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仪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2703发布日期:2019-05-31 20:30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影仪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投影仪的除尘装置,属于投影仪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投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元件将工件的轮廓放大,并将其投影到影屏上的光学仪器,投影仪又称投影机,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同计算机、VCD、DVD、BD、游戏机、DV等相连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目前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和娱乐场所,根据工作方式不同,有CRT,LCD,DLP等不同类型。

投影仪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出去,造成投影仪温度过高,就会对投影仪内部元器件产生影响,降低使用寿命,严重还会直接损坏,增加维修成本。因此对于投影仪的散热保护是不可缺少的,投影仪内部设置的散热装置一般包括散热风扇、以及设置壳体两侧的通风口。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投影仪都是通过在内部安装风扇组的方法,来对投影仪内部的光学成像系统产生的热量以及投电源部分所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散热的,在投影仪工作时,散热风扇也运转,就能将热量散发出去。然而,单是靠散热风扇也不能确保投影仪能达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因为投影仪经常暴露在空气当中,所以空气当中浮动的尘埃经常通过投影仪两侧的通风口进入投影仪,长时间就会导致散热风扇功效减少,散热效果降低,所以需要一种具有内部除尘功能的投影仪,能够有效地清除进入投影仪内部的灰尘,提高机器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投影仪除尘装置,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投影仪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投影仪除尘装置,设置在投影仪壳体内部,包括除尘机构、及与除尘机构相连接并驱动除尘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与连杆组件相连接的齿轮组件,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齿轮组件与连杆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清扫投影仪通风口的多个清扫刷。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底座、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的双输出轴电机、及分别设置在双输出轴电机两侧的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扇叶,第二输出轴与所述齿轮组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上齿轮与位于上齿轮下方的下齿轮,上齿轮与下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上齿轮的靠近双输出轴电机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接;所述下齿轮的靠近双输出轴电机的一侧通过支撑杆与第一底座相连接,所述下齿轮的远离双输出轴电机的一侧通过圆柱销与连接杆组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齿轮的尺寸小于下齿轮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直角杆及横杆,所述下齿轮通过所述圆柱销与第一连接杆相连接,且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通过第二底座固定在投影仪壳体内,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下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上端通过横杆与直角杆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圆柱销移动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直角杆包括第一直角杆及与第一直角杆相垂直的第二直角杆。

优选地,所述投影仪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积灰盒,所述积灰盒位于第二直角杆的下方,且积灰盒的一侧还开设有拉手槽。

优选地,多个所述清扫刷设置在第一直角杆的外侧与第二直角杆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横杆固定设置在投影仪壳体上,且横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直角杆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垂直,且横杆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直角杆移动的通孔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仪除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双输出轴电机,可为整个投影仪除尘装置提供散热和除尘的动力源,双输出轴电机的一端输出轴连接有扇叶,可有效实现散热的效果,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中直角杆的外侧均设置有清扫刷,可以有效地去除通风口栅格上的浮灰,并通过扇叶将浮灰吹出壳体。

3、本实用新型中投影仪壳体内部设置有积灰盒,可将清扫下来的灰尘进行收集,并通过拉手槽将积灰盒内的灰尘清扫出壳体。

4、本实用新型中投影仪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底座,可以有效地对投影仪实现减震和固定的效果。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组件、直角杆与横杆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第一底座,12-双输出轴电机,13-第一输出轴,14-第二输出轴,15-扇叶,16-支撑杆,21-上齿轮,22-下齿轮, 23-圆柱销,31-第一连接杆,311-凹槽,32-第二连接杆,33-第一直角杆,34-第二直角杆,35-横杆,351-通孔槽,36-第二底座,37-清扫刷,4-积灰盒,41-拉手槽,5-投影仪壳体,51-橡胶底座,52-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投影仪除尘装置,设置在投影仪壳体5内部,如图1所示,包括除尘机构、及与除尘机构相连接并驱动除尘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

其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底座11、设置在第一底座11上的双输出轴电机12、及分别设置在双输出轴电机12两侧的第一输出轴13与第二输出轴14,第一输出轴13上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扇叶15,第二输出轴14与除尘机构相连接。通过双输出轴电机12实现提供散热和除尘的动力源。

进一步地,除尘机构包括连杆组件、与连杆组件相连接的齿轮组件,驱动机构通过齿轮组件与连杆组件相连接。

具体地,齿轮组件包括上齿轮21与位于上齿轮21下方的下齿轮22,上齿轮21与下齿轮22啮合连接并可实现减速效果,上齿轮21的靠近双输出轴电机12的一侧与第二输出轴14相连接;下齿轮22的靠近双输出轴电机12的一侧通过支撑杆16与第一底座11相连接,下齿轮22的远离双输出轴电机12的一侧通过圆柱销23与连接杆组件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齿轮21的尺寸小于下齿轮22的尺寸,且支撑杆16的一端与第一底座11相连接,另一端与下齿轮22相连接。

另外,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直角杆及横杆35,如图2-3所示,下齿轮22通过圆柱销23与第一连接杆31相连接,且第一连接杆31的下端通过第二底座36固定在投影仪壳体5内,第一连接杆31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杆32的下端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2的上端通过横杆35与直角杆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1上开设有用于圆柱销23移动的凹槽311,凹槽311的长度大于下齿轮22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直角杆包括第一直角杆33及与第一直角杆33相垂直的第二直角杆34,第一直角杆33的长度与其上方的通风口52的长度相适应,第二直角杆34的长度与其侧面的通风口52的长度相适应;横杆35固定设置在投影仪壳体5上,且横杆35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直角杆3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垂直,且横杆35上开设有用于第一直角杆33移动的通孔槽351。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横杆3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影仪壳体上,第一直角杆33穿过通孔槽351与第二连接杆32相连接,并可在双输出轴电机12的驱动下实现在通孔槽351内滑动,第一直角杆33与第二直角杆34可以为圆柱体,也可以为长条状,通孔槽351的宽度与第一直角杆33的尺寸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清扫投影仪通风口52的多个清扫刷37,可以有效地去除通风口52栅格上的浮灰,并通过扇叶15将浮灰吹出壳体,多个清扫刷37设置在第一直角杆33的外侧与第二直角杆34的外侧。

另外,投影仪壳体5的底部还设置有积灰盒4,可将清扫下来的灰尘进行收集,积灰盒4位于第二直角杆34的下方,并与投影仪壳体5滑动连接,且积灰盒4的一侧还开设有拉手槽41,使用者可通过拉手槽41将积灰盒4从投影仪壳体5内取出并将灰尘清扫出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仪壳体5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用于减震的橡胶底座51,可以有效地对投影仪实现减震和固定效果。

以下简述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

首先,启动双输出轴电机12,第一输出轴13上的扇叶15转动,同时,第二输出轴14上连接的上齿轮21开始转动,下齿轮22与上齿轮21啮合连接从而带动下齿轮22转动。

其次,下齿轮22转动带动圆柱销23在第一连接杆31上的凹槽311滑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32运动,第二连接杆32带动其一端的第一直角杆33在通孔槽351内移动,从而使整个直角杆移动。

之后,直角杆移动带动位于第一直角杆33的清扫刷37与第二直角杆34外侧的清扫刷37移动,从而可以有效地去除通风口52上的浮灰,并通过扇叶15将浮灰吹出壳体外,同时,未吹出壳体的灰尘将被收集在积灰盒4内,并可以通过拉手槽41将积灰盒4内的灰尘清扫出壳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双输出轴电机,一侧可使扇叶转动,另一侧可带动齿轮组件转动,齿轮组件转动带动连杆组件运动,同时清扫通风口52上的灰尘,并对灰尘进行收集,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