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图像承载单元的方法和制造盒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67761发布日期:2019-10-14 18:4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制造图像承载单元的方法和制造盒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图像承载单元的制造方法(再生方法),该图像承载单元支撑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使用的图像承载构件;并且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使用的盒的制造方法(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下文中也简称为“成像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或电子照相打印机)中,处理盒系统广泛用作设备构造,这样易于进行调色剂补给和维护各种处理装置。作为处理盒的构造,有由感光鼓单元(下文称为鼓单元,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以及包括显影装置(诸如显影辊)的显影单元构成的处理盒。为了将感光鼓和显影辊设置在预定的相对状态,提供了一种构造,其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联接成能够相对于彼此摆动,并且提供了用于沿着使显影装置与感光鼓接触的方向推压显影装置的推压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使用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连接到感光鼓旋转轴线方向一端的支撑构件(侧盖)来结合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处理盒随着成像操作反复进行而消耗所存储的调色剂。当调色剂进一步消耗并且不能形成用户要求的图像质量时,处理盒失去其价值。关于已经失去价值的旧处理盒,已经提出了一种可以再生旧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在这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中,进行处理盒的拆解和清洁、调色剂的再填充等。在处理盒的拆解中,执行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的分离。对于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的分离,已经提出了一种在支撑构件(侧盖)的一部分连接到显影单元的状态下使支撑构件(侧盖)变形并将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分离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57281)。

本发明进一步发展了上述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制造方法,用于拆解素材单元并制造支撑图像承载构件的图像承载单元。换句话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素材单元的简单拆解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用于制造图像承载单元的制造方法是一种用于从素材单元制造图像承载单元的制造方法,素材单元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框架,包括第一被接合部,框架还包括在图像承载构件轴线方向上朝向框架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支撑构件,包括固定到框架的固定部,支撑构件还包括:支撑图像承载构件的支承部、通孔、与第一被接合部相对的第二被接合部、以及盖部,盖部覆盖穿过通孔的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盖部包括接触部;和显影单元,包括接合部,接合部与第一被接合部和第二被接合部接合以使显影单元可摆动地联接到框架;其中,接触部配置成:在固定部固定在框架上的状态下,当使支撑构件变形以允许第二被接合部从接合部拆下时,接触部与突出部接触;制造方法包括:去除步骤:用于从支撑构件去除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变形步骤:用于在固定部固定在框架上的状态下使支撑构件变形以允许第二被接合部从接合部拆下;和分离步骤:用于将接合部从第一被接合部拆下,以及使显影单元与框架分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造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设备主体上的盒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步骤,用于根据本发明图像承载单元制造方法来制造图像承载单元;和显影单元安装步骤,用于将显影单元或与该显影单元不同的显影单元安装到第一被接合部。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的分离步骤和结合步骤的说明图;

图2是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和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3是该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该实施例中处理盒构造的说明图;

图7a至7c是示出该实施例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结合过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该实施例中处理盒构造的纵向侧视图;

图9a至9c是示出该实施例中感光鼓拆卸构造的说明图;和

图10是示出该实施例中鼓单元和显影单元分离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示例)。然而,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构造、各种条件等来适当地改变实施例中描述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布置等。因此,实施例中描述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布置等不是要将本发明的范围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制造图像承载单元的制造方法。图像承载单元用于制造(再生)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使用的盒。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采用电子照相成像系统在诸如记录纸或塑料片材的记录材料(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传真设备和文字处理器。通过将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体和作用在感光体上的处理装置集成为盒而获得处理盒。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处理盒的构造示例包括这样一种构造,其中,感光体与用作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这些中的至少一个集成为盒。

在以下说明中,纵向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方向(旋转轴线方向)一致。在纵向上,电子照相感光鼓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接收驱动力的一侧表示为驱动侧,而驱动侧的相反侧表示为非驱动侧。

参考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整体构造和成像处理。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或成像设备主体)a和处理盒(下文称为盒b)的剖视图。图3是盒b的剖视图。设备主体a是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各构成部分中排除了盒b之外的部分。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整体构造

图2所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成像设备)是采用电子照相的激光打印机,其中,盒b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主体a上。当盒b安装在设备主体a上时,盒b布置成使得可以通过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单元)在作为盒b的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62(下文称为感光鼓62)上形成潜像。存储有供形成图像用的记录材料(下文称为片材pa)的片材托盘4设置在盒b的下侧。

此外,在设备主体a中,沿着片材pa的传送方向d依次设置拾取辊5a、进给辊对5b、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传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等等。定影装置9由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构成。

成像处理

以下说明成像处理的概述。基于打印开始信号,驱动感光鼓62以预定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沿图2中的箭头r方向旋转。如图3所示,施加有偏电压的充电辊66(充电构件)与感光鼓62的外周面接触,并均等地对感光鼓62的外周面充电。如图2所示,曝光装置3输出对应于图像信息的激光束l。激光束l穿过设置在盒b的鼓支撑框架71中的激光开口71h,并扫描且曝光感光鼓62的外周面。因此,在感光鼓62的外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用作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0中,通过传送构件(搅拌部件)43的旋转来搅拌并传送调色剂室29中的调色剂t,并输出到调色剂供应室28。通过磁辊34(固定磁体)的磁力使调色剂t承载在显影辊32的表面上。显影辊32是显影剂承载体,在其表面上承载调色剂t,以使得形成在感光鼓62上的潜像显影。通过显影刮刀42,在使调色剂t摩擦带电的同时对调色剂t在显影辊32周面上的层厚度进行限制。对应于静电潜像将调色剂t供应给感光鼓62并使潜像显影。因此,潜像显现为调色剂图像。

如图2所示,通过拾取辊5a和进给辊对5b把存储在设备主体a下部的片材pa从片材托盘4输出。通过转印引导件6,片材pa传送到感光鼓62和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在转印位置,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62转印到片材pa上。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a从感光鼓62分离,并沿着传送引导件8传送到定影装置9。片材pa经过构成定影装置9的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的夹持部。调色剂图像在夹持部中受到加压/加热以及定影处理,并且定影在片材pa上。已进行了调色剂图像定影处理的片材pa传送到排出辊对10,且排出到排出托盘11。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62外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由清洁刮刀77除去。感光鼓62再次用于成像处理。从感光鼓62移除的调色剂t存储在用作图像承载单元的感光鼓单元(下文称为鼓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71b中。鼓单元60是支撑感光鼓62的单元。

在上文的说明中,充电辊66、显影辊32、转印辊7和清洁构件77是作用在感光鼓62上的处理装置。

盒的整体构造

参照图3至图8说明盒b的整体构造。图3是盒b的剖视图。图4和图5是说明盒b构造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盒b构造的说明图。图7a至7c是示出鼓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结合过程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盒b构造的纵向侧视图。

盒b由鼓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形成。

首先,解释鼓单元60的构造。

鼓单元60包括感光鼓62、充电辊66和清洁构件77。鼓单元60包括支撑充电辊66和清洁构件77的鼓支撑框架71。设置在驱动侧的驱动侧鼓端部构件63装配到用作支撑构件的鼓支撑构件73的孔部73a(支承部),从而感光鼓62在驱动侧被可旋转地支撑。鼓支撑构件73的一部分固定到鼓支撑框架71。从广义上讲,鼓支撑构件73和鼓支撑框架71也可统称为鼓支撑框架。

如图6所示,鼓支撑构件73形成为台阶形。在纵向上,设置有孔部73a的第一表面73d(用作图像承载构件支撑部)设置成比设置有盖部73e(下面说明)和显影支撑部73f的第二表面73g更靠内侧。这是因为设备主体a的驱动联接器(图6中未示出)设置在区域v中(图6中的虚线部)。驱动联接器与驱动侧鼓端部构件63接合,并将驱动力传递到处理盒b。第一表面73d和第二表面73g通过结合部73h连接。

下面描述用于鼓支撑构件73和鼓支撑框架71的固定方法。鼓支撑构件73包括第一固定部73b(用作粘接到鼓支撑框架71的粘接部)和第二固定部73c。第一固定部73b设置在第一表面73d上。第二固定部73c设置在第二表面73g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73b粘接到鼓支撑框架71,这是因为纵向上的结合空间小。当鼓支撑构件73和鼓支撑框架71由苯乙烯基树脂组合物形成时,可以使用萜烯基溶剂粘接第一固定部73b。这是因为萜烯基溶剂具有溶解苯乙烯基树脂组合物的功能。当鼓支撑构件73和鼓支撑框架71二者之一不是由苯乙烯基树脂组合物形成时,第一固定部73b可以通过诸如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的其他方式固定。

与第一固定部73b相比,第二固定部73c在纵向上具有大的结合空间。因此,可以使用螺钉12固定第二固定部73c。

在非驱动侧,如图5所示,非驱动侧鼓端部构件的孔部(图5中未示出)可旋转地由鼓轴78支撑,该鼓轴78是轴构件并且插入到设置在鼓支撑框架71中的孔部71c中。

如图3所示,清洁刮刀77由橡胶刮刀77a和支撑橡胶刮刀77a的支撑构件77b形成,该橡胶刮刀77a是橡胶形成的刮刀状弹性构件并用作弹性构件。橡胶刮刀77a在相对于感光鼓62旋转方向的反方向上与感光鼓62接触。也就是说,橡胶刮刀77a与感光鼓62接触,使得橡胶刮刀77a的远端部面向感光鼓62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如图3所示,用于防止废调色剂从鼓支撑框架71泄漏的密封片65设置在鼓支撑框架71的边缘部处与感光鼓62接触。

充电辊66经由在鼓支撑框架71纵向两端处的充电辊轴承67而可旋转地安装到鼓单元60上。通过推压构件68将充电辊轴承67压向感光鼓62,从而使充电辊66与感光鼓62压接触。因此,充电辊66随着感光鼓62的旋转而旋转。

如图6所示,经由充电触点(电极)69、推压构件68和充电辊轴承67从设备主体a的触点构件(图6中未示出)执行对充电辊66的供电。充电触点69、推压构件68和充电辊轴承67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另一方面,鼓支撑框架71包括从鼓支撑框架71一端侧的纵向端面沿纵向向外(在朝向鼓支撑框架71外侧的方向上)突出的充电触点设置部71m(突出部)。在该实施例中,充电触点69由金属板形成并设置成覆盖充电触点设置部71m(突出部)。充电触点69包括电连接到主体触点(未示出)的主体触点接触部69a。在鼓支撑构件73中,设置有可供充电触点69和充电触点设置部71m通过(穿过)的通孔73i和覆盖充电触点设置部71m至少一部分的盖部73e。在纵向上,充电触点69和充电触点设置部71m从内侧穿过通孔73i至外侧。如图6和图8所示,盖部73e在纵向上位于通孔73i的外侧。盖部73e覆盖穿过通孔73i的充电触点69和充电触点设置部71m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盖部73e部分地覆盖穿过通孔73i的充电触点设置部71m和充电触点69,以暴露充电触点69的主体触点接触部69a。盖部73e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防止用户触碰由金属板形成的充电触点69的边缘。第二个作用是当用户错误地把盒b撞击到充电触点69和充电触点设置部71m时保护充电触点69和充电触点设置部71m免受损坏。

说明显影单元20的构造。

如图3所示,显影单元20包括显影辊32、显影剂容器23和显影刮刀42。显影辊32通过设置在纵向两端的驱动侧显影轴承26(图4)和非驱动侧显影轴承27(图5)而可旋转地安装到显影剂容器23上。驱动侧显影轴承26和非驱动侧显影轴承27通过螺钉(图3中未示出)固定到显影剂容器23。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显影辊32中,间隔保持构件38安装在显影辊32的纵向两端。间隔保持构件38和感光鼓62彼此接触,从而把显影辊32保持成距感光鼓62有非常小的间隙。如图3所示,密封片33设置在底部构件22的边缘部处与显影辊32接触。密封片33起到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单元20泄漏的作用。

说明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结合构造。如图4和图5所示,在鼓支撑框架71中设置有:用作第一被接合部(驱动侧被接合部)的驱动侧框架孔71i;和非驱动侧框架孔(非驱动侧被接合部或非驱动侧单元支撑部)71j。如图5所示,用作第二被接合部的显影支撑部(驱动侧单元支撑部)73f设置在鼓支撑构件73中。在纵向上,显影支撑部73f设置在驱动侧框架孔71i的外侧并且与驱动侧框架孔71i相对。换句话说,当从纵向观察时,显影支撑部73f与驱动侧框架孔71i重叠。

另一方面,如图4和图5所示,在显影单元20的驱动侧显影轴承26中,设置有用作第一轴部的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和用作第二轴部的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在纵向上,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和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延伸的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和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是接合在显影支撑部73f和驱动侧框架孔71i中的接合部(第一接合部或驱动侧接合部)。

如图4所示,在显影单元20的非驱动侧显影轴承27中,设置有用作第三轴部的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第二接合部或非驱动侧接合部)。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接合在非驱动侧框架孔71j中。

根据下文说明的过程执行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结合。

如图7a所示,鼓支撑框架71包括沿与纵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驱动侧壁71a和非驱动侧壁71d。驱动侧框架孔71i和非驱动侧框架孔71j分别设置在驱动侧壁71a和非驱动侧壁71d中。如图7a所示,使显影单元20相对于鼓支撑框架71在纵向(箭头g1方向)上滑动。结果,如图7b所示,在驱动侧上,驱动侧框架孔71i和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接合。在非驱动侧上,非驱动侧框架孔71j和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接合。之后,如图7c所示,当鼓支撑构件73安装到鼓支撑框架71上时,显影支撑部73f和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接合。因此,显影单元20可摆动地与鼓单元60结合(联接)。在该实施例中,显影支撑部73f支撑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非驱动侧框架孔71j支撑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在这种状态下,显影单元20可围绕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和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摆动(可转动)。通过显影支撑部73f防止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脱离驱动侧框架孔71i,并且防止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脱离非驱动侧框架孔71j。图7a至7c中所示的构造是图1、6和10所示构造的示意性构造,并且功能上是相同的构造。

此时,如图4所示,驱动侧推压构件46r的第一端部46rb固定到驱动侧显影轴承26。驱动侧推压构件46r的第二端部46ra与作为感光鼓单元一部分的表面71k接触。如图5所示,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l的第一端部46lb固定到非驱动侧显影轴承27。第二端部46la与作为感光鼓单元一部分的表面71l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侧推压构件46r(图4)和非驱动侧推压构件46l(图5)由压缩弹簧形成。通过这些弹簧的推压力将显影单元20向鼓单元60推压。因此,显影辊32可靠地压在感光鼓62上。通过安装在显影辊32纵向两端的间隔保持构件38把显影辊32保持成距感光鼓62预定间隔。

在该实施例中,在盒b的驱动侧上的布置如下。如图8所示,支撑鼓端部构件63的孔部73a的周边由作为第一固定部73b的萜烯基溶剂固定。这意在固定用于支撑鼓端部构件63的孔部73a的附近,以实现感光鼓62在鼓单元60中的位置精度并稳定图像质量。也就是说,鼓支撑构件73在孔部73a周围处粘接到鼓支撑框架71。第二固定部73c设置在显影支撑部73f的附近。这意在固定用于支撑显影单元20的显影支撑部73f的附近,以实现显影单元20相对于鼓单元60的位置精度并稳定图像质量。充电触点69和盖部73e设置在孔部73a和显影支撑部73f之间。

盒的再生方法

参照图1、3和6至10说明本实施例中盒b的再生方法(制造图像承载单元的制造方法)。图1是示出鼓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的分离步骤和结合步骤的说明图。图3是盒b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盒b的构造的说明图。图7a至7c是示出鼓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的结合过程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盒b的构造的纵向侧视图。图9a至9c是示出感光鼓62的拆卸构造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感光鼓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的分离步骤的说明图。

在安装到设备主体a上并使用的盒b中,存储在调色剂室29中的调色剂t随着成像反复进行而消耗。当调色剂进一步消耗并且不能形成用户要求的图像质量时,盒b耗尽了寿命。已耗尽寿命的旧盒b可以通过回收和再生来重新使用。在再生步骤中,执行盒b的拆解、清洁、部件更换等。把新的调色剂填充在盒b中。通过(i)至(viii)的步骤完成本实施例中旧调色剂盒的再生。

在该实施例中,旧盒b定义为“素材单元”。素材单元是可拆解和组装的单元并包括可拆卸的部件。素材单元是用作再生盒素材的单元。用作素材单元的盒b不必是旧盒。素材单元包括例如由于某种原因而回收但没有耗尽寿命的盒b。

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例的盒b的再生方法包括在盒b的再生中从素材单元中分离和取出用作盒b框架一部分的图像承载单元(制造图像承载单元)(图像承载单元的制造步骤)。在本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包括用于支撑感光鼓62的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的图像承载单元由用作素材单元的旧盒b制造而成。

(i)用于鼓支撑构件73的盖73e的移除步骤

在盒b的再生中,希望首先分离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为了分离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需要将鼓支撑构件73从鼓支撑框架71上拆下。但是,如上所说明过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部73b中的萜烯基溶剂和第二固定部73c中的螺钉12来结合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

可以通过工具(诸如螺丝刀)来拆卸第二固定部73c的螺钉12。另一方面,通过萜烯基溶剂来融化第一固定部73b处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的接合面。因此,当试图用力剥离接合面时,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易于破裂或大幅变形。特别地,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部73b包括支撑感光鼓62的孔部73a(粘接部形成在孔部73a周围)。如果孔部73a破裂或变形,则盒b中的感光鼓62的位置精度劣化。如果感光鼓62的位置精度劣化,则图像质量易于受到影响。因此,期望能够在不解除第一固定部73b的结合的情况下分离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

因此,如图10所示,在移除了第二固定部73c的螺钉12的状态下,使鼓支撑构件73从结合部73h开始沿箭头w方向变形。也就是说,使显影支撑部73f相对于驱动侧框架孔71i移位。如图8所示,当沿感光鼓6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充电触点设置部71m和盖部73e位于由粘接部围绕的孔部73a和显影支撑部73f之间。使显影支撑部73f相对于固定孔部73a侧移位。因此,鼓支撑构件73的显影支撑部73f和显影单元20的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彼此脱离。形成了用于使显影单元20沿箭头g2方向滑动以分离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空间。也就是说,允许从驱动侧框架孔71i拆卸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允许从非驱动侧框架孔71j拆卸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

然而,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在孔部73a周围被粘接并固定。在这种状态下,当使鼓支撑构件73沿箭头w方向变形以允许显影支撑部73f从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拆下时,盖部73e与充电触点设置部71m接触。在下面的说明中,盖部73e与充电触点设置部71m接触的位置称为“接触部73j”。在这种状态下,当使鼓支撑构件73沿箭头w方向进一步变形时,在接触部73j中,盖部73e与充电触点设置部71m发生干涉。充电触点设置部71m和盖部73e之一或两者易于损坏。

因此,去除掉盖部73e的接触部73j的周边(至少包括盖部73e的接触部73j的部分)。换句话说,去除掉接触部73j的至少一部分。此时去除掉的部分是被去除部73k。因此,减少了盖部73e与充电触点设置部71m的干涉。期望在盖部73e纵向整个区域中去除掉比显影支撑部73f更向纵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图10中的交叉阴影区域)。因此,如图1所示,即使把鼓支撑构件73沿箭头w方向变形,也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盖部73e与充电触点设置部71m的干涉。结果,可以在不损坏盒b的情况下分离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

另一方面,在与纵向交叉的方向上,当去除盖部73e时,期望去除盖部73e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盖部73e。也就是说,当从纵向观察时,在盖部73e中,期望去除当鼓支撑构件73变形时与充电触点设置部71m干涉的部分(图8中的交叉影线部分)并留下其它部分。如上说明过的,盖部73e具有两个作用(防止用户触碰充电触点69的金属板边缘以及保护充电触点设置部71m和充电触点69)。因此,在再生步骤结束之后,最好是把去除的盖部73e恢复其原始形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粘接等将新构件(修补构件)安装到被去除部。与去除整个盖部73e时相比,当去除盖部73e的一部分时可以更宽范围地确保修补构件的粘接区域。也就是说,在与纵向交叉的方向上,修补构件可以粘接到盖部73e的剩余部分。因此,可以在粘接后增加强度。

(ii)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分离步骤(用于使鼓支撑构件73变形的变形步骤和用于使显影单元20从显影支撑部73拆卸的单元拆卸步骤(分离步骤))

通过去除盖部73e的一部分,即使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在孔部73a周围被粘接并固定的状态下,也可以使鼓支撑构件73沿着图1中箭头w的方向变形。允许显影支撑部73f从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拆下。在这种状态下,当使显影单元20沿箭头g2方向滑动时,在驱动侧,图7b中所示的驱动侧框架孔71i和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脱离。在非驱动侧上,非驱动侧框架孔71j和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脱离。然后,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分离。

因此,显影单元20从用作素材的盒b分离,并且制造了鼓单元60。制造的鼓单元60包括感光鼓62、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其中,去除了盖部73e的至少一部分(接触部73j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步骤也可以称为用于分离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拆解步骤(拆解方法或第一拆解步骤)。

(iii)鼓单元60的拆解步骤(第二分离步骤)

在拆解鼓单元60时,首先,把感光鼓从感光鼓单元拆下。程序如下。

如图9a所示,从鼓单元60的非驱动侧沿箭头z方向拉出鼓轴78。之后,从鼓支撑框架71上拆下感光鼓62。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部73b和第一表面73d结合鼓支撑构件73和鼓支撑框架71。在这种状态下,感光鼓62仍由鼓支撑构件73的孔部73a支撑。因此,通过以下方法拆卸感光鼓62。

如图9b所示,沿箭头x方向抬起感光鼓62的非驱动侧。随后,如图9c所示,在相对于鼓支撑框架71沿倾斜方向(图9c中的箭头y方向)移动感光鼓62的同时从鼓支撑框架71拆卸感光鼓62。

在拆卸感光鼓62之后,从鼓支撑框架71上拆下充电辊66和清洁刮刀77。此时,根据需要清洁鼓支撑框架71、充电辊66和清洁刮刀77。清洁方法例如是吸气、吹气、湿洗或擦拭。回收通过清洁刮刀77从感光鼓62移除的移除调色剂。

(iv)显影单元20的拆解步骤

在分离的显影单元20中,从显影剂容器23上拆下驱动侧显影轴承26和非驱动侧显影轴承27。此外,从显影剂容器23上拆下显影辊32和显影刮刀42。根据需要执行显影剂容器23、显影辊32和显影刮刀42的清洁。

(v)显影单元20的调色剂填充步骤

在显影单元20的拆解步骤之后,把新调色剂t重新填充在显影剂容器23的调色剂室29中。在拆卸了显影辊32和显影刮刀42的状态下,从显影剂容器23的调色剂供应口23d(见图3)实施调色剂的再填充。此时,显影剂容器23保持成使调色剂供应口23d朝上。把远端尺寸与调色剂供应口23d基本相同或者小于调色剂供应口23d的漏斗(未在图3中示出)放在调色剂供应口23d上。经由调色剂供应口23d将预定量的调色剂t从漏斗填充在调色剂室29中。

(vi)显影单元20的组装步骤

当完成调色剂填充步骤时,通过密封构件(图3中未示出)密封调色剂供应口23d。以与(iv)中说明的显影单元20拆解过程相反的过程把显影辊32、显影刮刀42、驱动侧显影轴承26、非驱动侧显影轴承27组装到显影剂容器23。因此,完成了显影单元20的重新组装(制造与拆解前显影单元20不同的新显影单元20)。可以重新制造新显影单元20。视拆卸的显影单元20的状态而定,拆卸的显影单元20可以原样使用而不用拆解。

(vii)鼓单元60的组装步骤

随后,以与(iii)中说明的鼓单元60的拆解过程相反的过程(第二安装步骤)把清洁刮刀77、充电辊66和感光鼓62组装到鼓支撑框架71。因此,完成了鼓单元60的重新组装。可以安装与拆卸的感光鼓62不同的新感光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安装新制造的感光鼓62。视感光鼓62的状态而定,可以省略感光鼓62的更换。

(viii)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结合步骤

最后,以与(ii)中说明的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分离过程相反的过程重新结合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在该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使鼓支撑构件73沿箭头w方向变形(第二变形步骤),并且在该状态下,使显影单元20沿箭头g1方向滑动并安装到鼓支撑框架71(安装步骤)。因此,驱动侧框架孔71i和第二显影支撑凸柱26b接合。非驱动侧框架孔71j和第三显影支撑凸柱27a接合。通过解除鼓支撑构件73的变形,显影单元20的驱动侧显影轴承26保持在驱动侧壁71a和鼓支撑构件73之间,并且联接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变形解除步骤)。因此,第一显影支撑凸柱26a和显影支撑部73f接合。显影单元20可摆动地联接到鼓支撑框架71。之后,通过螺钉12结合鼓支撑框架71和鼓支撑构件73的第二固定部71e、73c。因此,完成显影单元20和鼓单元60的重新结合。此外,关于盖部73e,通过粘接等方式(粘接步骤)来安装对应于在步骤(i)中所去除部分的修补构件。修补构件最好具有与被去除部基本相同的形状。例如,修补构件具有与图8和图10中阴影部分所示被去除部73k相同的形状。因此,盖部73e恢复成再生之前的形状。

通过执行如上说明的(i)至(viii)的步骤,完成盒b的再生(从旧盒b制造新盒b)。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不执行拆卸鼓支撑构件73的步骤,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盒b的再生。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分离显影单元20,也可以保持孔部73a和鼓支撑框架71之间的位置关系。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围绕孔部73a把鼓支撑构件73粘接到鼓支撑框架71,因此易于保持孔部73a和鼓支撑框架71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在鼓支撑构件73包括孔部73a和显影支撑部73f的构造中分离显影单元20,也不必提供用于调节感光鼓62位置或新感光鼓位置的步骤。即,即使不提供专门步骤,感光鼓62或新感光鼓与鼓支撑框架71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可以设定为与用作素材单元的盒b中的位置关系相同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盒b的再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步骤的顺序。

该实施例的应用形式包括以下情况。回收和拆解旧处理盒。检查通过拆解从盒中取出的部件。作为检查的结果,回收相同的可重复使用的部件。使用可重复使用部件通过上述再生方法来再生盒。

此外,该实施例的应用形式包括以下情况。回收和拆解旧处理盒。检查通过拆解从盒中取出的部件。作为检查的结果,把不可重复使用的部件替换为新部件或从另一个盒中取出的可重复使用的部件。通过上述再生方法再生盒。

当重新使用部件时,拆卸了部件的盒和所拆卸的部件要安装到的盒不需要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简单制造方法,以制造用于支撑图像承载构件的图像承载单元。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广义的解释,以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