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9607发布日期:2019-04-13 01:0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配接的零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一现有的光纤连接器1,适用于插接在一适配器10的插接孔100,所述适配器10的插接孔100具有一主孔部101,及一形成于所述主孔部101的一侧的键槽部102。所述光纤连接器1包含一本体单元11、一连接于所述本体单元11后端的端接单元12,及一套接于所述本体单元11且连接于所述端接单元12前方的套接单元13。其中,所述本体单元11的形状是配合所述插接孔100的所述主孔部101,适用于在配接时插设于所述主孔部101中。

所述本体单元11包括两个彼此平行间隔且分别形成有一凹槽119的面板111,及两个分别衔接于所述面板111的相反两侧的侧板112。为了使所述光纤连接器1能配合所述插接孔100的型态,所述端接单元12包括两个分别叠置于所述面板111的基板121(因图1视角关系仅可见一个)、两个分别衔接所述基板121的两相反端的衔接板122,及一自其中一基板121向前延伸且可配合连接方向而选择设置于其中一凹槽119中,并适用于伸置于所述键槽部102的连接键123。

同时参阅图1与图2,由于所述适配器10有所述键槽部102位于不同侧的两种规格,只要更改所述端接单元12端接于所述本体单元11的方向,使所述连接键123设置于其中一个面板111的凹槽119中,即能配合所述适配器10的键槽部102的位置,改变所述连接键123的位置,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1能确实插接于所述适配器10的插接孔100中。

然而,为了使得所述端接单元12能确实固定于所述本体单元11,必须透过所述套接单元13来定位,虽然此一连接方式可确实固定所述端接单元12,避免在插接所述光纤连接器1时产生脱落,但欲拆卸所述端接单元12而转换所述光纤连接器1的规格时,却也必须将所述套接单元13与所述端接单元12一同拆卸,才能再次重新组装为配合所述适配器10的规格的所述光纤连接器1。除了每次调整都必须将零部件拆卸又重新组装的繁琐步骤外,加上目前对于所述光纤连接器1的尺寸微小化需求,又增加了组装的难度,不但费工又相当费时,在使用上仍不甚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快速转换规格而配合所欲插接的适配器的光纤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适用于沿插接方向插接于适配器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具有主孔部,及一体连接于所述主孔部的一侧的键槽部。所述光纤连接器包含适用于插设在所述插接孔的主孔部的插设单元、连接于所述插设单元后端的端接单元,及套接于所述插设单元并位于所述端接单元前方的环套单元。

所述插设单元包括呈中空状而界定出前后贯通的内空间的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内空间中并自所述内空间向前延伸且用于穿设光纤的配置模块、自后端安装于所述外壳体且伸置于所述内空间的定位件,及两个沿垂直所述插接方向的横移方向相间隔而自所述外壳体向后延伸,并能沿所述横移方向朝向彼此产生形变的勾定件。

所述端接单元包括围绕所述外壳体且供所述勾定件可脱离地勾设的环绕体,及自所述环绕体向前延伸且适用于在所述插设单元插设于所述主孔部时伸置于所述键槽部的连接键。所述端接单元在所述勾定件朝向彼此产生形变时,能自所述插设单元拆卸,配合所述键槽部而改变连接于所述插设单元的方向,借此改变所述连接键的位置;所述端接单元在所述勾定件勾设于所述环绕体时,则固定于所述插设单元。

所述环套单元搭接于所述连接键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插设单元的每一个勾定件具有向后延伸并能沿所述横移方向产生形变的直杆部,及以远离另一个勾定件的方向横向延伸的横勾部,所述勾定件的横勾部用于勾设于所述端接单元的所述环绕体而固定所述端接单元。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插设单元的外壳体具有两个彼此平行间隔且分别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键伸置的导槽的面板部、两个分别衔接于所述面板部相反两侧的侧板部,及连接于所述面板部与所述侧板部后端的端板部。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每一个侧板部具有呈贯穿状的贯孔,所述插设单元的定位件具有基体部,及两个自所述基体部向前延伸,且分别勾设定位于所述贯孔的勾部。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环套单元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且用于搭接于所述连接键的搭接板,及两个衔接于所述搭接板的相反两侧的弧形板,每一个搭接板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端接单元还包括两个自所述环绕体沿所述插接方向向前延伸,且用于分别伸置于所述滑槽中的伸置板。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体的每一个侧板部还具有呈凹陷状的容设槽区,所述光纤连接器还包含安装于所述插设单元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空间中且介于所述配置模块与所述定位件间的中央弹簧,及两个安装于所述侧板部的容设槽区中的侧弹簧。

较佳地,前述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环套单元的每一个弧形板具有朝向另一个弧形板凸伸且顶抵于同侧的侧弹簧前端的凸块部,所述环套单元能相对于所述插设单元沿所述插设方向向后移动,并透过所述凸块部压缩所述侧弹簧,累积使所述环套单元复位的弹性恢复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勾定件将所述端接单元固定于所述插设单元上,只要使所述勾定件朝向彼此产生形变,所述端接单元即能在不拆卸所述环套单元以及所述插设单元的情况下,自所述插设单元卸除,并且改变安装方向而调整所述连接键的位置,使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得以符合欲插接的所述适配器的规格。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现有的光纤连接器插接于一适配器的情况;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现有的光纤连接器插接于另一种规格的适配器的情况;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组装完成的型态,以及适用于插接在一适配器的情况;

图5是一视角与图4不同的立体图,辅助图4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组件;

图6是一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插设单元;

图7是一视角与图6不同的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端接单元;

图8是一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缓冲单元的两个侧弹簧受到所述实施例的一环套单元压缩的情况;

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所述插设单元的两个勾定件;

图10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端接单元相对于所述插设单元改变连接方向,以调整所述端接单元的一连接键的位置的情况;

图11是一类似图9的示意图,说明所述勾定件因所述端接单元连接于所述插设单元而朝向彼此产生形变的情况;及

图1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调整后的所述实施例插接于规格不同于图4的适配器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一实施例,适用于沿一插接方向D1插接于一适配器9的插接孔90,所述插接孔90具有一主孔部901,及一个一体连接于所述主孔部901的一侧的键槽部902。所述实施例包含一适用于插设在所述插接孔90的主孔部901的插设单元2、一连接于所述插设单元2后端的端接单元3、一套接于所述插设单元2并位于所述端接单元3前方的环套单元4,及一安装于所述插设单元2的缓冲单元5。

参阅图3、图4与图5,所述插设单元2包括一呈中空状而界定出一前后贯通的内空间200的外壳体21、一设置于所述内空间200中并自所述内空间200向前延伸且用于穿设光纤的配置模块22、一自后端安装于所述外壳体21且伸置于所述内空间200的定位件23,及两个沿一垂直所述插接方向D1的横移方向D2相间隔而自所述外壳体21向后延伸,并能沿所述横移方向D2朝向彼此产生形变的勾定件24。

所述外壳体21具有两个彼此平行间隔且分别形成有一沿所述插接方向D1前后延伸的导槽215的面板部211、两个分别衔接于所述面板部211相反两侧的侧板部212,及一连接于所述面板部211与所述侧板部212后端的端板部213。

参阅图6并配合图3,每一侧板部212具有一呈贯穿状而与所述内空间200连通的贯孔218,及一形成于外侧而呈凹陷状的容设槽区219。

所述定位件23具有一基体部231,及两个自所述基体部231向前延伸且分别勾设定位于所述贯孔218的勾部232。每一个勾定件24具有一向后延伸并能沿所述横移方向D2产生形变的直杆部241,及一以远离另一勾定件24的方向横向延伸的横勾部242。

所述缓冲单元5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内空间200中且介于所述配置模块22与所述定位件23间的中央弹簧51,及两个安装于所述侧板部212的容设槽区219中的侧弹簧52。

参阅图7并配合图4与图5,所述端接单元3包括一围绕所述外壳体21且供所述勾定件24可脱离地勾设的环绕体31、一自所述环绕体31向前延伸且适用于在所述插设单元2插设于所述主孔部901时伸置于所述键槽部902的连接键32,及两个自所述环绕体31沿所述插接方向D1向前延伸的伸置板33。所述勾定件24的所述横勾部242如图5所示地勾设于所述环绕体31时,所述端接单元3受到所述勾定件24的限位而被固定于所述插设单元2上。而所述勾定件24朝向彼此产生形变时,所述端接单元3则不受到所述勾定件24的限位。

重新参阅图5与图6,所述环套单元4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且用于搭接于所述连接键32的搭接板41,及两个衔接于所述搭接板41的相反两侧的弧形板42,每一搭接板41具有一沿所述插接方向D1延伸的滑槽411。每一弧形板42具有一朝向另一弧形板42凸伸,且用于顶抵于同侧的侧弹簧52前端的凸块部421。当所述端接单元3连接于所述插设单元2后端时,所述伸置板33是分别伸置于所述滑槽411中。

参阅图8并配合图4,将所述实施例沿所述插接方向D1插设于所述适配器9的插接孔90时,所述实施例的插设单元2是伸置于所述插接孔90的主孔部901,而所述端接单元3的连接键32则对应所述插接孔90的键槽部902。当所述环套单元4受到所述适配器9的推抵,则所述环套单元4能相对于所述插设单元2沿所述插接方向D1向后移动,并透过所述凸块部421压缩所述侧弹簧52,累积使所述环套单元4复位的弹性恢复力。当所述实施例自所述适配器9拆卸后,则所述的弹性恢复力将使所述环套单元4恢复至如图6所示尚未压缩所述侧弹簧52的位置。

参阅图9与图10,欲调整所述端接单元3的连接键32的位置时,只要如图9中粗线箭头所示地,对所述勾定件24施加沿所述横移方向D2朝向彼此的外力,所述勾定件24的所述直杆部241即会产生形变,使得所述横勾部242以朝向彼此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端接单元3已不受到所述勾定件24的限制,故能自所述插设单元2拆卸,配合所述键槽部902(绘示于图4)而如图10所示地改变连接于所述端接单元3的方向,借此改变所述连接键32的位置。

参阅图5、图11与图12,当所述端接单元3调整完成时,只要直接将所述端接单元3往所述插设单元2移动,所述端接单元3的所述环绕体31即会自然推动所述勾定件24,使所述勾定件24沿所述横移方向D2而产生朝向彼此的方向形变,在所述端接单元3通过所述勾定件24后,所述勾定件24会因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弹复,使得所述横勾部242如图5所示重新固定于所述环绕体31的后端,以确实将所述端接单元3固定于所述插设单元2上。当所述连接键32已因所述端接单元3调整连接的方向而改变位置,即能如图12所示地配合所述键槽部902位于另一位置的不同规格的适配器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