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2334发布日期:2019-09-17 23:0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光源被广泛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例如可用于搭载在携带电话的摄像机那样的小型摄像机的闪光灯用的光源。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75557号公报

但是,近年对于例如用于摄像机的闪光灯用的光源要求其能够选择性地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选择性地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的光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包含:具有开口部的遮光部件、俯视位于开口部且具备被划分为2个以上的透镜部的导光部件、以及分别与所述透镜部对应配置且可独立点亮的多个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在上表面具有发光面,所述遮光部件以俯视覆盖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个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每个所述发光部的照射区域至少有一部分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能够提供可选择性地将光照射到至少一部分不同的所希望的照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a-a截面的概略剖面图;

图1c是图1a的b-b截面的概略剖面图;

图1d是将图1b的局部放大表示的概略剖面图;

图1e是将图1b的局部放大表示的概略剖面图;

图1f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1g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多个发光部一体构成的情况示例的剖面图;

图1h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发光部的构成的其他示例的剖面图;

图1i是表示从下方侧观察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遮光部件和设置于其开口部的导光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和第二菲涅尔透镜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4是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的变形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5是变形例2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6是变形例3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7是变形例4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8是变形例5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9是变形例6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0是变形例7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1是变形例8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2是变形例9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3是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14(a)、(b)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点亮全部9个发光部1、1a~1h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的图;

图15(a)、(b)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5个发光部1c、1e、1h、1g、1f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的图;

图16(a)、(b)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配置于中央部的1个发光部1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的图;

图17(a)、(b)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1个发光部1b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的图;

图18(a)、(b)是表示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1个发光部1h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d、1e、1h、1j、1k、1l、1m、1n、1o、1p发光部

2发光元件

3外部连接电极

5波长变换部件

6反射部件

7封装

7e1第一引线

7e2第二引线

7r树脂部

8密封部件

9透光性部件(第一凸透镜)

9d、9e透光性部件(第二凸透镜)

10遮光部件

20、20a、20d、20e、20h透镜部

21、22o、22p第一菲涅尔透镜

22、22a、22b、22c、22d、22e、22f、22g、22h、22j、22k、22l、22m、22n第二菲涅尔透镜

22d1、22d2、22d3、22d4、22d5、22d6凸部

211、212、213、214环状凸部

100光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a~图1c所示,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包含:(a)可独立点亮的多个发光部1、1a~1h、(b)具有开口部10a的遮光部件10、(c)设于遮光部件10的开口部10a的导光部件23。导光部件23包含以与照射区域分别对应且与发光部1、1a~1h分别对应的方式被划分的多个透镜部20、20a~20h,各透镜部20、20a~20h将从分别对应设置的发光部1、1a~1h射出的光朝向与各透镜部对应的照射区域照射。

在此,照射区域是指以某一方向为中心且具有其周围扩散(扩展)的区域。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以与方向不同的多个照射区域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发光部。由此,通过选择多个发光部中的1个或者2个以上的发光部并将其点亮,从而能够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或者照射范围。另外,本说明书中,照射区域是指点亮1个发光部时光所照射的区域,照射范围是指点亮2个以上的发光部时该2个以上的发光部照射光的范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与各发光部对应的照射区域至少一部分互不相同。

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或者照射范围。另外,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进一步以俯视覆盖多个发光部的一部分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遮光部件10,由此,能够在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时使在该希望的照射区域内的照度与在照射区域外的照度之间的照度差变大。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各个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说明是对具备9个发光部1、1a~1h、以及9个透镜部20、20a~20h的光源装置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中,发光部等的数量是对应被划分为所希望数量的照射区域而设定的,并不局限于9个,只要是至少2个以上的多个即可。

1.发光部

(1)发光部的配置

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1、1a~1h在上表面含有发光面,例如图1b、1c等所示在基板30的上例如设置为3行3列的矩阵状。在此,本说明书中,矩阵状并不是指发光部1、1a~1h的发光面的中心严格地与正方格子或者长方格子的格子点一致的方式设置,其也包含发光部1、1a~1h的发光面的中心自正方格子或者长方格子的格子点向内侧或者外侧偏离而配置的情形。例如,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如图1a所示,配置在中心部的发光部1以及配置在对角角部的发光部1a、1c、1f、1h以与正方格子的格子点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此相对,分别位于配置在对角角部的发光部之间的发光部1b、发光部1d、发光部1e以及发光部1e则以发光面的中心位于正方格子的格子点内侧的方式而配置。该发光部1、1a~1h的配置考虑各透镜部的特性而基于遮光部件10的开口部10a的形状以及大小,以一部分发光部(如1a所示的光源装置中除了配置于中央部的发光部1之外的发光部1a~1h)的发光面的规定区域被遮光部件10覆盖的方式适当进行设定。

基板30设有正负的配线,例如通过分别对与发光部1、1a~1h对应的配线设置输入输出端子等,从而能够分别对发光部1、1a~1h进行独立地点亮控制。

(2)各发光部的构成

如图1f所示,发光部1、1a~1h例如包含:发光元件2、设于发光元件2的发光面上的波长变换部件5、除了波长变换部件5的发光面之外覆盖发光元件2的侧面和波长变换部件5的侧面的反射部件6。在与发光面相反一侧的发光元件2的下表面上设有一对正负电极,一对正负电极从反射部件6露出,露出的一对正负电极上设有外部连接电极(用于将发光部与外部连接的电极)。波长变换部件5例如包含由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激发且发出与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不同波长的光的荧光体,由此,能够使发光部的发光色成为白色等所希望的发光色。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0中,如上所述构成的发光部1、1a~1h分别与上述基板30的配线相连接。

以上的图1f所示的发光部被分离为发光部1、1a~1h,但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如图1g所示,也可以使用通过一个反射部件6而一体化的发光部1、1a~1h(发光部集合体)。在使用发光部集合体的情况下,不使用基板30也可以构成光源。

另外,实施方式的光源中,也可以代替图1f所示的各个发光部1、1a~1h而使用图1h所示的封装型的发光部作为发光部1、1a~1h。封装型的发光部1、1a~1h例如包含:将正的引线框7e1和负的引线框7e2通过树脂部而一体化形成的封装7、设于封装7的凹部的发光元件2、以及在封装7的凹部将发光元件2密封的密封树脂8。可以在密封树脂8中包含由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激发且发出与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不同波长的光的荧光体,由此,能够使发光部的发光色成为白色等所希望的发光色。另外,在使用封装型的发光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在密封树脂8中包含荧光体而在封装7的凹部内设置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发光元件、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发光元件、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发光元件的3个发光元件以发出白色的光。即使在封装7的凹部内设置了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及蓝色发光元件的3个发光元件以发出白色的光的情况下,也可以再通过在密封树脂8中包含荧光体等以调整发光部的色调。

2.遮光部件

(1)遮光部件10的构成

遮光部件10例如可以由通过含有填充物而可反射光的反射性树脂、吸收光的光吸收树脂等构成,以能够限制从一部分发光部发射出的光的配光方向。另外,遮光部件10具有在导光部件23设置的开口部10a以可将来自发光部1、1a~1h的光经由导光部件23(透镜部20、20a~20h)射出。另外,如图1b及图1c所示,遮光部件10与发光部1、1a~1h的发光面相对的面的外周环状地设有凸部,在以与发光部1、1a~1h的发光面相对的方式将遮光部件10装载到基板30上时,成为在导光部件23(透镜部20、20a~20h)和发光部1、1a~1h的发光面之间形成空间的状态。

(2)遮光部件10的配置

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如上所述构成的遮光部件10配置为俯视时除了配置于中央部的发光部1之外,发光部1a~1h的发光面的一部分被开口部10a外侧的遮光部件10覆盖。具体地,遮光部件10中,开口部10a形成为例如在俯视时具有4个第一~第四角部的正方形,以该4个第一~第四角部在俯视时位于配置在4个对角角部的发光部1a、1c、1f、1h的发光面之上的方式配置遮光部件10。另外,如图1i所示,第一~第四角部也可以是被倒角的r面或者c面。由此,图1a等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1a、1c、1f、1h的发光面中,分别沿着夹持位于最外侧的角的外周的两个边由遮光部件10覆盖规定宽度的部分。另外,位于发光部1a和发光部1c之间的发光部1b、位于发光部1a和发光部1f之间的1d、位于发光部1c和发光部1h之间的发光部1e、位于发光部1f和发光部1h之间的发光部1g的发光面中,沿着位于最外侧的外周的一个边由遮光部件10覆盖规定宽度的部分。

3.导光部件

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导光部件23由聚碳酸酯、丙烯酸塑料、硅树脂、环氧树脂等形成,并包含与发光部1、1a~1h分别对应的方式被划分的多个透镜部20、20a~20h。换言之,导光部件23为多个透镜部20、20a~20h一体化形成的透镜集合体。导光部件23例如以遮光部件10的开口部的周围的上表面和作为导光部件23的发光面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设置在遮光部件10的开口部10a。

4.透镜部

透镜部20、20a~20h由一个以与发光部1、1a~1h分别对应的方式划分的导光部件23构成。图1b及图1c中,将一个被划分的导光部件表示为单位导光部件23p。透镜部20、20a~20h被赋予将从与单位导光部件23p对应的发光部1、1a~1h入射的光向规定方向射出的透镜功能而构成。透镜部20、20a~20h例如通过在单位导光部件23p的下表面同心地设置多个环状凸部或者多个环状凸部的一部分而赋予透镜功能。本说明书中,多个环状的凸部是构成菲涅尔透镜的结构,将以环状包含该多个凸部的结构称为第一菲涅尔透镜,将包含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一部分的结构称为第二菲涅尔透镜。另外,本说明书中,将第一菲涅尔透镜的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中心称为第一菲涅尔透镜中心,将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中心称为第二菲涅尔透镜中心。

更具体地,第一菲涅尔透镜包含例如将图2所示的包含多个环状的凸部的菲涅尔透镜以图2中标记210的符号所示的范围进行分割,包含环状整体的凸部。另外,第二菲涅尔透镜包含例如将图2所示的包含多个环状的凸部的菲涅尔透镜以图2中标记221的符号所示的范围进行分割的、和以图2中标记222的符号所示的范围进行分割的双方。另外,图2中分割的范围221的其中的一个角与环状凸部的中心一致的方式画出,但分割的范围221并不局限于其中的一个角与环状凸部的中心一致。即,分割的范围221可以是在其范围内包含环状凸部的中心,也可以是在其范围外具有环状凸部的中心。由该分割范围221分割的第二菲涅尔透镜是将菲涅尔透镜的一部分分割成扇形的结构,例如主要用于被配置为矩阵状的配置于对角角部的透镜部20a、20c、20f、20h,以可以将来自与配置在其对角角部的透镜部20a、20c、20f、20h对应设置的发光部1a、1c、1f、1h的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范围的方式来设定适当范围221。

另外,图2中分割范围222由夹持菲涅尔透镜的中心的平行的两条直线和与该两条直线分别直线延长且以两条直线间包含菲涅尔透镜的中心的方式画出的两条直线围成的范围而规定。由该分割范围222分割的第二菲涅尔透镜被配置在对角角部的透镜部20a、20c、20f、20h夹持,主要用于透镜部20b、20d、20e、20h,以可以将来自与该透镜部20b、20d、20e、20h对应设置的发光部20b、20d、20e、20h的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范围的方式来设定适当范围222。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利用将同一菲涅尔透镜通过分割范围210、221、222分割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对应的凸部间例如设于最内侧的环状凸部的半径互不相同的环状凸部构成的一方的菲涅尔透镜的一部分分割第一菲涅尔透镜,通过另一方的菲涅尔透镜的一部分分割第二菲涅尔透镜而构成同一光源装置的透镜部。另外,也可以是通过由邻接的凸部间的间隔互不相同的环状凸部构成的一方的菲涅尔透镜的一部分分割第一菲涅尔透镜,通过另一方的菲涅尔透镜的一部分分割第二菲涅尔透镜而构成同一光源装置的透镜部。进而,还可以从作为分割的基底互不相同的菲涅尔透镜的一方的菲涅尔透镜通过分割范围221分割第二菲涅尔透镜,从另一方的菲涅尔透镜通过分割范围222分割第二菲涅尔透镜,而作为一个光源装置的透镜部使用。

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通过将形成在与发光部分别对应配置的透镜部的第一菲涅尔透镜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配光特性,基于与对应的发光部的位置关系而适当设定,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以下,利用具体示例对该内容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的具体示例对经由透镜部20使来自配置于中央部的发光部1的光照射到上方的照射区域的情况、和经由透镜部20d使来自与发光部1邻接配置的发光部1d的光照射到斜方向的照射区域的情况的示例进行说明。

5.来自配置于中央部的发光部1的光的配光

图1e表示了经由透镜部20使配置于中央部的发光部1的光射出的情形。

首先,透镜部20在单位导光部件23p的下表面(与发光部1的发光面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如下构成的第一菲涅尔透镜21。

(1)第一菲涅尔透镜21

图1e是图1i的透镜部20的剖面图。如图1i及图1e所示,第一菲涅尔透镜21包含圆环状的多个凸部。具体地,第一菲涅尔透镜21自菲涅尔透镜的中心开始依次包含第一凸部211、第二凸部212、第三凸部213和第四凸部214,第二凸部212、第三凸部213及第四凸部214为圆环状凸部。另外,位于中心部的第一凸部211由朝向发光部侧中央部向下方鼓起的凸透镜曲面构成,该凸透镜曲面成为入射面。第二凸部212、第三凸部213及第四凸部214分别为圆环状凸部,如图1e所示,第二凸部212具有入射面212a和反射面212b,第三凸部213具有入射面213a和反射面213b,第四凸部214具有入射面214a和反射面214b。另外,第一凸部211的外周与第二凸部212、第三凸部213以及第四凸部214同心。另外,透镜部20的射出面为单位导光部件23p的上表面。

(2)发光部1的配置

发光部1以其发光面的光轴与第一菲涅尔透镜21的光轴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该配置,从发光部1射出的光实质上全部入射到第一菲涅尔透镜21,因此,发光部1的发光面不会被遮光部件10覆盖。

(3)从发光部1射出的光的配光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如图1e所示,例如从发光部1的发光面射出到光轴方向的光从第一凸部211的入射面(凸透镜曲面)入射并沿光轴方直行。另外,从发光部1的发光面以相对于光轴较小角度射出而从第一凸部211的入射面入射的光,在该入射面朝向与光轴的角度变小的方向折射而入射到单位导光部件23p,并从射出面射出。

另外,例如从发光部1的发光面以相对于光轴较大角度射出的光,对应相对于光轴的角度从第二~第四凸部212~214的入射面212a~214a入射,并在第二~第四凸部212~214的反射面212b~214b朝向与光轴的角度变小的方向反射并从射出面射出。

由此,从发光部1射出的光照射到位于光源装置100的前方且以光轴为中心的范围的照射区域。

6.来自包围中央部的发光部1a~1h的光的配光

图1d表示了来自发光部1d的光经由透镜部20d射出的情形。

首先,透镜部20d在单位导光部件23p的下表面(与发光部1d的发光面相对的面)一侧形成有如下构成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d。

(1)第二菲涅尔透镜22d

如图1i所示,第二菲涅尔透镜22d包含圆环状的多个凸部的各自一部分。具体地,该第二菲涅尔透镜22d自菲涅尔透镜的中心开始依次包含第一凸部22d1、第二凸部22d2、第三凸部22d3和第四凸部22d4,第一凸部22d1、第二凸部22d2、第三凸部22d3和第四凸部22d4分别由圆环状的凸部的一部分构成。第二凸部22d2具有入射面22d2a和反射面22d2b,第三凸部22d3具有入射面22d3a和反射面22d3b,第四凸部22d4具有入射面22d4a和反射面22d4b。

(2)发光部1d的配置

发光部1d以其发光面的一部分俯视被遮光部件10覆盖的方式进行配置。换言之,被遮光部件10覆盖的一部分的发光面与第二菲涅尔透镜22d不相对。

(3)从发光部1d射出的光的配光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从发光部1d射出的光从第二菲涅尔透镜22d的第二凸部22d2的入射面22d2a、第三凸部22d3的入射面22d3a及第四凸部22d4的入射面22d4a入射到单位导光部件23p。

从入射面22d2a、入射面22d3a及入射面22d4a入射的配光分别经由第二凸部22d2的反射面22d2b、第三凸部22d3的反射面22d3b俯视朝向光源装置的外侧反射。

另外,在菲涅尔透镜20d中,由于使第一~第四凸部22d1~22d4成为环状,因此,能够抑制发光部1d射出的光向横向扩散,即能够抑制发光部1a及发光部1f所配置的方向的光的扩散。

以上,对经由透镜部20使来自配置于中央部的发光部1的光照射到上方的照射区域的情况、和经由透镜部20d使来自发光部1d的光照射到斜方向的照射区域的情况的示例进行说明。使来自发光部1b、1h、1e的光经由分别与其对应设置的透镜部20b、20h、20e照射到斜方向的照射区域的情况,与经由透镜部20d使来自发光部1d的光照射到斜方向的照射区域的情况相同。

(4)从发光部1a、1c、1f、1h射出的光的配光

对于使来自发光部1a、1c、1f、1h的光经由分别与其对应设置的透镜部20a、20c、20f、20h射出的情况,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可以进行如下的说明。

首先,在与设于对角角部的发光部1a、1c、1f、1h分别对应设置的透镜部20a、20c、20f、20h形成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通过将作为基底的环状的菲涅尔透镜以扇形的区域进行分割而构成。另外,以该扇形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中心线c22分别与发光部配置的对角线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扇形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中心线c22是指,如图1i所示将扇形的第二菲涅尔透镜平分为线对称的两个区域的线。另外,发光部1a、1c、1f、1h例如以各发光面的中心分别位于扇形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中心线c22上或者中心线c22的延长线上的方式进行配置。

透镜部20a、20c、20f、20h的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具有分别具有入射面和反射面的多个凸部,从发光部1a、1c、1f、1h射出的光分别从构成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多个凸部的入射面入射并在反射面以对角方向为中心向规定角度的范围反射。由于在透镜部20a、20c、20f、20h将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分别以扇形区域将菲涅尔透镜进行分割而使多个凸部分别成为弧状,因此,能够将在多个凸部的反射面反射的来自发光部的光的方向控制在以发光装置的对角方向为中心的规定角度的范围,从而能够抑制发光部1a、1c、1f、1h射出的光向邻接发光部所配置的方向扩散。

另外,由于各发光部1a、1c、1f、1h其发光面的一部分被遮光部件覆盖,因此,通过适当调整发光面的由遮光部件覆盖的位置及范围,从而能够得到与对应的菲涅尔透镜相适应的配光特性。

7.关于第一菲涅尔透镜及第二菲涅尔透镜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多个发光部包括:配置于4个角的发光部1a、1c、1f、1h、以及在该4个发光部中的对角方向上配置的2个发光部1a、1h之间(2个发光部1c、1f)配置的发光部1。另外,与发光部1对应设置的透镜部20包含第一菲涅尔透镜,与其他发光部对应设置的透镜部20包含第二菲涅尔透镜。在此,菲涅尔透镜的透镜特性由多个凸部的直径和各凸部的截面形状确定。

第一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直径和各凸部的截面形状为了将来自发光部的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而适当设定。该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最外周凸部的直径和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最外周凸部的直径设定为相同,也可以设定为不同。即,相对于光源装置什么范围、具体地说如何有效地将光照射到远离光源多少位置的照射区域,其对应使用光源装置的环境而不同,多个凸部的最外周凸部的直径基于作为目标的照射区域的位置或范围而适当设定。

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例如与在4个角配置的发光部1a、1c、1f、1h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多个凸部作为圆环形状,与在中央部配置的发光部1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1的多个凸部均作为圆环形状的情况下,该第一菲涅尔透镜21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比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小。此时,来自发光部1a、1c、1f、1h的光分别经由透镜部20a、20c、20f、20h射出时的平面方向(与导光部件的上表面平行的面内方向)的扩散与来自发光部1的光经由透镜部20射出时的平面方向的扩散相比较能够得到抑制。

另外,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例如与在4个角配置的发光部1a、1c、1f、1h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多个凸部作为圆环形状,2个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f之间配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d、2个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之间配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b、2个第二菲涅尔透镜22f、22h之间配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g、2个第二菲涅尔透镜22c、22h之间配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e的多个凸部均作为圆环形状的情况下,该多个凸部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比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多个凸部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大。此时,来自发光部1b、1d、1e、1g的光分别经由透镜部20b、20d、20e、20g射出时的平面方向的扩散与来自发光部1a、1c、1f、1h的光分别经由透镜部20a、20c、20f、20h射出时的平面方向的扩散相比能够得到抑制。

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菲涅尔透镜21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设定为比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小,而使得来自发光部1a、1c、1f、1h的光分别经由透镜部20a、20c、20f、20h射出时的平面方向得到抑制,且该扩散进一步使来自发光部1b、1d、1e、1g的光分别经由透镜部20b、20d、20e、20g射出时的平面方向的扩散得到抑制,从而能够提供例如可有效地将光照射到用于携带电话的摄像机的闪光灯用光源时所需的照射区域的范围的光源装置。

以下,参照图1d及图1e所示的剖面图对第一菲涅尔透镜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透镜特性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利用形成于透镜部的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反射面的反射,将从对应的发光部射出的光照射到规定的照射区域。

因此,利用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反射面将从对应的发光部射出的光反射到规定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换言之,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横截面的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的设定很重要。另外,利用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反射面反射的光是经由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入射面入射的光,从该入射面入射的光在入射面折射后入射。因此,其入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的设定很重要。另外,在入射面的光的折射后入射以及反射面的光的反射根据导光部件的折射率和与导光部件接触的介质的折射率之差而获得,因此,在设定凸部的入射面以及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时,导光部件的折射率和与导光部件接触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折射率差也是应该考虑的参数。在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与导光部件接触的介质为大气(空间),因而导光部件的折射率和与导光部件接触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折射率差是导光部件与大气(空间)之间的折射率差。

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基于发光部和透镜部的位置关系、对应的照射区域的方向以及范围而设定,但在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进一步考虑对应的发光面由遮光部件覆盖的位置以及范围而设定。

具体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从发光部1a、1b、1c、1d、1e、1f、1g、1h射出的光以限制朝向外侧的光而使更多的光朝向中心(发光部1的方向)的规定范围射出的方式进行配光。因此,以使朝向中心方向进行配光的光更有效地射出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的方式来设定多个凸部的形状、即多个凸部的入射面及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

如上所述,为使从对应的发光部射出的光经由透镜部朝向所希望的照射区域射出,则需要考虑各种参数而设定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入射面以及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但这些例如均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模拟(仿真)而容易地设定。

首先,基于发光部和遮光部件的位置关系,通过模拟以及测定发光强度求出从发光部的发光面以什么样的配光特性射出光(第一步骤)。发光部和遮光部件的位置中包含在发光部的发光面中俯视什么位置的多大范围被遮光部件覆盖。

接着,基于所求出的配光特性,通过模拟以及测定照度分布评价是否可通过使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平面形状以及凸部的入射面及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进行各种改变而使光以所希望的强度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第二步骤)。测定照度分布可以是例如将来自发光部的光照射到配置到规定距离且包含被划分为多个照射区域的照射面以测定照度分布。另外,通过模拟求出照度分布的情况下,可以是求出假定配置到规定距离的照射面中被划分的各照射区域的照度分布。

作为以上说明的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入射面及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的设定方法,也可以在第二步骤的评价之后,进一步通过改变发光部与遮光部件的位置关系并反复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从而求出更适当的发光部和遮光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入射面及反射面的形状以及面方向。

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由于具备与照射区域分别对应地设定且可独立点亮的多个发光部1、1a~1h、以及与该发光部1、1a~1h分别对应设置的透镜部20、20a~20h,从而能够将从发光部1、1a~1h射出的光朝向分别与各透镜部20、20a~20h对应的照射区域射出。

进而,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以遮光部件10俯视可覆盖多个发光部的一部分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被设置。由此,能够控制使来自覆盖发光面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发光部的光的配光特性有效地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并在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时可以使该所希望的照射区域内中的照度与照射区域外中的照度的照度差变大。例如,对于图1a所示的具备9个发光部1、1a~1h的光源装置所言,观察被照射的照射区域则能够很容易知道哪个发光部是点亮的。

另外,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由于利用遮光部件将一部分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一部分覆盖,因此,能够使来自覆盖发光面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发光部的光的配光特性成为根据发光面中被遮光部件覆盖的位置以及范围而与透镜部对应的特性,从而能够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的同时也能够抑制光向该照射区域外的照射。由此,能够使所希望的照射区域和与其邻接的照射区域的边界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照度差变大。

利用具备图1a等所示的具备被配置为矩阵状的9个发光部1、1a~1h的示例对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并不局限于发光部的个数为9个的结构,至少具备2个发光部即可。

另外,利用图示的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具备圆环状的多个凸部的菲涅尔透镜构成基底的示例表示了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也可以是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例如具备大致矩形或者大致多边形的环状的多个凸部的菲涅尔透镜构成基底。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说明中,没有言及形成于透镜部的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第二菲涅尔透镜和与该透镜部分别对应设置的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中心之间的位置关系,但通过改变该位置关系也能够实现与该位置关系对应的不同的照射特性。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3是表示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另外,图3中省略了遮光部件的图示,但是在透镜部的外侧发光部的发光面由遮光部件覆盖。以下的图4~图12也同样。

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与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相比较,是由4个发光部和与各发光部分别对应设置的4个透镜部构成,可以选择性地将光照射到被划分为4个的照射区域的光源装置。

具体地,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是包含设置在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4个角的4个发光部1a、1c、1f、1h、和与各发光部对应设置的4个透镜部20a、20c、20f、20h而构成,透镜部20a、20c、20f、20h分别具备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中,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以连结中心52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方式配置,发光部1a、1c、1f、1h也以连结发光面的中心51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方式配置。如图3所示,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1a、1c、1f、1h和透镜部20a、20c、20f、20h以发光部1a、1c、1f、1h的发光面的中心51和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中心52一致的方式配置。但是,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中,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发光部1a、1c、1f、1h的发光面的中心51和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中心52错开而配置发光部1a、1c、1f、1h和透镜部20a、20c、20f、20h。这样,通过改变发光部1a、1c、1f、1h和透镜部20a、20c、20f、20h的配置,而能够调整并改变与发光部1a、1c、1f、1h分别对应的照射区域的范围以及各照射区域中的照度分布。

变形例2

图5是表示变形例2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2的光源装置除了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i的形状、和发光部1a、1c、1f、1i与透镜部20a、20c、20f、20h的位置关系与图3所示的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不同之外,其他与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同样构成。

具体地,变形例1的光源装置中,作为设于透镜部20a、20c、20f、20h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使用了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以图2所示的分割范围221的一个角与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设定的正方形的分割范围进行分割的结构。

与此相对,变形例2的光源装置中,作为设于透镜部20a、20c、20f、20h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使用了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以图2所示的分割范围221的一个角比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更位于外侧的方式设定的长方形的分割范围221进行分割的结构。由此,通过改变用于构成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分割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范围221,而能够调整并改变与发光部1a、1c、1f、1h分别对应的照射区域的范围以及各照射区域中的照度分布。

另外,在变形例2的光源装置中,如图5所示,将发光部1a、1c、1f、1h的发光面的中心51和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的中心52错开而配置发光部1a、1c、1f、1h和透镜部20a、20c、20f、20h。这样,通过改变发光部1a、1c、1f、1h和透镜部20a、20c、20f、20h的配置,而能够调整并改变与发光部1a、1c、1f、1h分别对应的照射区域的范围以及各照射区域中的照度分布。

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2的光源装置,作为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h,通过对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以图2所示的分割范围221的中心与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设定的正方形的分割范围221进行分割的作为基本的第二菲涅尔透镜改变其分割范围,并根据第二菲涅尔透镜22a、22c、22f、22i的中心与发光部1a、1c、1f、1h的发光面的中心一致的基本配置进行改变,通过设定发光部1a、1c、1f、1h和透镜部20a、20c、20f、20h的位置关系,从而可以更确切地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

变形例3

图6是表示变形例3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3的光源装置使用与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透镜部20b、20g同样构成的4个透镜部构成,是能够照射到被划分为4个的照射区域的光源装置。

即,在变形例3的光源装置中,透镜部包含分别以图2所示的分割范围222分割的4个第二菲涅尔透镜22j。另外,该4个第二菲涅尔透镜22j以连结菲涅尔透镜的中心的形状为长方形(以下称为第一长方形)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变形例3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1j以连结其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长方形(以下称为第二长方形)的方式而配置。该第二长方形的2个长边分别与第一长方形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长方形的中心与第一长方形的中心一致,且第二长方形的长边比第一长方形的长边更长。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3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1j的发光面的中心比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j的中心更位于外侧。另外,发光部1j的发光面的中心和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j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第二长方形的长边长度和第一长方形的长边长度的一半。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3的光源装置,与各发光部1j对应而照射的照射区域能够使第一长方形及第二长方形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第一长方形及第二长方形的短边方向的长度更长。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在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作为第一及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能够使用包括同心圆、同心椭圆、同心矩形的各种环状结构。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多个发光部包含以连结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矩形的方式配置且发光面的一部分由开口部外侧的遮光部件覆盖的4个发光部,作为与该4个发光部分别对应的透镜部包含以连结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中心的形状为矩形的方式配置的4个第二菲涅尔透镜。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连结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正方形,连结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中心的形状为长方形。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连结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长方形,连结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中心的形状为正方形。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连结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长方形,连结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中心的形状为长方形。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连结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正方形,连结多个环状的凸部的中心的形状为正方形。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位于4个角的4个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中心间的距离比分别与该4个发光部对应设置的4个第二菲涅尔透镜的环状的凸部的中心间的距离短。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位于4个角的4个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中心间的距离比分别与该4个发光部对应设置的4个第二菲涅尔透镜的环状的凸部的中心间的距离长。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与位于4个角的4个发光部对应设置的4个透镜部的形状大致相同。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位于4个角的4个发光部的发光面为四边形,沿着该四边形的发光面的一个边被遮光部件覆盖规定宽度的部分。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位于4个角的4个发光部的发光面为四边形,沿着该四边形的发光面中夹持一个角的两个边被遮光部件覆盖规定宽度的部分。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包含配置在4个角的4个发光部、和在配置于该4个发光部中的对角方向的2个发光部之间配置的发光部,与该发光部对应设置的透镜部包含第一菲涅尔透镜。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与配置在4个角的4个发光部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为圆环形状,与在该4个发光部中的对角方向上配置的2个发光部之间配置的发光部对应设置的第一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为圆环形状,该第一菲涅尔透镜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比与4个发光部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小。

如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3的光源装置中所说明的,某一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包含以连结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矩形的方式配置的4个发光部、和在该4个发光部中的所述矩形的一个边的两个端部配置的2个发光部之间配置的发光部,与该发光部对应设置的透镜部包含第二菲涅尔透镜。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与被在所述矩形的一个边的两个端部配置的2个发光部夹持配置的发光部分别对应设置的透镜部可以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光源装置中,可以是在所述矩形的一个边的两个端部配置的2个发光部之间配置的发光部的发光面为四边形,该发光面中沿着四边形的一个边由遮光部件覆盖规定宽度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光源装置中,与以连结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矩形的方式配置的4个发光部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为圆环形状,与在所述矩形的一个边的两个端部配置的2个发光部之间配置的发光部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为圆环形状,该多个凸部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能够比与以连结发光面的中心的形状为矩形的方式配置的4个发光部对应设置的第二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最外周的凸部的曲率半径大。

以下,对其他不同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4

图7是表示变形例4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4的光源装置具备分别包含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以三角形的分割范围进行分割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k的透镜部。

具体地,变形例4的光源装置中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k通过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以将该菲涅尔透镜的中心为顶点的等边三角形的分割范围进行分割而构成,且以其底边相接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变形例4的光源装置中,发光部1k以发光面的中心与对应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k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而配置。

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4的光源装置能够对位于所述等边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侧的照射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

变形例5

图8是表示变形例5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5的光源装置具备分别包含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以图2所示的分割范围222进行分割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1的透镜部。

具体地,变形例5的光源装置中的规定第二菲涅尔透镜221的分割范围222为长边是短边的大致2倍的长方形,第二菲涅尔透镜221的中心位于该长方形的长边的中心点附近的长方形的外侧。另外,变形例5的光源装置中,第二菲涅尔透镜221以第二菲涅尔透镜221的中心邻近的长边与相反侧的长边相接的方式而配置。

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5的光源装置能够对位于第二菲涅尔透镜221的边界的两侧的照射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

变形例6

图9是表示变形例6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6的光源装置具备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2个透镜部以图2所示的分割范围222进行分割的第二菲涅尔透镜,该点与变形例5的光源装置相同,但在变形例6的光源装置中透镜部分别包含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m其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包含多个椭圆的凸部而构成,该点与变形例5不同。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6的光源装置也能够对位于第二菲涅尔透镜22m的边界的两侧的照射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

变形例7

图10是表示变形例7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7的光源装置具备将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2个透镜部以图2所示的分割范围222进行分割的第二菲涅尔透镜,该点与变形例5及变形例6的光源装置相同,但在变形例7的光源装置中透镜部分别包含的第二菲涅尔透镜22n其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包含多个大致矩形的凸部而构成,该点与变形例5及变形例6不同。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7的光源装置也能够对位于第二菲涅尔透镜22n的边界的两侧的照射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

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5~7所示,不管构成第二菲涅尔透镜时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形状是圆环形、椭圆环形、还是大致矩形的环状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够对位于第二菲涅尔透镜221、22m、22n的边界两侧的照射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

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构成第二菲涅尔透镜时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多个凸部的形状设为圆环形、椭圆环形、或者大致矩形的环状,能够改变照射光的照射区域的范围及该范围中的照度分布,从而能够实现与多个凸部的形状对应的照射区域范围及该范围中的照度分布。

变形例8

图11是表示变形例8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8的光源装置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7的光源装置相比,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1)遮光部件的开口部为圆形。

(2)具备4个透镜部,该4个透镜部通过在其圆形开口部设置的导光部件在被分割为4个扇形的区域形成第一菲涅尔透镜而构成。

(3)与4个透镜部分别对应设置的4个发光部1o以发光面的中心位于扇形区域的中心线上且位于透镜部的外侧的方式而设置。

首先,变形例8的光源装置中,各透镜部的第一菲涅尔透镜是将包含多个环状凸部的菲涅尔透镜在以包含该菲涅尔透镜的中心的扇形范围以至少包含1个环状整体的凸部的形式进行分割而构成。另外,在图11中,表示了以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位于分割的扇形的中心线上的方式分割菲涅尔透镜的示例,但也可以使菲涅尔透镜的中心偏离分割的扇形的中心线而进行分割。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8的光源装置,也能够对与第一菲涅尔透镜22o分别对应的照射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

另外,变形例8的光源装置中,通过使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位于分割扇形的不同位置,而能够改变照射区域范围及该范围内的照度分布,从而可通过使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在分割扇形的内部进行适当地改变,从而能够调整照射区域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照度分布。

变形例9

图12是表示变形例9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9的光源装置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7的光源装置相比,存在以下几点不同。

(1)遮光部件的开口部为圆形。

(2)具备2个透镜部,该2个透镜部通过在其圆形开口部设置的导光部件在被分割为2个半圆形的区域形成第一菲涅尔透镜而构成。

(3)与2个透镜部分别对应设置的2个发光部1p以发光面的中心位于将半圆平均分割为线对称的2个区域的中心线上且位于透镜部的外侧的方式而设置。

具体地,变形例9的光源装置中,各透镜部的第一菲涅尔透镜是将包含多个环状凸部的菲涅尔透镜在以包含该菲涅尔透镜的中心的半圆形范围以至少包含1个环状整体的凸部的形式进行分割而构成。另外,在图12中表示了以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位于将半圆平均分割为线对称的2个区域的中心线上的方式分割菲涅尔透镜的示例,但也可以使菲涅尔透镜的中心偏离半圆的中心线而进行分割。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9的光源装置,也能够对与第一菲涅尔透镜22p分别对应的照射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

另外,变形例9的光源装置中,通过使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位于分割半圆的不同位置,而能够改变照射区域范围及该范围内的照度分布,从而可通过使作为基底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心在分割半圆的内部进行适当地改变,从而能够调整照射区域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照度分布。

变形例10

图13是表示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在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中,除了设置具有覆盖发光部1、1a~1h的透镜功能的透光性部件之外,其余均与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同样地构成。

即,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通过利用遮光部件10覆盖一部分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一部分,而使得在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区域时使该所希望的照射区域内的照度与照射区域外的照度的照度差变大。

但是,存在由于利用遮光部件10覆盖一部分发光部的发光面的一部分而使得来自一部分发光部的光被遮光部件吸收或者反射从而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

于是,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中设置覆盖发光部1、1a~1h的透光性部件,且使该透光性部件具有朝向与发光部1、1a~1h分别对应设置的透镜部20、20a~20h将从发光部1、1a~1h射出的光进行聚光的透镜功能。

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中,以从发光部1的发光面射出的光的光轴与透镜部20的光轴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发光部1和透镜部20,从发光部1的发光面射出的光的配光特性相对于光轴大致对称。从而,覆盖发光部1的透光性部件(第一凸透镜)9以使从发光部1射出的光不向透镜部20的外侧扩散而进行聚光的方式设定形状。

另外,覆盖发光部1d、1e的透光性部件(第二凸透镜)9d、9e以使从发光部1d、1e射出的光的大部分朝向透镜部20d、20e的方向射出的方式而设定形状。另外,虽未图示,但覆盖其他发光部的透光性部件也同样以使从各发光部射出的光的大部分朝向对应的透镜部的方向射出的方式而设定形状。换言之,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中,多个发光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发光部(例如除了中央部的发光部1之外的发光部)的光轴向导光部件的中心侧倾斜。

如上所述构成的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在具有与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与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相比,还能够提高各照射区域的照度。

以上的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以通过使用覆盖发光部1的透光性部件(第一凸透镜)9和覆盖发光部1以外的发光部的透光性部件(第二凸透镜)而使发光部1以外的发光部的光轴向导光部件的中心侧倾斜,从而提高各照射区域的照度的方式而构成。

也可以代替覆盖发光部1以外的发光部的透光性部件(第二凸透镜)而使发光部1以外的发光部以光轴向导光部件的中心侧倾斜的方式倾斜发光部自身而进行配置,从而使从各发光部射出的光的大部分朝向对应的透镜部的方向射出。

如上这样,也能够获得与变形例10的光源装置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将发光部1以外的发光部向遮光部件的开口部的内侧倾斜而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覆盖发光部1的透光性部件(第一凸透镜),也可以不设置。

(实施例1)

以下,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的光源装置基于图1a~图1c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通过模拟求出来自发光部1、1a~1h的光是如何经由透镜部20、20a~20h照射的情况。作为发光部1、1a~1h假定使用了图1f所示的发光部。另外,发光部1、1a~1h的发光面设为一个边为0.8mm的正方形。

另外,发光部1、1a~1h以发光面的中心将发光部1的发光面的中心作为原点,并与以下的坐标一致的方式进行了配置。另外,以下的坐标为毫米(mm)。

发光部1的发光面的中心:原点(0,0)

发光部1a的发光面的中心:(-1.7,1.7)

发光部1b的发光面的中心:(0,1.6)

发光部1c的发光面的中心:(1.7,1.7)

发光部1d的发光面的中心:(-1.6,0)

发光部1e的发光面的中心:(1.6,0)

发光部1f的发光面的中心:(-1.7,-1.7)

发光部1g的发光面的中心:(0,-1.6)

发光部1h的发光面的中心:(1.7,1.7)

作为遮光部件10由形成有3.4mm的正方形开口部的反射率为75%的部件构成,开口部的中心位于设于中央部的发光部1的发光面的中心轴上。

通过以上的配置,发光部1a、1c、1f、1h的发光面沿着夹持位于最外侧的角的两个边被遮光部件覆盖0.4mm宽度的部分,发光部1b、1d、1e、1g的发光面沿着位于最外侧的边被遮光部件覆盖0.3mm宽度的部分。

实施例的光源装置中,假定导光部件23以使用440nm时的折射率为1.59、540nm时的折射率为1.57、640nm时的折射率为1.56的材料,且外形与遮光部件的开口部同样大的方式形成,并且透镜部20、20a~20h以如下所述的方式形成。

首先,假定将导光部件的下表面对应透镜部20、20a~20h而进行划分,并分别在构成透镜部20a、20c、20f、20h的4个角的区域中形成设置有在最接近菲涅尔透镜中心的凸部的半径为0.74mm、最远离中心的凸部的半径为1.16mm、以及在其之间依次改变半径的4个凸部的第二菲涅尔透镜,在构成透镜部20b、20d、20e、20g的4个角的区域中形成设置有在最接近菲涅尔透镜中心的凸部的半径为0.57mm、最远离中心的凸部的半径为1.36mm、以及在其之间依次改变半径的4个凸部的第二菲涅尔透镜,在位于构成透镜部20的中央部的区域中形成在中心设有半径为0.15mm的平面形状的圆形凸部、在最远离中心的位置设有半径为0.84mm的圆环状凸部、以及在其之间依次改变半径而设置的4个凸部的第一菲涅尔透镜。

在如上的条件下,使全部或者一部分发光部点亮,通过模拟求出配置在距光源30cm距离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

图14表示了点亮全部9个发光部1、1a~1h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

图15表示了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5个发光部1c、1e、1h、1g、1f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

图16表示了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配置于中央部的1个发光部1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

图17表示了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1个发光部1b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

图18表示了点亮9个发光部1、1a~1h中的1个发光部1h时的照射面的照度分布。

另外,图14~图18中,表示了经由透镜部20、20a~20h的发光部1、1a~1h的点亮状况,并分(a)、(b)表示了照射面的照度分布。

如图14~图18所示,确认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一个或者多个照射区域,且在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范围(所希望的一个或者多个照射区域)时能够使该所希望的照射范围内的照度与照射范围外的照度的照度差变大的情况。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能够将光照射到所希望的照射范围,因此,能够很好地利用于照明、摄像机的闪光灯、车载前照灯等。但是,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用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