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碰触式镜头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354发布日期:2019-06-14 22:2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防碰触式镜头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是防碰触式镜头夹具。



背景技术:

倒车影像镜头的制作需要经过检测、点胶和组装工序。当镜头组装点胶过后,会有部分胶水溢出。而当镜头需要转换工位时,通常都是工人用手拿取,这样不但手部容易沾染胶水,而且还会将手部的污物沾染到镜头上,由于镜头较小,还可能从手中滑落而造成镜头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碰触式镜头夹具,通过可以调整间距的夹块来夹持住镜头基板,并通过可以弹性翻转的盖板来压紧基板及卡住镜头,从而通过握住夹具进行搬运,来避免镜头脱落或污染镜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碰触式镜头夹具,包括基座、调距机构、夹块和盖板,所述基座内安装有调距机构,基座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用于夹持镜头基板的夹块,两个夹块分别固定在调距机构的两个移动部上,基座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镜头基板的盖板,基座与盖板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盖板上设有用于穿过镜头的弧形槽。

具体地,所述调距机构由正反牙丝杆、滚珠螺母、转把和支承座组成,基座内固定有支承座,正反牙丝杆穿过支承座,正反牙丝杆的正螺纹与反螺纹上均连接有滚珠螺母,滚珠螺母固定在夹块底端的凸起块,基座上设有滑槽,夹块底端的凸起块穿过滑槽,正反牙丝杆穿出基座的端头处固定有转把。

具体地,所述盖板的弧形槽边沿处粘结连接有橡胶条。

具体地,所述夹块的侧端粘结连接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碰触式镜头夹具,通过可以调整间距的夹块来夹持住镜头基板,并通过可以弹性翻转的盖板来压紧基板及卡住镜头,从而通过握住夹具进行搬运,来避免镜头脱落或污染镜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住镜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调距机构,3.夹块,4.盖板,5.橡胶条,6.橡胶层,21.正反牙丝杆,22.滚珠螺母,23.转把,24.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住镜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防碰触式镜头夹具,包括基座1、调距机构2、夹块3和盖板4,所述基座1内安装有调距机构2,基座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用于夹持镜头基板的夹块3,两个夹块3分别固定在调距机构2的两个移动部上,基座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镜头基板的盖板4,基座1与盖板4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盖板4上设有用于穿过镜头的弧形槽。所述调距机构2由正反牙丝杆21、滚珠螺母22、转把23和支承座24组成,基座1内固定有支承座24,正反牙丝杆21穿过支承座24,正反牙丝杆21的正螺纹与反螺纹上均连接有滚珠螺母22,滚珠螺母22固定在夹块3底端的凸起块,基座1上设有滑槽,夹块3底端的凸起块穿过滑槽,正反牙丝杆21穿出基座1的端头处固定有转把23。所述盖板4的弧形槽边沿处粘结连接有橡胶条5。所述夹块3的侧端粘结连接有橡胶层6。

如附图3所示,正反牙丝杆21的正螺纹上螺纹连接有一个滚珠螺母22,正反牙丝杆21的反螺纹上螺纹连接有一个滚珠螺母22,当正反牙丝杆21旋转时,两个滚珠螺母22会朝相反的方向或相对的方向移动。而与滚珠螺母22固定的夹块3则会沿着基座1上的滑槽同步进行水平直线移动。

如附图1所示,当需要夹持镜头时,首先拧动转把23,转把23则会带动正反牙丝杆21旋转,这样就会使得两个夹块3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夹块3之间的间距最大化。然后将两个盖板4往外翻转打开。再将镜头基板放置在基座1上,此时镜头基板置于两个夹块3之间。

如附图2所示,当镜头放置好了之后,反向旋转正反牙丝杆21,此时两个夹块3相向移动,直到将镜头基板夹持固定在两个夹块3之间。夹块3上的橡胶层6不但可以增加摩擦力,而且还能避免磨损镜头基板。最后放开两个盖板4,两个盖板4在扭转弹簧恢复形变的带动下反弹旋转复位,从而使得两个盖板4压紧在镜头基板上,使得镜头的上下两端分别被夹持在盖板4和基座1之间。

如附图4所示,当盖板4翻转并压紧镜头基板之后,盖板4弧形槽上的橡胶条5与镜头的弧形侧壁相贴合,这样可以使得镜头被夹持在两个盖板4之间。而橡胶条5可以增加对于镜头的夹持力,还可以避免镜头被磨损。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