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角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0539发布日期:2019-07-24 08:59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广角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广角摄影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接触到智能摄像与监控系统的镜头主要是百万像素镜头,最高像素也只能达到4K,及1200M像素,超过4K分辨能力的智能摄像与监控系统镜头鲜有,同时大像面智能摄像与监控系统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适用于普通用户人群当中。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针对
背景技术
的问题提供一种广角摄影镜头,通过排列不同高低折射率的透镜,使光学像差如像散场曲畸变降低到很小的级别,同时使用不同种低色散玻璃来降低镜头的轴上和轴外色散,从而达到超高分辨率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广角摄影镜头,该镜头从物面至像面依次设置有多个不同折射率和/或不同色散值的透镜,包括前组透镜群组、中组透镜群组及后组透镜群组,该镜头满足tanθ*f>10,其中θ为半视场角,f为镜头焦距。优选地,该镜头设置包括14枚10组透镜。优选地,所述的前组透镜群组,从物面至像面依次设置有: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2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3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4枚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度的第5枚透镜。优选地,所述的中组透镜群组,设置有:具有负屈光度的第6枚透镜。优选地,所述的后组透镜群组,从物面至像面依次设置有:具有负屈光度的第7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8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9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0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11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2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13枚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4枚透镜。优选地,所述的前组透镜群组,在整体镜头等效焦距100mm的情况下,焦距F1满足-550mm<F1<-350mm,总厚度满足320mm<T1<450mm。优选地,所述的中组透镜群组,在整体镜头等效焦距100mm的情况下,焦距F2满足|F2|>2000mm。优选地,所述的后组透镜群组,在整体镜头等效焦距100mm的情况下,焦距F3满足200mm<F3<350mm,总厚度满足450mm<T3<700mm。优选地,在整体镜头等效焦距100mm的情况下,该镜头的光阑位于中组透镜群组中,与靠近物面的透镜镜面距离T4满足150mm<T4<250mm。优选地,在整体镜头等效焦距100mm的情况下,该镜头的总长度T满足1000mm<T<1400mm。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广角摄影镜头,像素达到8K,使用不同色散值的透镜,通过其厚度、透镜间隙、表面曲率的配合与优化,可以使镜头的轴外色差和轴上色差抑制到很小的范围,透镜的色散值的相互差异越大会使抑制效果越好;此外使用不同折射率的透镜,同样通过其厚度、透镜间隙、表面曲率的配合与优化,使镜头的球差慧差像散场区降低到很小值,通过不同光学结构的选择可以达到低畸变的效果;光学误差越低,对应镜头的分辨率和成像效果越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广角摄影镜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广角摄影镜头镜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MTF调制传递函数与空间分辨率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半视场与场曲范围及半视场与畸变数值关系示意图,其中,图(a)为半视场与场曲范围关系示意图,图(b)为半视场与畸变数值关系示意图;标号说明:1-前组透镜群组;2-中组透镜群组;3-后组透镜群组;S1-S24表示镜面;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广角摄影镜头,实现8K分辨率和大像面;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镜头从物面至像面依次设置有14枚10组不同折射率及不同色散值的透镜,包括前组透镜群组1、中组透镜群组2及后组透镜群组3,该镜头满足tanθ*f>10,其中θ为半视场角,f为镜头焦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前组透镜群组,从物面至像面依次设置有: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2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3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4枚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度的第5枚透镜;所述的中组透镜群组,设置有:具有负屈光度的第6枚透镜;所述的后组透镜群组,从物面至像面依次设置有:具有负屈光度的第7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8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9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0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11枚透镜、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2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度的第13枚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度的第14枚透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在镜片间插入其他任意数量镜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不同高低折射率透镜、结构及排列,使光学像差如像散场曲畸变降低到很小的级别,同时使用不同种低色散玻璃来降低镜头的轴上和轴外色散,从而达到超高分辨率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限定,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归一化到100mm焦距的条件下(即系统缩放至100mm焦距):所述的前组透镜群组(即由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组成的光学系统),焦距F1满足-550mm<F1<-350mm,总厚度满足320mm<T1<450mm;所述的中组透镜群组(即由镜面S11S12组成的光学系统),焦距F2满足|F2|>2000mm;所述的后组透镜群组(即由镜面S13-S24组成的光学系统),焦距F3满足200mm<F3<350mm,,总厚度满足450mm<T3<700mm;该镜头的光阑位于中组透镜群组中,与S13镜面距离T4满足150mm<T4<250mm;该镜头的总长度T满足1000mm<T<1400mm;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限定,如图2所示,光学系统参数归一化100mm焦距,如表1所示;表1表面序号曲率半径折射率/阿贝数表面间隔圆锥系数S110561.806/41.030.1S2205--S3-25001.673/32.221.5S4210--S5-2091.834/37.267S6-195--S7-2001.740/28.332S8-305--S98651.740/28.363S10-1210--S115801.618/63.462S12550--S137301.850/32.320S142001.678/55.555S15-1540--S162001.697/56.2100S17-500--S18-2801.762/26.614S192001.755/52.350S20-450--S212501.762/26.615S221301.589/61.680S23-1351.762/26.615S24-500--IMG无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其厚度、透镜间隙、表面曲率的配合与优化,使系统的轴外色差和轴上色差抑制到很小的范围,且使系统的球差慧差像散场区降低到很小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纵坐标为MTF调制传递函数,横坐标为空间分辨率,横坐标200对应8kcmos的物理分辨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镜头在CMOS的物理分辨率上满足MTF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3,即达到了该CMOS的分辨率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中图(a)为场曲,纵坐标为半视场,横坐标为场曲范围,系统在全视场范围场曲在0-0.03mm以内;如图4中图(b)为畸变,纵坐标为半视场,横坐标为畸变数值,畸变随视场变化最大值小于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