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5215发布日期:2020-07-07 14:3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镜头驱动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镜头驱动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且提供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驱动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相机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相机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相机模块除了在光学设计上的品质提升外,在制造组装精密度也需提升。

请配合参照图10,是绘示依照现有技术应用于相机模块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镜筒10与载体20的示意图。由图10可知,现有技术的镜头驱动模块中,用以承接透镜的镜筒10外侧设置有螺牙结构11,而用以承载并带动镜筒10的载体20内侧则对应设有螺牙结构21,因此镜筒10可以螺锁的方式与载体20连接。然而,以螺锁的方式将镜筒10搭载于载体20上,除增加组装作业的复杂程度,组装的良率也难以提升,容易产生组装公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镜头驱动模块以及电子装置,透过将镜头载体与塑胶镜筒以一体成型制成一单一部件,提升组装良率,并透过于基座及单一部件上设置对应结构,以利阻尼剂的涂布并避免单一部件的共振情形。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其包含一基座、一外壳、一镜头载体以及一阻尼剂。基座具有一中心开孔并包含至少二立壁结构,其环绕中心开孔。外壳耦合于基座并具有一开孔,开孔与基座的中心开孔对应。镜头载体与一塑胶镜筒一体成型而形成同轴的一单一部件,其中单一部件具有一内部空间,其用以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单一部件包含至少二凸块部,位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一端。阻尼剂填充于立壁结构与凸块部之间。凸块部为单一部件的一部分,且其为单一部件与内部空间在一垂直光轴方向上距离最远者。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中各立壁结构为长条型,且具有均匀高度,并位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侧。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中凸块部的数量可为至少三,且各凸块部可包含一注料结构。各注料结构可包含一降面结构以及一注料痕,降面结构环绕注料痕。另外,所述注料结构可皆面向基座。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可还包含一对焦驱动组,用以驱动单一部件沿一光轴方向移动。对焦驱动组可包含一对焦线圈、至少一永久磁石、一磁石托架、一上弹簧片以及一下弹簧片。对焦线圈连接于单一部件上。永久磁石具有一第一表面面对对焦线圈。磁石托架环绕单一部件,并用以定位永久磁石。上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外壳的一端。下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基座的另一端。上弹簧片与下弹簧片分别与单一部件连接,并用以支撑单一部件借以使其可沿一平行光轴方向移动。另外,对焦线圈可连接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所述端。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可还包含一光学影像稳定组,用以驱动对焦驱动组至少沿垂直光轴的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光学影像稳定组可包含多个悬吊线以及一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各悬吊线的一端与上弹簧片连接,各悬吊线的另一端与基座连接。光学影像稳定线圈设置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端。永久磁石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基座,光学影像稳定线圈面对第二表面。另外,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可包含多个凹槽结构,与立壁结构对应。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其包含一基座、一外壳、一镜头载体以及一阻尼剂。基座具有一中心开孔。外壳耦合于基座并具有一开孔,开孔与基座的中心开孔对应。镜头载体与一塑胶镜筒一体成型而形成同轴的一单一部件,其中单一部件具有一内部空间,其用以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单一部件包含至少三凸块部,位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一端,且各凸块部包含一注料结构。阻尼剂填充于基座与各凸块部的一表面之间。至少三凸块部为单一部件的一部分,其为单一部件与内部空间在一垂直光轴方向上距离最远者。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中各注料结构可位于各凸块部的表面。另外,各注料结构可包含一降面结构以及一注料痕,降面结构环绕注料痕,阻尼剂涂布于降面结构上。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可还包含一对焦驱动组,其用以驱动单一部件沿一光轴方向移动。对焦驱动组可包含一对焦线圈、至少一永久磁石、一磁石托架、一上弹簧片以及一下弹簧片。对焦线圈连接于单一部件上。永久磁石具有一第一表面面对对焦线圈。磁石托架环绕单一部件,并用以定位永久磁石。上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外壳的一端。下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基座的另一端。上弹簧片与下弹簧片分别与单一部件连接,并用以支撑单一部件借以使其可沿一平行光轴方向移动。另外,对焦线圈可连接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所述端。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可还包含一光学影像稳定组,其用以驱动对焦驱动组至少沿垂直光轴的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光学影像稳定组可包含多个悬吊线以及一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各悬吊线的一端与上弹簧片连接,各悬吊线的另一端与基座连接。光学影像稳定线圈设置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端。永久磁石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基座,光学影像稳定线圈面对第二表面。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镜头驱动模块,其中基座可包含多个立壁结构,其位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端,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可包含多个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立壁结构对应。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爆炸图;

图2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另一爆炸图;

图3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的组合剖视图;

图4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中单一部件与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绘示图2中部分5的放大示意图;

图6a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6b绘示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另一外观示意图;

图6c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元件示意图;

图6d绘示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7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8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9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绘示依照现有技术应用于相机模块的镜头驱动模块的镜筒与载体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镜头驱动模块:100、211

成像元件:101、212

基座:110

中心开孔:111

立壁结构:112

外壳:120

开孔:121

单一部件:130

镜头载体:130a

塑胶镜筒:130b

内部空间:131

凸块部:132

表面:132a

注料结构:132b

降面结构:1321

注料痕:1322

阻尼剂:140

对焦线圈:151

永久磁石:152

第一表面:152a

第二表面:152b

磁石托架:153

上弹簧片:154

下弹簧片:155

悬吊线:161

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62

凹槽结构:162a

辅助组装元件:171

对焦回授信号磁石:172

方向:x、y、z

光轴:o

电子装置:200、300、400、500

相机模块:210、310、320、330、410、510

光学防手震组件:240、311

感测元件:250

闪光灯模块:261、340

对焦辅助模块:262、350

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70、360

使用者界面:280

触控屏幕:280a

按键:280b

软性电路板:290a

连接器:290b

镜筒:10

螺牙结构:11

载体:20

螺牙结构: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包含一基座、一外壳、一镜头载体以及一阻尼剂。基座具有一中心开孔并包含至少二立壁结构,是环绕中心开孔。外壳耦合于基座并具有一开孔,开孔与基座的中心开孔对应。镜头载体与一塑胶镜筒一体成型而形成同轴的一单一部件,其中单一部件具有一内部空间,用以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且单一部件包含至少二凸块部,其位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一端。阻尼剂填充于立壁结构与凸块部之间。凸块部为单一部件的一部分,且其为单一部件与该内部空间在一垂直光轴方向上距离最远者。透过在单一部件上设置凸块部可增加涂装阻尼剂的便利性,且于基座上设置对应的立壁结构可缩减单一部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可便于调整涂装阻尼剂的步骤,将阻尼剂涂布于立壁结构后再对应至凸块部,以减少单一部件不必要的共振情形。

各立壁结构可为长条型,且可具有均匀高度,并位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侧。借此,可使基座的结构具有可辨识性,增加自动化生产的可行性,亦可提升与阻尼剂之间的接触面积。

凸块部的数量可为至少三,且各该凸块部包含一注料结构。由于凸块部为单一部件上距离内部空间最远的结构,此配置对应的注料模式可由最外围朝内部一致的方向进行,增加塑料流动的一致性,提高射出成型的品质。

各注料结构可包含一降面结构以及一注料痕,降面结构环绕注料痕。通过配置合适大小的降面结构,可搭配设置适当的注料流道,有利于规划整体射出成型的模具。另外,注料结构可皆面向基座,有利于将前述的注料流道配置为走向一致,简化模具设计的复杂度。

镜头驱动模块可还包含一对焦驱动组,用以驱动单一部件沿光轴方向移动。对焦驱动组可包含一对焦线圈、至少一永久磁石、一磁石托架、一上弹簧片以及一下弹簧片。对焦线圈连接于单一部件上。永久磁石具有第一表面面对对焦线圈。磁石托架环绕单一部件,并用以定位永久磁石。上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外壳的一端。下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基座的另一端。上弹簧片与下弹簧片分别与单一部件连接,并用以支撑单一部件借以使其可沿一平行光轴方向移动。借此,可达到小体积化的空间配置,大幅减少多余空间的浪费,也可避免使用多于且不必要的元件。

对焦线圈可连接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所述端。借此,有助于降低镜头驱动模块的整体高度,可将无法省去的高度要求只维持在单一部件,避免单一部件以外的零件占用不必要空间。

镜头驱动模块可还包含一光学影像稳定组,用以驱动对焦驱动组至少沿垂直光轴的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光学影像稳定组可包含多个悬吊线以及一光学影像稳定线圈(ois)。各悬吊线的一端与上弹簧片连接,各悬吊线的另一端与基座固定。光学影像稳定线圈设置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端。永久磁石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基座,光学影像稳定线圈面对第二表面。悬吊线可为导电金属或其合金,对焦线圈的导通路径可以经由悬吊线传递到外部,减少额外机构零件的使用,降低机构设计的复杂度,有利于镜头驱动模块的小型化。再者,由于机构设计的复杂度降低,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可透过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的方式制造,而不受限于仅能使用导线缠绕的方式制造,并可提高光学影像稳定线圈的平整程度,避免多个光学影像稳定线圈间产生组装不平整的疑虑,维持光学影像稳定线圈的数量单一化,有效简化镜头驱动模块的组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透过对焦线圈与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共用永久磁石的配置,可有效减少永久磁石的数量,提升空间利用的效率。

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可包含多个凹槽结构,其与至少二立壁结构对应。借此,当光学影像稳定线圈设置于基座时,可透过凹槽结构与立壁结构互相对正,有利于适当调整光学影像稳定线圈与永久磁石的相对位置,更可有效利用立壁结构的配置,提升其使用效率。

本揭示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包含一基座、一外壳、一镜头载体以及一阻尼剂。基座具有一中心开孔。外壳耦合于基座且具有一开孔,开孔与基座的中心开孔对应。镜头载体与一塑胶镜筒一体成型而形成同轴的一单一部件,其中单一部件具有一内部空间,其用以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单一部件包含至少三凸块部,其位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一端,且各凸块部包含一注料结构。阻尼剂填充于基座与各凸块部的一表面之间。凸块部为单一部件的一部分,其为单一部件与内部空间在一垂直光轴方向上距离最远者。透过在凸块部上设置表面,可因应对焦位置不同而可适应性地压缩或伸展阻尼剂的外型,并可维持衰减单一部件产生不必要的共振情形。

各注料结构可位于各凸块部的所述表面。借此,可使塑料的注流方向由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一端统一往远离基座的方向进行,维持整体塑料流动的可预测性,避免单一部件的结构较为复杂时,可能出现注料不足或冷料的成型瑕疵。

各注料结构可包含一降面结构以及一注料痕,降面结构环绕注料痕,阻尼剂涂布于降面结构上。借此,可使阻尼剂的涂装位置更容易由工业镜头辨识作业位置,大幅提升自动化生产的可行性,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助于提升涂装阻尼剂的作业品质。

镜头驱动模块可还包含一对焦驱动组,用以驱动单一部件沿一光轴方向移动。对焦驱动组可包含一对焦线圈、至少一永久磁石、一磁石托架、一上弹簧片以及一下弹簧片。对焦线圈连接于单一部件上。永久磁石具有一第一表面面对对焦线圈。磁石托架环绕单一部件,并用以定位永久磁石。上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外壳的一端。下弹簧片设置于磁石托架沿光轴方向靠近基座的另一端。上弹簧片与下弹簧片分别与单一部件连接,并用以支撑单一部件借以使其可沿一平行光轴方向移动。借此,可达到小体积化的空间配置,大幅减少多余空间的浪费,也可避免使用多于且不必要的元件。

对焦线圈连接于单一部件靠近基座的所述端。借此,有助于降低镜头驱动模块的整体高度,可将无法省去的高度要求只维持在单一部件,避免单一部件以外的零件占用不必要空间。

镜头驱动模块可还包含一光学影像稳定组,用以驱动对焦驱动组至少沿垂直光轴的一第二方向与一第三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光学影像稳定组包含多个悬吊线以及一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各悬吊线的一端与上弹簧片连接,各悬吊线的另一端与基座固定。光学影像稳定线圈设置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端。永久磁石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基座,光学影像稳定线圈面对第二表面。悬吊线可为导电金属或其合金,对焦线圈的导通路径可以经由悬吊线传递到外部,减少额外机构零件的使用,降低机构设计的复杂度,有利于镜头驱动模块的小型化。再者,由于机构设计的复杂度降低,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可透过软性电路板(fpc)的方式制造,而不受限于仅能使用导线缠绕的方式制造,并可提高光学影像稳定线圈的平整程度,避免多个光学影像稳定线圈间产生组装不平整的疑虑,维持光学影像稳定线圈的数量单一化,有效简化镜头驱动模块的组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透过对焦线圈与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共用永久磁石的配置,可有效减少永久磁石的数量,提升空间利用的效率。

基座可包含多个立壁结构,是位于基座朝向单一部件的一端。光学影像稳定线圈可包含多个凹槽结构,其与立壁结构对应。借此,当光学影像稳定线圈设置于基座时,可透过凹槽结构与立壁结构互相对正,有利于适当调整光学影像稳定线圈与永久磁石的相对位置。

上述本发明镜头驱动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镜头驱动模块。借此,提供一种兼具成像品质及制造稳定性的电子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00的爆炸图,图2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00的另一爆炸图,图3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模块100的组合剖视图。镜头驱动模块100可应用于一相机模块,用以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未绘示),并与一成像元件101连接,借以提供相机模块自动对焦的功能。

由图1、图2以及图3可知,镜头驱动模块100包含基座110、外壳120、镜头载体130a以及阻尼剂140。外壳120耦合于基座110,镜头载体130a与一塑胶镜筒130b一体成型而形成同轴(即沿光轴o)的一单一部件130,并设置于外壳120中,阻尼剂140则填充于单一部件130与基座110之间。

基座110具有一中心开孔111,外壳120具有一开孔121,其中外壳120的开孔121与基座110的中心开孔111对应。单一部件130具有一内部空间131,其用以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配合参照图4,是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中单一部件130与基座110的立体示意图。由图4可知,单一部件130包含至少二凸块部132,其位于单一部件130靠近基座110的一端,并往远离内部空间131的方向延伸。凸块部132为单一部件130的一部分,且其为单一部件130与内部空间131在垂直光轴o方向上距离最远者;换句话说,凸块部132位于单一部件130的最外围。较佳地,凸块部132的数量可为至少三或多个,而第一实施例中,凸块部132的数量为四,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配合参照图3以及图4可知,阻尼剂140填充于基座110与各凸块部132之间。配合参照图5,是绘示图2中部分5的放大示意图。为使镜头驱动模块100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单一部件130于不同对焦位置时可适应性地压缩或伸展阻尼剂140的外型,以衰减单一部件130产生不必要的共振情形,凸块部132可具有一表面132a,阻尼剂140则可填充于基座110与凸块部132的表面132a之间。

再者,各凸块部132可包含注料结构132b,其可位于凸块部132的表面132a,并可皆面向基座110,借以维持整体塑料流动的方向,避免成型瑕疵。注料结构132b包含一降面结构1321以及一注料痕1322,降面结构1321环绕注料痕1322,阻尼剂140涂布于降面结构1321上。借此,有利于阻尼剂140涂布的位置辨识。

基座110可包含至少二立壁结构112,其环绕中心开孔111。阻尼剂140可填充于立壁结构112与凸块部132之间。透过基座110上设置与凸块部132对应的立壁结构112,可进一步缩减基座110与单一部件130的距离,且可调整涂装阻尼剂140的步骤,将其涂装于立壁结构112,再对应至凸块部132,减少单一部件130不必要的共振情形。详细来说,立壁结构112可为长条型,且具有均匀高度,并位于基座110朝向单一部件130的一侧。较佳地,立壁结构112的数量可为至少三或多个,而第一实施例中,立壁结构112的数量为四,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再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可知,镜头驱动模块100可还包含一对焦驱动组(未另标号),其用以驱动单一部件130沿光轴o方向移动,以提供自动对焦的功能。对焦驱动组包含一对焦线圈151、至少一永久磁石152、一磁石托架153、一上弹簧片154以及一下弹簧片155。对焦线圈151连接于单一部件130上,其可环绕并固定于单一部件130的外环面。永久磁石152具有第一表面152a面对对焦线圈151。磁石托架153环绕单一部件130,并用以定位永久磁石152,其中磁石托架153可定位于外壳120中。上弹簧片154设置于磁石托架153沿光轴o方向靠近外壳120的一端,下弹簧片155设置于磁石托架153沿光轴o方向靠近基座110的另一端。上弹簧片154与下弹簧片155分别与单一部件130连接,并用以支撑单一部件130借以使其可沿一平行光轴o方向移动。借以达到小型化的空间配置,并维持自动对焦的稳定度。另外,对焦线圈151可连接于单一部件130靠近基座110的一端。另外,镜头驱动模块100可还包含多个辅助组装元件171,其用以进一步辅助上弹簧片154与单一部件130的组装,并辅助上弹簧片154与对焦线圈151的电性连接。

再者,镜头驱动模块100可还包含一光学影像稳定组(未另标号),其可用以驱动对焦驱动组至少沿垂直光轴的一第二方向(沿y方向)与一第三方向(沿x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另外说明的是,镜头驱动模块100的光轴o沿z方向,并分别于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垂直。光学影像稳定组可包含多个悬吊线161以及一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62。悬吊线161的一端与上弹簧片154连接,悬吊线161的另一端与基座110固定。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62设置于基座110朝向单一部件130的一端。永久磁石152具有一第二表面152b,第二表面152b朝向基座110,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62面对第二表面152b。

为使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62与永久磁石152的相对位置获得适当调整,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62可还包含多个凹槽结构162a,其可与基座110上的立壁结构112对应;即当光学影像稳定线圈162设置于基座110上时,凹槽结构162a与立壁结构112可相互对正,更增加了立壁结构112的功效。

另外,镜头驱动模块100可还包含多个对焦回授信号磁石172,其可与一感测元件(图未绘示)配合,用以侦测与控制单一部件130的对焦位置信号。

<第二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其中图6a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的外观示意图,图6b绘示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的另一外观示意图,图6c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的元件示意图,图6d绘示第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的方块图。由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可知,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20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相机模块210,其中相机模块210包含镜头驱动模块211以及成像元件212,成像元件212可连接于镜头驱动模块211的基座(图未绘示),镜头驱动模块211可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图未绘示),并可提供相机模块210自动对焦的功能;具体而言,第二实施例中,镜头驱动模块211可为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所揭示的任一镜头驱动模块,但不以此为限。借此,有助于满足现今电子装置市场对于搭载于其上的相机模块的量产、外观以及自动对焦功能的要求。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200的使用者界面280进入拍摄模式,其中第二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可为触控屏幕280a、按键280b等。此时镜头驱动模块211汇集成像光线在成像元件212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signalprocessor,isp)270。

因应电子装置20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200可还包含光学防手震组件240,可为ois防抖回馈装置,进一步地,电子装置20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未另标号)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250。第二实施例中,辅助光学元件为闪光灯模块261以及对焦辅助模块262,闪光灯模块261可用以补偿色温,对焦辅助模块262可为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250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effect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200中相机模块210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240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20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dynamic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触控屏幕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触控屏幕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再者,由图6c可知,相机模块210光学防手震组件240、感测元件250、闪光灯模块261以及对焦辅助模块262可设置在软性电路板(fpc)290a上,并透过连接器290b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270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相机模块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相机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20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unit)、储存单元(storage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三实施例>

图7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300的示意图。由图7可知,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300包含三相机模块310、320、330、闪光灯模块340、对焦辅助模块350、成像信号处理元件360、使用者界面(图未绘示)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图未绘示),其中相机模块310、320、330均朝向同一侧(及朝向物侧)。当使用者透过使用者界面对被摄物进行拍摄,电子装置300利用相机模块310、320、330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340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350提供的被摄物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成像信号处理元件360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相机模块310、320、330的影像品质。其中对焦辅助模块350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使用者界面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处理软件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

第三实施例中,取相机模块310、320、330分别可包含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所揭示的任一镜头驱动模块,但不以此为限。

另外,第三实施例中,相机模块310外侧设置有光学防手震组件311,可为ois防抖回馈装置。相机模块330则为望远镜头,但本揭示内容不以此为限。

<第四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8,其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0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40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相机模块410,其中相机模块410包含镜头驱动模块(图未揭示)以及成像元件(图未揭示),成像元件可连接于镜头驱动模块的基座(图未绘示),镜头驱动模块可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图未绘示),并可提供相机模块自动对焦的功能。

<第五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9,其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00的示意图。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00是一穿戴式装置,电子装置50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相机模块510,其中相机模块510包含镜头驱动模块(图未揭示)以及成像元件(图未揭示),成像元件可连接于镜头驱动模块的基座(图未绘示),镜头驱动模块可承接至少一光学透镜(图未绘示),并可提供相机模块自动对焦的功能。

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内容,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