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47394发布日期:2020-07-17 17:5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有液晶显示元件或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装置)等的图像形成面板的投影机正在广泛地普及且高性能化。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向透过型的液晶面板照射来自光源的光,将显示在液晶面板的图像经由投射透镜向屏幕面上放大投影的液晶投影机。

专利文献1的液晶投影机具备将光轴弯折的2片反射部件,具备将来自被光源照明的液晶面板的光束通过2片反射部件弯折为u字状并向屏幕投射的投射透镜。通过u字状的投射透镜,能够实现投影机主体的紧凑化、以及包括投影机和屏幕的投影机系统整体的尺寸的紧凑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69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投影机中,投射透镜的光路为了避免与投影机主体的干涉而被配置在相对于投影机主体向投射透镜的前端侧(投射侧的光学系统)突出的位置。因此,相对于投影机主体,投射透镜突出而大型化,有在投影机的搬运中成为妨碍的情况。此外,担心因接触光学系统及透镜镜筒而造成的损坏的可能性、及因在非使用时投射光学系统的端面露出而带来的污物等的附着。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搬运中等的非使用时不成为妨碍而紧凑的投影机。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图像形成面板;光源;壳体,具有第1面以及与第1面交叉的第2面;以及投射透镜,具备第1光轴的光经过的第1保持部件、将第1光轴弯折为第2光轴的第1反射部件和第2光轴的光经过的第2保持部件;投射透镜在第2保持部件沿着第1面的长边方向对置的第1位置与在侧视中第2保持部件从第2面突出的第2位置之间以上述第1光轴为中心自如转动。图像形成面板是用来显示图像的面板。光源将图像形成面板照明。壳体容纳图像形成面板及光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投影机具备图像形成面板、光源、壳体和投射透镜;投射透镜在与第1光轴正交的壳体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在容纳于壳体的内部的第1位置与从壳体突出的第2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的第1面以第1光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图像形成面板是用来显示图像的面板。光源将图像形成面板照明。壳体容纳图像形成面板及光源。投射透镜是将图像形成面板的图像向投射对象物投射的投射透镜,具有将第1光轴以90°弯折而成为第2光轴的第1反射部件、和将第2光轴以90°弯折而成为第3光轴的第2反射部件,通过第1反射部件及第2反射部件将来自被光源照明的图像形成面板的光束以u字状弯折而向投射对象物投射。

优选的是,投射透镜具有:第1光学系统,来自图像形成面板的光束被入射并向投射对象物侧引导,具有第1光轴;第2光学系统,来自第1光学系统的光束被入射并向投射对象物侧引导,具有第2光轴;以及第3光学系统,来自第2光学系统的光束被入射并向投射对象物侧引导,具有第3光轴;在投射透镜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上,第3光学系统相对于第1光轴位于与光源相同侧。

优选的是,在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壳体的前后方向上,光源被配设于比与壳体相对的投射透镜的图像形成面板侧的光学系统前端面更向投射透镜侧突出的位置。

优选的是,投射透镜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被配设在设置于壳体的容纳部的内部。

优选的是,容纳部是壳体的一部分被切开的开口部。

优选的是具备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在投射透镜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与壳体连结,将投射透镜覆盖遮挡。

优选的是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使投射透镜从第2位置转动到第1位置的情况下,停止向壳体内的各部的电力的供给,在使投射透镜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的情况下,向壳体的各部供给电力。

优选的是,具备:驱动部,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驱动投射透镜;操作开关,切换向壳体的各部的电力供给及停止;以及控制部,在操作开关被接通操作的情况下,在电力供给的开始后,通过驱动部驱动投射透镜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在操作开关被断开操作的情况下,在通过驱动部驱动投射透镜从第2位置到第1位置之后,使电力供给停止。

优选的是,投射透镜内的光具有第1光轴、第2光轴、以及向与第1光轴的行进方向相反方向行进的第3光轴。

优选的是,在投射透镜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第1面处于光源与投射透镜之间。

优选的是,投射透镜在第1方向上安装于壳体,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是第2方向,在俯视中,投射透镜在壳体的安装位置与第2方向上的壳体的中心位置偏离。

优选的是,壳体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在俯视中,突出部相对于中心位置位于的一侧和安装位置相对于中心位置位于的一侧是相同侧。

优选的是,壳体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从光源出来的光利用中央部和突出部内作为光路,向投射透镜入射。

优选的是,从光源出来的光在向投射透镜入射之前与投射透镜重叠。

优选的是,具备对投影机进行操作的操作按钮或对投影机的电力供给的接通及断开进行切换的操作开关,壳体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电源开关或操作按钮形成在突出部。

优选的是,与第1面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相比,处于投射透镜的前端的射出透镜的直径较短。

优选的是,在投射透镜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侧视中,投射透镜的端部处于比第1面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靠内侧。

优选的是,壳体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具有连接于中央部的第1突出部、以及连接于第1突出部的第2突出部,在投射透镜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俯视中,投射透镜处于中央部与第2突出部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搬运中等的非使用时不成为妨碍,能够实现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投影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投影机的容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投影机的主要部纵剖视图。

图4是投影机的主要部横剖视图。

图5是说明使投射透镜从第1位置(a)转动到第2位置(b)的状态的投影机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投影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投影机的电气结构的变形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容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容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主要部横剖视图。

图13是说明使投射透镜从第1位置(a)转动到第2位置(b)的状态的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机的概要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要部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机2具备投射透镜10和投影机主体50。

如图3所示,投射透镜10具备第1光学系统11、第2光学系统12、第3光学系统13、作为第1反射部件的第1反射镜14、作为第2反射部件的第2反射镜15、第1保持部件16、第2保持部件17和第3保持部件18。第1保持部件16~第3保持部件18构成透镜镜筒19。

第1光学系统11由第1透镜21和第2透镜22构成。这些第1透镜21及第2透镜22为了使图示变得简单而显示为单体的透镜,但实际上由多个透镜组构成。第1光学系统11被入射来自图像形成面板75~77的光束,向投射对象物侧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光学系统11使由图像形成面板75~77形成的图像作为中间像成像在成像面23。

第1保持部件16将第1光学系统11一体地保持。第1保持部件16具备第1主体部24、第1透镜框25及第1安装筒26。并且,光轴cl1的光经过第1保持部件16。第1透镜框25保持第1透镜21。第1主体部24具有嵌合部27和安装凸缘28,将第1透镜框25保持在中央。嵌合部27与设置在投影机主体50的壳体55的嵌合孔61a嵌合。

嵌合孔61a是从作为壳体55的侧面的安装面61b(第1面)向壳体55的内部开口的贯通孔。安装面61b是构成后述的设置在壳体55的容纳部61的面,是容纳部61中的图像形成面板75~77所在的一侧的面。

第1保持部件16在嵌合部27嵌合在嵌合孔61a中的状态下,被插入到安装凸缘28与安装面61b碰抵的位置,例如通过螺紧而将安装凸缘28固定于壳体55。安装在壳体55的第1保持部件16其第1透镜21的前端面21a(图像形成面板75~77侧的前端面)被插入到配设于壳体55的内部的位置。

第1安装筒26与第1主体部24连接设置,将第2透镜22保持在内部。第1安装筒26是圆筒形状,中心轴与第1光学系统11的光轴cl1一致。第1安装筒26如后述那样安装着第2保持部件17。

第2保持部件17将第1反射镜14一体地保持。第2保持部件17具有第2安装筒29、第2主体部31、第3安装筒32。第2安装筒29是圆筒形状,内周面转动自如地与第1安装筒26的外周面嵌合。即,第2保持部件17与第1反射镜14、后述的第3保持部件18、第2光学系统12、第3光学系统13及第2反射镜15一起以第1光学系统11的光轴cl1为中心被转动自如地支承。此外,光轴cl1被弯折后的光轴cl2的光经过第2保持部件17。另外,在第1安装筒26与第2安装筒29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防松脱部,防止第2安装筒29相对于第1安装筒26在与光轴cl1平行的方向上脱离。

第2主体部31与第2安装筒29连接设置。第2主体部31由大致长方体状的方筒构成。第2主体部31的下板31a的一方的角部被斜着切掉,形成斜面部31b。在斜面部31b的内侧面固定着第1反射镜14。

第1反射镜14配设在第1光学系统11与由第1光学系统11得到的中间像的成像面23之间。第1反射镜14使第1光学系统11的光轴cl1通过反射而弯折,成为光轴cl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反射镜14使光轴cl1弯折90°而成为光轴cl2。

第3安装筒32例如通过螺紧等固定在第2主体部31,经由第2主体部31与第2安装筒29正交而配置。第3安装筒32是圆筒形状,安装着第3保持部件18。

第3保持部件18将第2光学系统12、第2反射镜15及第3光学系统13一体地保持。第2光学系统12由第3透镜33和第4透镜34构成。第3光学系统13由第5透镜35和第6透镜36构成。第6透镜位于投射透镜10的前端,相当于射出光的射出透镜。为了使图示变得简单,这些第3透镜33~第6透镜36显示为单体的透镜,但实际上由多个透镜组构成。

第2光学系统12被入射来自第1光学系统11的光束,向投射对象物侧引导。第3光学系统13被入射来自第2光学系统12的光束,向投射对象物侧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学系统12及第3光学系统13将由第1光学系统11成像在成像面23的中间像放大,向作为投射对象物的例如屏幕37投射。另外,第1光学系统11~第3光学系统13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156986、日本特开2016-156983等的“投射用光学系统及投射型显示装置”中详细地进行了说明,能够使用它们中记载的光学系统作为第1光学系统11~第3光学系统13。

第2反射镜15配设在第2光学系统12与第3光学系统13之间。第2反射镜15使光轴cl2通过反射而弯折,成为光轴cl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反射镜15使光轴cl2弯折90°,成为光轴cl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第1光学系统11的入射侧的光轴cl1被第1反射镜14反射而被弯折90°,成为射出侧的光轴cl2。此外,第2光学系统12的入射侧的光轴cl2被第2反射镜15反射而被弯折90°,成为射出侧的光轴cl3。因此,光轴cl3在包括光轴cl1和光轴cl2的面内与光轴cl1平行。即,在投射透镜10中,将来自被光源62照明的图像形成面板75~77的光束通过第1反射镜14及第2反射镜15使光轴弯折并向投射对象物投射。另外,光轴cl1~光轴cl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1光轴~第3光轴。

进而,在投射透镜10中,由于具有u字状的光路,所以保持第1光学系统11、第2光学系统12、第1反射镜14、第2反射镜15的透镜镜筒19成为u字状的镜筒。

第3保持部件18具有第2透镜框38、第3主体部39、第3透镜框41。第2透镜框38是圆筒形状,保持第2光学系统12,即第3透镜33和第4透镜34。第2透镜框38其外周面与第3安装筒32的内周面嵌合。

第3主体部39与第2透镜框38连接设置。第3主体部39由大致长方体状的方筒构成。第3主体部39的上板39a的一方的角部被斜着切掉,形成斜面部39b。在斜面部39b的内侧面上固定着第2反射镜15。

在第3透镜框41上保持着第3光学系统13,即第5透镜35和第6透镜36。此外,在第3透镜框41的入射侧端面形成有凸缘41a。第3透镜框41其凸缘41a例如通过螺紧等被固定在第3主体部39,经由第3主体部39与第2透镜框38正交而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反射镜14与第2反射镜15之间配置有构成第2光学系统12的第3透镜33和第4透镜34,但投射透镜10只要是具有u字状的光路的结构就可以,例如也可以是第1反射镜14与第2反射镜15之间没有配设构成第2光学系统12的透镜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投影机主体50的壳体55具有中央部55e和第1突出部55f,在第1突出部55f设置有电源开关51、操作按钮52等。通过设置在突出的部分上,用户容易进行按钮或开关操作。

投影机主体50在壳体55中容纳着光源部56、色分离部57、图像形成部58、控制部59(参照图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光轴cl1称作x轴方向(第1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壳体55的上下方向称作z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正交的壳体55的左右方向称作y轴方向(第2方向)。

壳体55设置有容纳部61。容纳部61是壳体55的一部分被切开的开口部。具体而言,是从呈大致长方体的壳体55的作为第2面的上表面55a及一方的侧面55c被切开的开口部。作为第2面的上表面55a与作为第1面的安装面61b交叉。容纳部61是与投射透镜10的外形匹配而形成的截面为四边形的开口部。

投射透镜10在x轴方向(第1方向)上安装在安装面61b。通过如上述那样第1安装筒26与第2安装筒29转动自如地嵌合,投射透镜10在光轴cl2位于与z轴方向平行的第2位置(突出位置)(图1所示的状态)和光轴cl2位于与y轴方向平行的第1位置(容纳位置)(图2所示的状态)之间以光轴cl1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被支承。

如图4及图5a所示,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第2保持部件17沿着壳体55的安装面61b(参照图3)的长边方向对置。因此,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投射透镜10被配设在容纳部61的内部。具体而言,投射透镜10被容纳于在z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不从壳体55的上表面55a,底面55b及两侧面55c、55d突出的位置。换言之,位于投射透镜10的前端的第6透镜36(参照图5b)的直径比安装面61b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短。此外,在侧视中,投射透镜10的端部位于比安装面61b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靠内侧。

如图5b所示,包括第2保持部件17的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被配设于在侧视中从壳体55的上表面55a突出的位置。具体而言,投射透镜10在z轴方向上从壳体55的上表面55a突出,第3光学系统13的第6透镜36显露。

通过以上的结构,由于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第3光学系统13显露,所以投射透镜10的光路与投影机主体50不干涉,能够向投射对象物投射光束。另一方面,由于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被容纳在不从壳体55突出的位置,所以在投影机2的搬运中不成为妨碍,能够变得紧凑。此外,能够防止因接触第6透镜36及透镜镜筒19而造成的损坏。进而,由于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被容纳在不从壳体55突出的位置,所以第6透镜36不显露,能够防止因污物等附着在第6透镜36的透镜面上造成的性能劣化。

如图4所示,光源部56具备照射光的光源62,将该光源62的光向色分离部57供给。色分离部57将从光源部56射出的光分离为红、绿、蓝的3个色光。被色分离部57分离为红、绿、蓝的色光被图像形成部58赋予图像并从投射透镜10射出,被向屏幕37投射。

光源部56由光源62、反射器63、一对复眼透镜64、65、偏光变换元件66、反射镜67、聚光透镜68等构成。光源62例如是氙气灯或金属卤化物灯及超高压水银灯等的高亮度灯,照射不拥有特定的偏光方向的自然的白色光。反射器63将光源62照射的照射光向一方向聚光。

由于照射光的光路被反射镜67等弯折,所以光源62相对于投射透镜10的光轴cl1偏置而配置,在y轴方向上,光源62与第1光学系统11错开位置而配置。此外,光源62在x轴方向上配设在比投射透镜10的第1透镜21的前端面21a更向投射透镜10侧突出的位置。

如上述那样,投射透镜10具有向x轴方向(第1方向)行进的第1光轴cl1、向y轴方向(第2方向)行进的第2光轴cl2和向与第1光轴cl1的行进方向相反方向行进的第3光轴cl3的光路。在图4中,由于具有u字状的光路,所以在将投射透镜10设为第1位置的情况下,投射侧的第3光学系统13的光轴cl3处于相对于第1光学系统11的光轴cl1偏置的位置。即,在将投射透镜10设为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y轴方向上,将第3光学系统13与第1光学系统11错开位置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投射透镜10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y轴方向上,第3光学系统13相对于光轴cl1位于与光源62相同侧。此外,安装面61b位于投射透镜10与光源62之间。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投射透镜10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光轴cl1,第3光学系统13和光源62位于相同侧,所以在将投射透镜10设为第1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小y轴方向上的尺寸,能够实现投影机2整体的紧凑化。此外,由于在x轴方向上,光源62配设在比第1透镜21的前端面21a更向投射透镜10侧突出的位置,所以能够使x轴方向上的尺寸也变小,有利于紧凑化。

复眼透镜64、65使被反射器63聚束的光束大致平行化。复眼透镜64、65由微透镜阵列等构成,使入射的照射光的照射面内的光量分布均匀化,使其照射光向偏光变换元件66入射。

偏光变换元件66使入射的照射光的偏光方向对齐。偏光方向被偏光变换元件66对齐的照射光向反射镜67入射。反射镜67使入射的照射光反射而改变朝向。聚光透镜68使由反射镜67改变朝向后的照射光朝向色分离部57。由此,从光源部56向色分离部57供给照射光。

色分离部57具备2片二向色镜69、71、中继透镜72、反射镜73、中继透镜74。该色分离部57将从光源部56射出的照射光通过二向色镜69、71分离为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

二向色镜69以入射从光源部56供给的照射光的方式配置。此外,二向色镜69形成为大致板状,相对于照射光的光轴以大约45度倾斜而设置。二向色镜69具有使红色光反射、使绿色光和蓝色光透过的特性,仅使作为白色光的照射光中的红色光成分反射,使绿色光成分和蓝色光成分透过。

由二向色镜69反射的红色光朝向图像形成部58。另一方面,透过了二向色镜69的绿色光和蓝色光朝向二向色镜71。

二向色镜71与二向色镜69同样,形成为大致板状,相对于照射光的光轴以大约45度倾斜而设置。二向色镜71具有使绿色光反射、使蓝色光透过的特性,使透过二向色镜69后的绿色光成分及蓝色光成分的照射光中的绿色光成分反射,使蓝色光成分透过。

由二向色镜71反射的绿色光朝向图像形成部58。另一方面,透过二向色镜71后的蓝色光被中继透镜72引导而朝向反射镜73。反射镜73与二向色镜69、71同样,形成为大致板状,相对于照射光的光轴以大约45度倾斜而设置。由反射镜73反射的蓝色光被中继透镜74引导而朝向图像形成部58。

图像形成部58由红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5、绿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6、蓝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7、反射镜78、79、聚光透镜81、交叉二向色棱镜82等构成。

被二向色镜69、71分离后的3色的色光中的红色光经由反射镜78而朝向红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5,绿色光经由聚光透镜81而朝向绿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6,蓝色光经由反射镜79、聚光透镜81而朝向蓝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7。

红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5例如是透过型的lcd,配置在聚光透镜81与交叉二向色棱镜82之间。红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5通过对透过的红色光进行调制,生成赋予了红色成分的图像信息的红色的图像光,使该红色的图像光向交叉二向色棱镜82入射。

绿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6与红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5同样地构成,通过对透过的绿色光进行调制,生成赋予了绿色成分的图像信息的绿色的图像光,使该绿色的图像光向交叉二向色棱镜82入射。进而,蓝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7也与红色光用图像形成面板75同样地构成,通过对透过的蓝色光进行调制,生成赋予了蓝色成分的图像信息的蓝色的图像光,使该蓝色的图像光向交叉二向色棱镜82入射。

交叉二向色棱镜82使用玻璃等的透明材料形成为大致立方体,在内部具备相互交叉的二向色面82a、82b。二向色面82b具有使红色光反射、使绿色光和蓝色光透过的特性。二向色面82a具有使蓝色光反射、使红色光和绿色光透过的特性。入射到交叉二向色棱镜82中的红色的图像光在二向色面82b上反射而向投射透镜10入射。绿色的图像光透过各二向色面82a、82b而向投射透镜10入射。并且,蓝色的图像光在二向色面82a上反射而向投射透镜10入射。

这样,交叉二向色棱镜82使入射的各色的图像光成为汇集到同一光轴上的合成图像光而向投射透镜10入射。由此,被赋予了红、绿、蓝的各色的图像信息的合成图像光通过投射透镜10被投射,在屏幕等上显示全彩色的图像。

如图4所示,壳体55被分为中央部55e和从中央部55e突出的突出部,所述中央部55e收容光源62、交叉二向色棱镜82等,连接着投射透镜10。并且,突出部具有第1突出部55f和与第1突出部55f连接的第2突出部55g。并且,投射透镜10处于中央部55e与第2突出部55g之间。由此,壳体55将投射透镜10保护。此外,投射透镜10其安装位置(嵌合孔61a的中心)与壳体55的y轴方向(第2方向)的中心位置偏离。更具体地讲,相对于壳体55的y轴方向(第2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投射透镜10的安装位置和第1突出部55f位于相同侧。通过做成这样的配置,能够对于壳体55安装较大的投射透镜10。

如图6所示,投影机主体50除了控制部59、电源开关51、操作按钮52、光源62、图像形成面板75~77等以外,还具备图像处理部83、介质i/f(接口)84、角度位置传感器85。

通过控制部59的控制,图像处理部83从介质i/f84读出的记录介质86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进行使图像形成面板75~77显示rgb3色的图像的控制。此外,图像处理部83通过操作按钮52的操作,也进行向屏幕37投射的图像的尺寸调节等。

如果电源开关51被接通,控制部59则开始由角度位置传感器85进行的投射透镜10的角度位置的检测。角度位置传感器85检测绕投射透镜10的光轴cl1的角度位置。

在投射透镜10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59对于光源62及图像形成面板75~77等壳体55内的各部不进行电力的供给。在角度位置传感器85检测到投射透镜10被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59对于壳体55内的各部供给电力。在角度位置传感器85检测到投射透镜10被从第2位置转动到第1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59停止向壳体55内的各部的电力的供给。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将电源开关51接通操作的情况下,仅通过使投射透镜10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控制部59将光源62点亮,并使图像形成面板75~77等驱动,所以能够立即开始向屏幕的投射。此外,当结束向屏幕的投射时,仅通过使投射透镜10从第2位置转动到第1位置,就能够将光源62灭灯,使图像形成面板75~77的驱动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忘记灭掉光源62等。

另外,作为投影机的电气结构,并不限定于图6所示的结构,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投射透镜10做成具备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驱动的驱动部87的结构。驱动部87由使投射透镜10以光轴cl1中心转动的驱动马达等构成。在此情况下,电源开关51作为对向光源62及图像形成面板75~77、驱动部87等壳体55内的各部的电力供给及停止进行切换的操作开关发挥功能。在电源开关51被接通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59在电力供给的开始后,对驱动部87进行控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驱动投射透镜10,在电源开关51被断开操作的情况下,在对驱动部87进行控制而使投射透镜10从第2位置驱动到第1位置之后,使电力供给停止。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在投影机主体50设置容纳部61、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配设在容纳部61的内部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以下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如图8及图9所示,做成具备在投射透镜10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与壳体连结,并将投射透镜10覆盖遮挡的罩部件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90由投影机主体91、投射透镜10和罩部件92构成。投影机主体91呈长方体,在背面安装着投射透镜10。投影机主体91的内部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机主体50是同样的。

在投影机主体91的壳体93的两侧,设置有连结用的卡合突起93a。罩部件92形成为容纳投射透镜10的箱状,在与卡合突起93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被卡止片92a。

在被卡止片92a中形成有卡合孔92b,在罩部件92将投射透镜10覆盖遮挡的情况下,卡合突起93a与卡合孔92b卡合而将被卡止片92a卡止。由此,罩部件92被连结在投影机主体91。

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被容纳到在z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不从壳体93的作为第2面的上表面93b,底面93c及侧面93d、93e突出的位置。进而,在投射透镜10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罩部件92被连结在投影机主体91,所以能够防止因投射透镜10的损坏或脏污造成的性能劣化。

另一方面,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z轴方向上从壳体93的上表面93b突出,第3光学系统13的第6透镜36显露。

[第3实施方式]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面板75~77而使用透过型的液晶面板,但在以下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3所示,也可以使用dmd面板。

如图10及图11所示,投影机100具备投影机主体101和投射透镜10。在投影机主体101的壳体102,设置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容纳部61。投射透镜1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配设在容纳部61的内部。即,投射透镜10被容纳到在z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不从壳体102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投射透镜10在处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被配设在从壳体102突出的位置。即,投射透镜10在z轴方向上从壳体102的上表面突出,第6透镜36显露。

在投影机主体101的壳体102中,具备光源部103、色轮104、照明光学系统105、棱镜装置106、dmd面板107。

光源部103具有放射高亮度的白色光的光源108和反射器109。色轮104在作为基板的圆盘上沿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具备仅使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透过的各滤色器。通过色轮104旋转,来自光源108的白色光以规定时间单位被色分离,向照明光学系统105入射。照明光学系统105将色分离的光源光变换为光量分布均匀的照明光,以使得投射于屏幕37上的图像的明亮度不发生偏倚。

照明光学系统105具备匀光杆(rodintegrator)110、中继透镜111、112和反射镜113、114。匀光杆110例如由形成为四角柱状的玻璃构成,透过了色轮104的光从一端入射。入射到匀光杆110中的光在其内部进行多次全反射,成为均匀的明亮度的照射光,从另一端射出。从光源103出来的光与投射透镜10重叠。然后,该光向匀光杆110入射。从匀光杆110射出的照射光经由中继透镜111、112和反射镜113、114向棱镜装置106入射,然后向投射透镜10入射。即,由于光利用第1突出部55f的内部和中央部55e的内部作为光路,所以从光源103出来的光具有较长的光路长。

另外,这些光源部103、色轮104、照明光学系统105与棱镜装置106、投射透镜10、容纳部61相比在z轴方向上配置在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8由于照射光的光路被反射镜113、114等弯折,所以相对于投射透镜10的光轴cl1偏置而配置,光源108在y轴方向上与第1光学系统11错开位置而配置。此外,光源108在z轴方向上也与第1光学系统11错开位置而配置。

如上述那样,在将投射透镜10设为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y轴方向上,第3光学系统13与第1光学系统11错开位置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投射透镜10处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在y轴方向上,第3光学系统13相对于光轴cl1位于与光源108相同侧。由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将投射透镜10设为第1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小y轴方向上的尺寸,实现投影机100整体的紧凑化。

入射到棱镜装置106中的照射光向dmd107入射。dmd107如周知那样,设置有将照射光反射的许多个微反射镜,将照射光按照像素调制,调制为具有图像信息的图像光。

棱镜装置106将照射光向dmd107引导,并将来自dmd107的图像光向投射透镜10射出。投射透镜10使图像光成像在屏幕37上,将图像放大而投射。

另外,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4所示,也可以不将照明光学系统105的光路弯折而使照射光向棱镜装置106入射。即,不使用反射镜113、114等而在与棱镜装置106及dmd107面对的位置配置光源部103、色轮104、照明光学系统105。在此情况下,也在y轴方向上,第3光学系统13相对于光轴cl1位于与光源108相同侧。由此,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在将投射透镜10设为第1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小y轴方向上的尺寸,能够实现投影机100整体的紧凑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将投影机设置在桌子上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在从顶棚等悬挂而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此外,以将像向屏幕37投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投射面并不限定于屏幕37,可以作为对各种各样的投射面投射的投影机使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表示多个光轴间的位置关系而使用正交、平行等的用语,或者使用90°等的具体的数值角度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包括与在光学系统中要求的精度对应的误差容许的范围。

标号说明

2投影机

10投射透镜

11第1光学系统

12第2光学系统

13第3光学系统

14第1反射镜

15第2反射镜

16第1保持部件

17第2保持部件

18第3保持部件

19透镜镜筒

21第1透镜

21a前端面

22第2透镜

23成像面

24第1主体部

25第1透镜框

26第1安装筒

27嵌合部

28安装凸缘

29第2安装筒

31第2主体部

31a下板

31b斜面部

32第3安装筒

33第3透镜

34第4透镜

35第5透镜

36第6透镜

37屏幕

38第2透镜框

39第3主体部

39a上板

39b斜面部

41第3透镜框

41a凸缘

50投影机主体

51电源开关

52操作按钮

55壳体

55a上表面

55b底面

55c侧面

55d侧面

55e中央部

55f第1突出部

55g第2突出部

56光源部

57色分离部

58图像形成部

59控制部

61容纳部

61a嵌合孔

61b安装面

62光源

63反射器

64复眼透镜

65复眼透镜

66偏光变换元件

67反射镜

68聚光透镜

69二向色镜

71二向色镜

72中继透镜

73反射镜

74中继透镜

75图像形成面板

76图像形成面板

77图像形成面板

78反射镜

79反射镜

81聚光透镜

82交叉二向色棱镜

82a二向色面

82b二向色面

83图像处理部

84介质i/f

85角度位置传感器

86记录介质

87驱动部

90投影机

91投影机主体

92罩部件

92a被卡止片

92b卡合孔

93壳体

93a卡合突起

93b上表面

93c底面

93d侧面

93e侧面

100投影机

101投影机主体

102壳体

103光源部

104色轮

105照明光学系统

106棱镜装置

107dmd面板

108光源

109反射器

110匀光杆

111中继透镜

112中继透镜

113反射镜

114反射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