀降温5~10℃,观察并记录包裹体由单一相变为多相时的温度;达到常温时,控制冷热台2关闭。

5、计算器通过分析同一时间多相变一相及一相变多相的测量温度和供给温度,得出捕获温度。

6、由测量系统判断测量结果的次数是否达到实验规定,如果没有到达,则返回第2步;若达到,则进行下一个步骤。

7、关闭温度测量系统。

在上述操作中,计算器器检测相的变化的方法为背景差分法;实验员可预先在计算器中输入对比温度的相关公式或曲线图,从而分析得出捕获温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