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399发布日期:2019-07-13 08:0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配置有微型摄像头。这种微型摄像头中有些可自动对焦。自动对焦类型的微型摄像头内设置了用于驱动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

中国公开号为“CN104678531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百包括外壳、垫片、前侧弹性构件构件、磁石、线圈、透镜支架、端子、后侧弹性构件构件、基座。

垫片利用方形框架构成其外形,在透镜光轴方向上,框架前侧(安装外壳一侧)的四角中设置了与外壳的水平壁的内面一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在透镜光轴方向前侧形成个突起物。与外壳的水平壁连接的仅是第一连接部,因此接触面积较小,尘埃等混入较少,因此精度较高,可将垫片安装在外壳上。另外,第一连接部被安装在距垫片最外围稍微靠内侧的位置上,因此可避开外壳角部的下垂部分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前述透镜驱动装置安装于照相机装置,在经过高温高湿试验后,实用新型人发现此类透镜驱动装置存在跑焦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可解决跑焦的不良问题。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的移动体、包括外壳、框架和基座的固定体,在固定体和移动体的一方设置的磁石,在固定体和移动体的另一方设置的线圈,将所述移动体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固定体上的弹性构件;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框架在所述移动体的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两端侧分别设置,所述外壳环绕所述基座、所述框架;

在该透镜驱动装置,所述外壳与所述基座、所述框架分别胶接;

所述框架与所述基座在彼此相对的相对侧,具有在平行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以及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并在各配合面处胶接。

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具有框架凹入部和框架凸部,所述基座具有基座凹入部和基座凸部,所述基座凸部嵌入所述框架凹入部中,所述框架凸部嵌入所述基座凹入部中,各凹入部与嵌入其中的凸部之间具有在平行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以及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并在各配合面处胶接。

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具有圈围侧壁以及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侧具有前端壁;

所述框架具有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的框架前端面以及框架外周侧面;

所述框架前端面与所述前端壁的内壁面配合,并且所述圈围侧壁的内壁面与所述框架外周侧面、所述框架凸部的面分别配合,在配合处胶接。

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为四角形,在各个角部分别设置有所述框架凹入部和所述框架凸部,所述基座为四角形,在其各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基座凹入部和基座凸部,从而在所述框架、所述基座的各个角部分别具有在平行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以及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并在各配合面处胶接。

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基座的各胶接处,所述框架具有第一框架凸部、第一框架凹入部,所述第一框架凹入部在所述第一框架凸部的外周侧凹入形成,具有两侧壁面以及顶壁面;

所述基座具有基座凸台,在所述基座凸台上形成第一基座凸部以及第一基座凹入部,所述第一基座凹入部以所述第一基座凸部的两侧壁面为侧面,以基座凸台的平面为底面;

所述第一基座凸部的侧面和顶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框架凹入部的侧面与底面分别胶接,所述第一框架凸部的侧面和顶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基座凹入部的侧面和顶面分别胶接。

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基座的各胶接处,所述框架还具有第二框架凸部、第三框架凸部,所述第一框架凸部、所述第三框架凸部之间形成第二框架凹入部,所述第二框架凸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框架凹入部;

所述基座还具有第二基座凸部,所述第一基座凸部和所述第二基座凸部之间由所述第一基座凹入部介入,所述第二基座凸部的外周侧呈凹陷状而形成第二基座凹入部,且在与相邻于所述第一基座凸部的一侧的相反一侧设置有呈缺口状的第三基座凹入部;

所述第二框架凸部嵌入所述第二基座凹入部,所述第三框架凸部嵌于所述第三基座凹入部;

所述第二基座凸部嵌入所述第二框架凹入部;

各凹入部与嵌入其中的凸部之间配合的侧面、顶面与底面分别胶接。

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座凸部于所述第二基座凹入部的两侧形成槽壁体,所述槽壁体分别嵌入所述第二框架凸部与所述第一框架凸部、所述第三框架凸部之间的间隙,各槽壁体与所述间隙的侧面、顶面与底面之间分别胶接。

在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在所述透镜支撑体的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侧、后侧分别设置的前侧弹性构件、后侧弹性构件,所述前侧弹性构件连接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前侧和所述框架,所述后侧弹性构件连接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后侧和所述基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照相机装置,其包括任一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搭载所述的照相机装置。

由于不仅仅通过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相胶接,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配合面也胶接,因此胶接的面积相应的增加,由此增加了结合的强度,可以更有能力地抵抗由于高温或高湿情况导致的胶接不良的现象,由此可以避免跑焦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2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隐藏外壳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轴测视图。

图4是外壳的轴测视图。

图5是框架的轴测视图。

图6是基座的轴测视图。

图7是后侧弹性构件的平面图。

图8是前侧弹性构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固定体2和被支撑着相对于该固定体2自由移动的移动体3。

移动体3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透镜支撑体61和围绕在该透镜支撑体61的线圈62。透镜(未示出)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看,透镜支撑体61以及线圈62,其外形为近四方形。

固定体2包括基座21、框架23和外壳22。

为便于理解,本说明书中将透镜的光轴方向称为Z方向,将与光轴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称为X方向,以及将与Z方向及X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称为Y方向。此外,将光轴的被摄体侧称为前侧,将其相反侧或未图示的图像传感器所配置的一侧称为后侧。

如图5所示,框架23从光轴方向看略成四角形,具有框架基板230,框架基板230在中心具有供透镜移动的穿孔238,在各个角部具有与基座21相对接的结构,在该对接的结构处,框架23具有第一框架凸部231、第一框架凹入部232,第一框架凹入部232在第一框架凸部231的外周侧凹入形成,具有两侧壁面2320以及顶壁面2321。如图5示出的框架23绕光轴转动90度之后与图6所示的基座23对接。

如图6所示,基座21从光轴方向看也略成四角形,具有基座基板210,基座基板210在中心具有供透镜移动的穿孔218,在各个角部具有与框架23向对接的结构,在该对接的结构处,基座21具有基座凸台219,在基座凸台219上形成第一基座凸部212以及第一基座凹入部211,第一基座凹入部211以第一基座凸部212的侧壁面为侧面,即以第一基座凸部212的面向基座21内侧的侧壁面2121为侧面,以基座凸台219的平面2190为底面。

框架23和基座21的材料选自但不限于例如液晶聚合物(LCP)、聚醛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工程塑料制成。

结合图1和图3、图5、图6,第一基座凸部212的侧面2121(面向基座内部的侧面)和顶面2120、与对应的第一框架凹入部232的侧面2320与底面2321分别胶接,第一框架凸部231的侧面2311(面向框架内部的侧面)和顶面2310、与对应的第一基座凹入部232的侧面(即第一基座凸部212的侧面2121)和底面2190分别胶接。

各侧面2121、2320为平行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各顶面2120、2310或底面2321、2190为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此处所谓平行或垂直也包括大致平行或大致垂直的实施方式,由于不仅仅通过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相胶接,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配合面也胶接,因此胶接的面积相应的增加,由此增加了结合的强度,可以更有能力地抵抗由于高温或高湿情况导致的胶接不良的现象,由此可以避免跑焦现象的发生。

继续参照图5,在该对接的结构处,框架23还具有第二框架凸部233、第三框架凸部235,第一框架凸部231、第三框架凸部235之间具有第二框架凹入部237,在第二框架凹入部237内设置第二框架凸部233,第二框架凸部233与第一框架凸部231、第三框架凸部235之间分别具有间隙234、236。

继续参照图6,基座21还具有第二基座凸部213,第一基座凸部211和第二基座凸部213之间有第一基座凹入部212,即第一基座凹入部212的一个侧面为第二基座凸部213的相邻于第一基座凸部211的侧壁面。第二基座凸部213的外周侧呈凹陷状而形成第二基座凹入部215,且在第二基座凸部213的与相邻于第一基座凸部211的一侧的相反一侧设置有呈缺口状的第三基座凹入部216。

结合图1和图3、图5、图6,第二框架凸部233嵌入第二基座凹入部215,第三框架凸部235嵌于第三基座凹入部216。第二基座凸部213嵌入第二框架凹入部237。第二基座凸部213于第二基座凹入部213的两侧形成槽壁体2151,槽壁体2151分别嵌入所述间隙234、236。各凹入部215、216、237与嵌入其中的凸部233、235、213之间配合的侧面、顶面与底面分别胶接,槽壁体2151与嵌入其中的间隙234、236之间的侧面、顶面与底面也分别胶接。

通过各凹入部215、216、237与嵌入其中的凸部233、235、213之间的配合、以及槽壁体2151与嵌入其中的间隙234、236之间的配合,在各配合处具有平行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即相应的侧面)以及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配合面(顶面、底面),因此通过彼此相嵌的凹凸结构,进一步增加了胶接的面积,由此更增加了结合的强度,可以更有能力地抵抗由于高温或高湿情况导致的胶接不良的现象,由此可以避免跑焦现象的发生。彼此相嵌的凹凸结构除了通过胶接增强光轴方向的结合强度,还可以垂直方向上增加基座和框架之间相结合的牢固度,并且还有利于在装配时,凹凸结构作为导向、定位结构,达到快速装配到位的效果。

如图4所示,外壳22从光轴方向看,也呈四角形,其具有圈围侧壁221以及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侧具有前端壁220。外壳22的材料可以选自金属材料。

如图5所示,框架23的框架基板230具有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侧的框架前端面2301、框架后端面2302和以及框架外周侧面2303。

如图2、图4所示,框架前端面2301与外壳22的前端壁220的内壁面或者说前端壁220的后端面220配合,并且圈围侧壁221的内壁面与框架外周侧面2303、各框架凸部231、233、235的外周面分别配合,在配合处胶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图5所示的框架23的整个外周面连续地提供有配合面,与外壳22的圈围侧壁221胶接。

同样地,如图2和图6所示,外壳22的圈围侧壁221与基座21的整个外周面连续地提供的配合面胶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线圈62缠绕在透镜支撑体61的外周侧,四个磁石24分别设置在外壳22的圈围侧壁221的内侧面,与线圈62的四周相对并彼此间隔开。

前侧弹性构件4固定在框架23上,后侧弹性构件5固定在基座21上。前侧弹性构件4的内周侧还支撑着透镜支撑体61,后侧弹性构件5的内周侧也支撑着弹性支撑体61。当线圈62中通入电流时,电流在永磁体的磁场的作用下,在线圈62上形成安培力,作用在线圈62上带动移动体3沿安培力方向运动,从而按照设定的方式驱动透镜支撑体进行移动。

如图8所示,前侧弹性构件4从光轴方向看为四角形,包括外环部41、内环部42、连接外环部41和内环部42的腕部43,通过外环部41连接固定体2,即连接框架23,通过内环部42连接透镜支撑体61。外环部41包括在其外周侧间隔设置有多个铆接部45以及多个胶接部44,通过铆接部45与固定体2铆接,并通过胶接部44与固定体2胶接。铆接部45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铆接孔451以及位于铆接孔451两侧的弧形槽452,借助于弧形槽452可以点胶补胶,增加铆接部45附近的固定能力,此外铆接部45的实施方式为热铆时,弧形槽452还可以协助热铆头溢胶,材料热铆的时候热铆头多余的材料可以流入弧形槽452,起到二次固定作用。胶接部44在一个平片上形成阵列的多个长槽,从而构成格栅形状。

如图5所示,对应于铆接部45,框架23在框架基板230的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铆接柱2304,对应胶接部44,框架基板230的四个边的中部于其框架后端面2302分别提供有胶接面2305。

在装配时,将前侧弹性构件4的各铆接部45的铆接孔451对准框架23的各个铆接柱2304,以使前侧弹性构件4装配到位,一旦装配到位,胶接部44与对应的胶接面2305就处于贴合的状态。

前侧弹性构件4与框架23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通过胶接,而且还设置了铆接,因此即便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这样的连接结构也能将前侧弹性构件牢固地固定在框架23上,由此增强了前侧弹性构件4的位置稳定性。一旦前侧弹性构件4的位置稳定性得到保证,就可以提高透镜的光轴度。

如图1和图7所示,后侧弹性构件5包括内环部50以及由内环部50通过腕部51连接的多个外侧部53,内环部50分成两个半环部51、52,通过其多个外侧部53连接基座21,并通过其内环部50连接透镜支撑体61,各外侧部53上设置有胶接部54和铆接部55。后侧弹性构件5通过其铆接部55与基座21铆接,并通过其胶接部54与基座21胶接。铆接部55包括铆接孔550和位于铆接孔550两侧的弧形槽551。借助于弧形槽551可以点胶补胶,增加铆接部55附近的固定能力,此外铆接部55的实施方式为热铆时,弧形槽551还可以协助热铆头溢胶,材料热铆的时候热铆头多余的材料可以流入弧形槽551,起到二次固定作用。

如图6所示,基座21的基座基板210的四个角上提供有两个铆接柱2104以及位于两个铆接柱2104之间的胶接面2105。

在装配时,后侧弹性构件5的两个半部分上的铆接孔550分别对准基座21的四个角上的铆接柱2104,以铆接柱2104为导向和定位,一旦铆接柱2104和铆接孔550对应到位,胶接部54与对应的胶接面2105就处于贴合状态。

后侧弹性构件5与基座21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通过胶接,而且还设置了铆接,因此即便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这样的连接结构也能将后侧弹性构件牢固地固定在基座21上,由此增强了后侧弹性构件5的位置稳定性。一旦后侧弹性构件5的位置稳定性得到保证,就可以进一步提高透镜的光轴度。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