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002发布日期:2019-05-17 20:4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成像3D显示,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维集成成像3D显示技术是一种无需任何助视设备的真3D显示技术。该技术具有裸眼观看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其记录和显示的过程相对简单,且能显示全真色彩的立体图像,是目前3D显示的热点技术之一。但是,在传统的渐变节距光栅中,所有狭缝的孔径宽度相同,位于同一列的狭缝的节距相同,狭缝的节距从中间到两边逐渐增大。因此,在传统的基于渐变节距光栅的一维集成成像3D显示中,光学效率从中间到两边逐渐减小。此外,串扰也是限制一维集成成像3D显示技术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3D显示装置,如附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偏振光栅1,渐变光栅和偏振光栅2;显示屏,偏振光栅1,渐变光栅和偏振光栅2平行放置,且对应对齐;偏振光栅1位于显示屏与渐变光栅之间,渐变光栅位于偏振光栅1与偏振光栅2之间;偏振光栅1与显示屏贴合,偏振光栅2与渐变光栅贴合;如附图2所示,偏振光栅1由偏振单元1和偏振单元2交替排列组成;如附图3所示,偏振光栅2由偏振单元1和偏振单元2交替排列组成;偏振单元1与偏振单元2的偏振方向正交;偏振光栅中1的偏振单元1与偏振光栅2中的偏振单元1对应且对齐,偏振光栅中1的偏振单元2与偏振光栅2中的偏振单元2对应且对齐;

在渐变光栅中,狭缝的厚度相同,任意一列的狭缝的节距相同,任意一列的狭缝的孔径宽度相同,且渐变光栅的节距和孔径宽度从中间到两边逐渐增大;在渐变光栅中,每一列狭缝的节距与其孔径宽度的比均相同,因此,每一列狭缝的光学效率均相同;3D显示装置的每一列狭缝的光学效率φ均为:

(1)

其中,p为位于渐变光栅中心位置的狭缝的节距,w为位于渐变光栅中心位置的狭缝的孔径宽度,g为渐变光栅与显示屏的间距,t为渐变光栅的厚度;

渐变光栅与显示屏的间距g满足

(2)

其中,a为渐变光栅的节距的增大率;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元,图像元与渐变光栅中的狭缝对应且对齐;每个图像元全部被通过对应狭缝的光线照明,且通过每个狭缝的光线只照明对应的图像元,从而消除了串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3D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参数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偏振光栅1的结构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偏振光栅2的结构图

上述附图中的图示标号为:

1. 显示屏,2. 偏振光栅1,3. 渐变光栅,4. 偏振光栅2,5. 偏振单元1,6. 偏振单元2。

应该理解上述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没有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3D显示装置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

技术实现要素:
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3D显示装置,如附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偏振光栅1,渐变光栅和偏振光栅2;显示屏,偏振光栅1,渐变光栅和偏振光栅2平行放置,且对应对齐;偏振光栅1位于显示屏与渐变光栅之间,渐变光栅位于偏振光栅1与偏振光栅2之间;偏振光栅1与显示屏贴合,偏振光栅2与渐变光栅贴合;如附图2所示,偏振光栅1由偏振单元1和偏振单元2交替排列组成;如附图3所示,偏振光栅2由偏振单元1和偏振单元2交替排列组成;偏振单元1与偏振单元2的偏振方向正交;偏振光栅中1的偏振单元1与偏振光栅2中的偏振单元1对应且对齐,偏振光栅中1的偏振单元2与偏振光栅2中的偏振单元2对应且对齐;

在渐变光栅中,狭缝的厚度相同,任意一列的狭缝的节距相同,任意一列的狭缝的孔径宽度相同,且渐变光栅的节距和孔径宽度从中间到两边逐渐增大;在渐变光栅中,每一列狭缝的节距与其孔径宽度的比均相同,因此,每一列狭缝的光学效率均相同;3D显示装置的每一列狭缝的光学效率φ均为:

(1)

其中,p为位于渐变光栅中心位置的狭缝的节距,w为位于渐变光栅中心位置的狭缝的孔径宽度,g为渐变光栅与显示屏的间距,t为渐变光栅的厚度;

渐变光栅与显示屏的间距g满足

(2)

其中,a为渐变光栅的节距的增大率;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元,图像元与渐变光栅中的狭缝对应且对齐;每个图像元全部被通过对应狭缝的光线照明,且通过每个狭缝的光线只照明对应的图像元,从而消除了串扰。

微图像与渐变光栅均包含5个单元,位于渐变光栅中心位置的狭缝的节距为p=4mm,位于渐变光栅中心位置的狭缝的孔径宽度为w=1mm,渐变光栅与显示屏的间距为g=4mm,渐变光栅的厚度为t=1mm,渐变光栅的节距的增大率为a=1.04,则由式(1)计算得到第1~5列狭缝的光学效率均为10%;由式(2)计算得到背光源与渐变光栅的间距不大于5.4mm,背光源与渐变光栅的间距不小于1.5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